文字實錄|理想的書店,書店的理想(之一)
在各路人馬都在為「大限將至」的書店獻策支招,全國各地的文青都把「開一家書店」掛在嘴邊,無遠弗及的政府之手都要伸過來拉一把的時候,我們需要聽到風暴眼中心的書店人的聲音。他們的理想與堅持、他們真實的生存狀態,以及他們為延續書店的燈火所做的種種努力。
如果說「做書者說」是讓一本書的幕後功臣走到台前,那麼「書肆紀」系列活動中亮相的就是一群書籍的溫柔傳遞者。你逛書店時的滿眼驚喜、微小觸動都是他們在背後默默打理。書與人的相遇、人與人的相遇,都是他們暗中將紅線牽起。文化據點在荒涼都市中的遍地開花,都是他們在全力支撐、不棄不離。
有許多老闆是以開書店作為自己走入人群,並且試圖改變社會主流的一種運動方式,他們以區區個人之力,改變漸漸被各式連鎖店填滿的街道,改變網路時代方便、快速卻趨於片面化、膚淺化的閱讀風氣,改變大量複製用過即棄的消費習慣,改變保守封閉、懶於反省的社會氣氛。
《書店裡的影像詩》導演的這番話是送給他們最好的禮讚。我們的系列活動也將從這部台灣紀錄片開始,以他山之石引出我們自己的故事。
***
王大寶:大家晚上好,我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我就是大家所在這個書店的店長。首先歡迎大家參加「理想的書店,書店的理想」第一期,這個是做書分支出來的跟書店有關的一個小的欄目,取名叫「書肆紀」。
我自己感覺也只有做書店的人會特別關心書店到底要怎麼樣。因為出版社的人也好,讀的人也好,大家出的是好的書、能讀到自己喜歡的書就OK了。但是書店都還是想要更好的發展啊,要做什麼事情、怎麼做?是真的在這裡面工作、參與到這個過程中的人,才會接觸到、才會意識到的。接下來要怎麼做,大家都在網上買書可怎麼辦啊?會有這樣的危機感。所以我們一直在聊,要不要做一些關於書店的活動、講一講書店。
剛好我們找到了《書店裡的影像詩》這樣一個台灣紀錄片。其實它是為一個台灣偶像劇拍的相關產品,但我覺得把它獨立拿出來是一個特別特別好的書店宣傳,也讓大家能看到台灣除了誠品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小的獨立書店。這些店主真的是非常非常喜歡書、想開書店,然後他開了一個書店。他的生活狀況、他的生存環境是什麼樣的,我覺得正好可以是我們的一個入口。這一系列一共40部小片子,每部4分鐘左右。我們拆成了四次,一次放10部,所以這個活動會辦四次。
我隨便摘了幾個片子自己做了一個單子,就把各種類型的都放在這個單子里,先看吧,不同類型的小書店,包括我們沒有接觸過的。我不知道有沒有去過台灣的?我自己沒有去過,所以我們先看片子吧。
1.台北·我住了十九年的書店——阿維的書店
王大寶:剛剛看的這部和接下來的5部,有一個共同點,它們全是二手書店。我不知道大家平時會去逛二手書店嗎?大家自己接觸的二手書店多嗎?我覺得我遇到的很少,很少很少能遇到這樣一個店面,裡面賣的全是二手書。我接觸最多的就是年紀很大的大爺大媽,地攤上擺一些可能家裡搜出來的書,這是我接觸到最多的。我自己在做準備時就搜了,國內我能搜索出來的很少,當然可能這個搜索的方式不太對。台灣就很多,大部分我搜出來就是XXX二手書店。能感覺到,我們並不是沒有,而是我們看不到,它可能在哪個小街小巷裡,沒有名氣。就是一個人他沒有多少錢,把自己家裡的書拿出來,自己開了個店面,樓上可能就是他住的地方,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會唱歌的那個大哥,不是專業做書店的,聽他講話你就能感受出來對吧。他其實是學商貿的,可能也是經濟危機或是怎樣一個衝擊下剛好失業了。有這樣一個契機,盤下了一家店,開書店。他自己說他完全不懂書,隨便去收,收了一大堆廢紙回來,就堆在家裡,人家告訴他說他根本不懂怎麼收。但他就是很喜歡,他覺得開一家店,書是他最願意選擇去賣的東西,賣什麼不好?他願意賣書。我遇到很多朋友說:「很好啊,你在書店工作,我特別想開一個書店。」你開啊?沒有人真的開。他說到做到了。當然環境不一樣,這是我們望塵莫及的一個問題。
2.與回收廠賽跑的書店——古今書廊
那個阿姨說:「你把歷史書都撕掉了小孩子看什麼啊?小孩子已經沒有歷史看了。」她講的這個對我觸動很大。我不知道大部分家裡會不會有流傳下來給你看到的書,我自己去翻我爺爺的書櫃看《阿Q正傳》,看詩詞研究。我覺得家長會不會推薦書給小孩看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早期的教育。不是說很小的小孩,大概初中、高中,他已經自己開始建立世界觀、價值觀的時候,其實家長可以給他推薦一些當時年齡看的書。這個東西我不知道說「繼承」這個詞對不對,家長和小孩是可以建立這樣一個溝通的。
3.鳥語花香的書店——金萬字二手書店
台南有很多二手書店的,金萬字是台南最老的二手書店。金萬字現在的主人李老闆年紀也已經很大了,這家店是他的父親傳給他的。他的父親很愛養些花花草草,還有畫眉鸚鵡,而且就連鸚鵡也都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經歷了世代交替。
李老闆說原來這家店名叫「萬字」,但是因為已經有人登記了,所以改叫「金萬字」。他的父親以前是收一些酒瓶啊小五金什麼的,後來有人搬家請他去把家裡的書清空,漸漸地,書越收越多,玻璃瓶越收越少,就轉型了。很可愛。
金萬字是那種有點大綜合感覺的書店,一間二手書店,裡面甚至有賣教科書和參考書的。在我的經驗里,普遍情況下教科書或者參考書,二手書店是不會收的,因為內容會根據考試大綱變化,特別是我們的應試教育,先有考什麼,後有教什麼,這一點台灣也差不多,教科書改動變化得很厲害。所以這間店很有本事,而且也把賣教科書和參考書作為傳統,因為他們就是這樣起家的。
我想大家應該還是有差不多的經歷的,就是高二結束的時候會去跟高三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討課本,應該都有吧,反正我是這樣的。其實並不是為了要課本而要課本,寶貝的是裡面的筆記,當年我們要是哪個同學要到了學霸學長課本,是會全班傳看的。
所以金萬字的李老闆也是說,過去一到寒暑假,都會有人找他買教科書或參考書。以前課本都是哥哥姐姐傳給弟弟妹妹,這樣才不會浪費。現在的課本很貴,但是一畢業就都沒用了,基本也都是扔掉,很可惜但沒辦法,因為收回來根本沒人買。
4.游牧在城市間的書店——九份樂伯二手書店
我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這個書店。短片拍的其實就這個叫樂伯的老人家一天的收書工作。我自己第一遍看的時候就特別特別想哭,覺得好寂寞啊,但是我覺得他應該還是樂在其中的。65歲,他每天出去收書,帶著一個小拉車,幾個紙箱子,很專業,他會坐著火車,還是叫城際列車的那種,在整個台灣跑來跑去收書。在車上他自己也會隨身帶一本書看,一邊看就把這個時間過過去。他說,收書有點像獵人在深林里追逐獵物,樂趣在於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他從來不會去請搬運工,有人聯繫他收書,他不會聯繫搬運工說:今天某某某家裡要收大概十箱書,麻煩你們跑一趟。他不會做這樣的事情。
他說:「一定要親自到愛書人家去收書,收書的最大樂趣不在於找到心儀已久的書,而是發現自己也沒有看過的書。」包括有些很不起眼的雜誌,可能是個古董,那當然要自己看到了才能判斷。他接受採訪時講:「每一本書都應當受到尊重,因為從作者、編輯、物流到店面蘊含了很多人的心思,如果讓客人拿過來,我們卻無法收——可能對書的品類他自己也是有要求的——那我要怎麼解釋呢?其實不是不好的書,只是不適合我的店。」所以親自到府收書,不適合的書他也會幫忙打包,然後幫他聯繫適合的同行過去收。我覺得他能做這樣的事情做到65歲還繼續往下做,真的是特別特別大的愛,特別特別大的熱情讓他堅持去做這件事情。我們剛才看到那種老的公寓,沒有電梯,十幾箱書收下來,都是他上上下下搬好幾趟。我覺得那樣的人真的是挺孤獨的,包括他自己在那個店裡收拾那些舊書,就他一個人,沒有人幫他的忙。還有就是他孩子會不會繼承的這個問題,他在採訪里也說,可能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收書,但是不太確定小孩會不會願意去接手他的工作。
5.巷弄與時光中的書店——時光二手書店
有點意識流那種感覺的,一鏡到底、一個視角的,這個店叫時光二手書店。這個店很有意思,它是兩個女孩最開始想去開這個書店,可能剛好有一個時機、有一個場地,去回收場收書,跟之前古今書廊那對夫妻一樣,結果她去回收場收書收了一堆流浪貓狗回來。我覺得那個片子沒有拍好,沒有把這個店真正的點拍出來。她撿了兩隻貓,12隻狗。所以她這個書店可能還擔任了一個領養、送養這些貓狗的功能,我覺得還挺好的。我們之前做過幾次書店的論壇,大家會說書店其實是一個友善的空間,(在這裡)情緒會慢慢慢慢平靜下來。我覺得動物是一個很好的點,我自己以後開一個書店也會做一些這樣的工作。也想呼籲一下在座的朋友如果想養動物一定不要去買,去領養,有很多流浪的貓狗是等待幫助的。
6.大手拉小手的書店——書酷二手英文書店
我們剛看的這個書酷二手英文書店,這兩個夫妻Neil和Silvia,他們開這家書店的緣起也很有意思,就是想讓小孩學英文,然後去找一些英文書,然後就搜搜搜,覺得完全可以把自己搜到的這些書做成一個開放式的書房,能讓大家一起過來看。所以他店的名字雖然是書「酷」,但他自己說是諧音「書庫」。還有剛才畫面里看到,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那個牆上有大人、孩子畫的一幅畫,下面有一句英文:「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意思是要撫養大一個小孩要用整個部落的力量,應該也是繪本裡面的一句話。「SUKU」好像也是非洲一個部落的名字,所以他們把自己那家店取名叫「書酷」。Neil自己就說:「這裡就像是我們家的書房,對於我們最大的價值就是和客人一起分享對孩子的看法。」很多父母也會教他們自己的小孩,小孩就放在書店裡,自己看書、自己玩,別人的家長也會教他們自己的小孩畫畫。很多的互動就很像部落裡面教育小孩,可能也是放養那種,大家一起學習、一起玩、交流,他覺得這樣很好。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我是沒有去過蒲蒲蘭或者像這樣一些大陸的兒童書店。我們書店有一個兒童的區域在那邊,但是基本上都是年齡很小的小朋友,父母就自己逛書店了,小孩子自己在那翻書看。我覺得還是要提醒他們,現在大部分的書,除了新華書店賣的那些有拼音、有標註,繪本基本也沒什麼拼音,都是漢字。小孩能不能看懂,家長應該要關注一下的。包括我們自己在對小孩教育上,可能會說:我們要愛惜書啊、我們要尊重書啊。我自己去到別的書店,單向街也好、PAGEONE也好,那個書都翻得很舊舊的,小孩會撕裡面的東西,對於我自己來講還挺心疼的。
還有一點,書是可以傳承下去的,不是說今天看完了就不用了——當然我們店裡的書你可以看沒關係——我自己就會翻初中看的小說,當然很傻,或者以前看的書。因為每個人生階段看同一本書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包括一些回憶,這是有故事的。你會想起以前我爸爸、媽媽給我講過一些什麼事情,他們會說:「哎,你上學不可以看這樣的書」什麼的,會有畫面感包括回憶出來。
這6部都是二手書店。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說的關於二手書的問題,我自己想的就是他們會不會有這樣一個危機:大家現在都看電子書,不一定會買,所以到最後是不是會沒有書可以收,沒有貨源了?那些會藏書的基本都是老人家,年輕人自己會不會買書啊,看的都是Kindle或者IPad裡面的電子書,那到最後這個二手書店可能真的會消失。
收二手書,要麼是收愛書人自己的書,要麼就是在收集家人的遺物,我覺得也是在收集一個情感、回憶。我自己就特別特別想去九份那個書店,書店的位置在風景區很高的一個山的上面,特別不顯眼。基本上都是遊客會很仔細地逛那個地方,然後發現有個書店,好驚喜。外國人居多,可能本地人也不會去逛那樣的書店。
我們再往下看吧,是三個另外一個類型的,他們賣的是一些新書。
7.台北·全國最愛聊天的書店 水準書局
怕忘記,我還是每放一個跟大家再介紹一下。這個書店進門的地方不知道大家剛才有沒有注意,有個黃色的牌子,寫著:全國最便宜的書店。這個大叔他五六折進的書可以七八折賣出去,或者要是遇到小姑娘怎麼樣的他還可能成本價就把它賣出去了,所以這個大叔真的折扣特別便宜。在那個採訪中就會寫,這個書店是少數在網路崛起時能跟網路抗衡的一家書店。這個大叔是讀書共和國出版的一個發行。讀書共和國是台灣的一個出版公司,他是發行,所以他也會從自己工作的地方批一些書回來賣,批回來也是以很低的折扣賣出去。他就是用賣自己社裡書能賺回來一些多的錢,去維持其他折扣書的收入,基本上也是剛剛好維持最低限度的一個收入。他自己也說這個書店叫水準,是因為閱讀是可以幫助提升人的知識水平、生活品質。還有一個來源說是朋友聊天時說:「你這個書店開得還蠻有水平的」怎麼怎麼樣,他就說:「那我乾脆就叫水準書店了。」就這樣取的名字,感覺也很隨便。後來在聊天時(問到他)網路興起之後你最害怕的是什麼?他說最害怕的就是手機,手機對於他來說是個特別可怕的東西,他說:「人手一台的手機改變了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這個老闆是這樣子的,然後我們再往下看下一個。
8.地下書店——唐山書店
這家店故事挺多的。我有個朋友到這家店去了,就特別喜歡。問他為什麼喜歡呢?他說:哦,這裡面有特別特別多的詩集、獨立出版物。唐山書店他們自己也會出獨立的雜誌。這個姓陳的老闆他就說,這麼多年來我們出了不少書,都是非主流題材,關注弱勢議題,因為市場比較小,一般大書店都不會理的。所謂的弱勢,他自己的解釋就是相對於大眾,小眾就是非主流。他會賣一些冷僻的詩集、劇本,也會賣勞工、同志、少數民族研究議題的書籍。這個老闆自己是研究人類學的,他說這是他少數的執著,因為人們往往搖擺在多數與少數之間。
所以這個老闆他是一個很學術的人,他開這個書店完全就是因為自己想賣一些人文社科類的、社會學、人類學這些類型的書,他自己就專門開了這樣一個店。他自己關注的點就是小眾、獨立的,他會去支持那些獨立的出版物,自己也出一些出版物。所以我朋友去的時候就會覺得:特別好!有賣《革命將至》的,(別處)都沒有看到過,買買買。有一套非常非常齊全的《印刻》。當然現在《印刻》我們也比較方便能見到了,大陸也有不少店(有賣)。這是我朋友自己的看法,(說這裡)應該算是全台灣詩集最齊全的地方,有一個很大櫥窗的《台灣本土研究》,然後還有《詩學研究》。在我自己逛書店的經驗里,我很少看到書店會專門分出來區域給詩。我不知道大家現在讀不讀詩,詩對於我自己來說是個特別特別重要的東西。基本上我看到的大部分書店會把詩放在該國文學裡面,也不好找。我不知道大家讀不讀詩?我們2015年可能會定期做一些跟詩有關的活動,如果大家有興趣也可以過來參加。
9.生·活的書店——新手書店
這個書店叫新手書店,這個老闆他自己是——我不知道我們大陸有沒有這種工作——流浪教師,就是哪個學校找他,他去講一段時間,他會在不同的學校之間「流浪」。他自己在片子里講的一段話就是:文學不應該是存在於書裡面、存在於學校裡面、存在於圖書館裡面、存在於閱讀寫作營裡面,文學是要走出來和大家分享的。他的書店就是把文學帶出來和大眾分享的一個概念。剛剛也看到他的書店是沒有書架的,都是一個小盒子一個小盒子裝著一些書,這些書他自己說是有一百多本嘛,我看他的採訪里說現在可能增加到三百多本,他每個星期會換幾十本書。他自己覺得好的(書)可能會有特別的推薦方法,把它展在面上或者怎樣,能讓大家看到。他說,台灣其實有很多值得被討論和看見的書,只是在大書店中被湮沒了。他用這種方法其實是個反向思考的方式,能把他自己覺得好的——當然是以他自己的標準——精選出來,讓大家能看到。
他自己說這個書店叫新手書店,一層原因是老闆自己沒開過書店,是個新手;還有一個更深層的願景,是希望最後能做到學生或者任何一個想寫作的新手都可以來發表他們的作品。《新手》也是卡佛的一個書名。我不知道這個書大陸有沒有出版,我好像沒有聽過,或者是夾雜在哪本書里出了?他說這個書店就有一點像卡佛寫的東西,既寫實又殘酷,在那之下又有一種浪漫,真實、不虛偽。真是搞文學研究的人啊,他會把自己的書店這樣比,我覺得特別好。
還有最後一個,它是一個特別特別的存在,你說它跟書不相關嗎?其實不是的,但是好像又沒有那麼大的關係,我們再看最後一部。
10.以分計費的書店——ROOM A
這家店叫Room A,應該把它定義成一個書店,我自己可能覺得不太像,它其實就是一個閱讀空間。為什麼它開頭的地方說這是「以分計費的書店」呢?其實就是它提供的是一個收費的閱讀空間,第一個小時60塊錢,之後每分鐘1塊錢,你就可以在這裡面看書、寫作,幹什麼都好。它也提供一些飲品,你可以在那待著。
這個老闆也很神奇的,他自己在台灣原來開了一個咖啡館,叫A Room。他覺得咖啡館就是一個讓人聊天的地方,會很吵,不太適合在咖啡館裡看書。他就覺得我要開一個能讓大家看書的安靜的空間,就把咖啡館的名字調了一個個兒,叫Room A,搞了這樣一個閱讀空間。他說這個地方的核心概念就是可以讓人很長時間一直待著的地方,他會進一些特別的雜誌,不一定在大書店裡找到的雜誌。這些書並不一定特別去賣,大部分來的客人也是想要一個比較安靜的地方待著就好了。他說:「有些客人覺得以時間計費莫名其妙,但是我覺得有些概念只要存在夠久自然會和店划上等號,你認定這是一家咖啡廳、一個小型圖書館、閱讀空間、網咖都沒關係,它就是叫Room A。」所以我覺得挺神奇的,這個概念還蠻好的,不知道有沒有人會感興趣,然後引進這個想法。
我自己有的時候也會覺得在做活動時那邊很多人在聊天、開會,會覺得有點煩啊。但這是咖啡館沒辦法擺脫的一個角色,它就是讓人在這裡交流的,所以我們在這裡會做一個小小的區分,這邊是咖啡的區域,裡面是看書的區域,你在裡面看書受到外面影響就會小很多。對我自己來講,看書還是希望有一個比較私人的、或者說比較安靜的空間。我自己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把書看進去的,包括坐車、等人那些碎片閱讀,其實並不是很好,並不是適合你去讀一個持續的東西的環境。所以我覺得這個概念對於我來說還蠻好的。
***
基本上我們今天想要給大家分享的10個台灣書店就放到這裡,一共是40部,我們之後還會再放三次。現在把時間給大家,讓大家來分享下自己覺得好的書店,自己特別喜歡去的書店。我們報名時讓大家填過,最喜歡哪家書店、為什麼,有主動想要說的嗎?
王津:大家晚上好,我叫王津。我是大學有一次幫都江堰市政府做兒童圖書獎這樣一個機緣巧合,對書店產生興趣,工作也涉及到,前後東家都是在書店。看了這10部(短片),我有一點很想跟大家分享,就是我們看到這些台灣的書店可能更偏向於純粹的書店,它就是在賣書,一個空間里就是各種書這樣子。從這點反觀我們現在很多書店的狀況,可能就加入很多別的東西。可能這裡面有一個大環境的影響,沒辦法,我們書店要生存。但是我就在想,如果我們加入太多枝枝節節的話,會不會有一天我們忘了書店的本身,忘了為什麼做書,會不會忽略掉書這一部分呢?因為我自己也在書店工作,所以我常常也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從在香港逛那些書店,或者深圳——我之前在深圳西西弗——各種書店走下來,發現可能老闆覺得它是一個書店,但是讀者眼中它可能不像一個書店。還有些老闆純粹就是說:嗯,我想賺錢,我要加個書店的氛圍在裡面。就很奇怪,你走很多書店,卻發現越來越多的書店不像書店。當然我不排斥文化和商業的結合,我覺得在這一環境下是應該的,但是有時候加入太多東西了反而把我們的初衷忘掉了。想跟大家先做一點分享吧,這樣,謝謝。
王大寶:你最喜歡的書店呢?跟大家說一下。
王津:我這上面就填的老東家西西弗。因為第一是有個情感在裡面,那個團隊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第二,老闆也說得很明確,我就是想做商業和文化的一個平衡,我會考慮到書店的營業,我也會做很多文化活動。我之前逛過最美的書店是在香港庫布里克。7月份的時候,香港《號外》就出了一期書店的專題,封面就是庫布里克書店,我還特意讓朋友給我寄了一期過來。
王大寶:還有大家想分享自己覺得好的書店嗎?
安東:大家好。我是安東,是庫布里克的採購。我之前在PAGEONE做採購,再之前在光合作用做採購,再之前在第三極做店長,再之前在北大的一個小書店裡做採購,做書店十年了吧。我就覺得像大夥之前說追求純粹的書,在北京不太可能了,你必須靠別的東西來養著這些書。盡量能保持這個書店的風格不被改變太多、盡量有個準確的定位,我要做個什麼樣的書店,別管夾雜其他的咖啡也好、創意產品、百貨也好,但是書店的中心還是書。儘管書銷售並不佔太多份額,但中心永遠還是書。希望大家繼續熱愛書,謝謝。
王大寶:我們現場有一位是在英國劍橋大學待了很久的劉崢,來跟大家說下英國的書店?
劉崢:謝謝大家,我叫劉崢。我現在是在劍橋社會學系、博士生。我回國是在做一個中國民營獨立書店轉型的研究。英國的獨立書店其實也是一個很大的題目,我大概總結了三點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吧,我也不是英國書店的權威,也只是通過自己的觀察、了解。
首先第一點,看到片子里台灣的那些獨立書店,其實是讓我回憶起了英國的獨立書店,或者法國、歐洲的獨立書店的樣子。就是純粹的獨立書店,或者說是傳統的獨立書店:看起來店面也不是特別漂亮,也沒有我們大陸最近興起來的書店的一些標配,比如說咖啡館、文創產品,可能會有一些,但是跟書比起來不是特別多,在英國的書店也是這樣的。比如說在劍橋市中心——它的市中心非常非常小——大概有五家書店,走路的話,每家書店間的距離大概也就是一分鐘的樣子。
為什麼會這樣?我想還是一個歷史傳統的原因,因為我們國家所謂的獨立書店或者民營書店的歷史非常非常短,最早的話大概北京三味書屋是1988年的時候,然後其他的都非常非常短。但英國就不一樣了,劍橋的書店隨便一家就有百年以上的歷史,這樣傳承下來,你讓它突然變成別的不太可能。它有很多古老的東西沉澱下來,我不知道這種東西在所謂的互聯網大潮下究竟是一個掣肘,還是一個需要我們去保留和繼承的傳統。但至少在我看來,那些書店現在經營的狀況還不錯。
經營的狀況為什麼還不錯?我大概揣摩了一下原因,主要還是書店的房產都是歸經營者自己所有。這也是大家都比較公認的,國內書店為什麼經營有很多困難的原因。房租應該是最大的一個原因,尤其在北京這種很大的城市。但是在英國或者歐洲其他城市,尤其是小的獨立書店,有可能就是店主自己家的房子。還有一個原因,是跟更大的社會的原因有關係,就是中國不管哪個城市,在這三十年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大規模地興建、包括我們每天都可以聽到看到的拆遷,各種各樣社會化的運動,任何一家店都不可能有一個很長久、持續的環境供你在那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開店。但英國可能就不一樣。那些已經比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社會環境相對穩定。所以這是不同的社會環境給書店造成的影響吧。
第二點就是,英法的書店——我沒去過美國,很遺憾——給我留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每一家都特別有特色。我剛剛說劍橋市中心有五家書店,其中有一家是連鎖書店,是Waterstone"s在劍橋的一個分支,剩下的四家都是獨立書店。但這四家真的是你可能找不到這家有的在另一家也有,它的特色就是鮮明到了這樣的一種程度。但是我在北京這段時間差不多也逛了北京所有的書店,你非常容易在這家看到的書在那家也看到。就像剛剛大寶說的,可能主要還是新書店的緣故。
因為劍橋的這幾家書店,幾乎你都可以算它是二手書店,還有珍本書店,這是跟國外的書的品種有關係的。新書的話你基本是可以在連鎖書店找的,但是獨立書店可能就是一些二手書、古舊書。那些書可能都是上一個世紀,或者沒有那麼早也都是很古老的書。為什麼英國的那些獨立書店可以生存?即使你有亞馬遜,但是它沒有你想要的那本書,但是那家書店它就有。它的特色是非常非常鮮明的,當然這跟歐美的出版是有很大的關聯的。我們國家的出版情況是什麼樣,我相信大家比我可能更清楚,這可能確實是一個客觀的外部的環境,可能超出了我們可以討論和改變的範圍。
最後還有一點,是我覺得挺有趣的一點,想跟大家分享。就說現在中國的獨立書店,在座的書店的經營者、包括剛剛那位採購先生也說,你只靠賣書很難生存,你需要引進很多不同的產品,這點可能大家都知道。但是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他們的產品可以精細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在倫敦,查令十字街上有個英國非常有名的獨立書店,叫Foyles。它現在規模已經很大,它的旗艦店有6層。前幾個月的時候我過去了一趟,它的產品精細到——賣醫療書的那些地方,也賣各種各樣量血壓的東西,甚至醫生穿的白大褂、護士穿的制服都有。所以它的產品是非常非常精細的。
我覺得有的時候你學一種模式可能是比較容易的,關鍵是看你是不是有一個持久的耐心可以把它做到很精、很深。包括在很有名的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也是,它基本成了一個旅遊景點,我去的時候很多遊客都是要排隊的,因為那個地方非常非常小。它會對你的書有個禮品的包裝,給你弄得特別精美,上面貼一個莎士比亞書店的貼紙,給你蓋章,包裝也是印上莎士比亞的樣子。這種極精細的服務,使你的書店具有一種品牌化的特點,我想是不是也可以給國內的獨立書店的經營者、感興趣的朋友一些啟發。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觀察吧,今天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出來。
王大寶:還有一個,是之前在單向街做過很長時間的丫丫,能給大家分享一些你的經歷嗎?丫丫會有一個小小的連載在做書發,講她之前做書店的一些經歷。
丫丫:因為我離開單向街了,我忘不掉書店,我就想是不是我寫出來就可以把它忘掉了,是這樣想的。我看到大寶放的10個小的影片,看了之後我由衷地覺得台灣人非常幸福,因為他們已經有了那麼多家誠品了,還有這麼多特色的小書店。其實北京也有,比如我最近搬到一個新的小區,那個小區有一家非常小的二手書店叫鼴書,是一幫搞藝術的人做的,可是它不為人知,可能我們小區的人都不知道。我最近又聽到好多人問我:「你之前是做什麼的?」因為我畢業之後就在書店待了4年多,我說我喜歡做書店。大家就會說,書店啊,這是個夕陽產業,趕緊想好,趁早轉行吧。這種話我聽了無數遍,或者在同事的聚會上、同學會上,或者任何一個陌生人他問到你的職業都是這樣。我經常會灰心,覺得我也要給自己打雞血。最近出的那本書,就是《博爾赫斯談話錄》,裡面有一個讀者問他:博爾赫斯,你怎樣看文學的未來?我覺得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會被問到,或者都會考慮的。就跟大家問「你這書店還能活下去嗎?」一樣。博爾赫斯就說:「我想文學還是頗為安全的。文學之於人類的心靈不可或缺。」我覺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學,就有人讀書。然後你也覺得這句話是任何一個在寫作的人、任何一個作家都可以說出來的一句話。我最近就經常想,有人的地方肯定就有書店、就有閱讀。
我是個特別不喜歡去伺候什麼的一個人,就非常自私。我就想我整個生活的二三十年中,有特別喜歡伺候的東西嗎?有的,那就是書和書店。在單向街的時候我們店員就會把每一本書都包上書皮。因為那個淺色的書——有塑封皮的是一種,用濕抹布一擦就很乾凈;可沒有塑封皮的那種沒辦法用抹布擦,你只能給它包一層透明的書皮,我們就可以一本一本給它包上去,就那樣。
還有二手書。特別好玩的是,我到單向街以後遇到好多特別特別好玩的同事,比如我們愛琴海店有一個店員叫丁丁,他的媳婦在南鑼鼓巷擺攤賣書籤。一個書籤大概賣20塊,是手繪的。她每賣一個書籤就會送出一本舊書,她那箇舊書是在潘家園淘的。最近店裡就興起了一段去孔夫子舊書網淘舊書的熱潮。最近因為《黃金時代》的上映,我就非常想看《呼蘭河傳》,可是所有新版本的《呼蘭河傳》我都不喜歡,我就去網上淘那個非常舊的七幾年的版本,在孔夫子舊書網上找到了。那個賣家在甘肅省白銀市,白銀這個地方又有很多回憶,有個民謠歌手叫張瑋瑋,他出了一張專輯叫《白銀飯店》。我是新疆人,西北有很多工業城市,那個年代——比如這個城市有鐵礦,國家就一聲號令我們去支援這個地方,把這裡的鐵礦都挖完。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礦產被挖完以後所有人就都走了,這個地方就變成一個過氣的工業城市,甘肅的白銀就是這麼一個城市。我就在想,我是一個2014年的人,想要找一本1976年大概是人教版的《呼蘭河傳》,這個書在甘肅白銀市的人手裡有一本。這個書應該是誰傳下來的呢?這種時空交錯的故事我覺得非常新奇,二手書就是這樣一個非常迷人的東西,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王大寶:就像剛剛說的,二手書要麼就是自己不要了的,要麼就是家人的遺物,我覺得肯定是有這樣子的關聯的。我們老闆今天剛好也來了,我之前還問過他,香港的二樓書店是賣二手書的嗎?他說不是,香港地方也很小,能數出來的二手書店大概也不超過五家,大部分都是外國人在經營。我自己去過幾次,在南丫島上就有一個外國人,很邋遢的,鬍子、頭髮亂糟糟的,自己就躺在太陽底下曬著,看書。旁邊有個小書架子,特別特別小,這麼高,放了大概二十幾本書。問他:賣么?他說:賣啊。就是這樣,我覺得這種感覺就很好。他說這些書他都看過,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拿來交換,都沒有問題。我覺得書這個東西是可以帶入一些感情然後把這些感情延續下去的。一個故事也好,一個回憶也好,我覺得這種東西電子書肯定做不到,我相信做不到。
回到香港我們說的那些二樓書店。他說之前的二樓書店其實就是因為地租便宜,香港那邊地方很小,真的是寸土寸金的。之前在二樓,因為便宜或者是自己住的地方,現在已經發展到9樓、11樓,而且特別不明顯。我們去逛街,沿街的招牌滿滿的,你真的是要去找有沒有書店,從哪裡走,那個門臉又很小,要走到老高的地方可能也就很小的一塊,沒有幾個書架子,然後一個人在那裡看著。我覺得我們這種類型的書店,可能背後有公司或者怎樣,是不足以稱為獨立書店的。獨立書店這個概念我不知道是誰提出來的,說我們這樣是獨立書店,我覺得不是的。我覺得那樣子的才是獨立書店,真的是一個人自己開一家店,它其實也並沒有要求說我要做多大名氣、多少人能來、一個月要賺多少錢,沒有這樣的。真的就是愛、熱情在支撐他走下去。
(附註:獨立含義甚廣,此處說到的獨立僅指「經濟獨立」)
我們現在面試小孩子當店員都會問他:你自己覺得你能堅持多長時間?當然這個問題非常……但是都會問,你是很喜歡嗎?你覺得自己OK嗎?當你自己很想做一家書店的時候,和你真的去做這家書店是不一樣的。我跟丫丫差不多,我大學還沒畢業就在這家書店了,做到現在,時間很長。所有人都在換,不同的人在過來,不同的人會找到很好的發展,這個是值得祝福的。但是你就會感覺到,光憑著一份喜歡要一直在這裡做其實是很難的,因為講到底我們還是服務行業,要提供服務,但是你會覺得這個服務和一般的會有不一樣的。我們可能也會希望店員自己平時看看書,最低一點要求你可能要知道最近有名的文學作品等,你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想對一般的服務員是不會有這樣一個要求的。所以對我們來講,招聘店員、篩選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當你真的做了書店,並不是每天都可以想看書就看書,或者你可能根本沒有時間去看書了。對於我自己來講實在是沒有時間看書了,太多事情要做了。所以其實很多人都覺得開一家書店,想開就開了,我賣自己想賣的書怎麼怎麼樣,就這樣要活下去是很難的。
所以剛剛丫丫說(台灣那邊)特別幸福,真的是很幸福。他們那邊是有這樣的支持,包括這個片子是他們文化部給錢投拍,會有那種扶持資金,給他們一個支援。對於我們來說沒有啊。包括香港那邊會有那種小的、文化人自己開的店,是因為他們那邊出版的條框沒有我們這麼多,他有一點錢,十幾萬,就可以做個出版,他開書店就是想發表他自己想發表的東西。確實是很羨慕他們的。我是十分十分感謝到現在為止還會在書店裡買書(的人),包括來書店看書都很好。
我相信我們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看不到這種二手書店,但是這個感情、故事的延續,電子書肯定是做不到的。
還有想分享的嗎?那我請蔡鋒來講講,他自己開了家書店,在學校里。
蔡鋒:謝謝大家。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90年生的,剛剛從北京外國語大學畢業。我們學校里有一個學生創業項目,就剛好在那裡辦了家書店,我是陰差陽錯成了第二任店長,看這個店從小到大成長起來。不知道有沒有人去過,名字叫「拾光」。因為整個店都是學生開,運營也是學生管,所以一到寒暑假也會閉店,不像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書店,但至少五臟俱全,然後樣子都有。
我從大二、大三開始,直到畢業後一年都在關注它,明年他們要搬家了,在學校里搬到一個更小的地方去,很可惜。我覺得整個三年對我來說影響特別特別深遠,讓我的世界觀更鞏固了一些。我剛剛聽到很多同行講的事情,也很有感觸,就講兩點我可以跟大家說一說的。
第一點就是怎麼平衡商業和書的關係,我也想了很久很久。我現在的感覺是這樣的,打個比方,像誠品,很多人可能質疑它不是一個好的書店什麼的,我倒覺得不會。如果有一家店,特別大,又是連鎖,整個體量可以到10萬冊;有另外一家,是大家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小書店,有1萬冊,只有一個人在那守著,是那種快倒不倒的樣子。大家可能認為第二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店,我覺得不是,反而第一種,它欣欣向榮,是一個朝陽產業,它圖書多,也經常做活動把一些好書推薦給大家,這樣它是實現了書店的意義,就是把好書推薦給別人。實現這個意義,我就覺得它是一個好的書店,不管它裡面賣什麼東西,咖啡、文創產品(也好)。包括剛剛那個英國同學說的點子就很好啊,你在那看醫療的書,邊上就有聽診器。我覺得對書店,這是一個完全正確的發展道路,按第二條路走絕對是走不通的,死路一條的。
可以給大家簡單講個例子,我們書店怎麼回事。我們第一年也是一樣的,就是找一個供貨商鋪貨,頂多自己去書城裡面批發,批發價大家也知道大概就6折左右,然後吭哧吭哧自己搬回來,特別麻煩,累得夠嗆,然後自己還要把書錄進去。後頭我就想,何必呢?因為本來我們時間也不夠,都是課餘時間。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們的目標是把好的書推薦出來,告訴同學們,然後吸引他們來買。目標是這樣的話,我們換個策略,把重心從之前的採購轉移到後面的銷售。我們會給每本書特別文藝地拍一下,然後寫幾張很有意思的文字放到網上去。大家看了覺得這本書好像很有意思,然後我們再寫一個:會員價打折。我們當時也在研究會員制度,比如你是會員的話可以享受很低的折扣買書,這是一方面,比如買書送咖啡啊,這些都是。採購端我們怎麼辦呢?就是每本書我們只進兩本,有一本賣完了我們立馬去亞馬遜上訂一本,它負責送貨上門。比如一個星期去採購一次的話——那個時候還有什麼滿200減100,相當於折上再打五折——又有人幫我們運輸,價格又比去書城批發還便宜,我覺得這個在我們書店小的環境里完全是可行的。找到適合的方式,我覺得很重要。
像台灣那些書店,看情況都挺慘的,一個個感覺都是悲劇。如果他們能和他的社區結合起來,或者有政府的支持,他也可以找股東啊,現在不是有眾籌的概念。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很好的環境,如果每個人都投一筆錢,他自己也算股東,平常有朋友來,他可以說:哎,我投資了家書店,我帶你去看看。在裡面喝個咖啡,買本書。這個對老闆來說是好事,書店賺了,對投資人來說也是個很好的事情,自己實現自己一個夢想,投資一家書店。我覺得這個可能是未來小書店發展的方式。大書店的話,像誠品,我很期待它以後能成為整個中國圖書界的拯救者或者類似的,它能把它自己的概念做好。包括我也很高興看到單向街。我覺得如果有資本進入的話,它可以在其他地方開。
因為我大學是學金融的。特別搞笑的事情就是我翻我大一的時候的自我介紹,愛好寫著打球啊、旅遊啊,然後就有一條「不愛看書」。我是大四的時候翻出一本簡歷,上面寫著「不愛看書」。回想一下,真的是我從小到大沒有看過很多文學書,就沒有很多這種文人的想法,更多的是從經濟方面、純粹理性的角度出發去想這件事情。
我第二點就講書店給我帶來什麼東西。我覺得第一個就是感情的豐富。剛剛丫丫也講到很多很豐富的感情,我覺得只要你在這行里做過,你都會有這種情感在。因為做這行就看了很多這行的書,有很多日本人開書店、台灣人開書店、大陸人開書店,都看過他們的回憶錄或者經歷。我記得有本日本的書寫他有個感觸,我當時折起來划了線。他說你如果開一家書店就會遇到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就是你特別喜歡一本書,這本書發行量肯定有限,你就特別想把它搶到。比如說你搶了三本,你就會特別開心,或者三本以外你又搶到一本,四本,你就更開心了。然後這些書就要賣走,當你把這些書賣走交給顧客的時候,你的心情就會特別特別矛盾。因為這本書很好啊,你自己想佔有的,但是你又要把它賣給客人,如果來了四個客人,都想買走,這個時候你是給他還是不給他?我覺得這種情感豐富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平常生活裡面如果能想一些這些問題,可能已經到了哲學層面,會讓人生活非常有意思。
第二個就是書和教師我覺得是兩個最偉大的事物。有句話叫「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是被人踩的,地位是很差的,但它確實能幫助到每一個人的成長,甚至能幫助很多人升華。我開書店以後,遇到任何問題,能想到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跑去我們學校附近那有一家海淀圖書城,去書城裡面看。我當時找工作面試一個公司給你出的題目,要把北京市房地產行業給我分析一下,就跑去商業那一摞看什麼房地產年鑒,看完年鑒看什麼麥肯錫啊、那些諮詢公司的構思想法,然後照著模擬。我覺得這個都可以不用動腦子,只要照著這個翻一下的話,結果都會很好的。另外當時也是想畢業以後是不是也能從事書店行業,或者做個編輯。就買了很多編輯方面的書看,如何做個好編輯啊、編輯的生活什麼樣啊,看完以後我是不大想去的(笑)。你會通過書籍很方便地了解整個的過程,指哪打哪,我覺得這和老師的作用一樣,能幫助到一個人的成長。
這兩點是我從參與這個事情到現在一直很大的感想。包括現在我可以講——我現在不做書店行業,做海外投資的相關工作——我以後還是想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去幫助或者去參與書店、咖啡館、民宿啊,只要跟書有關係、跟知識有關係(的事情)。因為這個不僅僅能給別人帶來很多好處,更多的是讓自己覺得自己心有所依。
王大寶:剛剛說到很慘的那些,我覺得我有一點點要補充,如果是我自己開的店我還是挺不願意讓別人進來的,我還是想開一個我自己的店,哪怕很慘,我還是想保持我自己的一個想法。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準備,就是你覺得好的書店好在哪裡,這個標準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你會一直到一個書店,三聯也好、PAGEONE、萬聖……它會有一個點一直維持著你去,你為什麼會一直去?一直說台灣的書店多好多好,日本的書店多好多好,大陸的書店也有好的吧,它們好在哪裡呢?我覺得是真要思考一些問題的,可能除了我們自己做書店之外,讀者應該也要考慮。也可以給我們反饋:我不喜歡1、2、3、4……可能有些地方我們是看不太到的。是真的希望能跟大家交流一下的。沒關係,我們後面還有三次活動。
今天我們差不多就到這裡。我就用這40個小片子的導演侯季然——他本職是一個紀錄片導演,也很年輕,他自己拍完這40個片子後也寫了一段感想中——講的一句話做結尾:「有許多老闆是以開書店作為自己走入人群,並且試圖改變社會主流的一種運動方式,他們以區區個人之力,改變漸漸被各式連鎖店填滿的街道,改變網路時代方便、快速卻趨於片面化、膚淺化的閱讀風氣,改變大量複製用過即棄的消費習慣,改變保守封閉、懶於反省的社會氣氛。」我覺得這個講得挺好的,我覺得書店還是要朝著這個方向去的,可能別人看到的是你很慘啊、你很辛苦啊或者怎麼樣的,但是我覺得你要堅持的東西真的把它堅持下來就好了。
對於我來說評估一個書店好還是不好,就是除了開書店你還要關注這個社會。包括我們年初有討論過社區書店——這裡其實就是一個大的社區,可能不太好走,我們第五年了還是接到好多問你們這裡怎麼來的電話。但是夏天的時候有好多阿姨在那帶小孩玩,你真的看見一年一年小孩都在長大。我覺得書店對於我們自己來講並不是一個特別獨立、特別特殊的存在,應該是自然而然的:我下到樓下,去書店看個書、和店員聊聊天,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需求。剛剛丫丫也講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書、就會有文字,這個是真的。我們做書店的人自己要去考慮到大家的需求,一個社區書店未來的發展是什麼、關注的重點是什麼,並不是:我去搜了一下北京,這個地方好像很有名,我要去。他們並不是我們長期要的受眾,雖然也是一部分。我們還是要發展附近的、長期能來的(客人),並不是網上逛一逛我要買的下下單就好了。這個環境對於大家還是有必要的,我們之前也講,看書的這個狀態特別特別重要,還是要有一個地方。剛剛那個Room A,我覺得真的很好,它給你一個地方,讓你能把書看進去,並不是說翻兩頁。包括做書做了一個這個書不好那個書不好怎麼怎麼樣,我還是希望它能傳達給大家一些好的東西。
謝謝大家,就是這樣吧。
推薦閱讀:
※心靈相依,於文字中安暖
※關於甲骨文在我國歷史流傳中記載出現斷層的問題?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二八二集(文字版)
※美國動作/戰爭電影《陰影突擊隊》[中文字幕版]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二八九集(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