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傳播時代的閱讀困境與媒介素養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以及影視媒體的蓬勃發展,特別是受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深刻影響,人類步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覺文化時代。我們正處於一個以語言文字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為中心的文化轉型期,圖像在不斷擠占、征服甚或超越文字,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日益被批量生產複製的圖像和符號所包圍,視覺文化已逐漸取代語言文字獲得主因地位,對傳統的文字閱讀構成了巨大的挑戰。①因此,我們必須思考,在視覺文化時代,受眾在認知、體驗世界的過程中將面臨怎樣的閱讀危機並如何走出這種閱讀困境。

  一、視像成為當代生活的主要圖景

  在以電子媒介為主要傳播媒介的視覺文化時代,高度發達的數字技術憑藉自身優勢打造的圖像符號已形成了一種文化霸權,圖像崇拜已成為現代文化的盛景,視覺享受凌越文字閱讀成為人們的新寵。在當下紛繁蕪雜的社會景象中,從室內裝潢到城市規劃,從美容瘦身到形象設計,從網路遊戲到動漫音樂,從重讀老照片到名著文本的精美插圖,從央視春晚的視覺盛宴到「超級女聲」的集體狂歡……充斥耳目的影視文化和網路藝術形成了對文字閱讀的合圍和擠壓之勢,以圖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成為當代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資源和無法規避的符號。在這個大眾文化流行的消費社會裡,影視文化以強烈的視聽震撼裹挾著芸芸眾生;電腦窗口不時彈跳出的一個個圖像景觀使受眾浸淫在無盡的審美愉悅中。而消費文化的平面化和娛樂化、意義的深度消失和紛亂場景的拼貼意識,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人們的閱讀心理和閱讀方式。受眾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在瀏覽,在看,在忙不迭地看電視、電影中快速移動的影像,看網路中應接不暇的圖片,看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日益浸潤在流光溢彩的視覺景觀中,受眾原本狹隘的公共空間變得愈加逼仄。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說:「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就是資訊」。如果撇開其他方面的因素,單從媒介技術發展的角度來解析,我們還是能充分享受到電子媒介時代高度跳躍的非線性讀屏方式帶給我們的審美愉悅和視覺快感。因為媒介技術,現代人的確比古人的經驗範圍要遙遠而深廣,大至浩瀚的太空世界,小至深海蜉蝣、原子內核,都可以用肉眼在屏幕上看到。不經意的剪貼和複製在視覺文化領域裡隨處可見,成像和剪輯技術使任何圖像的拼貼顯得輕而易舉。但是另一方面,媒介技術的發展也可能使我們的眼睛、耳朵等感官開始退化,甚至導致獨立的思維和判斷力的降低;關注點的雷同使得傳統意義上的個人經驗交流狀況很難持久下去;長期的讀屏瀏覽使我們開始用他人編織好了的被動視聽去代替自己的主觀感受和判斷——用新聞代替事實,用選擇代替自由,用資料庫代替自己的思想。這樣的視覺形象已不再是客觀現實的真實反映,圖像亦不必為實際負責。媒介技術的擴張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實施替代法則的過程,媒介和現實已經處於一種模糊不清的狀態。

  人最大的自由就在於他的不可替代性和真實性,而這種擬態環境剝奪了受眾享受真實的權利。電子媒介帶來的虛擬化正在全面地改變甚至顛覆著我們的行為和心性,其中核心的問題是它可能導致「現實倒置」(reality inversion),一切成了模式、形象與符碼,「想像界」與「真實界」的距離完全消失,幻象與真實相互混淆,人類面臨「真實感的消失」 ②。整個世界是一個由模型不斷地自身複製的世界,是一個意義內爆的世界,在這種由電子媒介和消費娛樂所主導的行為模式的「符號」之下,一切變得既是分離的又是毫無差別的,每個人都狂熱地追隨著大合唱式的時髦模式,世界越來越難以把握和理解。

  二、視像瀏覽使受眾遭遇閱讀困境

  在每一種傳播技術的背後,都潛藏著相應的媒介邏輯。因此,受眾信息接受方式和媒介技術之間的循環互動關係是顯而易見的。電子媒介時代受眾的信息接受方式為非線性發散型結構,傳統的紙質媒介在傳播過程中則呈現出一種線性傳播的結構特徵。當受眾在進行紙媒閱讀時,由於受閱讀時間和版面空間的限制,只能在既定的信息中閱讀,而且只能向前或向後閱讀,甚至有時受眾需要暫時離開某一文章去查閱某個生詞或另一篇參考文獻以補充某些知識,然後再回到最初的閱讀起點,某種程度上會給受眾帶來令人不快的閱讀障礙。

  儘管如此,從本質上來說,印刷文本平面化的特徵以及文字元號最具張力的抽象性特徵,使人類的思維有著無限延展的空間。文字閱讀能夠使受眾靜心坐下以凝神專註的方式,通過深思聯想沉入到文本中,透過語言而想像其傳達的形象並品味其內在意旨,進而領會作者傳達的深層內涵。一方面,由於文字書寫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轉換隱含了意味深長的距離,使文字表達的間接性、抽象性、體味性為文本表徵和闡釋保留了悠遠的審美空間。另一方面,文字書寫的延時性和穩固性,又可以使書面表達中的思想審理和價值重建保留了意義空間。

  電子媒介創造了沒有邊緣的多中心,以隨機的不連續的圖像瓦解了線性的邏輯思維模式,而走向非線性的思維。制約傳統閱讀的時空限制被打破,經過若干次超鏈接的資料雖然和原始閱讀的信息之間沒有了聯繫,但受眾仍可以在信息汪洋中繼續傳播下去。而在這種超文本的自由閱讀中,受眾很可能被捲入一種「鏈接深淵」,以致迷失了自己。以電視為例,它「受收視率的影響,屈服於緊急性的壓力,從而製造了一種快速思維,培養了一批『快思手』。電視只賦予一部分『快思手』以特權,讓他們去提供文化快餐,提供事先已經消化過的文化食糧,提供預先已經形成的『固有思想』。『快思手』的特權使得『顛覆性』(文字意義)式微而世界也欲漸陷落於深度的假象,時髦言詞的煙花和不實之詞的喧囂亦消弭了當代社會最真實的生存困境」③。電子媒介時代視覺文化表現形式上的可視性、內容上的通俗性及明星效應,極大地滿足了普通大眾日常生活休閑願望的情感訴求,再加上傳達方式的瞬時性和重複性,使受眾無法展開自己的聯想和思考,並進行抽象的形象思維和演繹推理,更無法深入到文字當中,而是沉浸在孤芳自賞的自娛自樂中。相較而言,紙媒文本的那份高雅文體特有的理性反思的沉重感和批判意味,就輕易地被受眾的視聽感受消解掉了。

三、視覺文化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日常生活中互聯網的發展、數字光碟以及高清晰度數字電視的出現,都充分說明視像化已隨處可見。在視覺文化傳播盛行的今天,文化轉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文化轉向關係到一代甚至幾代的成長環境,關係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種族記憶和文化傳承的問題。眼花繚亂的視覺文化需要人們去認真辨別,生活經驗不斷在暗示我們:「看到的就是真實的」,但這恰恰又是最危險的。

  當視覺文化成為「快餐式」的消費品時,人類很容易沉迷於輕鬆的感性愉悅而摒棄相對沉重的理性思維④。讀圖式的文化消費,由於過多地依賴直觀圖像思維,可能會帶來聯想、思辨能力的下降,可能帶來讀寫能力的下降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喪失,個性創作能力的退化以及媒介文化同質化帶來個性風格的缺乏,都是迫切需要人們認真對待的問題。感性與理性、讀圖與讀文的和諧統一應是視覺傳播時代的應有之義。在我們歡呼「讀圖時代」來臨的同時,也要積極地抵抗人為的視覺暴力,自覺抵制不良圖像信息意識,提高受眾對視覺圖像的批判解讀能力和視覺審美能力。因此,在當前視覺信息超載的網路語境下,視覺文化素養的提高就成為當下受眾走出閱讀困境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因勢利導,把傳統的文化有機地嫁接於視覺文化中,在繼承中發展,直觀而不低俗,還受眾一個多彩、健康、清朗的視覺空間。

  視覺文化素養是指人類通過觀看,同時整合其他感覺經驗,發展出一組視覺能力的素質⑤。視覺能力對正常的學習過程來說具有基礎性作用,有視覺素養的人能發展出這些能力,並據以理解和區分其環境中的可視動作、物體、符號,無論它們是自然的還是人工創造的。對視覺能力的創造性運用,使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成為可能。將這些能力運用於鑒賞,人們就能理解和欣賞視覺傳播方面的經典之作。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視覺文化素養教育加強了意識形態批評的內容,人們開始關注圖像背後隱含的內容和意義,這使素養教育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媒介多元化時代,受眾讀書時間越來越少,視覺文化素養的形成不是一個簡單易行的過程,要著眼長遠,進行系統教育,特別是應注重對文字閱讀的強調,在閱讀中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是拯救道德腐敗、價值失范的趨勢。只有在公眾視覺文化素養教育方面夯實基礎,才能迎接全球化帶來的媒介文化衝擊;只有在文化素養教育中取得突破,才有可能使公眾的媒介素養儲備經受得住文化多元化的考驗。

  視覺文化素養強調的不僅是「觀看」,更是要「看懂」,更是要求受眾正確把握視覺圖像與現實世界的關係。在這個任何人都無法逃脫的視覺文化時代,我們究竟該如何去「看」,去「閱讀」?當我們厭倦了視覺符號的衝擊和「暴政」,想要重新獲得視覺的另一種意義上的解放時,我們的出路又在何方?這些都是每一個享受著或者批判著這個視覺文化時代的人們所值得進一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因為不管怎樣,我們都無法放棄我們珍貴的視覺:「誰失去雙眼誰就會把靈魂拋棄在一個漆黑的深淵,在那裡,重見陽光及宇宙光明的一切希望都停止了。」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首先,視覺文化是當代社會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它的出現是不可抗拒的,而且會有進一步的發展。認識到這一點很重要,我們就不會站在守舊的立場上來對待視覺文化,而是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這一變化。其次,視覺文化本身是複雜的,它所帶來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需要具體的分析。一方面我們要注意到這一文化轉向,另一方面又要對這一轉向的種種影響予以研究,尤其是那些消極的負面影響,在此基礎上找到有效的對策和方法。最後,在充分研究視覺文化的基礎上,我們應該提倡一些積極、健康的文化和行為範式。譬如在教育中、在娛樂中過度的視覺化和快感化就應該加以限制;再比如,有必要提倡「回到書房,親密閱讀」。用海德格爾的話說,語言是我們生命的家園,我們在一個圖像泛濫的時代應該保持我們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回到書齋清靜閱讀,應該是這個時代每一個人做出的理性選擇,換言之,我們不要因為圖像文化而冷落了文字閱讀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此文系2009年度西藏自治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西藏藏族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調查及發展策略」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釋

  ①周憲:《視覺文化與消費社會》[J],《福建論壇》,2001(02)

  ②吳瓊:《視覺性與視覺文化》[J],《文藝研究》,2006(1)

  ③[法]布爾迪厄,許暉譯:《關於電視》[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④陳龍、陳一:《視覺文化傳播導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⑤馬焰.序一[A].孟建:《圖像時代:視覺文化傳播的理論詮釋》[C],上海:復旦大學出版,2005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學院新聞傳播學院)


推薦閱讀:

【不易】鬆散「醫聯體」困境
恐怖與反恐的意識形態困境
男人該如何解決,房子與車子的困境?
中國的遠程醫療困境
菩薩如果救了人,而那人之後卻行惡傷人,那菩薩會為此負責嗎?

TAG:閱讀 | 視覺 | 傳播 | 素養 | 時代 | 困境 | 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