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貧窮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有人問:貧窮會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造成多大的影響?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窮人的問題在哪兒?

1

窮人嘛,就是缺錢的人。沒錯,所以呢?

多和少都是相對的,窮人缺錢,但窮人和富人擁有的時間完全一樣,所以,窮人就是那種錢「絕對」少,但時間相對「多」的人。

窮人思維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錢。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你缺什麼,就會把什麼看得特別重,不缺什麼,就會把這個樣東西的價值看得特別輕。

有一個有趣的「買鞋定理」,假設你在商場買了雙鞋,大小沒問題,但真正穿時卻發現夾腳,退又退不掉,於是,你會經歷下面的心理掙扎:

「不甘心定理」:這雙鞋對你而言越貴(換句話說,你越窮),你嘗試穿一下的次數也就越多(受的罪越多);

「僥倖定理」:你確定穿不了了,那麼這雙鞋越貴,你放在家裡佔地方的時間越長;

「絕望定理」:無論你放多長時間,總有一天,你都會把它扔了,有多遠扔多遠。

世界清靜了。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窮人的時間不值錢,所以願意用時間換錢,這是一種「經濟行為」。但當你的口袋已走出窮困,卻仍然把自己的時間、別人的時間看得太不值錢的話,說明你的腦袋依然停留在「窮人思維」中。

2

有一句話,經常有人用這句話自嘲:貴?怎麼會是產品的缺點呢?難道不是我的缺點嗎?

這句話其實頗有道理,在價值判斷上,「窮人思維」容易出問題。

超市裡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原價是300、250、200,現價一律150。根據售貨員的經驗:窮人更傾向於買大的——省錢,有錢人更傾向於需要的尺寸——自己的需求。

這就是「窮人思維」造成的第二個更重要影響——「管窺效應」:指人們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會變得更為專註,但注意力過度聚焦會導致判斷力下降。

什麼意思呢?因為「窮人思維」讓我們過於關注於擁有的資源本身,所以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東西,比如——你的目標。

幾年前,一對夫妻想買套學區房,丈夫算了家裡的錢,首付都不夠,想等錢攢多點再考慮,太太卻當即行動,七拼八湊,東挪西借,居然把首付給湊足了。

在這件事上,丈夫從一開始就陷入了「窮人思維」——不去思考學區房是不是一個必須而且合理的目標,而是首先考慮自己的錢夠不夠。

「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富人思維」特點是目標導向。

窮人思維買房,先考慮我有多少錢付首付,月收入多少還貸?再倒過來推算,自己該不該買房,買什麼房。

富人思維買房,首先問,我要不要買房,想買什麼房?然後再算,還差多少,怎麼解決。

如果一項任務的目標是合理的,那麼就不該以「資源不足」為理由,去否定這個目標。這就是有錢人告訴我們的,至關重要的一條做事原則。

3

「窮人思維」最可怕的一點,它會消耗我們有限的自控力。

過去有一種看法,窮人的意志力會更強,而事實完全相反。

行為經濟學上有一個叫「決策疲勞」的概念,短時間內,你做出的決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憊,內心越不願意再一次權衡利弊,導致你的決策越來越隨意。

有經濟學家發現「決策疲勞」對窮人的影響最大。美國的窮人更喜歡買垃圾食品,不僅僅是因為便宜,而且因為他們習慣每買一樣東西,都要反覆比價。一方面,這佔用了他們的大量時間,沒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另一方面,那些頻繁的、無意義的決策,使他們的大腦疲勞,無法抵禦那些垃圾食品的誘惑。

美國的例子無感?想想自己減肥的經歷吧,在大量運動消耗了你的意志力之後,你是不是更抵擋不了冰激淋的誘惑了?總是想找機會「慰勞」自己一下,導致前功盡棄?

有句老話說:「窮人才留破爛,越留越窮。」其實,「窮人思維」才是我們最應扔掉的越留越窮的「破爛」。要擺脫「窮人思維」,這裡有幾點建議:

1、建立「時間價值」的概念,減少做那些「時間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2、牢記「沉沒成本」不可追,錢已經花錯了,再浪費時間,就是錯上加錯;

3、培養「目標導向」的思維,好項目永遠比錢少,只要目標正確,錢總有辦法解決;

4、減少無意義的頻繁決策,節省寶貴的意志力。比如說,我們可以在年初設立一個「享受一下」的基金,所有預算外消費都在這裡開支,而不必每次反覆權衡;比如說,需要意志力的活動(學外語、健身等等)只挑最重要的,多了會影響你重大決策時的判斷力;

5、拓展自己的視野,適當做一些眼前「無用」的事,防止進入只關注當下的「管窺」狀態,建立長遠規劃的戰略意識。


推薦閱讀:

命理精解:從出生時間看一生富貴貧窮
馬雲的孤獨,是貧窮的我們想不到的!
年輕時貧窮,中年後飛黃騰達的3大生肖
習慣貧窮有多可怕
八字論貧命;貧窮命中注定?

TAG:貧窮 |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