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針灸配穴五方法

  配穴法是指臨床時穴位如何配伍,並非指處方的一般原則,在應用時一定要根據病情的變化而隨症加減配穴。現將李氏配穴方法和特點歸納如下:

  1、遠近配穴法:由於經絡的本部和標部相呼應,在選穴原則中已提到近取配和遠取配的概念。臨床治療,這兩者常互相配合。如膽病取配膽俞穴等是近取配,取陽陵泉等穴是遠取配,將遠近參合起來就成遠近配穴法。遠近配穴法是各項配穴法的總的概括。除了上述的上下配穴外,另一種配法,則是將八穴分別選配用作頭身臟腑病症遠道取配法的主穴。如《針灸大成》記載的:「中滿不快,胃脘受寒,選取內關為主,後取中脘、大陵、三里等穴。」指出選取主治之穴,次取隨症各穴而應之。這種主穴配伍李氏認為都是屬於遠近配穴。

  2、前後配穴法:前是指胸腹,後是指背腰。前後呼應的配穴,在《靈樞·官針篇》十二刺中曾提出「偶刺」。李氏說:一般來講正對病痛所在的胸腹(前)或背(後)部的穴位,凡和病情相適應的都可選配用。如胃病,前面配取中脘,後面就可與取胃俞。在特定穴中,五臟六腑於背部各有背俞,胸腹部各有募穴。由於臟腑的功能作用關係著全身,故俞、募的治療影響很大,能夠適用於多方面的疾病,是軀幹的重要腧穴。對臟腑疾病來講,配用俞募穴是近取法;對五官四肢病症來說,用俞募穴是隨症配穴法。五腑俞,對於五官、五體都有一定的作用。如肝應目及筋,心應舌及脈,脾應口及肌肉,肺應鼻及皮膚,腎應耳及骨髓等。另外,募穴鄰近穴,也有和募穴相似的作用。如中脘之旁的梁門,天樞之旁的大橫,關元之旁的水道穴等均是。故用前後配穴可以俞募為代表,但不僅限於俞募。臨床時前後可以同用,也可根據病情分別選用,或和其他配穴法使用。

  3、上下配穴法:上是指上肢和腰部以上的穴,下是指下肢和腰部以下的穴。臨床時上下肢配穴應用最廣。例如肩部疾患可取上肢的中渚穴,下肢的陽陵泉穴。咽炎、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配取內庭穴等。除了一般的上、下肢穴位配用外,還特別提出了八脈交會八穴。這是指上下肢四對穴位,能主治有關奇經八脈病症。而且說明八穴是和奇經八脈相通。八穴分屬上、下肢,應用時上、下配合。內關通陰維,在上公孫通沖脈,在下兩穴相配合,主治心、胸、胃方面的病症。外關通陽維,在上臨泣通帶脈,在下兩穴相配合,主治目外眥、耳後、頰、頸、肩部病症。後溪通督脈,在上申脈通陽蹺,在下兩穴相配,合主目內眥、頸項、耳、肩膊方面的病症。列缺通任脈,在上照海通陰蹺,在下兩穴相配,合主肺、咽喉、胸膈部病症。

  4、左右配穴法:指經絡穴位,左右兩側相對應。對於內臟病症的取配穴,一般以左右配伍加強其治療作用。如膽道系統疾病,取兩膽俞,或兩陽陵泉等都是。此外,左右交叉取配穴是遠道取穴法的一種。就是左側病痛,取右側相對應穴位。右側病痛取左側相對應的穴位。如踝關節急性扭傷,李氏在臨床中多是採用這種配穴法。

  5、表裡配穴法:陽經與陰經表裡相貫,表裡配用有增強穴位的協同作用。如胃脘痛取配公孫和足三里,咳嗽取太淵和合谷等均是。除了一般的表裡經穴配用外,還有原絡配穴法。即何經的病症,取其本經的原穴為主,配用其表裡經的絡穴為輔,以原為主,絡為客,稱為主客原絡配穴法。例如肺經病症取配肺經原穴太淵,配大腸經之絡穴偏歷;大腸經病取配大腸經原穴合谷,配肺經絡穴列缺等。表裡配穴還包括表經病症配里經穴,里經病症配取表經穴。在透穴針刺法中還可表裡經相透,如內關透外關等。

推薦閱讀:

中醫針灸的境界
易醫針灸醫案(十九)
 《普濟方·針灸》 > 卷十三背痛
國寶級針灸大師的絕活
針灸陽性反應點規律

TAG:方法 | 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