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情緒失控的孩子恢復到平靜
文 小媽Lily
上個月帶著女兒參加舞蹈課,課結束的時候,突然被一陣陣大聲吆喝聲嚇到了。
原來是女兒舞蹈課上的一位小女孩,特文靜的小女孩,在又蹦又跳地大叫,「我不要!我不跳了!」女孩很激動,聲音很大,肢體語言很強烈,當時把我們都給嚇住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孩子的失控讓孩子奶奶有些不太好意思,她不停地指責孩子「看看你要幹什麼,都把別人給嚇住了!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孩子哭聲更厲害了,情緒失控,歇歇底里,自己被她那個狀態給震住了,外表看起來那麼文靜的五六歲女孩哪來的這麼強大的力量!
從孩子與奶奶對話中隱隱明白,舞蹈課結束後,舞蹈老師建議孩子再堅持上一段舞蹈課,這可能惹怒了有些疲憊的孩子,當然也很有可能是大人與孩子不恰當的溝通方式冒犯了她。
當時感覺孩子很傷心,很需要幫助,所以主動走近孩子想幫助她,對於自己的陌生人身份能不能真的幫助到孩子,心裡並不是很確定。
我先和孩子奶奶示意不要再用語言回擊孩子了,的確感覺孩子當時那個狀態很可憐,惹人疼,我蹲下用手拉住她的手,看著她的眼睛說,「寶貝,你是不是很傷心?」孩子的眼淚在不停的往下流,她點點頭回應了我,我接著說「你是不是累了?所以不想再跳(舞)了?」她很委屈地點點頭。我輕輕拍了拍她說,「沒事,那我們不跳(舞)了好么?」孩子點點頭。
在與孩子近距離的接觸對話中,感覺自己內心逐漸被孩子心中那份傷心所感染和觸動,其中奶奶有好幾次要責怪孩子,被我用手示意制止了。
幾分鐘後看到孩子慢慢地從歇歇底里狀態平靜下來,我的心中有些釋然了,但是能感受到孩子心中很傷心,她默默的流著眼淚。自己緊緊攥著她的小手,一邊為她擦眼淚,一邊告訴她,「沒事了。」
臨走的時候叮囑老人不要再責怪孩子了,事情過去就過去了,其實孩子只是有些傷心,氣憤,因為沒有被人理解,而引發了很大的情緒失控。
自己回顧整個過程,其實自己做的就是不斷的在重複孩子內心的感受,安撫她,盡此而已。自己也沒有想到,作為一位陌生人,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讓孩子恢復內心的平靜,原來傾聽的力量有這麼強大!
最近在上一些育兒的課程,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一邊總結,孩子的情緒失控,通常不是因為孩子本身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的某些言行點燃了孩子生氣,失控的按鈕,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承認孩子的感受,理解她當下的感覺,接納,這樣會讓她有力量恢復到常態及理智。
在自己家孩子身上越來越體會到,認同,接納孩子感受帶來的巨大力量,一般情況下孩子會很快從那種不好的感受中走出來。
其實我們經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在孩子情緒激動或者感覺不好的時候,和孩子講道理,其實這個時候往往是我們在一味的輸出,而忘記我們需要的是孩子從內心真正接收到這些信息。
要讓孩子接收到信息,我們需要先讓孩子情緒平和,當孩子情緒失控的狀態,我們說的任何有道理的話,孩子都是聽不進去的,這個時候的孩子是無法正常思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孩子的前額葉皮層,是負責理性,衝動控制,短期記憶,判斷,及注意力管理的系統部位。當孩子感覺安全,感覺好的時候,孩子的前額葉皮層就開始工作了。
當我們生氣的時候,粗暴的詞語及肢體語言會讓孩子無法感知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紐帶,孩子的前額葉就停止活躍,就無法正常思考了,他們會意識不到大人對他們的愛,失去判斷力,他們會感受到受傷,失去安全感。
所以此時,如果我們將注意力關注到傾聽孩子,認同孩子感受上,孩子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溫暖,我們愛,我們與他們的感情聯結,失控的情緒就會慢慢平復。
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話是「糾正前連接」也是這個道理。
有的書中提到,如果父母能夠長期採用傾聽的方式對待鬧情緒的孩子,孩子即使進入了青春期依然能和父母保持親密的關係。
所以,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我們還是多認同孩子感受,接納孩子,道理及談心等孩子恢復平靜後再去談吧。
本文為小媽Lily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媒體如要轉載請微信ihuiben12授權。
—End—
推薦閱讀:
※人生,最好的心態是平靜
※轉帖:10個方法,讓你在生氣的時候快速平靜下來
※心平氣和的反思一下下,平平靜靜琢磨琢磨自己
※對感情生活感到迷茫,如何讓心靈平靜?活在當下就能找回自己
※平靜了的心不會再波瀾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