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毒計」出自中國人,影響不少西方國家,至今讓人後怕
洪承疇在我國歷史上是個有爭議的人物,因為從現實利益來說當時明朝大勢已去跟清朝才有肉吃,甚至有人說洪承疇促進了國家統一和結束明末亂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但是他投降清朝的舉動與忠孝節義的傳統正義原則有衝突。
特別是涉及到明清之間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戰爭,所以不少人說他是賣國賊。導致了不少對明清易代背景認識的偏差和對清朝歷史地位認識的分歧。好在洪承疇降清之後也是為清朝出生入死忠貞不二的,還算為他挽回了有點顏面。
今天要說的是洪承疇在打垮明朝時用的一個「毒計」-----貨幣戰爭。清軍入關之後,在洪承疇的建議下,發行了順治通寶貨幣。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有兩個關鍵點:(1)發行貨幣是暴利,收鑄幣稅對增加財政收入大有益處。(2)誰發行貨幣,代表了誰是正統,也事關人心向背,對於收買民心很關鍵。
但是問題來了:怎麼讓老百姓願意用這種貨幣呢?你想發行貨幣那是你的事,關鍵得讓老百姓願意用才行,不然那就是一堆破銅爛鐵毫無意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洪承疇想出一條毒計------提高貨幣的「含金量」!簡單來說就是讓順治通寶的「含銅量」增高,吸引百姓使用!一個是拿在手裡沉甸甸「含銅量」高的順治通寶,一個是拿在手裡輕飄飄「含銅量」低的大明錢幣,傻子都知道選擇哪一個。
那麼兩種錢的差別在哪呢?史載,順治錢「重為一錢四分,含銅為七成,市面上800文可換銀一兩。」然而,大明錢「混入大量鉛沙,含銅為四至五成,需千五百,方才換銀一兩」。在這種情況下,百姓自然都樂於使用清朝錢幣。這種方法讓明朝的貨幣流通率大大降低,順便讓南明勢力收不到鑄幣稅,削減明朝抵抗勢力的財力!
洪承疇這個方法很有效,很快就瓦解了南明的抵抗之力,甚至於不少百姓由此「視清虜為正統,視大明為匪賊」!實際上,當時南明有經濟學的行家的話的話,很容易解決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大量製造假的順治通寶,但卻讓含銅量大大的降低,藉此擾亂市場秩序,讓百姓對順治通寶失去信心,損害順治通寶的信譽。一定可以破了洪承疇這一毒計!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三百多年過去了,清朝都被掃進了歷史的故紙堆。可當年洪承疇年的這一「毒計」被美國學到了。美國通過最脆弱的希臘攻擊了歐元,火燒連船使得歐盟搖搖欲墜,歐元地位大大動搖,資本快速流向美國,修復美國資產負債表;外匯在潛在戰爭影響下源源流向美國。
2008年經濟學家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一書將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一次這麼真實的展示在讀者面前,從貨幣的角度,揭露了歐美使用貨幣,掠奪全世界的秘密。如今,貨幣戰爭的概念已經得到普及,老百姓都知道了每一次貨幣波動,都可謂是一次財富的再洗牌,都牽連到一個國家的興衰。所以不僅要警惕看得見的戰爭,還要警惕那些「看不見的戰爭」。
推薦閱讀:
※中國偷渡客現迴流趨勢 前往西方國家悄然減少
※《西方確指》持經咒念佛之法、老病宜念佛
※受益終生的100部教育書籍(33)《西方近代教育論著選》(下)
※西方三聖
※西方街頭政治為何青年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