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以站立的姿態,重新出發

以站立的姿態,重新出發

——讀《不跪著教書》有感

福建省晉江市第二實驗小學施怡妮

從猿到人,站立是重要的因素;從自然人到「獨立的人」則必須從思想上站立起來,我們的靈魂不能下跪。 ——題記

一提到教育名著,許多人下意識地就想到《愛的教育》、《民主主義與教育》、《愛彌兒》等鴻篇巨製,而今天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一部更立足於我國教育現狀,更能引起你我共鳴和反思的教育隨筆《不跪著教書》。作者吳非,本名王棟生,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這是一個穿梭在理想和現實中的有良知的知識分子,他以一種傲然挺立的姿態審視著,思索著。或痛心疾首,或憂心如焚,字裡行間流淌著對祖國、對民族、對教育的熾烈真情和熱切呼喚。如果說當年魯迅棄醫從文是為拯救國人靈魂的話,那麼我們能否說,《不跪著教書》就是作者高揚人文精神的理想呼籲教育歸依正途,讓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都能成為真正站立著的人的一個警世洪鐘呢?

全書共有六輯:《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說?》、《在歡樂中沉思》,作者分別從育人觀、為師觀、閱讀觀、學校觀幾方面來直視我國教育,鞭辟入裡地揭開現實教育中的種種瘡疤並剖析箇中原因。其中最震撼我心靈的當數前三輯。

教書,怎能一個「跪」字了得!

「不跪著教書」的書名來自於本書其中的一篇文章《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寫到的:「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其實,「不跪著」絕不止是對語文教師的要求,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應做到的。先有站著的教師,後有不下跪的學生,才有民族的骨頭和脊樑,才有民族的興旺和昌盛。

吳非在書中寫道:「培養獨立思考的一代,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務。」因此,語文老師應當是有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的思想者。如果「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喪失了獨立思考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看到這裡,我反躬自省,以前自己常在教參與個人思想之間舉棋不定:鬥爭的結果往往是怕考試而違心地將教參上的答案傳授給學生,任由應試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吳非老師的一席話令我如夢初醒,師者,不僅是「授業、解惑」,更要「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我們自己首先就要是一個思想獨立、不盲從、敢創新的人,如果一再讓自己的腦袋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一味做人云亦云的傳聲筒,那麼我們在課堂上所販賣的東西又有多少價值呢?如果學生沒有質疑思考的稟賦,沒有探索創新的能力,我們卻年復一年地空談「諾貝爾獎」,這可真叫人慾哭無淚。一個敢於批判、勇於創新的老師才能教出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學生,這就是「師」與「匠」的最大區別。 頓悟之後,我馬上踐行,在教學中我開始引導學生敢於質疑,挑戰權威,教會他們大膽假設,拓寬求證的思路,在分析中展現獨到的推理。

吳非在文中還熱切地呼喚教師應有個人的教學風格,「風格延續著教師的教學生命,因為它可能長久地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沒有風格的教師一如泥胎木偶,他自己在學生面前都站不直了,又怎能鼓勵學生建立自信、發展個性呢?我認為教師從教一個階段後,應當從教學個性的角度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並總結,感知自己的實際位置,啟迪自己向更高層次攀越。如今正值新課程改革搞得火熱的時候,教師們在這個新理念、那個新思路中穿梭,隨波逐流就會抱殘守缺、喪失自我,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存,個性不存,他的課必將僵化得如一潭死水,怎能讓學生愛上你的課呢?所以教師一定要永遠保持自己清醒的大腦,有了自我,思想和靈魂才能站立,教出來的學生才能挺立身軀高翔遠行。

對此我深有體會,初為人師時,我就拜讀各種名師的課堂實錄和大量教育教學刊物,從中汲取嶄新的理念和科學的理論營養;同時積極踐行,參加各種教研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豐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有了一定的教學積澱後,我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活字當先、妙趣橫生,多次執教省、地(市)、鎮級公開課和參賽課,展現自己獨具個性的教學魅力,得到領導、同行的肯定和學生的喜愛。

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讓我們做高度自立、開拓創新的鐵骨教師,向一切跪著的教育弊端發出勢不妥協的吶喊和聲討:教書,不能一個「跪」字了得!

讀書,哪能一個「忙」字搪塞!

狄金森說:「跳著舞過黯淡的日子,讓我飛翔的是一本書。」不想跪著教書,就得多讀書。

「我期望年輕一代的語文教師能注意知識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這是吳非給我們的又一個忠告。誠然,但凡人格的偉岸、思想的深刻、智慧的追求、教養的獲取,一切學識、涵養都離不開書香的潤澤。然而回想我自己的讀書情況,不免自慚形穢。曾幾何時,我們都自嘲是「和月亮一起回家的人」,感嘆自己忙碌不堪:師範畢業後,曾為文憑熬夜苦讀,只是讀得枯燥而艱辛;也曾翻閱各種教育教學雜誌,卻是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查閱瀏覽;還曾為評職稱鑽研論文專著,又常常帶有太多功利性。這種缺乏對知識的熱愛與敬重的行為不像在讀書,至少不是站著閱讀。現在我明白了,忙碌不是借口,讀書貴在靜心,重在修身。「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這是在教育學生,更是在提醒教師,不跪著教書的底氣來自於永恆的學習意識,我們必須養成時時處處學習的習慣,不停地閱讀思考,厚重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品味,做一個真正讓學生看得起的老師。

老師們,停下匆忙的腳步,好好地制定一個讀書計劃吧,多讀書,讀好書,時時鞭策自己不跪著教書,不趴著讀書,站直了,看遠點,才有展翅飛翔的可能!

育人,豈能一個「考」字了事!

常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但就目前我國的教育現實而言,「成」的唯一標誌卻只是學生們的升學分數及學校的升學率。不能簡單地說這種社會評價輿論完全不合理,因為在中國這個人口壓力極大的國家,升學是人們今後就業乃至生存競爭的最關鍵途徑,而且使學生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但這畢竟不是唯一目標!在分數壓倒一切時,教師的注意力都只盯在考試上,沉醉在名目繁多的教輔資料、練習中而不知歸處,哪裡還顧得上對學生的人性教育,學生個性精神喪失、道德人格缺失,唯利是圖、弄虛作假。如果我們的教育出了這樣的危險品,那麼我們終將會作繭自縛。

吳非在書中傳達的育人觀點是:「教育是詩一樣的事業,教育應當教會仁愛。」要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會學生擁有善良同情,懂得寬容感恩,珍愛一切生命。分數固然重要,但立人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當我們個人無法改變體制時,我們是否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們少受一些傷害,多一些童年的歡樂。相信一個有仁愛思想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也必將正直善良、懂得感恩。

當然,育人也要講究方法,范尼校長神奇的「一幅小狗解剖圖」,蘇霍姆林斯基出人意料的「兩朵玫瑰花」,陶行知戲劇化的「四塊糖果」,這些潤物無聲的育人經典都在為我們明確地指引著方向——育人應該是仁愛與智慧共生的。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的民族要想永遠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必然需要思想獨立、人格健全、仁愛好學的站立著的接班人。育人是一項重要而複雜的工作,豈是一個「考」字所能了事?!

高爾基說:「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不跪著教書》是一部教育工作者、家長,乃至關心教育的社會人士都值得細細品讀的好書,它能啟迪我們凈化蒙塵的心靈,蕩滌我們民族千百年來下跪的奴性。在與大師的心靈對話中,我們讀懂了存疑與創新的為師觀、愛與敬重的閱讀觀、仁愛與智慧的育人觀,它用振聾發聵的吶喊召喚著我們:以教育的名義,以站立的姿態,昂首闊步,重新出發!


推薦閱讀:

含胸,駝背,頭前伸身體姿態怎麼解?(用戶52549276340的回答,654贊)
姿態 ▎微 胖 的 女 人 .
情場:女人被動不過是釣男人的姿態(圖)
多姿態個性天花吊頂設計
日本政府強硬派對華放低姿態 中日關係呈現轉機

TAG:姿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