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味人生隨意過,淡泊知足苦後甘
中國茶文化體現的廣博、散淡、恬靜、閑適,衍生出諸多文人墨客的人生感悟。人生如茶,茶本性苦而後甘,人生亦苦,回味而後淡定從容;人生之痛之樂亦如茶,開始濃釅,但終將被如水的歲月沖淡。作家三毛在一篇散文中更把茶分為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正如青年,雖然清苦,但充滿希望;第二道甜似愛情,如同中年,品嘗到了活著的清香;第三道淡如微風,絕大多數人猶如這茶,註定在平凡的生活中走完一生,甚至看不到自己生命的浪花。由此便有了茶味人生的說法,我則想到另一個題目茶味老年。我喝了幾十年的茶,只是喝茶不會品茶。前幾年朋友小聚,一位女士帶來好茶葉,給每人都泡了一杯很濃的茶。她說覺得很鬱悶時就喝這種濃茶,笑稱這是借茶澆愁。我仔細品味,這茶的確有很厚重的苦澀,再慢慢地體味,苦澀中別有一種甘甜,有一種清香。我恍然大悟,世人都喜歡借酒澆愁,其實不如品茶,酒如詩,而茶如道,獨自品茗,茶洗塵埃,心靜如水,物我兩忘。我們常說生活當中五味雜陳,其實無論是酸甜苦辣咸,都是一種心理上的偏執。只有茶味平和,恰如無論剛剛吃了什麼,一杯茶水入口,什麼滋味都平和了。老年人應該讓中庸的茶性凈化自己的心靈,茶乃"查"也,查找自己的內心,去其不正,棄其偏執,隨遇而安,樂天知命。有人說品茶可以品出八味人生,乃是愛心、虛心、清心、誠心、信心、專心、耐心、寬心。口含香茗,閉目靜思,心如同杯中的茶葉慢慢舒緩,一種空靈就會注滿身心,誠如一位作家所言:"一杯茶的工夫很短暫,喝久了自然變得很清淡。其實人生何嘗不如此。窮究天際,不過春秋時。歲月滄桑,自當呼吸間。人走茶自然涼,非是人為如此,而是自性使然。世間之物本有濃淡之分,不必感慨世情之相。由濃變淡遵循物性法則。明白了人生世相於絢爛之極本趨平淡,由此能把握生活,活出自由。"老年人何必去斤斤計較身邊的世態炎涼呢?其實,倉頡在造字時,就暗含了茶的自然心性。茶字的構成人在草木間。想想看,人這一輩子,最後是什麼結果?不論是誰,都是空空而來,空空而去,不會帶走任何東西,只有青山依舊,綠水長流。人們時下追求時尚,茶葉講究品級,茶具講究高雅,喝茶也多出許多規矩。在我看來,這茶不必十分在意怎麼喝法,拘其之束,反受其累,失去了應有的歡喜。這也如同我們老年人的生活,沒有必要天天照著報紙、電視上介紹的"秘訣"來安排,只要符合科學道理,何必凡事孜孜以求?過日子粗一點,也許這樣的質樸更接近生活。在平淡中尋找樂趣,在質樸中經營快樂,哪怕是顯得有點俗,你依然能品出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綿長。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就在這裡。有個茶館門口的楹聯寫:"茶味人生隨意過,淡泊知足苦後甘。"人的一生其實都只有一杯茶的工夫,讓我們活出個茶味老年如何?
推薦閱讀:
※李商隱年僅十七歲,隨意寫的一首詩,便流傳千古!
※人應當隨意地喝茶,愜意地活著
※覺悟之行?隨意紅塵
※112*隨意樂呵樂呵:近期可樂視頻匯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