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的觀點不一致怎麼辦--家教法則
父母教育孩子的觀點不一致怎麼辦 | |
年輕的夫妻,初為父母,會遇到很多的具體問題,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當遇到問題時往往不知怎麼處理。特別是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如果父母沒有一起討論、商量,不能就孩子的問題達成一致的意見就會令孩子感到無所適從,不知所措。更為糟糕的是當孩子有了一定的推理、思考能力後,會有意利用這種局面,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開脫。 吃飯時間到了,小宇卻又玩又鬧,不好好吃東西。媽媽要管,爸爸卻說:「隨他去吧,小孩子,餓了就會吃的。」結果,飯後媽媽好不容易把一切收拾乾淨,一扭身卻見兒子用一雙臟手在廚房的菜盤子里抓著吃。母親當然不能允許,父親卻說:「飯還沒有涼,讓他去吃好了。」孩子認為父親才是自己的救星,媽媽居然不讓自己吃飯,真是一個壞媽媽。所以以後每當做了不應該做的事都向爸爸求救,只要用祈求的眼神望著爸爸,爸爸就會為他解圍,媽媽一點辦法也沒有。媽媽在孩子心中反倒沒了威信,在家裡沒了地位。 這位父親所表現出的一切實際上是對孩子的有意偏袒、庇護,是一種溺愛。往往母親正費力糾正孩子的毛病,卻被父親一個讚許的眼神給肯定了。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不能很好地溝通,造成孩子與父母之間難以協調,孩子無形中對父親產生過分的依賴,心想:反正有爸爸撐腰,有爸爸護著自己,媽媽也不能把我怎麼樣。孩子因而會放任自流。孩子在父親的支持下打敗了母親,挫敗了母親糾正他錯誤行為的意圖,助長了自己的錯誤傾向。
有的家庭恰恰相反,父親嚴厲管教,母親卻時時流露出對孩子的一種歉意。父親剛剛教訓完,孩子臉上的淚還沒幹,母親就迫不及待將孩子叫到另一間屋中,又是給糖果,又是擁抱,這樣使得孩子心理上會認為父親剛才的教訓不是在教育自己而是對自己無端的責難和懲罰。 無論父母哪一方過於嚴厲或過於放縱,若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存在分歧,暴露出矛盾,都會帶來負作用。那麼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若夫妻之間存在分歧該怎麼辦呢? 小點點是一個聰明又十分好動的孩子。父母對點點有著很高的期望,但兩人的教育方法不同,父親提倡啟發式教育,而母親的教育方法卻比較簡單、粗暴,打幾下教訓教訓是經常的事情。一天周末,爸爸正在院子里除草,兒子急急忙忙地跑到爸爸身邊,叫喊著:「爸爸,爸爸,媽媽要打我,快來呀。」「又為什麼?」「說我的作業寫得太亂。」「不要怕,我和你媽媽談談,有爸爸在,她不敢把你怎麼樣!」點點放心了,很得意地跑掉了。 爸爸媽媽對教育孩子有不同的看法,這一點點點早已知道,而更讓點點認為有機可乘的是爸爸願意為自己辯護,這樣點點可以用父親做擋箭牌,為自己的行為作掩護。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不能意見。一致、相互配合會因此引起很多爭端,甚至會造成夫妻關係的不和睦;更重要的是這樣做會使孩子能利用父母的矛盾逃避自己應負的責任。顯然這樣是不可取的。但事實上大多數父母在教育方上看法有異,也並非就一定會有壞的效果,關鍵在於父母雙方怎樣處理這種分歧。
需要明確的是,父子與母子之間的關係是有相對獨立性的,雖然三人生活在一個家庭里,但並非要按照同樣的模式處理關係。丈夫如果不同意妻子對待孩子的方式,可以在孩子不在場時發表自己的意見,兩人心平氣和地進行討論,但決不該插入其中進行干涉,尤其不應該當著孩子的面阻止和提出反對意見,這不僅會傷了夫妻感情,還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取決於母親與孩子,可以說不幹父親的事,父親沒有權利來對母子間的關係做決定、定規則。 對孩子的教育父母都有責任和權利,但並不等於一方可以干預另一方的決定。儘管父母都可能認為自己的方式是正確的,但究竟是否完全正確,或誰的更正確,卻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即使雙方基本上認識一致,遇到有些具體問題也可能產生分歧。一般來講,現代的家庭中沒有絕對的權威,父母可按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處理與孩子的關係。而對於孩子,他應該懂得與媽媽之間的問題同媽媽解決,而不應去搬爸爸做救兵,這是對他自己和父母的尊重,而父母不應交叉參與相互關係問題的解決,這也是對孩子能處理好這一問題的信任。對來自父母雙方不同的教育觀點下成長的孩子,應有能力學會取捨,而不為分歧所迷惑。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父母能尊重對方的觀點,不加干涉,兩種方式可和諧相處,而孩子可以從每一對關係中獲取對自己成長最大的益處。 不干涉孩子與父母任何一方的關係,並不等於對兒子的求援聳聳肩,不予理睬。父親可以幫助兒子分析一下為什麼媽媽要打他,是不是孩子自己有錯卻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挨打。在上面的例子中當然要指出作業潦草是不對的,如果將作業寫得整齊就不會挨打了。這樣直接進入問題的中心而避免因方式不同而起爭執,會使孩子無隙可乘,可謂殊途同歸。 |
推薦閱讀:
※不懂性,怎麼愛
※卧室床頭怎麼擺?不論是風水還是科學上,都是大忌犯凶!幸虧我看了
※怎麼才能讓自己擁有女人味
※脖子僵硬酸痛怎麼辦?不當回事還是引起重視?
※瑪卡怎麼吃專家講解 瑪卡粉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