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本書丨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 今日頭條(TouTiao.com)

每天一本書,簡短的介紹加上我的讀書筆記,一來讓讀者先感受一下是否有必要去讀這本書,二來是讓沒時間去讀這本書的讀者對此書有個大概了解。若是覺得這書不錯,可以買原著來看。

人類的意義在於探索宇宙,而個人的意義在於提升自我。讓我們一起領略閱讀之美。

﹋﹊﹋﹊﹋﹊﹋﹊﹋﹊﹋﹊﹋﹊﹋﹊﹋﹊

﹋﹊﹋﹊﹋﹊﹋﹊﹋﹊﹋﹊﹋﹊﹋﹊﹋﹊

很棒的一本書,強烈推薦,想鍛煉自己分析問題能力的人可以去看看,主要講述了如何富有理性、邏輯性和批判性地提出、思考、判斷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書中在每章里都搭配了大量的練習題,並配以詳細的講解,因此還是讀原著效果較好。

﹋﹊﹋﹊﹋﹊﹋﹊﹋﹊﹋﹊﹋﹊﹋﹊﹋﹊

1章 提出正確問題的益處

●一個人的推理經常會漏掉重要的因素。提出批判性問題可以發現別人思維都不充分性。

●情感捲入不應該成為你接受或者拒絕一個觀點的主要基礎。理論上說,推理之後情感捲入最強烈。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思想,你就必須對那些你感到怪異甚至危險的觀點保持開放性。

●批判性思維能夠被用來維護或者評估和修改你最初的觀點。批判性思維分為弱的批判性思維和強的批判性思維。

●如果你經批判性思維當成維護自己信念或者維護別人給予你的那些觀點的一種方法,那麼你就是在進行弱的批判思維。而強的批判思維要求我們將批判性問題應用到所有的觀點中,包括我們自己的觀點,通過強迫自己批判自己已有的信念,我們能夠避免自我欺騙和對別人的盲從。

﹋﹊﹋﹊﹋﹊﹋﹊﹋﹊﹋﹊﹋﹊﹋﹊﹋﹊

2章 什麼是論題?什麼是結論?

●典型的論題有兩種。

●描述性論題就是針對有關過去、現在、將來的描述是否正確提出的問題。例如,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是什麼?養寵物的家庭是否比不養寵物的家庭爭執更少?

●說明性論題就是針對我們應當怎麼樣做及對與錯、好與壞提出的問題。比如,死刑應該廢除嗎?對於事業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如果作者沒有明確的陳述問題,找出問題最有把握的方法就是找出作者的結論。

●沒有支持的言論僅僅是一些觀點而非結論。當文章沒有明確表明它的結論時,你需要從作者所提供的大量觀點中推出結論。

●在你評價作者的某個觀點之前你必須弄清楚他的論題和結論。

﹋﹊﹋﹊﹋﹊﹋﹊﹋﹊﹋﹊﹋﹊﹋﹊﹋﹊

3章 理由是什麼

●如果我們僅評價作者的結論,而不分析作者的推理,我們就會傾向於固守自己已有的觀點,並迅速接受那些與自己看法相同的結論,如果要檢驗我們自己的觀點對於我們持不同觀點的人所提出的理由,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

﹋﹊﹋﹊﹋﹊﹋﹊﹋﹊﹋﹊﹋﹊﹋﹊﹋﹊

4章 哪些詞句有歧義

●我們常常誤解我們所看到聽到的事情,因為我們認為某些詞語的含義是明顯的。

●一個詞越抽象就越可能有多種解釋,因此也越需要作者做出更清晰的定義,一個詞語特定的事項聯繫越少,其抽象的程度就越高。

●在推理過程中交替使用某個詞語的多重含義,在判斷替換之後是否影響理由對結論的支持程度。如果不同的含義會影響,那它就是歧義詞。

﹋﹊﹋﹊﹋﹊﹋﹊﹋﹊﹋﹊﹋﹊﹋﹊﹋﹊

5章 什麼是價值觀衝突?什麼是價值觀假設?

●在所有論證中都存在一些作者所認同的思想,而這類思想的典型特徵就是作者沒有對他們進行清晰的陳述,你不得不通過閱讀在字裡行間去發掘他們,如果你不能發掘出隱藏的環節,就常常會發現自己相信了一些不應該相信的東西,一旦經過更深入的思考就絕不會接受的東西。

●把這些沒有明確表述的思想看做是一些假設,直接假設的特點是:

1、隱藏的活沒有清楚表述的(大部分情況是)。

2、作者承認的。

3、影響對結論的判斷。

4、具有潛在的欺騙性。

●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尋找假設:

1、尋找理由所需要的假設,有了這些假設才理由才能支持結論。

2、尋找證明理由真實性的假設。

●假設,是一種沒有明確表述的信息這種信息支持外顯的推理。

●如果作者在一場社會學爭論中選擇了一種立場,那麼他們就會更喜歡這種價值觀而非另一種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認為值得為之努力卻沒有明確表述的觀點,這些觀點為行為設立了標準,並通過這些標準來衡量行為的質量。

●常見的價值觀有冒險,機會平等,愛國精神,野心,傑出,和平,自治,靈活,合理性,集體責任,言論自由,安全,舒適,慷慨,自發性,競爭,融洽,傳統,合作,誠實,容忍,勇氣,正義,智慧,創造性,新穎,條件平等,等級和秩序。

●每個人都是有多個價值觀的,但是他們的強烈程度是不同的。當價值觀發生衝突時,人們所偏愛的那個價值觀就會凸現出來。

●在一個特定的情景中,價值觀假設是一種內隱的偏向,它代表著某種價值觀勝過另一種價值觀。我們把價值觀偏向和價值觀優先權當做同義詞使用。

●價值觀假設是情境性的,它們可能適用於某種情況。當具體的論題發生改變時,我們可能做出相當不同的價值觀偏向。

●通過儘可能地確定有關聯的價值觀假設,你就有了更多的機會而不至於錯過論證中任何一個重要的維度。

●個人的價值觀不一定等同於他所處的團體的價值觀。

●當你確定價值觀假設時,你始終應該儘力說明價值觀偏向,對於有爭議的話題按照這種方法陳述價值觀假設能不斷提醒你注意,作者放棄的是什麼,獲得的是什麼。你可以通過確定作者或演講者的價值觀,來進量避免過早停止分析,確定作者的價值觀是發現價值觀假設的步驟之一,然而價值觀本身對於理解一個論證沒有多大的幫助。

●確定價值觀假設的線索:

1、查看作者的背景

2、想想『』為什麼從他的立場得出的結果對作者如此重要『』這個問題

3、從這個社會性觀點中尋找類似的價值觀假設

4、站在與作者相反的立場上並確定對這種立場來說很重要的價值觀

5、尋找常見的價值觀衝突,如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衝突。

﹋﹊﹋﹊﹋﹊﹋﹊﹋﹊﹋﹊﹋﹊﹋﹊﹋﹊

6章 什麼是描述性假設

●假設,是這樣的一些觀點,如果這些觀點正確的話,它們能為我們斷定某個結論提供支持。

●發現描述性假設的線索:

1、堅持思考結論與原因之間的差距

2、尋找支持原因的觀點

3、站在另一個角度

4、認識到在原因中還可能存在的一些能夠獲得優勢的其他途徑

5、多學一些與論題有關的知識

﹋﹊﹋﹊﹋﹊﹋﹊﹋﹊﹋﹊﹋﹊﹋﹊﹋﹊

7章 推理中存在謬誤嗎

●謬誤是作者為了說服你接受一個結論而可能使用的一種推理騙術。

●通常的謬誤:

1、提供了錯誤或不正確假設的推理

2、通過使信息看起來與結論相關而實際上不相關來轉移我們的視線

3、需要使用已經被證實為真的結論來為結論提供支持

●建議通過一下思維步驟來尋找謬誤:

1、確認結論和理由

2、牢記結論並考慮可能與之相關的理由把這些理由與作者提供的理由相比較

3、判斷理由是否闡明了一個確切的、具體的優勢或者不足,如果不是就要謹慎對待

4、問自己『』如果理由是真實的,那麼要相信什麼才能在邏輯上支持結論呢?是否要相信理由是真實的呢?

5、問自己『』這些假設有意義嗎?『』如果做出的假設顯然是錯誤的,那麼就發現了推理中的一個謬誤,並且不得不放棄這個推理

6、通過能夠引起強烈情感的短語來檢查從相關理由中分離出來的可能性。

●部分謬誤清單:

錯誤人身攻擊:不直接闡明原因而對一個人進行攻擊或者侮辱。

錯誤滑坡謬誤:做出這樣一個假設,當存在一些方法能阻止一連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事件發生時,採取某一措施會引發這些事件。

錯誤妄求完美:錯誤地假定,如果使用一種方法不能使該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就不使用這種方法。

錯誤移花接木謬誤:一個關鍵詞在一個論證中被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一旦意義被確定轉變了,這一論證就沒意義了。

錯誤訴諸公眾:試圖通過偏愛多數人一致贊成的觀點使某個觀點合理化,錯誤的認為多數人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錯誤訴諸權威:通過引入在一個問題上缺少第一手專業知識的權威來支持結論。

錯誤稻草人:歪曲對方的觀點使之易於攻擊,因此我們攻擊的是一種事實上並不存在的觀點。

錯誤一廂情願:做出錯誤的假設,即因為我們希望something是真實的或者是錯誤的,那麼something就是真實或者錯誤的。

錯誤命名解釋:錯誤的假定因為你已經給某個事件和行為提供一個名稱,就認為你已經充分地解釋了此事。

錯誤暈輪效應:使用模糊的、情緒化的美德辭彙來迫使我們沒有仔細考察原因就支持某種觀點。

錯誤偷梁換柱:u know。

錯誤竊取論點:在論證中,結論在推理中是一個假設。

●等作者出現以下推論錯誤的時候就應該拒絕這個推理:

1、攻擊一個人或者他的背景而不是他的觀點

2、使用滑坡推理

3、尋找完美的解決方法

4、移花接木

5、不適宜地迷信公眾認可的觀點

6、訴諸權威

7、攻擊稻草人

8、呈現虛假的兩難困境

9、進行一廂情願思維

10、通過命名解釋

11、使觀點偏離論題

12、用暈輪效應進行干涉

13、解決論點

●關於推理謬誤的洞察和理解推薦的書有《攻擊錯誤推理》

﹋﹊﹋﹊﹋﹊﹋﹊﹋﹊﹋﹊﹋﹊﹋﹊﹋﹊

8、9章 這些證據的可信度有多大

●區別一項聲明到底是個人觀點還是事實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看現有的相關證據。支持一個信念的證據越多該信念就越具有事實性。

●判斷可信度的問題:

你的證據是什麼?你如何知道它是真實的?你為什麼會相信它?你能證明它嗎?

●在說明性論證中,需要用證據來支持那些作為事實性聲明的理由;而描述性假設中則用證據來直接支持描述性結論。

●證據的主要類型包括:

直覺

個人的經驗

他人的證詞

權威的意見

個人的觀察

案例

科學研究

類比

●直覺:

應謹慎使用直覺作為證據,但有時候直覺可能依賴於其他類型的證據。

●個人的經驗:

個人的經驗常常導致概括草率謬誤,僅僅根據群體中少數幾個人的經歷就得出關於整個群體的結論。

●他人的證詞:

除非我們對提供證詞的人的專業技術水平、興趣、價值觀、偏見都有更多的了解否則就不必在意這種證詞。

●權威的意見:

這裡的權威是指,對於某一特定問題,比多數人了解更多的信息源,也就是所謂的專家。他們不見得擁有一手資料,不見得沒有偏見或者是立場偏差,所以謹慎使用權威的意見。

●個人的觀察:

個人觀察也存在不足,這是因為人們傾向於看到或聽到合乎自己意願的東西,傾向於選擇並記住某一事件中與自己的經歷和背景最一致的部分。因此需要用其他觀察者來進行驗證或者其他證據來支持該結論。

●科學研究:

科學方法強調可驗證性、可控制和語言精確,在操作恰當的情況下科學研究是最可信的證據來源之一。

●當時用研究結果做證據時,注意一下幾點:

1、我們對科研的結果的信任應當是有選擇的不是所有研究的結果都值得信任。

2、研究結果常常是互相矛盾的。需要考慮其他研究者驗證過這個結論嗎。

3、研究結果並不能證明結論,最多只能說研究結果支持結論。而且研究結果不能為自身作證。

4、研究者的期望、態度、價值觀和需要等使他們的提問、操作研究的方法以及解釋研究結果的方式存在偏差。

5、演講者和作者經常歪曲或簡化研究結論。

6、研究所得的事實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尤其是關於人類行為的研究。

7、不同研究的人為性不同。

8、研究者在經濟效益、地位、安全及其他方面的需要會影響其研究結果。

●運用一下問題來判斷科研結果是不是可信:

1、該科研報告的來源質量如何?

2、除了來源的品質,該論文中還有沒其他線索能夠證明研究做得很好?

3、該研究得到其他人的驗證了嗎?得出相同結論的研究是否不只一個?

4、傳達信息的人如何選擇他們需要的研究呢?

5、已有的證據是否具有較強的批判性思維?

6、某些人是否有歪曲該研究的理由呢?

7、該研究的條件是不是人為的?有沒有被歪曲?

8、由取樣研究得到的結果可以推廣到多大的範圍?

9、該研究所使用的調查、問券、等級評定和其他測量手段是否存在偏差或失真?

●案例:

由於案例是生動、詳實的,這使得它們易於形象化,往往能吸引我們的注意。然而詳實的案例可以看做是動人的事例但絕非證據。案例即使算不上是個好證據,但也證明了事件的可能性。

●類比:

傳達信息的人常常將它們熟悉的東西與相對不熟悉的東西進行類比,依靠兩者之間相似點來證明某個結論。他們認為假如這兩者在某一方面是相似的那麼他們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是相似的。在科學的、有邏輯性的推理中類比非常有用,但類比推理也具有欺騙性。

●評價類比的好壞需要抓住這兩個因素:

1、從多個方面比較兩種事物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2、相似性與差異性之間的關聯。當被比較的兩種事物之間存在與論題有關的相似之處,但沒有與論題有關的差異時,這樣的類比才是強有力的。

﹋﹊﹋﹊﹋﹊﹋﹊﹋﹊﹋﹊﹋﹊﹋﹊﹋﹊

10章 你發現干擾性原因了嗎

●對於同一件事情的原因如果出現了其他的解釋,那麼已經存在的解釋就會受到削弱,這些對先前的解釋具有威脅的原因就叫干擾性原因。一旦發現一個因果說明一定要警惕干擾性原因存在的可能性。

1、很多事件都可以用干擾性原因來解釋。

2、不同的專家可以對同一證據進行驗證並能提出不同的原因並進行解釋。

3、儘管許多解釋都能「符合事實」,但是有些解釋看起來更合理。

4、大多數表述者只向你提供他們自己喜歡的解釋,讀者和聽眾必須自己去尋找干擾性原因來解釋。

5、尋找干擾性原因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通長,干擾性原因並不明顯。

6、即使是講科學的研究人員也常常不承認還有其他重要原因來解釋他們的研究結果。

7、人們對某一因果關係的確信程度和干擾性原因的數量呈負相關。

●當你感覺某種形式下可能隱藏著干擾性原因時可以問:

我能想出其他方法來解釋這個證據嗎?

還有其他的可能原因會導致這個行為或者結果嗎?

如果換個角度來看我會找到什麼重要的原因呢?

如果現有的解釋是錯誤的何種解釋才是正確的呢?

●當你尋找干擾性原因是你應當避開作者解釋看看是否能建構自己的理論。

●在人類活動中影響事件發生的複合原因比單一原因出現的幾率要高。如果不考慮與原因的複雜性會導致因果關係過度單純化,根據一些不夠充分的因素來解釋某件事,過分強調一個或某幾個因素對事件的作用。

●當你看到信息傳達者使用組間差異來支持某個原因時,一定要想想是否還有其他的干擾性原因能引起組間差異。

●基本歸因錯誤是一種常見的偏見,即在解釋他人行為時我們會過高的估計個人傾向性的作用,而降低環境因素的作用。

●另一個常見的心理錯誤就是,一開始就選定了可能原因的數目,然後如果發現了一些補充信息,不是把它們當做獨立的、新出現的或者是更複雜的假設對待的,而是當成已經存在的、被確定的假設來解釋。

●人們在解釋所觀察到的結果時存在一個普遍的邏輯錯誤,就是混淆了相關性和因果性。

﹋﹊﹋﹊﹋﹊﹋﹊﹋﹊﹋﹊﹋﹊﹋﹊﹋﹊

11章 統計數據是否具有欺騙性

●剛看到平均的數值是應該想一想採用算術、眾數和中數平均數是否有差別。

●評估統計數據的線索:

1、儘可能的找出你所知道的這些統計數據是如何得出來。

2、注意作者所使用的平均數類型。

3、小心證據和結論不相符。

4、不看作者的統計數據。將你認為所需要的統計數據與作者實際給出的數據進行比較。

5、根據作者給出的統計數據得出你自己的結論。如果與作者的不想匹配,說明可能有什麼地方出錯。

6、看看哪些信息被遺漏了,特別要小心那些易使人誤解的數值、百分比、以及類比。

﹋﹊﹋﹊﹋﹊﹋﹊﹋﹊﹋﹊﹋﹊﹋﹊﹋﹊

12章 哪些重要的信息被遺漏

●這裡所說的被遺漏的重要的信息,是指那些決定你是否被演講者或者作者的論證影響的信息,也就是那些形成推理的信息。

●不完整的推理,是必然存在:

1、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

2、有限的注意範圍。

3、人們所具備的知識有限。

4、為了達到欺騙的目的。

5、每個人的視角不同。

●尋找常見的重要信息的線索:

1、常見的反對意見

a、反對者會提出什麼樣的理由

b、是否有實驗研究與作者提供的研究相矛盾?

c、是否有支持相反觀點的事例、證明或類似的推導被遺漏?

2、缺失定義

a、假如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定義關鍵詞,得出的觀點會發生多大的變化呢?

3、缺失價值取向和價值觀

a、其他什麼價值觀也可以解釋這個問題?

b、如果以不同的價值觀來看待這個論題,會得出什麼樣的觀點?,

4、論證裡間接提到的「事實」的根源

a、這些「事實」從哪裡得來的?

b、這些所謂的事實是否來自於有效的研究獲可靠信息來源?

5、搜集事實的詳細程序

a、填寫調查問卷的人有多少?

b、調查的問題是如何措辭的?

6、搜集或組織證據的其他技術

a、訪談法與問卷法所得到的結果會有什麼不同?

7、缺失或不完整的數字、圖表、表格或數據

a、如果加入來自早期研究或後續研究,這個數字是否會有所變化?

b、作者有沒有為了擴大差異而故意「擴展」數字

8、被遺漏的信息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既有短期效應也有長期效應既,既包括人們提倡的觀點也有人們反對的內容

a、作者的論證是否只考慮了某一種行為的積極結果或消極結果,而沒有同時考慮兩方面的結果?

b、我們是否有必要知道該行為在政治、社會、經濟、生物、精神、健康或環境等所有領域中所引起的影響?

9、文章中的引證及證明

a、作者是否除去了上下文中的引證和證明?

10、作者通過使他人相信自己的建議而獲得的好處

a、假如我們採用作者所建議的策略是否會給這個作者帶來經濟上的收益?

﹋﹊﹋﹊﹋﹊﹋﹊﹋﹊﹋﹊﹋﹊﹋﹊﹋﹊

13章 什麼結論可能是合理的

●二元思維是刻板的,非黑即白。

●為了避免二元思維可以思考如下問題:

1、何時正確

2、何地正確

3、為什麼說它是正確的

●當在一個說明性論證中的原因,是關於實際問題的表述時,就需要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作為可能的結果。

●確定多種結論的線索:

1、通過給定的理由確定儘可能多的結論。

2、用『』如果......『』句來限定可能性結論。

3、把問題變成『』我們應該對Y做什麼『』,而不是僅僅考慮我們應該做X嗎。

﹋﹊﹋﹊﹋﹊﹋﹊﹋﹊﹋﹊﹋﹊﹋﹊﹋﹊

14章 練習和複習

●批判性問題清單

1、什麼是論題?什麼是結論?

2、理由是什麼?

3、哪些詞句有歧義?

4、什麼是價值觀衝突?什麼是價值觀假設?

5、什麼是描述性假設?

6、推理中存在謬誤嗎?

7、這些證據的可信度有多大?

8、你發現干擾性原因了嗎?

9、統計數據是否具有欺騙性?

10、哪些重要信息被遺漏了?

11、什麼結論可能是合理的?


推薦閱讀:

四本書告訴你打開2017的正確姿勢 | 羅輯思維
領袖心理學筆記-第2課:多面兼容思維(上)
《太極》——思維法
這樣畫思維導圖,菜鳥也可以畫的很快!
不懂冷戰思維,就不懂大國政治

TAG:思維 | 批判性思維 | 批判 | 今日頭條 | 學會提問 | 學會 | 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