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本構築夾擊中國之勢

日本擬加大對菲越等國軍事援助以抗衡中國2013年04月22日 11:07中國新聞網資料圖: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援引日本媒體的報道說,為抗衡中國的影響力,日本政府準備在太平洋區域擴大「軍援項目」。除已考慮為越南、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提供巡視船,日本近期還決定以提高救災能力為名,讓防衛當局出面,為東帝汶等太平洋小國提供培訓。日本《產經新聞》消息稱,日本政府準備在太平洋區域擴大軍援項目。一些項目雖以防災為名,但其目的是要抗衡正在太平洋地區擴大影響力的中國。為了推動這個方針,日本外交當局已同防衛當局進行互動,準備把給發展中國家的經援,設計成具安保色彩的援助模式。該報道指出,日本最終目標是要同美國和澳大利亞合作,以便在太平洋區域,設立一個以美國同盟為中心的網路。報道也透露,日本去年只是集中考慮印度尼西亞、越南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援助對象。今年,日當局決定把範圍擴大,擬與澳大利亞一起合作,向太平洋島嶼如巴布亞紐幾內亞、湯加、東帝汶等提供救災訓練,藉此構建這一區域的安保能力。在日本的防衛計劃大綱中,這類隸屬軍事領域的援助方式,有個特殊名稱,叫「安全保障的能力構建」。今年,日本政府準備增資7000萬日元,以總額2.3億日元的資金來推動這些支援項目。日本《產經新聞》還稱,自兩年前開始,日本就已考慮把提供軍備當作是一具戰略性的經援,並積極要向印度尼西亞,以及同中國出現領土糾紛的越南和菲律賓提供巡視船。不過,由於以外交途徑展開的「經援」限制供應軍事用品,日本只好在去年改由防衛部門,來為相關國家提供潛水艇訓練,以及傳達軍事醫療技術。日本自衛隊因受憲法限制,少有機會在外發揮力量,因此一名日本防衛人士的話說,自衛隊將嘗試設計一些可行的軍援配套,以迎合政府的大目標。日本加強與北約合作欲東西夾擊一同牽制中國2013年04月20日 08:16法制文萃報4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東京舉行會談,並簽署了共同政治宣言。亞洲是當今最具活力和發展的地區,也是熱點集中的區域。朝鮮半島戰爭一觸即發,中國與南海一些國家紛爭不斷,日本就釣魚島問題頻頻挑釁中國。就在東亞安全環境日益惡劣之時, 2013年4月15日,日本與北約簽署了共同政治宣言,為亞洲安全格局再添變數。日本和北約簽署首份共同宣言2013年1月1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派眾議院外務委員長河井克行作為其特使訪問了北約總部布魯塞爾,與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舉行磋商。河井克行遞交了一封安倍晉三的親筆信。信中,日本首相談及了釣魚島問題和朝鮮問題,認為亞太地區的局勢正在發生變化,期望與北約組織加強安保領域的合作。河井還向拉斯穆森介紹了日本政府對釣魚島問題的立場,希望北約能在中日釣魚島問題上站到日本一邊,對抗中國。日本是北約在歐洲——大西洋地區之外的一個重要夥伴,北約和日本就安全問題會定期舉行磋商。近年來,日本與北約的合作越來越密切。4月13日起,拉斯穆森開始對日本進行為期4天的訪問。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15日與拉斯穆森舉行會談。15日晚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拉斯穆森在官邸舉行會談。會談後雙方簽署了共同政治宣言,這是日本與北約首次簽署共同宣言,也是日本首次與一個區域軍事組織單獨簽署軍事合作宣言。宣言主要內容為將圍繞應對網路攻擊及非洲東部索馬利亞海域的海盜等安全保障課題進行緊密合作。雙方還同意在救災、反恐、包括削減小型槍械在內的裁軍措施、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領域展開合作。為加強與北約的關係,日本將新設「北約日本代表」,由日本駐比利時大使兼任。宣言中的一條對北約來說意義非常,「日本的財政援助對於北約駐阿富汗部隊非常重要,北約領導的阿富汗國際安全部隊對日本的作用表示讚賞」。這意味著北約很可能與日本達成一致,讓日本繼續為北約駐阿富汗部隊及其撤軍過程提供財政援助。作為交換,北約將在其他安保問題上給予日本政治上的支持。拉斯穆森是在朝鮮半島局勢緊張時訪問日本的,此前他剛剛去了韓國,到訪了象徵南北朝鮮分裂的板門店。儘管共同宣言中沒有就朝鮮問題和軍事合作直接表態,但是拉斯穆森還是就半島局勢多次發表言論。他表示若朝鮮對美國進行攻擊,北約將視之為對全體成員國的攻擊,並可能行使集體自衛權。《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中規定美歐各北約成員國享有集體自衛權。日韓雖然不屬於北約國家,但有大量美軍駐紮,如果美國在日韓的基地被襲擊,北約仍有可能行使集體自衛權。屆時,日韓將成為北約國家發起軍事行動的重要基地。他對朝鮮的行為明確表示,「北約予以最強烈的譴責,這是對地區及全球安全的威脅」。同時他也表示,「要通過各種手段,促使朝鮮半島問題能夠和平解決」。安倍對於拉斯姆森在朝鮮局勢十分緊張的背景下訪問日本,並決定簽署政治宣言,表示歡迎與感謝。在會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安倍高度評價了共同宣言,他稱,「這意味著日本和北約將由此建立起新的合作關係」。儘管該宣言沒有涉及釣魚島問題,但是在談到因釣魚島問題導致關係受損的中日關係時,拉斯穆森表示,北約也會和中國進行對話,期待通過外交途徑使該事態得以改善。拉斯穆森在其他場合還提及北約與中國尚未建立磋商框架,表示希望與中國加強對話。日本與北約共同政治宣言的簽署引人關注,既是對安倍上任首相後積極推行的「價值觀外交」的一次踐行,更是要利用北約達到牽制中國的目的。「價值觀外交」牽制中國價值觀外交指按照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制定外交政策,以影響他國國民價值觀為核心的外交手段。這是冷戰時期常用來處理國家政治的一種方法,是西方國家用來對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和平演變的一種手段。2013年1月18日,安倍晉三與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舉行聯合記者會,闡明了日本對東南亞外交新的五項原則。安倍表示要擴大民主和人權等「普世價值觀」,推進「價值觀外交」。面對中國的崛起和中國與東盟國家經濟關係的不斷深入,再次擔任首相的安倍將中國視為最大的對手,針對中國在海上活動日趨頻繁,安倍呼籲依照「法治」解決海洋爭端,以牽制中國。「崛起的中國在經濟上無疑對日本是有利的,但我們也希望中國能夠採取對國際社會負責任的行動」。如今,日本和北約基於「價值觀」和「共同安全挑戰」的「政治牽手」,用意明顯,用「價值觀外交」構築對華包圍圈。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沒有獲得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實際支持,同時與俄羅斯和韓國均有島嶼紛爭。在日本內心深處一直視中國為威脅和挑戰,對朝鮮警惕性也不斷升級。鞏固日美同盟,拉攏歐洲夾擊中國成為「勢在必行」的外交戰略。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在歐洲東擴受阻後,不斷向亞太地區滲透、擴張,帶著戰略意圖進入亞洲。美國意圖拉攏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亞太國家構建「亞洲版新北約」,以封鎖中國。北約和亞洲一些被稱為「接觸國」的國家保持關係。這些國家有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其中,日本的人口、經濟、軍事力量和海外發展前景是四個國家中最有優勢的,無疑是潛力最大的國家,因此北約對其抱有很高的期望。近年來,日本和北約的交往與合作越來越密切。2007年1月安倍晉三曾以日本首相身份在北約總部發表演講時說,「日本與北約是夥伴關係」,這句話不僅僅是對雙方地位的一種承認,也表達了雙方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利益,最重要的是,表達了日本有與北約加強合作的願望。日本與北約一直維持著一種積極的關係,按時進行雙方戰略對話;軍事學員交流機會在擴大;經濟聯繫不斷增多。日本為北約在巴爾幹半島和阿富汗的行動提供支持。十年來,日本與北約夥伴關係中最實際的就是共同行動,加強情報和信息共享。尤其是在對待中國軍事現代化信息上,他們從中受益。中國正在構建藍色海軍,三大艦隊頻頻進入西太平洋,護航編隊揚威亞丁灣,都讓日本感到不安。共同宣言中第5條,加強網路安全合作也被認為是指向中國的。隨著日本與北約的合作與交往不斷深入,東亞安全環境的下降,安保合作政治宣言的簽訂變得更加「水到渠成」。日本利用「價值觀」向北約靠攏,北約急於抓住時機靠近中國。帶著這樣的目的,雙方一拍即合,簽署共同政治宣言,牽制中國。原題:《日本加緊與北約合作 構築夾擊中國之勢》外交部稱日若為侵略歷史自豪 同亞洲鄰國沒未來2013年04月25日16:11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4月25日電 (記者 賈天勇)對於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日本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後的有關負面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如果日本領導人將日本軍國主義的對外侵略擴張視為引以「自豪」的「歷史和傳統」,企圖挑戰二戰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日本同亞洲鄰國的關係將沒有未來。據報道,針對此前日本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受到中韓兩國強烈批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向為國捐軀的英靈表達尊敬之意理所當然,日本內閣成員不會屈服於任何威脅。維護日本基於歷史和傳統的自豪也是我的工作。安倍還稱,關於日本殖民侵略的定義尚無定論。華春瑩說,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是日本政府和領導人如何認識和對待過去對亞洲鄰國的侵略歷史。她強調,如果日本領導人將日本軍國主義的對外侵略擴張和殖民統治視為引以「自豪」的「歷史和傳統」,企圖挑戰二戰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日本將永遠走不出歷史的陰影,日本同亞洲鄰國的關係將沒有未來。2013年4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問:據報道,針對此前日本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受到中韓兩國強烈批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向為國捐軀的英靈表達尊崇之意理所當然,日本內閣成員不會屈服於任何威脅,維護日本基於歷史和傳統的自豪也是我的工作。安倍還稱,關於日本殖民侵略的定義尚無定論。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答:靖國神社問題的實質是日本政府和領導人如何認識和對待過去對亞洲鄰國的侵略歷史。如果日本領導人將日本軍國主義的對外侵略擴張和殖民統治視為引以「自豪」的「歷史和傳統」,企圖挑戰二戰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日本將永遠走不出歷史的陰影,日本同亞洲鄰國的關係將沒有未來。日本稱建成全球間諜網 可全天候監測任何目標2013年04月28日10:22新華網【日本建成全球間諜網】日本內閣衛星情報中心27日說,日本在今年1月發射的「雷達4號」衛星已經全面投入運轉,實現了日本政府制定的可以對全球任何一個角落進行全天候偵察監測的目標。這顆情報收集衛星具有很強的分辨能力,能夠在陰天或夜間偵察到地面1米大小的物體。日媒評中國大批軍機巡釣魚島:前所未有恐嚇2013年04月28日 10:46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 珍】「前所未有的恐嚇」,日本《產經新聞》27日報道稱,本月23日,日本右翼團體船隻赴釣魚島「維權」遭8艘中國海監船驅逐的當天,中國軍方出動了約40架軍機,輪番到釣魚島海域上空,導致日本自衛隊戰機緊急出動、「疲憊不堪」。文章引述日本官員的話稱,「如若中國繼續類似規模的恐嚇活動,日本航空自衛隊根本無法應對」。《東京新聞》27日稱,中國政府26日首次對釣魚島使用「核心利益」一詞,中國此前曾用該詞表明對台灣、西藏的立場,其潛台詞是「將不惜以武力衝突,保衛主權」。《產經新聞》稱,多名日本政府高官證明了「中國軍機來襲」一事。報道稱,23日上午7時23分至8時25分,8艘中國海監船相繼進入釣魚島12海裏海域,其中一艘最近時距離釣魚島僅1公里。「入侵領海剛開始,中國軍機相繼飛向釣魚島上空,共約40架,日本航空自衛隊那霸基地緊急出動F-15戰機。」文章稱,日本將中國軍機的「恐嚇來襲」視為與海監船的「連動」,意欲從空中取得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警備狀態、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活動、P3C巡邏機的配置等信息,傳遞給海監船。評論稱,中國趁日本航空自衛隊戰鬥機飛行員疲勞之機「大規模來襲」,是「前所未有的恐嚇」。但報道沒有稱中國軍機「入侵領空」。《朝日新聞》27日也報道了該消息,但稱日本防衛省認為這是中國對抗日本右翼船赴釣魚島的措施,因此沒有作為特異事件公開。但《產經新聞》分析稱,與此前大多派殲10赴釣魚島「恐嚇飛行」不同,中國23日投入的軍機包括多架蘇-27和蘇-30,其戰鬥力大大超過殲-10。文章稱,日本航空自衛隊擁有約300架F-15、F-2等第四代戰鬥機,中國軍隊擁有560架以上。有日本高官對此表示擔憂,稱「像此次的恐嚇飛行持續的話,日本航空自衛隊恐怕不能應對」。「中國堅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包括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6日在回答釣魚島問題時的此番表態被日本媒體仔細揣摩。《東京新聞》27日發文稱,「核心利益」一詞在中國代表「不惜訴諸武力、一步也不能退讓」的意思,中國政府曾在台灣、西藏和新疆問題上用此宣誓決心。去年1月,中國官方媒體曾用「核心利益」批駁日本政府命名釣魚島周邊離島,但中國黨政高層還未曾這樣說過,「中國的強硬姿態或將引發日中關係進一步緊張」。《讀賣新聞》27日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夜在首相官邸和民間學者共進晚餐,席間稱:「這兩年日本和中國的軍事平衡完全被打破。中國自稱國防開支是10萬億日元,實際上應該有20萬億日元。」中國2013年度軍費在3月的兩會上正式公布,總額為7203億元人民幣,約合11萬億日元。「安倍面對歷史的無能」,美國《華盛頓郵報》27日以此為題發表社論,批評安倍23日「國際上對侵略這個詞的定義還沒有定論」的言論。文章稱,從去年年底安倍時隔5年重新掌權開始,有一個問題凸顯出來:安倍能否抑制自己的民族主義衝動,尤其是他所持有的歷史修正主義,以換取日本的進步。「安倍對歷史問題的表態引來了中國和韓國政府的憤怒回應,這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歷史總是被重新敘述解釋,但是日本佔據韓國、中國滿洲和其他地方、侵犯馬來西亞是確鑿事實,日本實行了侵略。日本應該認真反思,為什麼直面歷史的德國幾十年後使自己在歐洲的地位更加鞏固?難道承認歷史真的有這麼難嗎?」社論最後表示,安倍的言論實為一種自我毀滅的修正主義,無視歷史將使很多合理的目標偏離正常軌道。相關新聞解放軍報:要準備應對釣魚島問題更嚴峻局面 我國軍機4月23日巡邏釣魚島遭日方跟蹤監視美媒稱中國釣魚島執法突破臨界意在宣示責任日媒稱飛近釣魚島軍機數量超40架包含蘇-30日媒稱中國曾出動軍機掩護海監在釣魚島執法日媒:澳大利亞明顯支持日本舉動令人費解2013年04月28日 16:13環球網【環球網綜合報道】日本雜誌《外交學者》4月27日刊登評論稱,澳大利亞總理茱莉亞?吉拉德(Julia Gillard)在臨近大選前成功訪華,與中國簽下價值近1300億美元的貿易合約。不過,她最具遠見的預期目標——聯合中國舉行中澳美三方軍演,尚未取得成功。《外交學者》評論稱,中澳貿易合約的簽訂贏得了澳大利亞政治家和評論員一致好評,澳大利亞前任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和現任反對黨領袖托尼?艾伯特?也均對吉拉德總理此表示讚許。「這是吉拉德總理一個極為卓越的貢獻。拋開政治來談,她所簽署的這項合作值得我們為她豎起大拇指。」評論說。在中澳軍事對話中,吉拉德總理表示,未來將與中國展開在政策水平上的軍事對話,以建立中澳的軍事互信,促進對彼此的信心和增強彼此軍事透明。不過,她最具有遠見的目標——與美國一起聯合中國進行軍演,在這次訪華中尚未取得成功。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蒂姆西?基廷與澳大利亞國防軍司令安格斯?休斯敦都曾在09年做過類似探索和嘗試。吉拉德總理提出了一個關於中澳美軍事關係的具體目標,即「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希望將其(中澳軍演)擴大包括美國在內的三邊聯合軍演」。澳國防部也表示,將通過低調談判的方式繼續朝此目標邁進。更重要的是,在本年度9月大選後,當任的總理應該把三邊軍演當成一個2014年前達成的短期目標。據悉,前美國國防部部長萊昂?帕內塔已邀請一艘澳大利亞戰艦到夏威夷參加2014的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RIMPAC),中國將作為觀察員參與。評論最後總結稱,雖然中澳關係取得進展,但雙方政府的戰略態度依然模糊。比如澳大利亞在4月26日還派遣了一艘導彈護衛艦加入美國駐紮在日本的第七艦隊。在這樣的特殊時間段內,這件事顯得寓意深刻。此舉展示了澳大利亞打算和韓國、日本統一戰線。而在中日釣魚島爭端態勢嚴峻的情況下,澳大利亞這樣明顯的支持日本的舉動實在令人費解。日媒稱中國不把美放在眼裡 逼日聯合俄印自保2013年05月08日 14:32環球網【環球網綜合報道】日本《產經新聞》5月8日撰文就目前中日關係局勢進行了分析。文章稱為了強化日本安保,安倍擬推行「強韌化外交」,試圖聯合俄羅斯以及印度,欲對中國形成包圍之勢。文章稱,儘管奧巴馬政權已經做出了要「回歸亞洲」的政策轉向,但中國對南海和東海的「強力管轄」依舊沒有鬆口之意。連世界最強的美國也不被中國放在眼裡。因此,安倍才會試圖在強化美日同盟的基礎上,通過與俄羅斯等國的積極首腦外交來為日本安保的強化多鋪一條路。從2013年1月以來,安倍已經陸續對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進行了訪問。針對中國在中國南海所採取的措施,安倍決意要通過「法律和規則」與之相對。2012年底,安倍曾向國際非盈利團體網站撰寫過一篇名為《亞洲的民主安保Diamond》的英語論文。文中宣稱「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夏威夷(美國)已形成鑽石之勢來守衛亞洲的安全」。文章認為,目前對日本尤其重要的乃是北面俄羅斯和南面印度的合作。中國之所以以前不重視海軍實力的增強,是因為來自南北方面國家的威脅正在變得薄弱。文章指出,安倍此次訪俄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俄羅斯方面。中國對亞洲遠東地區的影響正在擴大。根據2010年2月的「俄軍事條例」顯示,俄羅斯與歐洲諸國發生紛爭的可能性較小,在遠東地區,來自「一系列正面」的威脅正在增大。所謂的「一系列正面」指的就是和俄羅斯有4300公裡邊界線的中國。在普京就任總統之後頒布的總統令中,俄也將外交和軍事戰略改為「重視亞洲」和「重視海軍」。文章進而認為,安倍政權外交團隊藉機迅速行動。時隔十年後,安倍以首相身份正式訪俄,宣布要與俄羅斯交涉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問題。普京2012年3月針對南千島群島向日本提出了分割解決方案。然而,「俄羅斯在戰後依然企圖奪取日本領土」。文章稱,俄羅斯如果不能將4島一起歸還給日本,日俄爭端無法得到解決。《產經新聞》文章還稱,與其說安倍此次訪俄是為了交涉日俄爭議島嶼歸還問題,不如說是要通過與俄羅斯設立「外務、防衛閣僚會議(2+2)」來牽制中國。至此,「2+2」已不光建立在日本同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同盟國之間,和日本沒有締結和平條約的准敵對國是第三個選擇。因此,「大敵當前,日本打出了俄羅斯這一張牌」。與此同時,日本外相小野寺五典出訪美國,和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進行會談,關於美國就釣魚島問題達成了共識。《產經新聞》文章認為,安倍政權最初不應該原諒普京的「爭奪領土之心」。俄羅斯方面也將日本視作是天然氣出口的有力市場,也使用了「牽制中國」這張牌。根據情況改變策略,這對於日本的國家利益非常有利。此外,印度總理辛格計劃於5月底訪問日本,屆時兩國將會商議將日本新幹線及核發電技術導入印度。文章就此認為,安倍政權是否也會和印度實施「2+2」政策,這對將中國逼入「3面作戰」的策略來說,印度這張牌對日本很有價值。(實習編譯:朱銳霞 審稿:王歡)(原標題:日媒:安倍或拉攏俄印把中國逼入「三面作戰」)日本官房長官重申會繼承村山講話2013年05月13日17:45中國新聞網中新網5月13日電 據共同社報道,有關日本自民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對承認過去殖民統治和侵略的村山談話表示不同意見一事,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13日在記者會上再次重申會繼承村山談話立場,稱將跟高市早苗明確說明日本政府的立場。菅義偉再次重申會繼承村山談話的立場,並表示:「日本政府的見解非常明確,沒有改變。」所謂「村山講話」是指1995年8月15日,時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發表談話,承認日本過去實行了錯誤的國策,表示要深刻反省歷史、吸取教訓。日本外務大臣岸田文雄5月7日稱,沒有計劃改變1995年的聲明。該聲明稱日本「謙卑地尊重這些歷史事實,並表示深切的愧疚和由衷的歉意」。岸田文雄說:「安倍首相也承認這一點。」官菅義偉當天也說,沒有計劃改變對於二戰期間「慰安婦」性奴役問題的道歉。高市在12日的NHK節目中表示,安倍內閣的歷史認識與歷代內閣不同,就村山談話表示:「當時資源被封鎖,難道不抵抗而使日本成為殖民地才是最佳選擇嗎?」在被問及安倍內閣是否與歷代內閣一樣,接受東京審判的結果時,她表示:「安倍晉三在國家觀、歷史觀上也存在一些與歷屆內閣不同之處。」報道指出,最近安倍頻頻發表出格言論,4月22日,安倍表示將不會原封不動地繼承為日本殖民侵略歷史謝罪的「村山談話」,並對日本侵略的定義提出質疑。4月23日,安倍在日本國會答辯上,曾表示「國際上對於侵略的定義尚無定論」。5月8日安倍晉三在日本參院預算委員會上再就二戰「侵略」定義所發表的言論進行辯解,聲稱「學術上沒有絕對的定義」。5月8日,安倍晉三在國會上還表示:「過去的戰爭對亞洲多國人民造成巨大的損失和痛苦,這一認識與歷屆內閣相同」。這是自4月23日安倍稱「侵略尚未定義」的首次正面回應。安倍晉三屢屢為日本二戰歷史問題「翻案」引發各方強烈抗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5月9日表示,「日本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歷史鐵證如山,國際社會早有定論,不是什麼學術問題。我願重申,日本只有誠實面對過去,才有可能開闢未來。我們對日方將繼續聽其言,觀其行。希望日方切實以史為鑒,以實際行動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韓國外交部發言人5月9日在記者會上說:「日本領導人應當正視歷史,抱有正確的歷史認識,這對韓日關係及地區發展也很重要。」此外,針對安倍有關歷史問題的發言及其閣僚參拜靖國神社一事,美國務院也通過日本駐美國大使館表示了關切,認為安倍政府有關歷史問題的一系列舉動可能對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造成不良影響。日本前大使坦承圍堵中國不可能 安倍犯戰略錯誤2013年06月06日 15:23中國新聞網中新網6月6日電 據共同社6日報道,安倍晉三就任日本首相以來一直力圖打開外交局面,包括通過日美首腦會談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努力解決日俄領土爭端。然而這一切努力能否切實取得成果將被置於日本參院選舉之後。同時,日本與中國、韓國關係日益惡化的鴻溝仍然存在。據報道,安倍就任後出訪了美國、俄羅斯、亞洲及中東地區的共10個國家,還在東京與墨西哥及印度首腦舉行會談,大力展開一系列外交。分析指出,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因釣魚島問題持續緊張。今年3月後原本是修復中日兩國關係的「絕好機會」,但原定5月舉行的日中韓首腦會談又被擱置。另一方面,安倍政府正在亞太地區加緊構築針對試圖擴大權益的中國「包圍圈」,欲加強東盟各國及印度的合作以牽制中國。對於日本「包圍中國」的意圖,日本媒體分析稱,印方對「牽制中國」持謹慎態度,可見的日印在所謂「圍堵中國」的意圖並不一致。此外,日本前駐華公使宮家邦彥也發表文章稱,所謂「圍堵中國」是不可能的。在中國周邊的14個國家中,任何一國單獨抑或幾國聯手,都是無法圍堵中國的。對於中日關係惡化,中國駐日使館曾多次表示,中日關係陷入最嚴峻的局面,希望日方正視歷史和現實,與中方相向而行,推動中日關係重新回到健康發展軌道。對於安倍的外交,安倍還認為日本可以借著與俄羅斯重啟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談判、加強雙方經貿合作或建立國防與外交領域的政治對話機制,達到制衡中國的戰略目標,很可能又是嚴重誤判。此外,日本與因竹島(韓國稱獨島)問題關係惡化的韓國之間,在2月韓國總統朴槿惠就任伊始曾出現試圖修復關係的跡象。但是,由於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等4名閣僚參拜靖國神社、安倍也明確表現出容忍姿態等,雙方至今尚未出現對話的動向。今年2月,日美首腦會談確認了TPP取消關稅允許例外,並就推動駐日美軍普天間機場早日搬遷至名護市邊野古地區一事取得一致,展現了緊密的盟國關係。安倍4月訪問俄羅斯並同普京總統會談,圍繞俄日領土爭議問題就制定「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式」、爭取締結和平條約達成了共識。日本方面將此次會談成果定位為重啟領土談判。安倍主導的經濟外交也引人注目。為了落實日本經濟增長戰略不遺餘力地推進基建、核電、醫療及環保技術等的出口;帶領約120名日本企業相關人士訪俄欲推動民間交流;訪問土耳其時簽署了旨在使日本出口核電成為可能的核能協議。然而,對導致福島核事故的日本出口核電,日本國內也有批判聲音。新華網:堅決挫敗日本圍堵中國的圖謀2013年06月09日14:10新華網新華網北京6月9日電 今年是《開羅宣言》簽署70周年。紀念《開羅宣言》發表70周年學術研討會8日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來自國內研究機構及高校的專家學者兩百餘人蔘會。在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開羅宣言的國際法效力及其重大歷史意義」、「鞏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果實,維護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等議題展開熱烈討論。高秋福發表題為《決不允許破壞戰後國際秩序——兼談日本新軍國主義的特徵》,內容如下:安倍政權極力構築制華包圍圈去年底,安倍晉三在時隔5年之後重新就任日本首相,隨即拋出所謂「戰略外交」、「價值觀外交」和「積極主動外交」三原則。「戰略外交」標榜繼續發展「日中戰略互惠關係」,實際上不過是個幌子;「價值觀外交」聲稱國家關係「以自由、民主和人權為基準」,純粹是冷戰思維的老調重彈;「積極主動外交」強調「重視國家利益和保持以日美同盟為基軸」,倒是道出了安倍的「肺腑之言」。總結起來一句話,安倍所謂的「外交三原則」,就是想利用西方意識形態和政治制度籠絡一些國家,把鬥爭的矛頭對準社會主義中國,以鞏固日美同盟,實現日本國家利益最大化。其實,這一套也並非什麼新玩意兒,早在2006年首次當政之時,安倍就曾宣揚建立包括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在內的「自由與繁榮亞洲之弧」,以便遏制正在崛起的中國,保持日本在亞洲的霸主地位。現在的「外交三原則」,不過是其試圖遏制中國的鬧劇重演而已。五個多月來,安倍及其閣僚有點迫不及待,走馬燈似地相繼出動,分為十大幾批,先後走訪近30個國家。安倍本人5次出動,訪問美國、俄羅斯、越南、蒙古、緬甸等10個國家。在「走出去」的同時,他也沒忘記「請進來」,先後邀請緬甸、印度、法國等十多國領導人訪問日本,並借舉辦第五屆非洲開發會議之機,邀請38位非洲國家領導人訪問日本。用《日本經濟新聞》的話說,安倍政權展開的是一場「進攻性外交」,其特點是以「價值觀」為指針,以「經濟合作」為先導,以「牽制中國」為主要考慮,旨在重新確立日本在亞洲的主導地位。所謂「牽制中國」,日本和美國其他媒體說得更加明確,即圍堵中國,建立「制華包圍圈」。為實現這一目標,安倍政權可謂費盡心機,設計了一整套攻略方案。從地域上看,焦點凝聚在中國周邊國家,特別是對中國來說「利益重大」的周邊國家,北有俄羅斯、蒙古,南有越南、印度、緬甸,東有菲律賓、印尼,甚至還有朝鮮。從手法上看,在突出經貿的同時,政治、軍事、人文多管齊下。針對不同國家,或宣揚日本在日中爭端上的主張,爭取政治上的同情和支持;或通過減免債務、增加援助、承諾投資、加強經貿,大把撒錢,擠壓中國在周邊國家的經濟存在;或通過饋贈和廉價出售軍用船艦、加強軍事人員交流和培訓,增強諸如菲律賓、越南等國對抗中國的軍事能力。從策略上看,對不同對象國採取不同的謀略:以第一盟國美國為靠山,將其牢牢拴在「共同利益」的鏈條上;聯合同中國有領海或領土之爭的菲律賓、越南、印度,打造「制華統一戰線」;儘力緩和同日本有歷史恩怨和領土爭議的俄羅斯、韓國甚至朝鮮的關係,集中力量對付中國;籠絡緬甸、蒙古、印尼及其他亞洲國家,削弱中國在周邊地區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在建立對付中國的周邊「內環包圍圈」的同時,安倍政權還極力構築大周邊「外環包圍圈」。安倍親自出訪中東正在崛起的大國土耳其和重要能源供應基地沙特和阿聯酋;派遣特使訪問歐洲國家,要求法國不要向中國出售艦船材料,加緊同北約建立「合作關係」;反思對非洲之重視遠遠落後於中國,安倍趁第五屆非洲開發會議召開之機宣布,減免非洲多國的債務,承諾今後5年向非洲提供320億美元的一攬子發展援助。日本報刊揭示,此舉的根本目的是換取非洲國家的政治支持,擠壓中國在非洲的戰略空間。日本將中國視為首要戰略對手日本一直將中國視為第一戰略對手,這並非自今日始。從19世紀下半葉明治維新起,日本就把中國視為其勢力擴張的最大障礙,一再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但內心對中國並不服膺。戰後,日本經濟快速發展,對中國抱有極大的優越感。歷史性的轉折發生在2010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迅速現代化,並開始向遠洋挺進。作為往日亞洲第一經濟大國和海上唯一強國的日本,對這一變化自然不適應,政治上感到沮喪,心理上感到失落,安全上感到「威脅」,更加明確地把中國視為最大戰略對手。2011年,也是出於對中國迅速崛起的擔心,美國明確提出「戰略重心東移」。美國這一重大戰略調整,進一步堅定了日本阻遏中國發展的決心。2012年9月,日本民主黨政府宣布釣魚島「國有化」,成為21世紀日本公開向中國發起戰略挑戰的第一個明確信號。安倍正是在這種情勢下再次上台執政。作為日本右翼勢力的代表,他變本加厲挑戰中國。他否認日本的侵略歷史,鼓吹「擺脫戰後體制」,推動修改戰後憲法,加快「軍事大國化」步伐,重啟稱霸亞洲的進程。他進一步激化前政權挑起的釣魚島爭端,將一個小島歸屬之爭演化、放大為同中國的全面戰略較量,挑戰中國的根本利益和大國地位。他利用一些周邊國家對中國崛起的擔心,離間這些家同中國的關係,掀起一浪又一浪反華狂潮。安倍摸准了美國的心思,認定美國「重返亞洲」需要日本的策應和支持。他認為,奮力遏制中國,既可鞏固美日同盟,還可以從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利益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安倍政權甘願充當美國推行「重返亞洲」戰略的馬前卒。而為使日本充分發揮這一角色的作用,美國不但或明或暗支持日本修憲,增強軍力,還在釣魚島問題上玩弄兩面手法,一面宣稱「不持立場」,一面宣稱「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今年2月,安倍訪美,奧巴馬雖然未就日本修憲和釣魚島問題公開發聲,但決不可誤讀為他對安倍政權的做法不支持。安倍從美國歸來之後,聲稱「任何鄰國的反對都不會影響日本修改憲法的進程」,同時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態度更加強硬。這顯然是有美國做後盾,安倍才更加肆無忌憚,全面挑戰中國。堅持對日本採取有效反制措施最近一段時間,中外不少媒體均報道了安倍政權構築「制華包圍圈」的努力。應該說,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事態發展的真相。但也要看到,日本和美國有些媒體的報道也包含一些蓄意炒作的成分,或虛張聲勢,施加壓力,或推波助瀾,挑撥離間。因此,我們對任何事物都應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決不能隨聲附和,決不能為其所惑。安倍政權的外交造勢雖不能說沒有一點效應,但作用有限,起碼暫時是如此。據外電報道,不少國家只是是將大把日元收下,而不願向日本作任何承諾。東亞國家大多遭受過日本的侵略,傷痛感猶存,不會隨日本俯仰,任日本忽悠。印度總理辛格5月底訪日,日方利用中印之間的某些罅隙對印度極力示好,但印度方面表示,只對經濟技術合作感興趣,其他則「聽而不聞」。澳大利亞公開聲言同美日「加強合作」,但私下卻表示不願在美日與中國之間進行「兩難選擇」。還有報道說,就連美國對安倍政權的極右傾向也開始感到擔心,生怕日本越走越遠,變得越來越難以駕馭,干擾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部署,甚至日本自己也來坐大。這一切表明,日本雖巧言令色,也很難實現拉人下水共同遏制中國的圖謀。但是,隨著7月份日本參議院選舉的到來和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很可能獲勝,安倍政權勢必會變得更加囂張。對此,我們應有充分的估計,需要耐心、堅毅、膽識和智慧。在客觀而清醒分析和認識形勢的基礎上,我們宜認真謀劃,繼續對安倍政權採取有效的反制措施,挫敗其對我圍堵的圖謀。首先,對安倍政權否定歷史、否定二戰成果等要害問題要繼續嚴加批判,揭穿其右翼真面目,喚起世人對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警惕;其次,堅持戰略果決與戰術靈活相結合,既要鬥智斗勇,也要有理有利有節,在決不放棄前一階段我捍衛領土主權取得的進展的基礎上,適時重申暫時擱置爭議,爭取外交上的更大主動;第三,充分利用我政治、經濟、軍事、人文、地緣的綜合優勢,做好周邊國家的工作,爭取其中多數的同情與支持,著重孤立和打擊日本、菲律賓等個彆氣焰囂張的國家;第四,加強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的磋商和交流,維護《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基本精神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反對任何形式的新綏靖主義抬頭;最後,開展公共外交,做好日本各個方面的工作,支持對華友好力量,爭取中間力量,對安倍政權繼續保持壓力,堅決打擊極右勢力。國際正義在我們一邊,世界人心在我們一邊。安倍政權圍堵中國的圖謀必遭失敗,最後的勝利必定屬於中國。(作者:高秋福)港媒稱印日強化全球戰略夥伴關係意在中國2013年06月20日08:55環球時報香港中評社6月20日文章,原題:印日強化全球戰略夥伴關係意在中國 今年是印、日建交60周年,在穩固印、日全球戰略夥伴關係進程中,印、日兩國各有戰略所求。從經濟和戰略角度考量,印度對日本取得的成就抱有濃厚興趣,印度希望加強與日本全方位的防務與安全關係,共同對付不斷崛起的中國。在政治領域,印度和日本都認為本國是亞太地區的「主要國家」,印日兩國有責任保證亞洲的和平、安全與繁榮,反對亞洲以中國為中心的觀點。而美國和日本都認為印度是在本地區經濟和地緣政治領域中抵制中國不斷增長的影響力的一個重要角色。在安全領域,印、日雙方強調加強戰略磋商並通過聯合海上演習等逐步增進防衛關係的重要性與擴大兩國海洋安保領域合作的必要性。鑒於中國在海上加大軍事影響力,雙方將深化防衛合作,印、日兩國決定定期舉行日本海上自衛隊和印度海軍聯合演習,強化海上軍事合作。印、日強化全球戰略夥伴關係,給中印關係、中日關係帶來了一定影響,中國政府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和清醒的認識,避免戰略誤判,告誡印度提防日本政客中的「跳樑小丑」。實際上,中日印是一個不等邊的戰略三角關係。中國既是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又是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和印度貿易總額是600多億美元,但日本和印度的貿易額只有100多億美元,而中、印兩國已經商定就在兩年內要使中印的貿易額達到一千億美元。日本在印度的投資比在中國的投資要少的多,日、中雙邊貿易額也要比日、印雙邊貿易額也大得多,至少從經貿關係這個角度來看的話,中日印之間的這個不等邊的三角形或者說中國所佔據的主導位置非常明顯。即便安倍政權為了形成「對華包圍圈」,希望與印度強化合作,但印度並不希望與中國發生「戰略對立」。印度目前陷入經濟停滯,2012年經濟增長率跌至5%,因此保持經濟持續發展才是目前辛格政策關注的焦點。所以,印度總理對平衡中國態度慎重,訪日更重經濟。印度一方面要維持跟中國的睦鄰友好關係,也希望得到中國更多的投資,增加印度對中國的出口,同時也利用日本希望利用印度來制約中國這樣的一個心理,擴大對印度的投資。所以,目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中日印這種戰略三角關係將繼續凸現中國主導的局面,但中國政府切不可掉以輕心,對日本政治右傾化與軍國主義復活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冷靜對待並打破日本正構築的對華包圍圈,及時和周邊國家化解矛盾與衝突,不斷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努力維護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發揮好中國應有的作用。韓國總統訪華先於訪日 日本擔憂陷孤立2013年06月28日11:32人民網人民網6月2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韓國總統朴槿惠繼訪美後把中國作為了第二個外訪目的地,27日抵達北京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談。這是歷任韓國總統首次訪華先於訪日,明顯可見韓方為穩定韓朝關係和振興經濟而重視中國的姿態。中方也最大程度地表現出「蜜月期」氛圍。日本對於陷入孤立的擔憂高漲。「可能的話,這個情景不想看到。」日本政府相關人士對韓國總統破例率先訪問中國的「中韓接近」之態露出了複雜的表情。日本政府內部對被視為安倍政府外交戰略要點的「對華包圍圈」中「最重要部分的漏洞」顯現感到焦慮、後悔和意外。港媒分析中方禮遇朴槿惠:中韓聯手遏制安倍2013年06月28日13:31環球時報香港《東方日報》6月28日文章 原題:北京禮遇朴槿惠 中韓聯手遏安倍 摘編如下:韓國總統朴槿惠率領龐大代表團訪問中國,北京安排她到清華大學演講,完全按美俄總統訪華的規格接待。中韓在聯手遏制日本安倍右翼政府方面有共同利益,因此結成了統一戰線。按照以往傳統,韓國總統上任後先是出訪美國,再到日本,然後再到中國。朴槿惠今次去完美國,外訪第二站選擇中國,說明其東亞政策已發生根本性改變,親華疏日的心態表露無遺。今次訪華之旅,中韓雙方外交部門經過一個多月的商討,精心制訂行程。而中方也儘可能提高接待朴槿惠的規格,將其當作近期最重要的客人看待。朴槿惠曾留學台灣,能說流利漢語。她在野期間曾多次訪華,獲北京當作貴賓接待,入住釣魚台國賓館。朴槿惠還在中央黨校給官員們上課,講述韓國的農村建設,給新農村建設支招。由於她與中國有諸多交集,被韓國認為是紅色的中國通,中方因而對她寄予期望。在當前東北亞格局中,中韓雙方在對日問題上相互借重,中韓兩國與日本都有島嶼之爭,都與日本有二戰歷史問題的爭議,也共同面對日本右翼的威脅。在聯手對付日本方面,兩國可謂一拍即合。加上安倍近期將日圓大幅貶值,對中韓大打貨幣戰,嚴重影響兩國的外貿出口,中韓聯手,也可遏制日本貨幣戰的蔓延。對於中國來說,爭取到韓國支持,就可以分化美日韓同盟,阻止美國在東亞地區建立亞洲版的小北約,而且在對日問題上形成以多擊少的優勢。對朴槿惠來說,與中國建立穩定友好的關係,可以在朝鮮半島問題上增強對平壤的影響力,而且還擁有一個十三億人的廣闊消費市場,對推動經濟發展有極大助益。中韓合作是一種共贏的關係。然而,中韓關係發展不可能一帆風順,最大的變數來自美國。在華府眼中,韓國是其禁臠,不可能坐視朴槿惠親近中國,關鍵時刻肯定會喊停。中國將成世界強國 韓國人既期待又擔憂2013年06月28日 09:48環球時報習近平所倡導的「中國夢」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以後中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對外方面,中國將超出「地區強國」的地位,發展為參與設計國際秩序的世界強國。因此,在中國核心利益受到國際社會尊重的前提下,中國還需要對各種外交懸案發揮國際性責任感。目前,很多韓國人對中國未來的遠景「既期待,又擔憂」,問題的核心在於朝鮮。韓中建交20年來,兩國在所有方面得到令人矚目的發展,兩國人民也變得親近。但2010年之後發生的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事件使韓國社會的「中國威脅論」抬頭。最近,韓國人對中國的期待再次高漲,這不僅僅因為習近平主席和朴槿惠總統之間較高的個人信賴關係,更重要的是朝鮮第3次核試驗以後中國政府表現出始終一貫、有責任的態度,使韓國國民對中國感情日趨友好。雖然中國在此後執行聯合國對朝制裁決議案上態度堅定並重視履行,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的對朝政策有了根本性變化。由於朝鮮半島地緣政治上的利害關係沒有變化,中國仍有必要與朝鮮保持友好關係,同時希望將中朝關係修正為更容易預測且互惠的「正常國與國關係」。韓國新政府同樣希望以相互信賴為基礎,使南北關係正常化,這就是朴槿惠總統推出「朝鮮半島信賴進程」的原因。這裡包含著朝鮮是「共同發展的兄弟,為東北亞和平與安定共同努力的夥伴」的認識,同時也包含著需要具備對錯誤行為進行管控的前提。該構想是同時具備激勵和彈性的複合性政策,如果朝鮮選擇放棄核武,韓國政府將積極推進對朝經濟援助和建設韓朝經濟共同體,這與目前中國的對朝政策很多地方一脈相通。朴槿惠總統正在訪問中國,她本人對此次訪問高度重視。朴槿惠日前與韓國各大媒體的政治部部長舉行晚宴時表示,韓中兩國政府在朝鮮半島無核化和通過對話途經解決包括朝核在內的朝鮮半島問題具有共同立場。要促使朝鮮發生變化,中國將扮演重要角色,而自己訪華也將就此與中國最高領導人進行深入探討。如果朝鮮選擇變化,那麼能夠實現朝鮮半島共同繁榮的「半島信賴進程」也將推進,並進而成為東北亞和平的基石。一個和平、穩定、繁榮的朝鮮半島,必將助推「中國夢」早日實現。韓國因顧及中國拒絕加入美國亞太反導系統2013年05月02日 09:49環球時報【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李 珍 本報特約記者 陳 山】在「應對朝鮮威脅」的旗號下,五角大樓高層近日表態,希望能拉攏日韓,在該地區組建聯合反導體系。韓國《中央日報》5月1日稱,美軍參聯會主席登普西提議,日韓應彌補分歧,在美國的領導下建立聯合導彈防禦體系。同時美國防長哈格爾則表示,美日已經達成協議,將在日本部署各種先進裝備「提前探測朝鮮導彈發射」。《中央日報》稱,登普西在結束對韓中日三國的訪問後,在回國的飛機上接受美軍新聞社採訪時表示:「為應對朝鮮的導彈威脅,韓國、美國和日本應共同構建導彈防禦系統,這種聯合體系能將三國陸上、空中和海上力量整合起來。」他宣稱,「現在正是彙集美國、韓國和日本的軍事資源,構建三角導彈防禦系統的時候。在此次巡訪期間,已向韓國和日本提出這一構想,並勸說韓日軍方相關人士,向政治領導人建議聯合三國導彈防禦系統。」登普西同時強調,「雖然韓日之間在歷史問題上存在矛盾,但是為應對朝鮮的導彈威脅,就必須彌補彼此間的分歧」。韓國《朝鮮日報》1日稱,考慮到日本已參與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登普西的提議實際上是要求韓國也參與其中。目前,韓國「因顧及中國」,並未參與美國導彈防禦系統,而是構建能防禦朝鮮彈道導彈攻擊、保護韓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但外界認為,各種跡象表明,韓軍正在逐步改變原先的態度。《朝鮮日報》稱,韓國海軍最近向聯合參謀本部建議,引進可搭載於宙斯盾驅逐艦上的「標準-3」反導攔截導彈,聯合參謀本部正在推進引進事宜。據介紹,韓軍的導彈攔截能力有限,僅擁有「愛國者-2」反導系統,為此韓軍正考慮引進「愛國者-3」的方案。但「愛國者-3」導彈部署在地面,最大攔截高度僅為10-15公里,而「標準-3」導彈可在150公里以上的高度攔截彈道導彈。韓國海軍認為,由於朝鮮「飛毛腿」和「蘆洞」導彈的飛行速度快(5-8倍音速),可攔截時間僅有5到7秒,因此即使引進新型「愛國者-3」導彈,攔截失敗的概率也很高,所以韓軍更傾向於引進「標準-3」導彈。韓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如果對"世宗大王』號等韓國海軍宙斯盾驅逐艦使用的軟體進行升級,搭載"標準-3』導彈毫無問題。」由於「標準-3」反導系統不但是由美日聯合研製,而且還是兩國海基聯合反導的主要裝備,因此如果韓國海軍引進該系統,必然需要加入美日反導體系才能完全發揮該系統的作戰能力。因此《朝鮮日報》認為,美國可能在推進繼美日之後,在韓國也部署「標準-3」導彈的方案。不過也有人質疑稱,該導彈不但價格昂貴,而且由於朝鮮導彈的飛行距離短,飛行高度較低,即使「標準-3」性能出色,攔截效果也令人懷疑。在拉攏韓國的同時,美日也在加緊聯合的步伐。訪問美國的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與美國防長哈格爾舉行會談。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日美防長認為,鑒於對中國、朝鮮的防範,日美需要進行有效的情報收集、警戒監視和偵察活動,所以兩國商定將在執行部門會議上推進探討。為提前探測朝鮮導彈,雙方還就在日本部署各種尖端武器達成協議。哈格爾表示,雙方討論了兩國共同構建反導系統,並就在日本增加部署TPY-2型X波段雷達的事宜取得進展。這種雷達專門追蹤導彈行蹤,能區分4000公里範圍內的來襲導彈外形,是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核心設備。哈格爾表示,美國還將在日本部署新型傾斜旋轉翼運輸機MV-22「魚鷹」第二編隊。小野寺五典也表示:「今年夏季將在山口縣岩國部署第二編隊所屬12架"魚鷹』,隨後轉移到沖繩縣普天間基地。」美國宣稱,「魚鷹」的機動和運輸能力遠強於普通直升機,可在朝鮮半島有事時緊急增援。中美韓將在首爾召開安全會議 韓有意排除日本2013年07月19日20:53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張淳】據日本共同社7月19日報道,韓國外交部發言人19日表示,中美韓三國外交負責人和民間學者,將於22日在首爾召開有關國家安全會議。日媒稱,日本將不參加會議,這可能是因為韓日因歷史問題而造成外交改善停滯的寫照。報道稱,在對朝政策上,韓國總統朴槿惠有意構建「中美韓」新框架,以取代一直以來的「美韓日」框架。為使該構想更具現實意義,韓方提議組建由中美韓參加的「戰略對話」,22日的會議似乎被定位為第一步。不過也有意見指出,美國顧及盟國日本,而中國則注重與美國的雙邊磋商,中美兩國是否會支持韓方的想法還是未知數。由於韓方邁出了將日本排除在外的一步,預計與韓日因歷史問題而造成外交關係改善滯後有關。韓媒稱中國領導人暗示東亞已重回中國時代2013年07月23日 07:40環球時報習近平會見來訪的韓國總理韓國《朝鮮日報》7月20日文章,原題:召喚「21世紀崔致遠」的中國朴槿惠訪華時,習近平引用一段詩句強調韓中友誼:「掛席浮滄海,長風萬里通」。該詩作者為朝鮮半島新羅時期文人崔致遠,他12歲就在家人安排下赴唐朝留學,後來考上唐朝專為留學生開放的科舉考試——「賓貢進士」,並順利踏上仕途,先後擔任唐朝中央和地方官吏,在唐朝學習生活長達16年。上述詩句摘自崔致遠的《泛海》,是崔作為唐朝使節,衣錦還鄉途中寫下的詩。崔是第一位將當時主宰亞洲文化圈的中華文明引進朝鮮半島的先驅,也是第一位被登記在朝鮮半島文廟裡的儒學家,足見其地位。他也被朝鮮半島後來的儒生視作儒教的開山鼻祖。精通歷史的中國領導人不會不知曉此歷史情節,選崔致遠的這首詩送給朴槿惠,除用來強調韓中間的深厚情誼外,潛台詞中不無「東亞的文明標準重新回到中國時代」的意思。事實也證明,對於中國召喚「21世紀崔致遠」,韓國國內相當多的人予以響應。左派人士主張韓國要積極編入由中國主導的「新中華秩序」版圖,親美的右派人士也有感於中國經濟實力不容小覷,紛紛自稱「親中」、「知中」派,忙於補上漢語課。不僅如此,越來越多韓國學者更直言不諱地稱,沒有中國首肯,朝鮮半島很難實現統一。隨著美國在朝鮮半島影響力逐漸變弱,最終,半島自然而然會進入中國影響圈的範圍。數千年來,如何面對中國並找到與之相處之道,一直是困擾我們祖宗的頭等外交大事。過了100年空白期後,這個頭等問題再一次擺在我們面前,成為足以左右我們民族未來的重要變數。比起當年崔致遠生活過的時代,當今國際局勢更為紛繁複雜,給我們的判斷增加難度。中國會像當年的唐朝,重新成為主宰東亞文明標準的國家嗎?我們需要認真對待這個問題。(作者李善珉,金惠真譯)分析稱安倍對華外交陷持久戰 圍堵中國難實現2013年07月19日00:04中國新聞網中新網7月19日電 (李雨昕)在日本2013版防衛白皮書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後,首相安倍晉三17日接連距釣魚島僅百餘公里的島嶼視察,展示不向中國讓步的姿態;與此同時,日韓關係堅冰難融,中美、中韓等關係愈發密切又令日本感到「被孤立」。參院選舉前,安倍以鄰為壑、倒行逆施,不僅讓日本國內輿論感到擔憂,更引發了鄰國的不滿和譴責。渲染「中國威脅論」 安倍對華外交陷持久戰為在參院選舉前造勢, 7月17日,安倍前往靠近釣魚島的石垣島發表競選演說,並登上海上保安廳的巡視船進行視察。他對石垣海上保安部職員表示,他將「堅決守護國民生命財產」,以及「日本的領土、領海和領空」。當天下午,安倍又前往與距離釣魚島不到200公里的宮古島進行演說,並視察島上的航空自衛隊基地。據稱,該基地擔負著「監控」東海和釣魚島周邊海空領域的任務,是自衛隊主要的一支釣魚島「防禦部隊」。日本《朝日新聞》稱,在中日關係依然緊張的背景下,安倍的這些舉動有隔岸向中國喊話的意向。另外,此舉似乎也意味著安倍政權展示出一種姿態,即在參議院選舉後圍繞釣魚島問題日本的方針也不會變化。針對安倍的言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當天回應稱,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中方對此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國政府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釣魚島領土主權。中方敦促日方正視歷史和現實,停止一切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挑釁言行,為通過對話妥善解決釣魚島問題作出努力。在安倍「巡視」的同時,日本政府還加進了將離島「國有化」腳步。日本擁有6000多個「島嶼」,形成了約447萬平方公里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約相當於國土面積的12倍。日本政府在掌握這些島嶼的狀況後,將會為無名島取名,並將它們列入日本地圖。其中,釣魚島被劃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內,也被劃在日本400個領海基點的調查範圍之中。《讀賣新聞》強調,安倍政府加強這一調查行動,主要是考慮到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對立局面,凸顯安倍政府在上台之後有更大的決心要加強「維海」政策。安倍已多次提出要「維護領海,不能放鬆。」除了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斷挑釁,在日本2013防衛白皮書中,更是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該白皮書是安倍晉三再任首相後通過的首個防衛白皮書,涉及中國的篇幅大幅增加,對於中國的用詞激烈可謂歷年之最。白皮書用圖表形式列出了日本政府去年9月「購買」釣魚島後,中國公務船駛入該海域次數增加的情況。白皮書宣稱,中方「基於與現有國際法秩序不相符的獨自主張,採取了包括試圖以力量改變現狀在內的高壓做法」,要求中國「遵守國際準則」。白皮書還提到了今年1月中國海軍艦艇對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照射火控雷達一事,稱中方「做出否定雷達照射等與事實相反的解釋」。王新生認為,白皮書的激烈言論凸顯出安倍政府一方面意在國際社會上爭取輿論主動,塑造中國「高壓」形象;另一方面意在尋求國內支持,為自己即將到來的參院選舉拉票。針對這份防衛白皮書,中國外交部表示,日方不斷渲染「中國威脅」,人為製造緊張對立,聯繫到日本一些政治勢力和政客藉此鼓噪強軍備戰,不能不令國際社會對日本的發展走向感到擔憂中國國防部對此也表示了不滿和反對。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強調,日方置事實於不顧,散布「中國軍事不透明」的陳詞濫調純屬別有用心,所謂「中方雷達照射」、侵犯日本「領海領空」的說法毫無根據,所謂「中國軍事動向令地區和國際社會感到擔憂」的言論更是無稽之談。日方這種搬弄是非、挑撥離間的做法,暴露了其抹黑中國和中國軍隊的險惡用心。北京大學教授、日本問題專家王新生說,由於日本經濟連續20年處於低迷狀態,與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因此在日本國內,「中國威脅論」頗有市場。日本一方面希望與中國保持經貿往來,另一方面也在擔憂中國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對自己形成壓制。中日關係的惡化同樣引發了日本國內輿論的擔憂。日本共同社援引前首相的話說:「雖然中國態度強硬,但反覆發出刺激性言論的日本首相也有問題。難道首相想以破壞日中關係為代價提高國內支持度嗎?」而日本外務省高官表示,若日本要想堅持與中國對抗,「就要具備可以制止中國的威懾力」。但這需要增加國防開支,恐將導致陷入窘境的財政雪上加霜,國際社會也將譴責日方造成緊張升級。但如果承認存在釣魚島主權爭議,日本則不得不出面展開領土談判,可能會被認為「日本會在強勢之下屈服」。如此,日本的對華外交陷入「持久戰」。鄰國往來密切 安倍政府陷「同盟困境」「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安倍政府認為無法但憑一己之力應對中國,於是計劃借美國亞太戰略的「東風」,構成對中國牽制。」王新生說。拉攏與牽制,安倍在中美兩國之間玩起了「遠交近攻」的遊戲。但日本媒體對此並不樂觀。共同社稱,安倍政府強調「穩固的日美同盟」。然而,美國看似正越過日本而將視線投向了中國。隨著中美兩國明顯靠近,日本可能還要調整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如何與這兩個大國相處成為日本外交繞不過的課題。的確,安倍修復「日美同盟」、展現大國地位的算盤似乎並不順利。在今年6月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上,日方雖然努力協調日程爭取能舉行日美首腦會談,但美國方面則以「無法安排時間」為由拒絕。相較之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加州進行「不打領帶」首腦會晤,更令日本陷入「同盟困境」。有分析稱,日本審視中美日三邊關係始終沒有跳出可能被美國拋棄的所謂的「同盟困境」,擔心自身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存在感會因為中美接近而消失。同時,日本與韓國的關係也屢屢走向冰點。雖然安倍政府數次重申,日韓兩國共享基本價值觀和利益,是重要的鄰國和合作夥伴,但日本政客妄言「慰安婦是戰時必需」、安倍本人多次否認日本侵略歷史,再加上兩國長久以來的領土爭議,日方的言行令韓國上下憤怒。作為回應,韓國總統朴槿惠打破了就任後先訪美國再訪日本的慣例,在訪日之前先去了中國。日本媒體稱,朴槿惠的訪華之旅明顯可見韓方為穩定韓朝關係和振興經濟而重視中國的姿態。日本對陷入孤立的擔憂高漲。王新生說,現在日韓關係的發展的確不甚樂觀,如果日本不對歷史問題作出深刻的反省,很難推動日韓關係有進一步的成果。但從另一方面看,如今中韓經貿關係越來越密切,這也極大影響了日韓關係未來的走向。《日本經濟新聞》稱,日美、美韓、中美、中韓相繼進行了首腦會談,而存在歷史和領土問題的日韓、中日首腦會談卻遲遲沒有眉目。在博弈越來越激烈的亞洲,如果日本一味依賴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將被「排除在外」。開拓非洲東南亞 安倍「自由繁榮之弧」難如願鄰國外交難尋突破口,安倍政府由此將目光放在了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等未開拓的市場。《日本經濟新聞》指出,安倍剛一上任就提出了「以看得見的形式開展戰略性外交」的方針。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面,他先後出訪了13個國家,其外訪頻率之高達到日本戰後首相之首。今年1月,安倍在國會講演時表達了自己的感想。「外交,不是要單純盯著周邊諸國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而是要像看著地球儀那般地俯瞰全世界。」分析認為,這些訪問均具有「牽制中國」和確保海上運輸線等安保上的意義,併兼備獲取資源和幫助日本企業開拓市場等經濟層面上的重要性。安倍政府正在亞太地區加緊構築針對試圖擴大權益的中國的「包圍圈」,欲加強有著共同「價值觀」的東盟各國及印度的合作以牽制中國。而經濟外交更可謂是「安倍經濟學」增長戰略的重要支柱。在安倍訪問緬甸時,有超過40位來自民間企業和大學、自治體的官員同行。在6月舉行的第五屆非洲發展東京國際會議上,安倍除宣布「大手筆」援助非洲,還會晤了37位非洲國家首腦。縱觀安倍與各國首腦的一系列會談,其外交的「錦囊妙計」無非是經濟先行。然而,這種「一路撒錢」的行為並不被日本國內看好。日本共同社認為,在13個國家中安倍選擇了東歐和中東等相對較遠的國家,卻不包括一衣帶水的中韓兩國,正體現了日本外交的閉塞感。雖然東南亞地區都歡迎日本去投資、援助,但在涉華領土主權和對華「包圍牽制」問題上,沒有幾個國家站在日本一邊。越南國家主席不久前來華訪問,菲律賓則因實力問題難當「日本牽制中國的橋頭堡重任」。在南亞地區,中印領導人已確認通過對話和協商處理兩國邊界問題,避免使其影響兩國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而在非洲,不少觀點認為,日本在非洲投資的最好時機已經錯過了。中國目前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美多國、韓國、印度和巴西等國家也在積極拓展非洲市場。日本經團聯撒哈拉地區委員長加瀨豐表示,「早在20年前,日本對於非洲來說還是無法取代的角色,而現在日本的政府開發援助已經無法與中國相比」。如今,參院選舉還未開始,安倍已經擬定了7月下旬的外訪日程。他將於7月下旬訪問菲律賓、馬來西亞,強化日本與東盟的關係。安倍還計劃於8月下旬訪問科威特、卡達等中東石油出口國。但一系列出訪能否收到安倍意想中的效果,在日本媒體所稱的「國際社會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經濟規模躍居全球第二的中國」時,日本外交仍然面臨著嚴峻的現實。十問日本軍力:為何要築對華包圍圈2013年07月19日 10:50:19 來源: 環球時報儘管在法律和政策上受到「和平憲法」等因素的制約,日本軍事力量冠名以「自衛隊」,但實質上卻是一支規模中等、軍費豐厚、裝備精良、技術先進、訓練水平較高的正規軍,早已成為亞洲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近年來,根據國際和地區安全形勢的變化以及美國的戰略調整,日本正在展開新一輪的整軍經武進程。日本的軍力發展有進一步加速邁向「國防正常化」及軍事大國的趨向。一、日本的國防正常化和軍事大國化是純粹內政問題嗎?羅援:日本的國防正常化和軍事大國化絕非簡單而純粹的日本內政問題,內政僅是此問題的表象,它既牽涉到日本的外交和安保戰略,也關聯到東亞安全局勢乃至世界格局,說到底,它是日本近些年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是日本為謀求世界上的所謂「正常國家」地位和對等外交角色而採取的危險策略,它標誌著日本突破「和平」憲法原則的戰略企圖。從內政角度看,日本推進「國防正常化」建立在日本戰後對於侵略歷史未徹底完成「思想清算」,以及當前日本保守思潮、狹隘民族主義和錯誤歷史觀重新泛濫的現實之上;從對外戰略角度看,日本以所謂「自主防衛」和日美同盟為基礎的軍事部署帶有鮮明的冷戰思維、武力威懾特徵和具體的遏制對象。錯誤的思維和戰略出發點決定了日本軍事力量的發展不僅會打破地區戰略平衡,而且會對地區和平與穩定構成負面影響。二、日本為何急於修改剛剛出爐的《防衛計劃大綱》?羅援:2010年《防衛計劃大綱》出台後,國際局勢發生了較大變化,特別是美國確定重返亞太的戰略後,東亞緊張局勢驟然加劇,加之日本國內政治加速右傾化,日本主動挑起「釣魚島爭端」,加速滑向軍事化大國化的危險道路。2012年底,右傾化嚴重的自民黨上台執政,安倍內閣及安倍本人都以打破「戰後體制」,推動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為政治志向,並視國防正常化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路徑和主要手段。從這個角度說,完成於民主黨時代的2010年版《防衛計劃大綱》雖然和自民黨主流派意見並無根本性矛盾,但在擴軍力度、安保政策的主動性方面,安倍對其並不滿意,安倍內閣迫切希望在防衛政策上打下自己的「安倍烙印」,因此將修改防衛計劃大綱作為首要的,需要儘快完成的議程。三、「武器出口三原則」修改後的終點止於何處?羅援:照目前日本加速國防正常化和軍事大國化的趨勢來看,日本近些年來一直在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不斷解禁武器出口。自2011年底日本野田政權以國際武器聯合開發為理由,實質性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後,這一原則的約束性就有走向衰亡的徵兆。對於現今旨在迅速提升防衛裝備質量,積极參与國際尖端武器研發利用的日本而言,作為過去日本「專守防衛」的國防政策基石之一的武器出口三原則無疑是一道絆腳石。因此,需要推出新的「法律解釋」和「例外情況」來繞過這一障礙。在日本繼續維持積極軍力擴張,而美國又容忍並支持這一舉動的前提下,武器出口三原則的逐步被架空,乃至徹底名存實亡是可以被預見的。四、為什麼要修改「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羅援: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關係與國防戰略的支柱,而防衛合作指針則從基本政策的高度協調雙方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從日本的角度看,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修改是內外因兼具的。一方面,近些年,美國整體實力下滑,希望同盟國家配合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需求越來越明顯,因此推動以重返亞太為特徵的全球戰略重心調整,並視日本為美國在這一地區進行「戰略協作」,共同遏制中國的最有力夥伴;另一方面,日本謀求政治和軍事大國的企圖也越來越強烈,具有強烈的「借船出海」,藉助美國在本地區的實力推進和戰力威懾來實現自身大國戰略目標,遏制中國的企圖。基於以上兩點,以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為契機,美日之間找到了彼此在防衛合作方面的新需求,雙方在修改防衛合作指針方面可謂「一拍即合」,有著共同的利益和考慮。五、積極配合美國「空海一體戰」出於何因?羅援:美國的「空海一體戰」目的在於維持美軍在現代戰爭中立體攻防、全面打擊的絕對優勢能力。從亞太區域來看,美國提出的「空海一體戰」的構想,主要戰略目標在於遏華和防華,而這與日本近些年的軍事防衛目標不謀而合,因此,配合美國「空海一體戰」與日本的軍事戰略並不衝突,日本配合這一戰略,與美軍進行積極防務合作,可以有效地緊追世界最先進軍力水準,強化日本的空防、海防能力,增強航空自衛隊與海上自衛隊的軍備與實戰能力。而這無疑有利於日本營造的「假象戰場前景」,即將來在日本的「西南防禦線」上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海空對抗。六、日本的涉釣(魚島)軍事動向說明了什麼?羅援:宏觀上來看,日本的涉釣軍事動向,說明日本現在以及未來軍事與安保方面的主要目標就是遏制中國,通過遏華保持並發展日本的軍事力量,為實現謀求軍事大國化的目標而製造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具體來說,日本已經有計劃性地建構起針對中國的「層次性防線」,由准軍事力量海上保安廳艦隻頂在一線,自衛隊部署在二線以應對「中低烈度衝突」,駐日美軍部署在「最終防衛線」上確保對可能軍事對抗的介入。以軍事力量為後盾,逼迫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讓步是日本的主要策略之一,相信「除了強制力量別無他法」是安倍內閣的基本對華思路。七、日本為何總不忘構築防華安全包圍圈?羅援:由於中國的崛起,日本在綜合國力和大國地位的競爭中形勢被中國逆轉,其「國家自尊」和民族主義情緒受到極大刺激,日本在「如何應對崛起的中國」方面沒有清晰和冷靜的認識。為了以排他性的,乃至敵對性的方式重新挽回大國地位,日本聲稱中國「對日本施壓」和製造地區威脅,並以此理由構築防華包圍圈。毫無疑問,這種形式上毫無依據的主觀臆斷是一種別有用心的,為日本自身不可見光的私利而服務的惡意炒作,根本目的在於營造一種虛假的國際輿論,造成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緊張的虛假狀態,從而為其宣揚遏制和防範中國的企圖造勢。八、日本在沖繩部署導彈防禦體系究竟意在何方?羅援:一直以來,日本聲稱自己的反導防禦體系主要應對的是「朝鮮半島的突發導彈襲擊」。但實際上,將「愛國者」3等先進反導系統部署在距離中國更近的沖繩一側,而非臨近朝鮮的日本海一側,日本的真實目標不言自明。日本認為,導彈是中國軍事威懾能力的主要構成部分,需要對其進行「重點防禦」。因此從根本上來看,沖繩的導彈部署還是意在遏華和防華。九、日本為何要探討成立日本版海軍陸戰隊(擁有海軍陸戰能力)?羅援:日本通過「購島鬧劇」主動挑起「釣魚島爭端」,造成中日關係緊張,為其加速軍事大國化的目標提供了所謂的「充足」理由,現在又通過與美國的多次所謂「奪島」演習刻意加劇中日在釣魚島的衝突,日本版的海軍陸戰隊的討論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日本刻意渲染釣魚島爭端,將中國作為「假想敵」,虛擬所謂的「島嶼危機」,為其擴充海軍的軍事力量而製造理由。新的防衛大綱和中期防均強調針對中國的「西南防禦」的重要性,並且以防範「對島嶼的侵略」為主要政策目標之一。為了增強海洋軍事力量,控制島嶼和海洋通道,日本將「奪島」和「守島」作為重點實戰訓練目標。在此情況下,建立擁有兩棲作戰能力,能夠在與日本假想中的與中國的海上爭奪戰中起到「攻擊尖兵」作用的海軍陸戰隊就成為日本考慮的策略選項。十、東海(第一島鏈)的突發「緊張事件」,究竟由誰挑起?羅援:東海(第一島鏈)的突發「緊張事件」,美日是罪魁禍首。所謂東海「第一島鏈」本身就是美日同盟為遏制中國而劃定的「地理防衛線」,具有明確的威脅與敵對意味。美國制定「重返亞太」戰略後,試圖利用同盟國日本作為馬前卒,維持美國在亞太區域的軍事存在;日本為實現自己的政治和軍事大國夢,也在時刻覬覦軍事力量的擴大和加強,美國的戰略改變為日本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下,隨著日本在海洋上的權益擴張,特別是在離島和大陸架方面通過立法與實際控制手段,導致相關國家間海洋領土、權益競爭緊張,矛盾突出,這使得東海上的「突發事件」不時爆發。日本是事端的挑起者和壓力的施行者,而美國則成為日本背後的「保護傘」。安倍今起訪東南亞三國 圖謀拉攏菲律賓制華2013年07月25日00:23中國新聞網中新網7月25日電 綜合報道,贏得參院大選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放言要推行「強有力外交」,25日起,他將出訪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三國。其中,最受關注的是訪菲之行,預計安倍此行將對菲提供援助,圖謀拉攏其共同制衡中國。但正如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所說,日本政客想藉助「價值觀外交」包圍中國是不可行的,只能使日本自身更為孤立。日本與中韓等鄰國的外交僵局難解,並繼續以錯誤言行激化矛盾,引發各方擔憂。選舉大勝安倍欲推「強有力外交」 忙於拉攏盟友安倍領導的自民黨與執政盟友公明黨在7月21日參院選舉中獲得壓倒性勝利,終結了「扭曲國會」局面,使得安倍事實上成為日本六年來首位掌握國會參眾兩院大權的首相,也為其執政進入穩定期打下了基礎。安倍在選舉後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說:「要專心、強有力地推進政策實施,展開強有力的外交,我希望向世界展示出日本的存在感」,強調了他要恢復經濟和致力於外交事務的決心。據報道,安倍7月25日起出訪東南亞,將與新、馬、菲三國首腦就促進經濟和安全領域合作進行確認。這距離他贏得參院大選僅有4天時間。可以看出,安倍急於在外圍「找夥伴」,繞開當前與中、韓等鄰國的外交僵局。在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會談中,安倍將闡述安倍政府經濟政策,以及日本在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上的立場。安倍還計劃在新加坡與美國副總統拜登進行會談,擬與拜登就加強日美關係進行確認,並重申日方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立場。在訪菲期間,安倍將會晤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菲外交部表示,兩人將「討論雙邊合作及地區問題,並進一步推動菲日兩國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安倍已表示有意向菲海岸警衛隊提供巡邏船。共同社此前報道稱,菲律賓去年曾要求日方提供10艘巡邏船。日本可能有意通過幫助菲律賓加強海上警力,以制衡在釣魚島附近海域等「海洋活動」日趨頻繁的中國。分析稱,安倍今年上半年先後出訪東盟三國、東歐,四處「兜售」「價值觀外交」,卻難消各方戒心,連連碰壁,「圍堵」中國想法落空。而且,上半年中韓、中美間關係深化,也讓日本大為緊張,擔憂遭到孤立。因此,此次安倍將在新加坡與美國副總統拜登會面,強調日美同盟重要性。對於安倍此次出馬「再戰」,專家解讀稱,日本試圖再三確認日美關係,並拉攏周邊國家,實際是顯示出自身的不自信。不過,由於日菲都與中國有領土爭端,兩國「沆瀣一氣」、聯手制華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與中韓關係惡化 鄰國外交僵局難轉圜日本參院選舉前後,在中方關注的多個重要問題上,安倍政權沒有「相向而行」,反而頻頻釋放對華強硬信號,加劇中日間的緊張氣氛。7月22日,中國海警局掛牌成立,引起日媒高度關注。日本TBS電視台、《讀賣新聞》等日媒紛紛報道消息,認為中國設置「超過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大規模海上警察組織」,意在強化在釣魚島附近海上活動。24日,日媒報道稱,中國海警船隻首次在釣魚島附近巡航;中國預警機飛經沖繩主島與宮古島間公海上空。對於中方維權執法的行動,日本部分輿論認為,「(中國的)活動可能帶來新的摩擦」 ,「自衛隊應當替代海上保安廳在釣魚島執法」等。然而,實際上就在7月17日,安倍在為參院大選造勢時,曾專程前往距離釣魚島僅100多公里的石垣島和宮古島視察海上警備。分析稱,宮古島與沖繩本島之間的海域是中國海軍進出太平洋的必經之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安倍在視察期間高調發表演說,宣稱日本周邊「安全形勢嚴峻」,將「堅決守護日本的領土、領海和領空」,不在釣魚島問題上「讓步一寸」。自去年日本一意孤行非法「購買」釣魚島以來,中日關係便跌入低谷。隨著中國海監船隻在釣魚島海域巡航維權常態化,日本預警機監視中國也趨於常態化。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稱,為應對可能進入「日本領空」的中國飛機,今年4至6月日本航空自衛隊戰鬥機緊急升空69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在7月早些時候出爐的日本2013年度防衛白皮書中,日方還「倒打一耙」,反指中國不斷進入日本「領海」,是引發釣魚島局勢緊繃的根源。據共同社7月9日報道,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在編製白皮書時曾做出指示:「沒有必要為了顧及對方而變得謹慎」。但在參院大選中獲勝後,安倍轉變節奏,呼籲儘快與中國對話,並強調中日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長庚欣指出,應注意安倍的舉動具有「兩面性」,長期執政才是安倍及自民黨政權的訴求,穩定國內局勢後,在外交問題上安倍更容易放手去做。庚欣認為,在當下日本面對的國際格局中,維持與中韓的良性關係,對於安倍的長期執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但是,由於近期日本政客圍繞參拜靖國神社、慰安婦等歷史觀問題頻繁出現錯誤言行,以及釣魚島、獨島爭端激化,日本與中、韓關係均惡化,安倍與中韓國家首腦的會談也遲遲未能實現。如日方的錯誤言行和強硬立場繼續,與中韓的對話基礎無法形成,外交僵局不僅難以轉圜,甚至可能激化矛盾,使日本面臨的外交局面更為嚴峻。修憲、擴軍、改史、爭島 日本或成東北亞「亂源」此次參院大選翻盤,日本政治出現新生態,使得安倍政府更為自信。分析稱,安倍已成為近些年來最具權力的日本領導人之一。掙脫在野黨束縛「韁繩」的安倍,忙於修憲、擴軍、改史、爭島,是否會帶領日本徹底「右轉」?無論盟友還是對手,日本國內外的政治人士已經表達了他們的憂慮。安倍執政盟友日本公明黨黨首山口那津男多次強調,中韓兩國都在關注安倍的行動,作為首相,安倍應考慮各方,明智應對。他要求安倍不要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平曾批評安倍公開挑起與中韓的矛盾。他說,日本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首相安倍也拒絕承認(在二戰中的)侵略行徑,他們想藉助「價值觀外交」來包圍中國,但無法做到孤立中國,反而會讓日本自身更加孤立。鳩山認為,安倍政府改變其亞洲政策已迫在眉睫,日本應以史為鑒,和其他亞洲國家合作發展。曾就日本侵略表示反省和道歉的「村山談話」發表人、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也批判稱,安倍此前表示要修改「村山談話」的真正意思是要擺脫「戰後體制」,而此舉不僅將使日本失去政治信譽,也是背叛歷代自民黨政權的行為。日本生活黨黨首小澤一郎則批評安倍的國家觀「偏離正道」,認為「安倍右傾的政治姿態會使日本失去國際社會的信賴,也會在國內招致混亂」。日本《朝日新聞》指出,安倍展開「價值觀外交」的做法令人擔憂。希望日本政府能不以敵友來區分,而在充分考慮各個國家所處的複雜立場上,慎重地開展外交活動。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羅素表示,美國認為用「和平而深思熟慮的方式處理問題至關重要」,敦促日本改善與中韓關係。美國輿論也對安倍動向頗為關注,《紐約時報》文章稱,嘗試修改憲法讓日本保持正規軍而不是自衛隊,將讓地區安全架構發生巨變。《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日本邁向軍事復活》的長文,則點明了日本謀求增強軍力的動機和進展。文章稱,日本謀求推動民族主義的任何步驟,都可能導致日本與中、韓的緊張關係惡化。美國《僑報》指出,安倍政府決議以民意實現右翼政治理想的「正當性」。但若走得太遠——如擺脫「戰後體制」的步伐觸動了美國的利益底線,安倍的自信就會付出代價,使日本成為東北亞的「公敵」,甚至變成東北亞的「亂源」。安倍今起出訪東南亞三國 試圖構築對華陣線2013年07月25日08:48中國廣播網中廣網北京7月25日消息(記者蘇鈴)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我們還記得三天前,也就是在7月22日凌晨結束的日本參議院大選,執政兩黨自民黨和公明黨獲得半數以上議席而宣告勝利。而就在大家還在猜測安倍政權未來會否借勢修改憲法、在防衛上採取更激進的政策、日本對周邊的外交政策會否出現轉變的時候,剛剛站上新起點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有了新的動向。安倍晉三將從今天開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及菲律賓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除分別與各國首腦會談外,安倍還將與出訪新加坡的美國副總統拜登會談。參院選舉勝利,安倍晉三所在自民黨一改「扭曲國會」的尷尬局面,甚至可能一改「短命首相」的政治怪圈,使安倍政權將進入一個長達3年相對穩定的執政期。在這個背景下,安倍晉三今天開始出訪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東南亞三國,本台駐日本特約觀察員蔣豐說,這是提前定好的出訪線路:蔣豐:行程是大選之前就已經定了,因為大選之前日本各方媒體的預測執政聯盟會會獲得過半的席位,所以安倍內閣在之前就做好了這個行程的準備。為什麼選擇這三個國家?首先,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的談判正在馬來西亞舉行,日本受邀首次正式參會,安倍晉三的來訪再次凸顯日本對這個平台的重視。另外,馬來西亞與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的爭端也吸引了日本首相。蔣豐:馬來西亞與菲律賓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有爭端,所以安倍特彆強調,一方面日本要加強和他們經濟上的合作,另一方面,日本希望未來對待中國的問題上與這些國家起到攜手的作用。而選擇訪問新加坡,蔣豐說,因為它的「橋樑」作用不容忽視:蔣豐:新加坡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好,但是新加坡又堅持獨立的價值觀,新加坡希望在西方或者日本和西方之間起到一個橋樑的作用,所以安倍訪問新加坡的作用就不言自明了。除了橋樑作用,新加坡重要的地緣戰略優勢也深深吸引了日本的目光。1991年李光耀同意美國軍艦停靠新加坡海軍基地,國防大學教授張莉認為,日本希望在這塊「東方直布羅陀」的關鍵地區掌握主動:張莉:美國把最先進的瀕海戰鬥艦停在這,香格里拉會議在這裡舉行,這個地方在亞太板塊中是多麼重要,更不要說它又扼守馬六甲,咱們比喻它為「東方直布羅陀」,美國一向是戰略要地他要控制,另外是戰略水地他也要控制,日本肯定也看中新加坡的重要位置——海上生命線相當於90%從這走,如果我能夠掌握局勢,對於中國將來就是個制衡。26日安倍晉三到達新加坡,還將會見正在這裡訪問的美國副總統拜登。這場巧遇也讓正春風得意的安倍多了一次與美國高層面對面的機會。「安倍經濟學」正引起一些美國勢力的不快,這場相會,安倍會拿釣魚島問題讓美國政要「為難」嗎?社科院研究員楊伯江認為,安倍會選擇亞太安全合作的話題,因為這正是美國下階段的戰略部署:楊伯江:可能會涉及釣魚島的問題,但是雙方首要會談到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奧巴馬第一任期所謂的重返亞洲戰略再平衡,其實是不平衡的。第二任期他要微調,重視經濟重返,軍事放在後面,軍事還做,但是美國變得低調,而讓日本充當更活躍的角色,包括美日+1的形式讓周邊地區拉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國家作為聯盟,我認為這是會談的主線。日媒:中國拉攏東盟孤立日菲 圖謀以夷制夷2013年09月01日 10:07環球時報「中國孤立菲律賓和日本」不過,菲國內的疑慮顯然不能阻擋菲政府拉攏美軍的熱情,而「中國威脅」成為一些人掛在嘴邊的託詞。菲律賓GMA新聞網30日以「最高院法官擔心與中國爭端通過海軍大炮炮筒解決」為題稱,菲最高法院法官卡皮奧警告中國日益壯大的海軍艦隊會造就一個「動蕩的海洋時代」,威脅菲律賓南海的「主權」。卡皮奧還表示,擔心兩國領土爭端最終由海軍力量解決而非法律。他還回顧稱,17世紀海軍強國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就是通過「海軍炮筒」爭奪海洋主權。一些西方媒體還注意到中國防長此前一天在東盟防長擴大會議期間的表態,有的得出「中國強硬」的論調。《華爾街日報》30日題為「中國拒絕以多邊方式解決南海領土爭端」的報道稱,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周四對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國防部長提出批駁,稱中國政府拒絕以任何多邊方式解決南海領土爭端。常萬全表示,南海的領土爭端不應損害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係,因為東盟與這些爭端沒有直接關聯。這些爭端應由與其有直接關係的國家來解決。報道稱,這番表態顯露出中美兩國對東盟完全不同的願景,美國仍希望東盟能在尋找統一的爭端解決方法上發揮作用。德國24小時新聞網稱,中國一直不願意多邊會談,更傾向於單獨與每個對手會談,這樣中國將有更大的優勢。馬尼拉近來激怒了北京,因為前者把島嶼爭議提交至聯合國國際海洋法法庭。「南海爭端,北京立場強硬」,「美國之音」以此為題稱,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東南亞鄰國形成懸殊的力量對比,在爭奪南海領土和資源上態度更加強硬。中國經濟和政治力量的快速崛起是這個時代的重要標誌,特別是在當今歐美和日本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中國的影響力更加顯著。目前中國GDP佔全世界的12%,預計到2020年將輕易超過15%,這意味著,每4到5年,中國就可以買下一個法國。文章稱,為了滿足中國經濟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北京積極地在全世界尋找資源,包括非洲和南美,甚至北美。特別是中國在爭奪南中國海資源問題上立場日益強硬,引起東南亞鄰國和美國不安。西方媒體的這種論調並沒有得到多少認同,因為除了挑事的菲律賓和日本,地區大部分國家都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日本《外交學者》30日以「中國孤立菲律賓和日本」為題稱,菲律賓和日本最近都受到中國冷落,北京拒絕菲日兩國並不意味著中國已經放棄地區外交。恰恰相反,中國正在整個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發動魅力攻勢。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外長王毅訪問東南亞長達6天。雖然警告某些東盟國家在南海爭端解決速度上保持清醒,但北京最近表現得更樂於討論這一問題。下周泰國總理英拉計劃訪問中國,參加阿基諾被拒絕的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還努力促使與印度的邊境爭端朝著緩和方向發展。文章稱,中國希望將與日本和菲律賓的爭端作為中國積極良好地區關係中的罕見例外,以緩和本地區對其力量發展的關切。中國自古以來便有這種精明的外交策略,以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港媒:區區日本就想制衡中國 超級大國都做不到2013年10月23日 09:14環球網我軍054A艦連射防空導彈瞬間打掉3枚高速靶彈香港中評社10月23日文章,原題:日本建「亞太版北約」?妄想日本《產經新聞》10月10日刊文《應考慮「日美菲同盟」的可能性》。文章稱,隨著南海形勢的緊張化,美菲同盟又有「復活」跡象。並且,美菲同盟的「復活」是由日本從側面間接提供支援的。文章還稱,若是如菲律賓期待的那樣,由日美菲組建三國同盟,之後逐步加入澳大利亞、印度,以及菲律賓以外的東南亞國家,就可望建設「亞太版北約」。筆者認為,日媒的這一構想反映出日本仍然沒有放棄與中國對抗,並且日本拉攏周邊國家共同對抗中國的步伐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愈發加快。但無論日本採取何種措施,都無力組建「亞太版北約」,對抗中國。自安倍上台執政之後,日本除了積極鞏固日美同盟之外,還大力推行價值觀外交,積極拉攏東南亞國家共同對抗中國。但這純屬痴心妄想。日本根本就沒有能力組建聯盟對抗中國。一則,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重點之一就是拉攏亞太國家制衡中國。但自2010年以來,美國雖然在亞太地區傾注了諸多戰略資源,但除菲律賓、日本緊跟美國之外,並無其他亞太國家明確跟隨美國制華。連全球超級大國美國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區區一個日本又怎能做到呢?日本一直抱著美國的大腿不放,以為只要有美國做靠山,中國就不敢與之硬斗。但釣魚島爭端的發展軌跡已經表明,即使有美國的阻撓,中國依然沒有改變維護主權的決心與意志。因此,即使日本聯合美國,以日美聯合之力組建同盟,中國也不會懼怕。安倍上台之後,在東南亞投入了很多戰略資源。日本高官頻頻訪問東南亞國家,還大力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經貿聯繫,試圖以經濟利益拉攏東南亞國家。但日本的這些伎倆除了得到菲律賓的附和之外,並無更多的東南亞國家迎合日本。對於東南亞國家來說,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風險的冒險之招。更何況日本呢?藉助日本的經濟實力發展自身經濟當然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投入日本的懷抱,對抗中國,恐怕並不是大多數東南亞國家所想要的結果。並且近年來日本經濟頹勢難以扭轉,中國反而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經濟大國,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經濟的依賴遠遠大於日本。因此,日本藉助經濟利益引誘東南亞國家組建反華聯盟根本就不現實。誠然,中國新領導層上台之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趨於強硬,但中國的強硬並非強橫。此次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東亞峰會上直面南海問題,並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尊重航行自由;爭端應通過直接當事方談判與協商解決,在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框架下繼續就制訂「南海行為準則」開展磋商。這表明中國並不希望通過外交手段以外的方式來解決南海問題。並且中國還顧及到了東南亞國家對於南海航行自由的擔憂,指出中國尊重航海自由。換言之,中國在南海的強硬舉動並不會威脅到該區域國家在南海的航行自由。中國在南海的軍事部署並不是為軍事鬥爭做準備,而是中國行使主權,保障主權的防衛措施。日美一直渲染中國在海洋領土爭端中的強硬舉動,鼓吹中國的強硬措施對東南亞國家的國防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並以此為契機,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軍事交流。此次李克強在東亞峰會上用筷子形象地比喻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安全關係,並表示,每個峰會成員國對地區的安全穩定都負有責任。分析人士認為,李克強的表態表明,中國開始將區域安全共同體的概念應用到東南亞區域。中國的這一新概念必將引起東南亞國家的熱議,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安全互信也將進一步提升,這將不可避免地壓縮日美拉攏東南亞國家組建反華聯盟的空間。此前,日媒大肆渲染《美日澳聯合聲明》,以此向外界展示美日澳強硬的盟友關係。日媒也由此聯想到將澳大利亞引入反華聯盟。但澳大利亞與中國並沒有直接的分歧與矛盾,澳大利亞完全沒有理由放棄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機會,轉而與中國搞軍事對抗。至於印度,有選擇的競爭與有限度的合作一直都是印度對華政策的核心,印度斷不會加入反華聯盟,直接對抗中國。朴槿惠稱日本倒退性言論使韓日無法形成信任關係2013年10月01日 09:13:24  來源: 中新網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總統朴槿惠30日在青瓦台接見正在韓國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時表示,日本領導人作出的歷史倒退性發言使雙方無法形成信任關係。青瓦台宣傳秘書李貞鉉30日表示,朴槿惠當天在青瓦台接見正在韓國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哈格爾提出在構建韓美日三方安全關係方面,需要合理管理包括韓日兩國歷史問題在內的各種現實問題。對此朴槿惠表示,在歷史和領土問題上,日本領導人作出的歷史倒退性發言使雙方無法形成信任關係。朴槿惠還說,在歷史遺留問題上到目前仍有部分韓國國民承受著痛苦。這些問題需要與國民一道解決,而不是僅靠領導人就能解決的。據分析,朴槿惠政府成立以來之所以遲遲未與日本領導人舉行會談其背景正在於此。朴槿惠還指出,慰安婦問題到目前仍沒有得到解決,受害人飽受痛苦,但日本不僅沒有道歉,甚至還在她們的傷口上撒鹽,這讓韓國國民感到憤怒,因此韓日領導人無法坐在一起舉行會談。而這個問題也不是領導人坐下來舉行會談就能解決的,需要日方拿出誠意來,若日方無視這一點,是無法開展對話的。若雙方說好要好好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卻像過去那樣,日本領導人在會談後依然發表與歷史逆向而行的言論,那麼又會有人會指責為什麼要舉行首腦會談,最終只能形成讓國民心痛的一個惡性循環。朴槿惠還表示,感謝美國政府為解決這些問題而給予的關注和努力。希望今後美國能繼續發揮作用,使日本能獲得周邊國家的信任。朴槿惠:日本應向德國學習正視歷史錯誤 時間:2013-11-03 19:31 來源: 人民網人民網11月3日訊據NHK報道,韓國總統朴槿惠在出訪西歐之前,接受了法國主要報紙《費加羅報》的採訪,該報於1日刊發了採訪內容。在採訪中,朴槿惠就陷入低谷的日韓關係表示:「我們希望與日本構建面向未來的雙邊關係,但日本的部分政治家就過去的歷史,沒有作出正確的發言。」朴槿惠對日方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態度再次提出了譴責。朴槿惠還說:「歐洲的一體化建立在德國正視過去錯誤的基礎之上,日本應當借鑒歐洲的這一動向。」她以此表示,日本應當向德國學習,努力克服與周邊國家在歷史上遺留的摩擦。朴槿惠從2日開始對法國、英國、比利時三國及歐盟總部進行為期8天的訪問。朴槿惠稱日對歷史態度若不變 召開峰會無意義2013年11月04日 13:03:34 來源: 環球網【環球網報道 記者 張淳】據法新社11月4日報道,韓國總統朴槿惠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如果日本政府繼續堅持與現在相同的歷史觀,重複此前對歷史問題的言論,那麼舉行韓日首腦峰會就毫無意義。法新社稱,朴槿惠為當前和未來的韓日關係「描繪了一幅暗淡畫面」。據報道,朴槿惠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表示,鑒於日本政府拒絕為「過去的錯誤」道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如果舉行韓日首腦峰會也是毫無意義的。報道稱,韓國對於日本的憤怒除了歷史問題之外,還在於韓日之間有關獨島(日稱「竹島」)主權歸屬的領土問題。朴槿惠稱,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或者緩解。她說:「如果日本堅持同樣的歷史觀點,並且不斷重複過去的言論,那麼舉行首腦峰會的意義何在?可能不舉行更合適」, 「如果日本方面繼續拒絕道歉,拒絕承認過去的錯誤,那麼這些做法會有什麼好處呢?」近段時間,美國已經試圖改善韓日這兩個其在亞洲軍事盟國的關係,但是收效甚微。朴槿惠稱日若不就歷史道歉將不會晤安倍2013年11月05日02:54京華時報京華時報訊據 英國廣播公司4日報道,韓國總統朴槿惠表示,日本與韓國兩國關係黯淡。報道指出,在朝核問題上,日本是韓國的關鍵盟友,但兩國緊張關係讓解決朝核問題增加了不確定因素。朴槿惠在接受採訪時稱,在日本政府拒絕就歷史問題作出道歉的情況下,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會晤將會毫無意義。報道指出,二戰期間日本所犯下的暴行,特別是慰安婦問題,一直讓韓國十分憤怒。日本在道歉和賠償問題上一直沒有作為,以及日韓兩國的領土爭端,加劇了兩國間的緊張關係。朴槿惠稱,以上兩大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日本依舊在歷史問題上堅持己見,那麼召開元首峰會有什麼必要?」她還進一步表示,「如果他們說沒有道歉的必要,沒有承認過去惡行的必要,那麼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據報道,過去幾個月中,美國試圖修復其盟友日韓兩國間的關係,但是幾無進展。同時,兩國的緊張關係還讓解決朝核問題一事蒙上了陰影,因為日韓都是六方會談的成員國。此前,朴槿惠在接受法國報紙《費加羅報》採訪時也對日本進行過譴責,還表示,日本應當向德國學習,努力克服與周邊國家在歷史上遺留的摩擦。安倍批中國和朝鮮破壞日本和平環境2013年11月08日15:45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1月8日電 據日本新聞網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地時間8日上午在參議院全體大會上,公開指名批評中國和朝鮮是導致日本安全保障環境變得嚴峻的主要原因,因此認為日本有必要成立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強化安全保障機制。中國國防部與外交部曾多次針對安倍的言論進行嚴正批駁。報道稱,安倍是在參議院向議員們說明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設立的相關法案時,作上述表示的。安倍聲稱,中國在不斷地增強軍備,朝鮮也在抓緊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的開發,日本的安全保障環境變得進一步的嚴峻。認為自己有必要發揮國家指導者的強大領導作用,積極推進國家安全保障政策的制定。報道指出,日本首相在國會公開指名道姓指責中國和朝鮮是破環日本和平環境的「罪魁禍首」,是極為罕見的事。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曾在10月29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注意到日本近期不斷渲染「中國軍事威脅」,其目的是為其自身擴充軍備製造借口。歷史上,日本曾經有過編造謊言來發展軍力,甚至對其他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前科,而且至今沒有深刻反省。日方的所作所為,值得周邊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警惕。事實上,安倍曾多次高調宣稱要對抗中國。在近日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他就表示,日本無法容忍中國試圖通過武力改變現狀,應在亞太經濟、安全領域發揮領導作用,抗衡中國。作為日本國家最高行政長官,如此明確地宣揚中日對抗,在日本歷屆首相中實屬罕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認為,安倍及其所在的自民黨一直謀求改變日本戰後地位,主要突破點是修改和平憲法,謀求集體自衛權。鼓吹「中國威脅論」對內取悅右翼選民,對外意圖迎合美國,安倍的目的是為修憲積蓄力量。對於安倍高調展示的對華強硬姿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回應稱,中方在有關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清楚。中國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這是中國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國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對於與周邊鄰國存在的分歧和爭議,中方一向主張並致力於通過對話協商加以妥善管控和解決。同時,對於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中方當然也要予以堅決應對。華春瑩表示,日本領導人不斷發表涉華挑釁言論再次表明了日本政客掩耳盜鈴的狂妄和心虛,日方應拿出誠意和實際行動,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做出切實努力。由於歷史原因,中方希望日本能夠真正反省歷史,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不要空喊口號,而是要以實際行動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安倍表面稱希望韓日首腦會晤 背後指責韓愚蠢2013年11月15日21:41中國日報網站圖為《周刊文春》2013年「11月21日號」最新期刊(11月14日發刊)的相關報道。據韓國媒體11月15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裡不一,他對韓國外交官員表示希望儘快舉行韓日首腦會談,卻在背後指稱韓國是個愚蠢的國家。報道指出,本月13日,安倍晉三會見了韓國駐日本大使李丙琪,表示希望儘快與朴槿惠總統舉行首腦會談。14日,安倍在與訪問日本的韓日合作委員會韓方代表團官員進行會晤時,也表示希望在年內舉行韓日首腦會談。安倍晉三雖然表明希望舉行韓日首腦會談,對改善韓日關係表現出了積極態度,但在另一方面,卻做出了貶低韓國的發言。14日發行的日本雜誌《周刊文春》在以「刺韓國要害」為題的專欄報道中稱,安倍晉三表示「中國是個不可理喻的國家,但是仍然可以與中國進行理性的外交活動,但是韓國卻是個愚蠢的國家。」《周刊文春》還報道說,日本正在非公開地準備對韓國採取制裁措施。韓國媒體同時表示,《周刊文春》的報道是否屬實尚有待查證。但是,如果報道屬實,安倍晉三一方面對韓國外交官員表明希望舉行首腦會談的意願,另一方面卻做出如此狂妄的發言。如此表裡不一的舉動,將會使韓日關係陷入越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安倍完成對東盟十國輪訪 大撒金元謀安全合作2013年11月17日19:56新華網我有話說(3人參與)新華網11月17日電 (記者 耿學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6日和17日先後訪問柬埔寨和寮國,進而完成他自上任之後對東南亞國家聯盟全部10個成員國的「輪訪」?安倍大撒「金元」,向柬埔寨和寮國提供大量援助,同時推銷其所謂「積極和平主義」觀念並謀求與對方加強安全合作?不少分析師認為,就對東南亞國家的訪問,安倍心中的小算盤打得啪啪響,但只是一廂情願?撒錢安倍向柬埔寨和寮國提供的援助涉及基礎設施建設?醫療系統改善等多個方面?安倍與柬埔寨首相洪森16日會面,就日本向柬埔寨提供先進醫療技術以幫助改善柬方衛生和醫療服務,達成共識?安倍承諾,日方將協助於2015年3月在柬埔寨設立一家醫院,提供緊急醫療服務,所需大約4000萬美元投入將來自日本一項有政府背景的基金?日本工程巨頭日揮公司以及北原國際醫院?多名柬埔寨官員告訴日本共同社記者,日本還將提供大約500萬美元援助,用於協助柬埔寨清理內戰留下的地雷?另外,安倍承諾,日方將為一個審理前紅色高棉領導人的特別法庭捐贈180萬美元?而多名日本官員說,安倍17日會見寮國總理通邢?塔馬馮時表示,日方將增加對寮國一處機場擴建項目的日元貸款,同時在衛生和醫療方面提供援助,包括協助寮國培訓醫務人員和獲得醫療設備?推銷兩站訪問中,按共同社說法,安倍均向對方「解釋」其所謂「積極和平主義」,即擴展日本在海外涉及安全的行動?共同社援引日柬聯合聲明報道,安倍「解釋他積極為地區和國際社會和平及穩定作貢獻的安全政策」?而洪森強調,支持日本「作為和平國家」進一步「作貢獻」?日本同時謀求與柬埔寨和寮國加強安全合作?日柬雙方同意推動防衛機構的合作,而日老將尋求設立兩國外交和防衛官員的對話框架?安倍與洪森會面時提及「海上安全」與「區域爭端處理規則」?最終,兩國聯合聲明泛泛地說,雙方領導人「強調依據廣泛認同的國際法原則?以和平手段解決海上爭端的重要性」?從媒體報道看,洪森似乎更加在意經濟領域,表示希望更多日本企業參與柬埔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輪訪安倍是13年來首名訪問柬埔寨和首名以雙邊名義訪問寮國的日本首相?他的前任野田佳彥去年11月曾前往寮國,參加亞歐首腦會議?完成對柬?老兩國的訪問意味著,安倍去年12月上任後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先後造訪東盟全部10個成員國?安倍自上台後謀求打經濟利益或意識形態牌籠絡東南亞一些國家?除親自造訪,日本定於12月13日到15日做東,召開日本與東盟10國特殊峰會?不過,就安全事務而言,東南亞各國當年飽嘗日本侵略之苦,對日本軍國主義始終抱有戒心?更何況,安倍不肯對侵略歷史反省,妄圖挑戰戰後秩序,從長遠看必不得人心?《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等國際媒體先前說,安倍一系列舉措帶有危險的「歷史修正」主義色彩,加劇整個東亞地區的仇恨情緒?安倍1年內遍訪東盟十國 分析:針對中國加強外交2013年11月19日07:11新華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末完成對寮國訪問,返回日本。日本共同社18日報道指出,東京有意在日本與近鄰國家關係仍然糟糕的情況下加強同東南亞國家的關係。出任首相不到一年就遍訪東南亞國家聯盟十國,安倍外交有何打算?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對此進行了解讀。「戰略性外交」划上逗號據共同社17日消息,安倍就任首相以來共計訪問過25個國家,其中10個是東盟國家,凸顯了他對東盟的重視,「安倍此舉旨在彰顯日本的存在感,謀求改變(地區外交)落後局面」。同訪問其他東盟國家一樣,安倍這次不吝對出訪國美言相送。他16日在與柬埔寨首相洪森舉行的共同記者會上說:「非常喜愛擁有美麗自然與世界遺產的柬埔寨。日本將官民一體,為柬埔寨的新一輪國家建設提供支持。」訪寮國期間,安倍提出兩國探討建立安全對話框架並為兩國「大象外交」牽線搭橋。雙方商定由寮國向日本贈送4頭大象,以紀念2015年到來的兩國建交60周年。在東盟十國訪問最後一站寮國,安倍不忘向東盟喊話。他17日在一個記者會上說:「作為全球經濟的一個驅動力,東盟是日本的朋友,而且對日本經濟復甦作用重大。」共同社的報道中,以「懷柔之計」作小標題分析安倍對東盟十國的訪問。文章指出,安倍去年年末就任首相以來,訪問了全部東盟國家,「主要是為了在軍事和經濟兩方面對東盟加強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安倍上任後提出並著力打造所謂「戰略性外交」,總體理念之一是修復、強化日美同盟,其二是針對中國包圍性地加強外交關係。安倍在一年內遍訪東盟十國,就是對其「戰略性外交」的具體實施。據日本外務省提供的信息,日本還將在今年12月中旬舉辦日本與東盟特別首腦會議,以紀念日本和東盟開展對話40周年。呂耀東認為,高層訪問是安倍內閣力圖加強日本與東盟關係的措施之一,預計隨後對東盟政策、措施還會陸續出台,以進一步拉近日本與東盟國家的關係。訪問安排「親疏遠近」安倍對東盟十國的訪問分五次實施。今年1月,安倍將越南、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三國作為他就任首相後的首次出訪地。據日本媒體報道,安倍原希望將其就任後首訪放到美國,但未能得到華盛頓積極回復,遂改為出訪東南亞三國。今年5月,安倍訪問緬甸,一方面高調錶態支持緬甸改革,一方面帶去30多家企業的高管,顯示日本對緬甸經濟的支持。這是自1977年以來日本首相第一次訪問緬甸。共同社指出,安倍希望通過此訪大幅提升日緬關係。7月,安倍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菲律賓三國進行訪問。對汶萊的訪問是安倍今年10月借參加東盟峰會進行的。加上剛剛結束的對柬埔寨和寮國的訪問,安倍的東盟訪問計劃得以完成。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說,安倍對東盟十國訪問的「排序」有著明顯的遠近親疏的安排。這樣做,一方面要刻意顯示日本對東南亞國家中「好友」的重視,一方面要做給關係較為疏遠的國家看,以此通過不平衡的外交、經貿手段將更多東盟國家拉進自家陣營。處處推銷「價值觀外交」安倍訪問東盟國家期間,多次提及日本在地區關係上的看法和主張,最突出的觀點是他反覆推銷的「價值觀外交」。今年1月他對東南亞三國訪問,因阿爾及利亞人質事件提前返回東京,即便如此仍不忘在印度尼西亞發表演講,提出日本對東南亞外交新「五項原則」,其中第一條就是要「共同創造相同的價值觀」。在此後對東南亞國家的訪問中,他多次提出要「與東盟國家一道,致力於普及和擴大自由民主、基本人權等普世價值觀」。對此,呂耀東指出,安倍上台執政以來,重拾所謂「自由繁榮之弧」策略,推行「價值觀外交」路線,注重日本同歐美關係,強化對東南亞的外交力度,以周邊島爭及海洋糾紛為由,構建所謂民主海洋國家聯盟,其矛頭所指十分明顯。呂耀東認為,「價值觀外交」是日本實現從「島國到海洋國家」戰略構想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所謂「自由繁榮之弧」始作俑者前首相、現任副首相麻生太郎看來,日本要通過多層面進行援助並加強與呈帶狀分布的這些國家的關係,來強化與美國為首的盟友的合作關係。安倍則力求通過「價值觀外交」聚合所謂海洋民主國家聯盟。通過強化日美同盟關係,促進亞太地區的一些海洋國家聯合起來遏制其他國家,並使日本成為亞太事務的參與者和主導者。呂耀東認為,梳理安倍過去11個月對東盟十國的訪問,以及他執政一年來的外交思路,能夠看出他非常重視「價值觀外交」這一政治、外交工具。但這種做法是對冷戰時期的抱殘守缺,對地區和平穩定不利。從安倍對東盟國家的訪問效果看,他的外交意圖並不容易奏效。外交部發言人連發3問駁安倍:開羅宣言算不算數2013年11月19日04:24京華時報京華時報訊 (記者商西)「《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還算不算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成果以及二戰後的國際秩序還要不要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還要不要遵守?」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昨天就釣魚島問題對日連發三問。在昨天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在訪問柬埔寨後表示,應該以和平手段解決海洋爭端,確立以國際法解決海洋安全問題的原則。有分析稱,此舉是針對中國。中方對此有何評論?秦剛表示,中國政府和人民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是堅定不移的,同時一貫主張,要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的精神,通過談判磋商有效管控和解決有關分歧和爭議。中方一直為此做出積極努力和貢獻。「我也注意到,日方好像要特彆強調國際法準則,那麼我們想問問,在釣魚島問題上,《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還算不算數?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成果以及二戰後的國際秩序還要不要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還要不要遵守?」秦剛表示,希望其他有關各方都能夠與中方共同努力,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7日和寮國總理舉行會談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使亞洲的海洋自由開放、和平安定,東盟是日本重要的夥伴。有分析指出,安倍上任一年內遍訪東盟十國,意在加強與東盟的合作,對抗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也有意在南海問題上聯手東盟,共同牽制中國的海上活動。此外,日本經濟協會代表團昨日抵達北京開啟訪華之旅。代表團由豐田汽車名譽董事長張富士夫擔任團長,由大型企業高層等100多人組成,是近兩年來日本首次派出超過百人的大型訪華團。外媒:安倍反覆發聲明支持菲越急欲聯手抗華2014年05月29日08:24新華網我據參考消息網5月29日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3日在接受採訪時稱,北京在中越兩國均有領土主張的海域「單方面進行石油鑽探活動」,導致「緊張關係升級」。他表示:「我們絕不允許通過武力或脅迫的方式改變現狀。」外媒稱,在過去一年中,安倍竭力與東南亞國家領導人建立良好關係,並表示自己願意成為中國武力炫耀行為的一個制衡者。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5月26日報道稱,在安倍發表上述言論後不久,中日圍繞東海一些島嶼和周邊空域的爭端就再度緊張起來。24日,中國戰鬥機與日本偵察機兩度接近至危險距離,對此兩國政府相互提出抗議。日本說,中國的行為「意在恐嚇」,而中國則說,日本「做出危險舉動,嚴重違反國際法」。上周末的摩擦凸顯了安倍政府的政策思路,即日本周邊地區正變得越來越危險,除了採取更強硬的外交政策進行應對之外,東京別無選擇。作為相關努力的一部分,安倍30日將在新加坡舉行的年度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上發表主題演講,從而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這麼做的日本首相。安倍正試圖增強日本扮演的角色。他已反覆公開發表聲明,表示在南海領土爭端問題上支持菲律賓和越南,並暗示這些爭端與日本在東海與中國的領土爭端有相似之處。此舉招致中國方面的指責。「日本的目的是企圖插手南海爭議,達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說,「我們敦促日方停止一切挑釁言行。」安倍還向那些與中國存在爭端的國家提供適度的、但具有重大象徵意義的海上援助。去年12月,日本向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提供了10艘巡邏艇,並在當月宣布正在就類似援助與越南展開談判。據日本《讀賣新聞》5月28日報道,日本防衛省將派遣海上自衛隊運輸艦「國東」號前往南海參加在越南等三國進行的國際災害救助訓練,負責運送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約140名參訓軍人。據悉這是海上自衛隊運輸艦首次執行運送美澳軍人的任務。自衛隊官員表示,「此次訓練並非軍事演習,而是以人道主義支援活動為主要訓練內容」,但這仍然向中國顯示了日美澳三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團結。據防衛省方面的消息,這一名為「太平洋夥伴關係」的訓練從2007年開始由美國海軍主導進行,自衛隊每年均參加。5月29日,搭載美澳軍人的「國東」號將從神奈川縣橫須賀基地出發,於6月6日抵達越南。之後還將前往新加坡和菲律賓,在7月15日前開展為應對大規模災害發生實施的醫療支援訓練。安倍挑唆東盟包圍中國難如意 欲拉進對華包圍網2014年06月04日 08:21參考消息近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試圖打著「法治」、「積極和平主義」的幌子全面介入南海事務,並以支援東南亞國家為名,設法構築對華包圍圈。但是,升級版的「安倍主義」充滿冷戰思維,與世界潮流格格不入,將註定碰得頭破血流。「北上」受挫,只得「南下」上世紀70年代,時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出訪東南亞提出「福田主義」,以經濟手段為日本重返東南亞打開了道路。「福田主義」之所以能被曾受日軍蹂躪的東南亞國家所接受,關鍵在於福田明確作出「日本不做軍事大國」的承諾。如果說「福田主義」的精神是「謙遜」、「合作」、「共同繁榮」,「安倍主義」的精神則是「自大」、「對抗」、「零和遊戲」。安倍在演講中聲稱,日本將通過政府開發援助(ODA)、武器裝備合作、自衛隊指導培訓等各種「菜單」的組合,「無縫支援」東南亞國家提高「保衛海洋」的能力。這意味著日本將以軍事和准軍事合作方式介入和干預南海事務。安倍上台以來,對華外交的對抗色彩突出,為此日本動員一切外交資源,試圖構建一張針對中國的立體包圍網,主要思路為強化日美同盟,緩和與改善日韓、日俄關係,拉攏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國家,滲透非洲、東歐等昔日外交「貧瘠地帶」。但是,上台一年半以來,安倍外交的最大失算是日韓關係不僅未見改善,且有惡化之虞。而日俄關係受烏克蘭局勢影響,無法繼續按照安倍設想的日程實現明顯突破。「北上攻略」受挫,安倍只好「南下」,進一步加大對東南亞的外交資源投放力度。上台一年內,安倍遍訪了東盟10國。去年12月,日方主辦日本與東盟特別首腦會議。此次安倍則不惜「屈尊」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高調宣示構築對華包圍網,可以說是明確向中國下了「戰書」。在日本看來,一方面,東盟10國的經濟增長和市場潛力對日企吸引力日增,與東盟密切經貿關係有助於減輕日本經濟對中國的依賴。另一方面,中國與菲律賓、越南等個別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爭端,讓日本覺得有機可趁,因而制定了將東海、南海問題聯動的國際輿論策略,把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爭端統一包裝成「中國海洋霸權」,並藉機離間中國與東盟關係,煽動東盟內部反華與親華國家之間的不和,從而為日本混水摸魚製造機會。「安倍主義」三大道具不久前,日本自民黨幹事長石破茂在提到解禁集體自衛權問題時,曾揚言日本應該牽頭成立亞洲版「北約」對抗中國,這可以說暴露了安倍政權的鷹派們的真實心聲。「安倍主義」在東南亞外交中的具體落實主要依賴三大道具:一是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二是ODA,三是SDF(自衛隊)。東盟10國中,馬來西亞、越南、汶萊、新加坡已經加入了TPP談判,菲律賓、泰國也在不同場合表達出對TPP的興趣。在日本看來,TPP不僅有助於協同美國創立新的高標準貿易規則,更利於在亞太自貿區建設中爭奪主導權。ODA是日本對東南亞外交的一貫法寶,也是當年「福田主義」的支柱。一直以來,日本的ODA以經濟開發援助為主,但安倍政府計劃今年年底前出台新的ODA大綱,將軍事或准軍事援助也納入ODA框架中。在香格里拉對話會演講中,安倍列舉了針對東南亞國家的援助方向,如向菲律賓、印尼、越南的海警提供或準備提供巡邏船,培訓東盟國家的海上執法機構官員等。安倍還提到,日本解除武器出口禁令後,正在探討向東南亞國家出口巡邏、監視、救援、運輸、掃雷等「防衛裝備」。軍事動向方面,安倍政權計劃解禁集體自衛權,讓日本自衛隊走向「地球的任何角落」。實際上,根據安倍智囊團提出的設想,集體自衛權解禁後,日本自衛隊最有可能出現的地方,一是朝鮮半島,二是南海。這也正是安倍此次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圍繞所謂航行自由大做文章的真實用意。安倍智囊們提出的新的「行使集體自衛權六條件」,第一條就是與日本「關係密切國」遭攻擊。「關係密切國」定義曖昧,範圍顯然不限於傳統意義上的「盟國」。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如果日本將菲律賓、越南定性為「關係密切國」,一旦今後中國與菲、越在南海出現衝突,日本是否會打著集體自衛權的名義武力干預?從具體表現看,日本目前正在利用各種天災人禍等機會擴大自衛隊在東南亞的存在感。去年,菲律賓遭受強颱風「海燕」襲擊後,日本以救援為名,派出上千人規模的自衛隊前往菲律賓災區救助。雖然規模誇張,政治動機鮮明,但卻貌似符合「海外發生大規模災害」的前提。而馬航客機失聯事件中,日本戰後首次向海外派遣自衛隊參與飛行事故搜救活動,但馬航客機失聯事件顯然距離國際常識中的「大規模災害」太遠。當時日本媒體的解讀直截了當——日本在馬航客機失聯事件中派遣自衛隊軍機旨在牽制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培植軍界「親日」人脈日本在東南亞軍事領域的另一經營重點是培養和扶植親日本的軍方人脈。在東南亞各國,軍方歷來擁有很大政治和社會影響力。日本出於今後擴張性的外交和安保戰略考慮,將東南亞各國的軍界作為「親日派」人脈培養重點。防衛大學是日本培養自衛隊幹部的最主要學府,歷年非常重視招收各國留學生,而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留學生更是重中之重。防衛大學校長國分良成在今年春季畢業典禮中提到,他在2月份正式訪問泰國和越南期間,會見了不少防大畢業的兩國軍方幹部。僅在泰國,畢業於日本防大的該國留學生已有近200人,目前已有一些人躋身泰國軍方領導層。不過,對於此次安倍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的成果,日本媒體臧否不一。親安倍的《讀賣新聞》、《產經新聞》為安倍構建對華包圍網叫好,而與安倍政府保持距離的《東京新聞》直言不諱,稱安倍「對華包圍網啞火」。《東京新聞》指出,安倍試圖將東盟拉進對華包圍網,但中日對立越激化,東盟國家越希望與日本拉開距離。日印緣何強化軍事合作:可最大限度遏制中國崛起2014年10月10日 09:46中國青年報日本印度強化軍事合作會帶來什麼王鵬8月30日至9月3日,印度總理莫迪對日本進行了為期5天的訪問。其間,日本首相安倍與莫迪進行了首腦會談,表示要強化印日關係,擴大兩國經濟和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莫迪強調,「與日本在國防和安全保障方面合作的時代已來臨」,表示要把加強印日兩國的防務合作作為此次訪日最優先的目標。有分析認為,日本與印度的軍事合作正在向軍事同盟邁進。自二戰結束後,日本與印度的關係一直較為平淡,既沒有特別對立,也沒有過分親密。然而,進入21世紀以後,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從2000年8月,日本首相森喜朗訪問印度,兩國宣布建立「面向21世紀的全球性夥伴關係」開始,到此次莫迪訪日雙方於9月1日簽署《東京宣言》聲稱兩國將建立「特別戰略性全球夥伴關係」,兩國關係日益升溫。與此同時,日印在防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在不斷加深。儘管日印對於兩國軍事交流與合作的目的諱莫如深,但始終迴避不了的是兩國在地緣和戰略上對「中國因素」的考量。首先是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因素」。日本同印度一樣,都與中國存在領土方面的巨大爭議,這使得人們不難看出雙方在軍事領域合作的指向性。在日本看來,印度地處歐亞大陸的西南前沿,是中國西南方向的重要鄰國,地緣上就可以與東北方向的日本形成一條對中國的包圍鏈。尤其是印度處於印度洋的核心地位,對於從馬六甲海峽到波斯灣的漫長海上交通線而言,印度具有控制印度洋航運通道的天然地理優勢。在當前中國和日本在能源輸入都高度依賴此通道的情況下,日本能有這樣一個盟友的好處自然不言而喻。為此,安倍政府將與印度的合作關係比喻為南海至印度洋和波斯灣的日本海上交通線防衛戰略軸心。防衛省官員表示,「解禁集體自衛權後,日本海上自衛隊今後可以與印度海軍一同巡邏海上交通線。」對印度而言,也需要有力量能夠幫助自己強化和保持印度在南亞地區的主導權。印度《經濟時報》8月30日刊文,將日本稱為印度「在亞洲最好的朋友」,建議莫迪此行和日本商議結成「軍事同盟」,並稱「這不是為了侵略任何國家,而是為了避免發生第二次中印邊界戰爭,印度和日本有必要聯手對中國發出信號」。而印度一位前海軍准將也曾表示,「要想從外交上對抗中國在斯里蘭卡的影響力,需要日本的力量。」其次是雙方現行軍事戰略中的「中國因素」。日本和印度都有極為濃重的地區大國情結,也都是「中國威脅論」的鼓噪者。因此,儘管日印兩國之間的「全球戰略夥伴關係」名義上是著眼全球,但實際上重心還是落在亞洲的中國。兩國的軍事合作帶有明顯從南、東兩個方向合力「夾擊」中國,牽制中國快速崛起的戰略意圖。冷戰後,日本自衛隊逐步將戰略重心由東北轉向東南、西南方向,並將作戰海域擴大到包括南沙、馬六甲海峽乃至澳大利亞、中東和印度洋地區。印度海軍則於2004年年初確定了「全面控制印度洋、東進太平洋、西出大西洋、南下非洲」的海洋軍事戰略。可以說,日本與印度不斷強化的軍事合作,正是兩國「南下」與「東進」戰略互補互惠的一種重要方式。對兩國而言,最大限度地限制中國發展所帶來的影響與衝擊是它們合作的動因,更是針對中國崛起的一種對沖戰略的直接體現。此外,日本與印度兩國關係持續走近的背後還有美國推手的影響。從根本上講,美國非常樂意日印兩國的戰略接近,試圖通過日印合作構建針對中國的「鉗形遏制」,形成從日本經中國台灣到印度洋的「弧形戰略包圍圈」。有分析家就表示,日本積極推動的日美澳印「四國戰略同盟」,與美國亞太戰略是合拍的。日印雙方的軍事合作在大戰略上有遏制中國的長遠考慮,在短期內則帶來了極為明顯的經濟和技術互惠效應,以鞏固和體現這種合作的誠意。在經濟上,日本不惜重金投入。日本時事通訊社9月1日稱,日印已達成很多貿易合作意向,包括印度方面將向日本開放稀土資源的供應。2015年後印度將以年出口約1000噸~2000噸的規模向日本輸出稀土,從而大大降低日本目前在稀土資源上對中國的依賴。而日本方面將加快與印度簽署核能協定,實現日本核電站出口印度。莫迪在訪問中表示,印度與日本在維護區域穩定、和平以及海事安全方面有著「共同利益」,尤其強調「我們致力於給我們的防務合作注入新的信任和方向,包括軍事科技和裝備的合作」。為此,除了商定兩國海上軍事力量定期舉行演習,將兩國外交、軍事部門的「2+2」會談升級為部長級之外。還商定啟動防衛裝備領域合作事務性磋商。如果日本向印度海軍出售水陸兩棲飛機的協議達成,印度將成為日本在戰後的第一個軍備出口國,意義非同小可。日本和印度作為亞洲第二大、第三大經濟體,兩國的合作備受各方關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9月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注意到莫迪總理訪日的有關情況。在這裡,我想強調指出,中國和印度都是大國,都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者與實踐者,我們兩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意義很明確,即任何雙邊合作都應是促進所在地區的和平與發展,而不能以對抗和激化地區爭端為出發點,這也是日本與印度強化軍事合作時必須考慮的問題。(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
推薦閱讀:

666其實不算什麼,「108」才是中國人的吉祥數字?
中國人的倫理觀(上)
中國歷代帝王871:雍正的幾個兒子
印度能夠威脅中國嗎?

TAG:日本 | 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