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展覽預告 | 竹緣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

為向嘉定建縣800年獻禮,由嘉定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主辦,嘉定博物館、嘉定區竹刻協會、嘉定區收藏協會共同承辦的「竹緣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於2018年5月18日在嘉定竹刻博物館展出。

珍如拱璧

嘉定竹刻始創於始於明代,是中國歷史上遞衍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雕刻藝術流派。因其明顯的地域性和可貴的原創性,再加上技藝傳承有序,器物種類全面,雕刻形式豐富,最終成為迄今為止的源遠流長之中國竹文化的終極碩果。

嘉定竹刻作為會通文人審美和匠作精神的典範,在其誕生之後長期影響著江南民間雕刻藝術和清代康雍乾盛世宮廷藝匠的發展。在中國竹刻史上,嘉定作為竹刻藝術的聖地而享譽藝林。2006年,嘉定竹刻入選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清 竹雕蘭亭雅集香筒(局部)

2006年,嘉定區文廣局曾主辦了「城市的記憶——嘉定竹刻藝術特展」,2010年與2016年,上海博物館又先後舉辦竹刻藝術主題特展「竹鏤文心——竹刻藝術特展」與「竹素流芳——周顥藝術特展」,配合特展也曾舉辦專題研討會並編輯出版論文集,但限於展出作品多為國內國有博物館所藏竹刻作品,未能兼顧到大量的民間私人所藏,視野所及總是不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嘉定竹刻的藝術成就與歷史地位至今尚未得到充分的詮釋和廣泛的了解。

「竹緣匠心——明清嘉定竹刻珍藏展」集中展示了來自兩岸三地包括香港、台灣的28位民間收藏家的百餘件竹刻珍品。有賴於眾多對嘉定竹刻有著深厚感情的藏家慨然以允,這些秘藏於各處幽齋雅室的竹刻精品終於得以回到故鄉——嘉定,在2018年嘉定建縣800周年之際,為這方生養它們的土地獻上一席最豪華的生日饗宴。

展出的作品涵蓋了嘉定竹刻的傳統技法,包括深浮雕、透雕、圓雕、淺刻等,作品的形制和題材豐富多樣,精彩紛呈,全面展現和詮釋了嘉定竹刻之精妙所在,品相技藝可謂精絕,令人嘆為觀止。

部分展品欣賞

▲ 明 竹根雕劉海戲金蟾像

坐像取實心老竹根雕就,竹質細膩光潔。劉海側首俯視,左手撐地,右手雙指持一棋子,欲下欲止。人物僧衣斜披在肩,拖延及地,坦胸露肚,肋骨爆出,極見神韻;一隻小金蟾攀爬在劉海的左腿膝蓋上,注視著他的右手。整件器物造型小巧而精緻,劉海的面部表情刻畫的惟妙惟肖,眉目間流露出得意的韻味,雙手骨骼清晰,指夾棋子神態精微,將劉海欲下欲止的神韻一覽無遺,極見製作者的審美眼光和雕刻功力,長年經把玩摩梭,竹色表皮呈深紅棕色的包漿,溫潤而甜美,內斂而含蓄,更添一份古樸之美。

▲ 清 三松泉石 竹雕松樹筆筒

▲ 清 三松泉石 竹雕松樹筆筒(局部)

此小筆筒以一節小竹子,採用透雕、深浮雕等技法,隨形順勢而雕出正面和反面兩顆松樹,巧妙雕琢出松冠松針紋樣,紋飾清朗明晰,松枝虯突盤繞,自然迴旋。旁落「三松泉石」篆書款。

「三松泉石」 是明朱稚征的號,見於其繪畫作品中所蓋之閑章。

▲ 明 竹雕仕女香筒

此香筒取材精良,呈直筒形,器體修長,色澤深紅。器表採用深浮雕兼施透雕技法。外壁透雕仕女,頭戴風帽,手拈蘭花,傍石而立。粗壯的古松穿岩而過,松桿上布滿方形松鱗。古松下石案上置一組淺浮雕筆硯。整個香筒構圖完整,人物神態生動,背景樹木蔥鬱,山石錯落,明暗有致。意境閑適幽靜,精妙絕倫。

故宮博物館藏有一隻三松款的竹雕仕女圖筆筒,其構圖及雕刻工藝都與此香筒相同。因此,此香筒雖無款識,但具有三松的雕刻風格,不失為一件明末清初竹刻精品,值得珍藏。

▲ 清 竹根雕牧童戲牛擺件

▲ 清 竹根雕牧童戲牛擺件(局部)

▲ 清 竹根雕牧童戲牛擺件(局部)

此竹根雕牧童戲牛擺件,構思巧妙。牧牛二小童,一趴卧牛背,翹首向天若睹浮雲飛鳥,一欲攀牛首而上,雙手握其角右足抵牛額,仰首相呼,牛則側首略曲左前腳,小童之天真頑皮,水牛之憨態呼之欲出,使人觀之如在眼前幾欲忘為雕刻矣!通觀全器,細微之處盡顯精雕之工,一絲一毫均為神來之筆,極富意境,實乃清初竹根雕之精品。

▲ 清 吳之璠 竹雕松溪浴馬筆筒

▲清 吳之璠 竹雕松溪浴馬筆筒(局部)

▲ 清 吳之璠 竹雕松溪浴馬筆筒(局部)

採用「薄地陽文」技法雕成。清溪曲折,懸崖垂瀑,溪流平緩處一人引馬而行,馬則引首而行鼻翼翕動,鬃毛剛梳理過齊整有序,馬尾微翹中打一綰結,散落處臨風不亂,馬四足?行若聞水聲。溪岸處三松相間高欲拂雲,松下二人一豐一瘦,一多髯一少須,兩人坐於石上,一前俯一後踞。前有一馬韁繩繫於巨松之上則回首作嘶鳴狀。整個筆筒布局妥帖,用物象邊緣的厚薄、起伏來塑造體積,這是「薄地陽文」淺浮雕工藝的佳妙之處。一側岩石上方刻陰文「吳之璠」行書款。

吳之璠為清代嘉定竹刻第一高手洵非虛名,其人物鞍馬則從趙孟頫上溯李公麟一派,而樹石水法則胎息於李唐郭熙,以宋元畫法入於竹雕創薄地陽文法。

▲ 清 顧宗玉 深浮雕迎駕筆筒

▲ 清 顧宗玉 深浮雕迎駕筆筒(局部)

此竹雕筆筒選材精良,外形扁圓,色澤深渾含蓄、光潤靜穆,外壁通景雕刻郭子儀返鄉圖。整體運用了陷地深浮雕兼陰刻技法,描繪了大唐汾陽王郭子儀返鄉受到地方官員、鄉紳隱士及家人恭迎的情景。畫面中山石崖壁林立,上有流雲涌動,中間蒼松虯枝螭屈,龍鱗錯落。下有迎駕官員一行十數人在路口迎候。汾陽王身著官服端坐御輦,戰馬牽御輦徐徐前行,隨從官員,或舉兵器護衛,或手撐華蓋,或提劍相隨,或執靈壽杖侍奉左右。整體場面氣勢磅礴,大有拔地倚天氣吞山河之勢,全景蒼松翠柏,馬匹人物,相交錯落,結構連貫,虛實應和,層次分明,韻味十足。同時在崖璧留白處陰刻:「建節東行是舊遊 歡聲喜氣滿吳州 郡人重得黃丞相 童子爭迎郭細侯 癸丑荷月摘唐人句 顧珏制」,右上左下分別陽刻「倚倚」、「宗玉」印章二枚。所刻字體流暢舒展,為筆筒更添幾份文氣。

顧珏,字宗玉,世居嘉定城南,生卒年不詳,通過《竹人錄》記載推算大約活躍在清康熙到雍正時期。「刻露精深,細如毫髮,一器必須二三載而成」。「真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致」。充分說明了顧珏對於每一件作品創作的用心和他的作品的稀有和珍貴。該作品雕刻之精細、構圖之巧妙、布局之合理,是當今已被公認的最完美的顧珏的存世作品。

▲清 竹根雕佛手擺件

依照竹根天然形制,將光滑的細竹根與粗竹根糙澀的部位進行巧妙組合,佛手上棕點麻皮表現逼真,運用圓雕、透雕等多種技藝將果實、莖葉琢刻得惟妙惟肖,彎折掩映深淺多變,從不同角度觀賞皆有不同效果,極具古典之天然意趣。

佛手,屬芸香科香櫞的一個變種,果皮粗而厚,可入葯。文人將之往茶几案頭一置,香氣四溢,滿室清芬,更與「福壽」二字諧音,亦受到世人的追捧。

此擺件與故宮博物院清宮舊藏朱小松款竹根雕佛手相似,二者諸如出筋陽刻佛手筋脈、雙陰線刻葉脈、枝稦局部留皮等表現技法如出一轍,為典型清早期嘉定竹根雕精品。

此次展覽在嘉定區文廣局牽頭下,經過數月時間的精心策劃和籌備,由嘉定區收藏協會負責籌措徵集展覽作品,嘉定博物館負責場館保障和展覽活動,嘉定區竹刻協會負責展覽會務準備等。

為了進一步豐富這場難得的「嘉定竹刻省親盛會」,主辦方特編輯出版《明清嘉定竹刻精品集》和舉辦專題研討會,並將於每周六開設「專家帶你去看展」活動,邀請著名的竹刻研究學者、嘉定竹刻工藝大師以及嘉定竹刻收藏家等,用專家的視野,帶領竹刻藝術愛好者和普通市民共同去欣賞展覽。

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2018.5.18(五)—6.17(日)

展覽地點:嘉定竹刻博物館(南大街321號)

參觀方式:免費

編輯:陳蓉


嘉定博物館

期待您的到來

推薦閱讀:

明清小說中的對聯研究
系列藏品(13)明清「背十 一兩」錢(三)
明清人物之王承恩,心狠手辣的太監,因忠心耿耿而得名
「天要亡我,非戰之罪」,明清遼東大戰,血淚痛史!-
古運河畔的明清老街

TAG:展覽 | 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