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故居: 瞻仰國學大師的榮光

「院子里的姑蘇——尋訪古城名人故居」系列報道12 章太炎故居: 瞻仰國學大師的榮光

 章太炎故居位於錦帆路38號。

 章太炎故居是中西合璧式建築,經修葺,更顯「民國小樓」風格。   □記者 姚永強 攝 

  □蘇報記者 梅蕾  錦帆路38號,歷經歲月變遷的章太炎故居仍靜靜地矗立在那裡。中西合璧式建築,清水磚牆,青平瓦屋面,大門柱子仿羅馬式,木門窗既有蘇州傳統建築風味,又有國外洋房氣息。  2003年1月,蘇州市僑辦等單位積極展開調研活動,提出「章太炎故居建築群」修繕方案。同年6月,市政府決定修繕,作為蘇州市華僑活動中心用房。章太炎故居因此成為蘇州市近代名人故居中的一個先例,得到了400多萬元的修繕資金,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新生。  歷史·淵源  章太炎曾在此開辦「章氏國學講習會」  1869年1月12日,章太炎出生在餘杭倉前鎮。章太炎的曾祖為浙江餘杭巨富,熱心教育和公益的他曾出資在鄉里興建書院講授儒學。祖父、父親精通醫道,靠醫術懸壺濟世,謀生養家。章太炎自幼博覽群書,在青少年時期他幾乎把全部精力用在研究國學上,25歲前就擁有了驚人的國學知識儲備,並撰寫了《膏蘭室札記》《春秋左傳讀》等學術著作,為他後來成為一代國學大師奠定了基礎。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章太炎走出書齋,為救國奔走。他加入了康有為創辦的強學會,還為其捐款,並應梁啟超之邀,任《時務報》撰述,與譚嗣同等維新志士相識,走上了「變法」救國之路。戊戌變法失敗後,對清廷徹底失望的章太炎轉向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06年,章太炎流亡日本,加入了同盟會,並擔任《民報》總編輯和發行人,以如椽之筆宣揚革命,為振興中華而呼。作為偉大的革命家,章太炎每天考慮的都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忍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環境。當時,年近40歲的章太炎經常吃鹽篤飯。鹽篤飯,乃浙江方言,即桌上放一小盆鹽,用筷子蘸著下飯。直到辛亥革命成功,章太炎依然生活清貧。  1913年6月15日,章太炎與湯國梨在上海哈同花園舉行婚禮,一時賀客盈門,孫中山、黃興、陳其美等辛亥革命領袖都來參加婚禮,蔡元培先生親自當了證婚人。婚後,因章太炎極力反對袁世凱稱帝,被拘禁兩年。湯國梨獨立支撐著全家,敬養婆母,培育兒女。袁世凱稱帝失敗後,章太炎回到江南與家人團聚。  1934年至1936年,章太炎定居蘇州,開辦了「章氏國學講習會」,地址在蘇州錦帆路,時稱「章園」。專門培養刻意攻讀中國經典文學的學生。湯國梨任該校教務長,內外事務均由她管理。書畫名家蔣吟秋曾作聯讚譽章太炎家庭:「大師講學稱賢助,淑德揚風仰久長」。湯國梨不僅是才女,也是賢妻良母,非常注重對子女的文化教育。兒子章導牙牙學語時,她編了首兒歌教他誦讀,叫《烏鎮薛家橋》——春水鴨頭綠,夕陽牛背紅。無風炊煙直,搖出小橋東。  現狀·修繕  C級危房及時修繕獲新生  章太炎故居是中西合璧式建築,當年的西式花園洋房,經過精心修葺,更有「民國小樓」的風格。1936年,章太炎病逝後,因戰事日緊無法安葬,靈柩曾置於故居的防空洞內。後來,兩幢樓房由湯國梨無償捐獻給國家。在空置的幾年裡,因為缺乏修繕資金,章太炎故居日益破敗。  在隨後的修繕過程中,所有的參與單位都為章太炎故居獲得新生而盡心儘力。蘇州市文物局提供了關於章太炎故居的資料圖片,在此基礎上由專業公司按照原樣修繕。其中,還發生過一個小「插曲」。在準備裝修時,施工人員發現建築的牆體發生了嚴重的傾斜,便當即向有關部門反映。經蘇州市房屋安全鑒定管理處的測試,章太炎故居里的兩座樓房已成C級危房,必須加固。後來,修繕加固完畢的章太炎故居不僅保持了外觀原貌,內部也進行了較大的整修,增加了鋼筋混凝土骨架。  1932年,章太炎已頻頻赴蘇州講學,引起轟動,有人便建議在蘇州設立講學組織。可如果要長期講學,自是要尋覓住處。章太炎和夫人湯國梨1934年某日途經錦帆路,見到一棟正在興建的西式宅院,兩人都很喜歡,進去詢問,原來是一官員的產業,但他即將赴異地任職,打算低價出售。於是章太炎夫婦便將此處房子買下,用來自住,也用來辦「章氏國學講習會」。後來,「章氏國學講習會」的學員越來越多,湯國梨便購下院後空地,又蓋了兩棟二層小樓,作為課堂與宿舍。只是,這兩棟樓已被拆除,現有平房數間,由章太炎的後人居住。  章太炎有3個女兒、2個兒子。長子章導,次子章奇,一個從事土木工程,一個學了化學。長子章導有5個子女,分別是章念祖、章念輝(女)、章念馳、章念靖(女)、章念翔。章念翔一直生活和工作在蘇州。他是民革蘇州市委副主委,也擔任蘇州中山進修學院負責人,這是一所由省教委批准、蘇州民革市委於1981年創辦的公益性學院,開辦35年來,為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章念翔介紹,自己和祖父沒有多少交集,倒是從祖母那裡,聽到一些祖父的故事。有個問題,祖父很糾結。「祖父曾說,別人稱我是革命家,沒人說我是學問家。」「祖父喜歡別人稱他是學問家。」章念翔解釋,因為祖父投身革命前,主要著作都是在革命前完成的。「有學問的革命家。」章念翔說,這樣的定位,祖父應該會滿意。  傳承·家風  章太炎手稿、書信供後人欣賞、研究  在章念翔的書房中,懸掛著《章氏家訓》全文。  章念翔表示,這段《章氏家訓》,是如今章家人普遍遵循的祖訓,餘杭章氏人才輩出,誕生了革命家、思想家、國學大師章太炎,和家族中耕讀傳家的優良傳統密不可分。章念翔介紹說,章家雖然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家族,但日常生活卻頗為簡單,長輩與晚輩之間井然有序,沒有絲毫的不敬和越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每天家裡所有成員聚在一起吃飯,長輩不動筷子,晚輩只能等著。「小時候,家裡輩分最高的是祖母湯國梨,只有當她動了筷子,我們才開始吃飯。祖母去世後,父親是一家之長,他沒有坐到飯桌上,我們所有人都會等他入座。這是我從小耳濡目染的規矩,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會嚴格遵守。」  在章念翔看來,長輩始終是他成長中的旗幟和標杆。在家庭中,長輩有著很高的權威,晚輩從來沒有頂撞長輩、不敬長輩的行為。即便長輩的意見自己不是十分能接受,  也不可當面頂撞和反駁,在章家這樣的書香門第是決不允許的。長大成人後,在社會上遇到年長的人,章念翔也會嚴守晚輩的禮節。而祖母湯國梨說話辦事實事求是,敢於直言不諱,治家井井有條,具有超凡的政治智慧,年過九旬依然在從事對台統一戰線工作。父親章導做事極為嚴謹,一絲不苟,這都影響了章念翔此後的人生道路。  作為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家人和後裔,保護大師的書信、手稿真跡是最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一代代章家人的努力下,雖然經歷戰亂,但是章太炎幾乎所有的手稿、書信、藏品,都未流失。「抗戰時,祖母湯國梨連蘇州的家都不要了,但是祖父的遺物,用藤箱子裝好,走哪兒帶哪兒。」章念翔說,加上這麼多年來,很多有識之士的幫忙,才讓祖父的東西保存完好。」經過鄭重考慮,章氏後裔將章太炎生前的所有手稿、書信全部捐給了杭州章太炎紀念館,供後人欣賞、研究。  【故居名片】  章太炎(1869-1936),浙江餘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及學者。故居建於上世紀30年代,位於錦帆路38號,內有前後兩幢西式青磚樓房,分別為章太炎著述、藏書、會客和起居處所,當年被稱為「章園」。1982年章太炎故居被公布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蘇州章太炎故居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後現存有章太炎衣冠冢和碑刻。  記者手記  新思路、新技術讓名人故居重煥榮光  章太炎故居位於雙塔街道的錦帆路社區。當記者拿到錦帆路社區印製的《和你一起泛錦帆——小巷深度游》的手繪地圖時,內心還是蠻有小驚喜的。在這張手繪地圖上,章太炎故居、五卅紀念碑、葉楚傖故居等一一標註,連哪裡有自行車租賃點都沒有漏掉。轄區內各大亮點的圖文介紹旁,還有二維碼,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圖片、聽音頻。  錦帆路社區的黨委書記季趙量是90後。他介紹,手繪地圖是2015年12月畫完的,大概畫了半個月,從最初的實際地圖到網上搜集資料然後實地走訪核對,畫初稿,上色,印製,一共花了一個月。手繪地圖上的二維碼是後期印製第二批加上去的,社區還在每個古宅門口都放置了二維碼,方便遊客經過時了解歷史。錦帆路社區是個「文化型家庭」眾多的社區,章太炎故居在錦帆路,後代也居住在這裡。社區居民非常敬仰這裡的文化名人,彼此和睦相處。  今年2月,錦帆路社區舉辦了「探索蘇州——小巷深度游活動」。新加坡國際學校的學生參觀了轄區內的古宅古建,在章太炎故居內,清水磚牆,富有年代感的歷史建築,讓同學們感覺離國學大師又近了一步。去年,錦帆路社區舉辦「好家訓,好家風」鋼筆書法展覽,吸引了眾多社區居民參加。此外,針對青少年,錦帆路社區還以手繪地圖為藍本舉辦過小巷定向賽,宣傳古宅文化。  歲月的沉澱,讓錦帆路社區的名人故居、老宅小巷像一壇陳年的酒,香氣四溢。而那些年輕的社區工作者,用他們的新思路、新技術,讓幽幽酒香,愈發沁人心脾。
推薦閱讀:

國學大師(網)【風水預測 部分】
聽國學大師葉曼講《易經》2
國學大師的養生之道
最帥的國學大師之一——顧隨
知道了西林印社有多牛,你就明白饒宗頤老先生有多厲害了

TAG:國學 | 大師 | 國學大師 | 故居 | 章太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