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五空降軍
06-28
一、解放戰爭:小荷才露尖尖角第15空降軍是1961年6月1日在陸軍第15軍的基礎上組建的。第一任軍長為趙蘭田少將,武漢軍區空軍副政委廖冠賢兼任空降兵15軍首任政委。陸軍第15軍的前身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組建於1947年,是繼晉冀魯豫野戰軍第3、6縱隊之後,第三支太行山子弟兵縱隊。首任司令秦基偉,黃鎮(中國駐美聯絡處第一任主任)任政委。第九縱隊一成立,就隨陳(賡)謝(富治)大軍南渡黃河,挺進中原。後來參加了淮海戰役,戰鬥力提高很快。1949年3月9縱編為第15軍,隸屬二野4兵團(陳賡兵團),仍由秦基偉任軍長,谷景生任政委。在渡江戰役中擔任兵團先遣軍在安徽蕪湖一線突破敵軍江防,而後以勇猛動作向敵側後突擊,一口氣打到福建北部,切斷湯恩伯四十萬大軍向內陸退卻的通道。毛澤東對此十分滿意,他在給林彪等四野主要負責人下達向桂系深遠後方大迂迴,大包抄的指示中就以15軍一氣打進敵縱深700公里的戰例為例激勵四野部隊樹立信心。15軍在四兵團的指揮下參加了兩廣戰役和進軍大西南。1950年大西南除西藏以外基本解放,15軍主動請纓參加抗美援朝作戰。其時,屬下的第43師還在雲南剿匪,遂脫離15軍建制,15軍補充以四川翻身農民為主的第10軍第29師。15軍轄29、44、45三個師在河北經緊張的換裝和訓練,於1951年4月入朝,立即參加了第5次戰役,經受了嚴峻考驗。二、抗美援朝:八面威風上甘嶺1952年9月,美國為了在談判中獲取所謂的「海空優勢補償」,命第八軍於10月25日突然集中大量兵力和密集火力向位於金化地區五聖山前沿的上甘嶺的兩個支撐陣地發起「金化攻勢」,猛烈攻擊我前沿防禦的重要支撐點,企圖依靠火力和空中優勢一舉佔領五聖山地區。美軍「金化攻勢」重點突破的就是由15軍45師擔任值守的上甘嶺。在上甘嶺,「聯合國軍」先後投入美第7師,韓第2師、第9師及美空降第187團等部共六萬餘人,戰鬥空前激烈。第45師135團通訊員黃繼光在反擊戰鬥中英勇地用胸膛堵敵軍的火力點,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業績;第29師87團戰士邱少雲在敵前潛伏被敵軍燃燒彈燒著的情況下嚴守紀律,直至壯烈犧牲,保證了整個部隊潛伏的隱蔽和最後衝鋒的勝利。經過7天激烈、殘酷的戰鬥,共殲敵七千餘人,使敵軍始終不能佔領陣地。在表面陣地被敵摧毀後,第15軍轉入坑道與敵軍繼續開展頑強的戰鬥。面對敵人築堡封鎖、轟炸爆破、燃燒煙熏、放毒、堵塞、鐵絲網圍困等妄圖破壞我坑道、困死我坑道分隊的企圖,我堅守坑道官兵克服了缺糧、缺水、缺彈、缺葯和空氣污濁以及人員傷亡不斷增加等嚴重困難,在縱深火力和兵力支援下,展開了小分隊出擊活動,炸毀敵堡,以冷槍冷炮殺傷敵人等反圍困鬥爭。在上甘嶺戰役中,第15軍的戰士們前仆後繼,與12軍31、34師一道頑強戰鬥43天,擊退了「聯合國軍」的猖狂進攻,徹底粉碎了金化攻勢。此役共殲敵二萬五千餘人,擊毀擊傷敵機三百架,擊毀敵大口徑火炮六十一門、坦克十四輛。上甘嶺成了美軍的「傷心嶺」(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語)。上甘嶺戰役是中國軍人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象徵。在戰場條件空前殘酷,敵軍火力密度超過了二戰中最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會戰,我軍的火力密度也屬空前,這場生死之戰對我軍從小米加步槍向現代化戰爭的轉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如果說在朝鮮戰爭中,長津湖戰役表現了我軍的「矛」之利,那麼上甘嶺戰役顯示的就是我軍的「盾」之堅。長津湖,上甘嶺,美國佬記住中國人的鐵拳!三、改建為空降軍:海闊天空從頭越1950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下令,以從陸軍部隊抽調戰鬥英雄和模範的班、排幹部為主組建傘兵部隊,空降兵領導機構也從有作戰經驗的步兵師部、團部、營部中選調。師、團級幹部主要由第三野戰軍部隊抽調,以利對台作戰。1950年7月,空軍第一陸戰旅旅部以三野30軍89師師部為基礎在上海組成。為發揮空降兵的戰略機動能力,軍委將地處中原的開封、鄭州、新鄉、安陽等地選為空、傘兵部隊的駐防和訓練基地。同年9月空軍陸戰第一旅在河南開封成立,下轄4個狙擊營,以及戰車、迫炮、加炮各1個營,還有高射機槍、工兵、運輸、通信、偵察、警衛、汽車7個連,另設有一個教導隊,全旅共五千餘人,正式名稱為「空軍陸戰兵」。同年12月該旅又擴編為空軍陸戰第一師,幾經易名在1957年4月正式改稱「空軍空降兵師」。六十年代初,中國軍事戰略環境開始急劇惡化,台海形勢日趨緊張,中印邊境衝突愈演愈烈,西北邊境地區也極不穩定。軍委考慮增強戰略機動力量,於1961年6月決定擴編空降兵部隊,組建空降軍。當時中央軍委在全國幾十支野戰軍中,反覆遴選出三支,交劉亞樓空軍上將挑選。這三個軍分別來自一野、二野和四野,來自二野的就是15軍。此時的第15軍轄44、45兩個師,原屬第43師因留駐雲南剿匪沒有隨軍部入朝,後改製為昭通軍分區。劉亞樓在三個軍中選擇了第15軍,選定後劉司令給首任軍長趙蘭田和政委廖冠賢留下這樣一段話:「這次改建為什麼選到15軍?這也是經過挑選和比較的。15軍是個能打仗的部隊,在上甘嶺打出了國威。不僅中國,而且全世界都知道有個15軍。作了比較之後,軍委就決定下來了。」第15軍自朝鮮回國後一直駐湖北孝感地區,隸屬武漢軍區。改製為空降軍後,將空軍陸戰第一師編入,並借用原43師番號,稱空降兵第43師。因此現第15空降軍屬下的第43師並不是15軍老部隊的43師,只有第44、45師是15軍的老底子。四、戰略轉變:昔日「空中游擊隊」今日的戰略軍團受長期游擊戰思想的支配,在組建空降軍之初,我軍是將其作為「空中游擊隊」使用的。確定空降兵的任務是「奪取並扼守敵縱深內重要目標或地域,破壞敵方指揮機構、機場、港口、交通樞紐、後勤基地、重要武器,以及支援在敵後作戰的部隊和游擊隊等特種作戰」。即將空降兵作為實施敵後破襲任務的「游擊隊」。六十年代末,中蘇邊境衝突後,軍委才對空降兵的戰略機動性能有了新的認識,認為「空降兵具有快速機動能力,可實施全方位立體作戰。」遂將空降兵定位為擔負戰役戰略任務機動突擊力量,由過去的內線防禦作戰向未來的外線進攻作戰轉變。空降兵戰略任務的轉變,導致武器裝備發生變化。鄧小平1975年主軍後,對空降兵作了三次結構改造,壓縮普通傘兵,增編反坦克導彈、防空武器、榴彈炮等重武器,火力獲得增強。1985年軍隊整編,15空降軍建制也由師團體制改為旅營體制,技術傘兵由原額的17%升至43%;普通傘兵由原額的53%下降到23%。空降兵部隊已發展成引導、偵察、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防化兵、汽車兵等8個兵種,以及36個專業組成的特種兵部隊。進入九十年代,台灣形勢日益險峻,台海作戰樣態決定空降兵具有無可替代的跨海攻擊作用。空降兵部隊受到軍委的特別重視,工程師出生的江總書記尤其重視未來高科技條件下打贏戰爭技術準備,第15軍成了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凸現重點建設的最大舉措,就是投入十幾億元為空降兵部隊換裝大中型運輸機,改變以往以運-7、運-5等中小機型為主的運輸裝備。大型運輸機速度快、航程遠、可超越地理條件限制,是將作戰人員和物資迅速送到遠距離戰場實施快速機動作戰的最理想裝備。空降作戰的最基本條件就是有運輸機配合,且最好是大型遠程運輸機。新時期強化空降戰力首先從提升空運能力著手。首先加速從俄羅斯買進伊爾-76大型運輸機,取得團級規模的運送能力;其次大量換裝國產運八中型運輸機,提高連級規模運送能力,使空降兵部隊的每個班都能配備重型武器,迅速提升遠程攻擊作戰的能力。現在,第15軍的運輸飛機已由過去以運七和運五中小型運輸機為主,發展成以伊爾一76和運八大中型運輸機為主,隨著國產動力傘的研製成功,使用機動傘的技術傘兵將會成為空降兵的主力。此外,專門為空降兵研製的輕型坦克、自行火炮、傘兵戰車、通訊指揮車等也已投入使用。為適應現代高技術戰爭,中國空降兵特彆強化了C3系統,其通信保障分隊每人都精通多種通信技術,會使用國內外先進通信裝備;每人都有100次以上跳傘經驗,能使用多種機型傘型空降,人人都會駕駛車輛,每人都會使用四種以上武器,具備惡劣條件下的野外生存能力。 中國空降兵的傘兵供氧裝置,使他們具備了在5000米以上高度空降的能力。這種裝置原來是用於中國西部高原空降的,但在未來跨海空降行動中,也具有重大價值。空降兵從高空跳傘,借用新型滑翔傘就能在空中飛翔十幾公里,無聲無息地突然給目標以猛烈打擊。採用這種新的戰術,運送傘兵的運輸機就可以不再接近目標,從而避免了損失。當前台灣軍隊對付舊式空降的辦法甚多,也頗為自信,但新的空降戰術將使台灣軍隊無技可施。五、空中雄獅:舊貌變新顏第15空降軍下屬第43、第44、第45三個空降旅(師),一個航空運輸團和一個直升機團,軍屬機場七個。現裝備運輸機有:1、波音737-200四架。這是軍隊停止經商後,空軍辦的聯航併入民航前劃撥過來的飛機,將來可能還有幾架入役。受中美兩國協議的約束,該機不得直接作為戰鬥使用。所以,該機型現在主要用於空中指揮、戰時傷員運送、物資運輸等,在1999年進行的青藏高原、大西北等高寒地帶的傘兵訓練中也有兩架波音飛機參加。2、伊爾-76十六架。該機的最大速度85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6500公里,一次可空投1200名傘兵或40輛傘兵戰車,是目前空降兵擁有運輸能力最大的運輸機,是投送團級規模兵力的主力機型。囿於我國不能製造大型飛機,我軍空降兵配置團級規模運輸機很受限制,重新啟動運-10飛機,無論從國防,還是民用,都是當務之急。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幹線飛機全部要進口,總不是長遠之計。3、運-8六十八架。該機是An-12的仿製品,裝有4具渦槳六型甲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650公里/時,最大航程650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近11小時。運八由5人操縱,最大散貨運載量20噸,集裝貨運載量16噸,可空運全副武裝的士兵96名或空降傘兵82名,也可載運2輛中型卡車及隨車裝備與物資,或載運2輛傘兵戰車。是連級兵力投送的主要機種。4、運-7三十七架。運-7屬排級規模運輸機,尾部開有供人員進出和裝卸貨物的落地艙門,最大起飛重量24噸,可在泥土跑道的野戰機場起降,最高巡航速度440公里/時,裝載3.3頓貨物時的最大航程之2000公里,最大負載航程1040公里。可裝運38名全副武裝士兵或29名傘兵,也可裝載24副擔架和1名醫護人員,還可外掛2噸貨物或武器。此外,還有運-5、Z-9直升機等飛機。第15軍目前的運力,一次可投送全副武裝(攜帶作戰用輕重武器)的士兵13000餘人,如果考慮戰時損耗,保留預備飛機,一次只可投送800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就攻打台灣而言,運力顯然還不足。六、天安門前受檢閱:如鷹如虎空降兵國慶五十周年大閱兵,由第15空降軍組成的徒步第十一方隊那身以白為底色的迷彩服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影響。第二天出版的《解放軍報》是這樣描述他們的: 「在天為雄鷹,落地成猛虎。當身著藍白迷彩服的空降兵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人們感到了一種銳不可當的氣勢。」在現代戰爭的舞台上,空降兵是一支重要的作戰力量。他們似神兵天降,奇襲敵後。這種特殊使命,使他們練出特殊的作戰技能。在中原進行的一場重要演練中,人們看到了他們降龍伏虎的技能。當新型運載機進入空降空域時,隨機飄出朵朵傘花快速著地,戰士如猛虎一般搶佔了附近的山頭,開闢空降場。在他們的指揮引導下,大批運載機群臨空而至,剎那間,大小傘花布滿天空,一輛輛野戰加油車、一箱箱物資從天而降。這次重裝實投演練的成功,標誌著空降兵又填補了一項空降作戰的「空白」。 為適應高技術條件下作戰需要,他們積極開展新機型、新傘型訓練,很快使4種機型、7種傘型、新的離機編組形式等空降技術在部隊迅速普及。目前,空降兵部隊90%的團隊成建制地形成新機新傘空降的能力。 在實現跳傘技能更新換代的同時,他們對新的作戰樣式進行積極探索,使300多項體現高技術作戰特點的新科目走進了訓練場。空降兵還配合其他軍兵種實施海島登陸、山地進攻、城市作戰、空中進攻演練。我軍第一部空降兵戰役學、戰術學、作戰條令也先後問世,促使空降兵戰鬥力實現新飛躍。從東北雪原、南海島嶼到十萬大山、世界屋脊,從平原湖泊到山區森林,他們在各種複雜地區進行空降作戰演練,使部隊已具備了到處能飛、到處能降、到處能打的特殊作戰本領。 孤軍遠投,敵後作戰。為適應惡劣的作戰環境,空降兵把野戰生存訓練作為部隊每年必須進行的「傳統課」。在海拔4600多米的崑崙山脈,空降兵進行了高原跳傘和野戰生存訓練,空降戰士在這「生命禁區」整整生存訓練了51天。寒冷的冬季,他們將萬人千車拉出去,實施「兵撒大別山」戰役機動和野戰生存演練。20個專業兵種,數十種輕重火器連續15天在大山裡進行真槍實彈的「作戰」。特殊的訓練使這支部隊的鷹姿虎威更可畏。」為了給台獨有足夠的戰略威懾力量,也為了適應現代局部戰爭突發性和快速部署的需要,1998年底舉行的中央軍委第24次會議決定,在2001年底前在第14、21、38、54軍組建空降旅或團;2005年前,再為四個集團軍組建空降兵。也就是說在二十一世紀,第15空降軍不再一枝獨秀,空降兵將成為陸軍合成作戰的常規兵種。第15空降軍屬空軍序列,但作為我軍唯一的空降軍,是直接受中央軍委節制的全軍快速部署部隊,同時擔當廣州軍區戰略預備隊。現任軍長馬殿聖空軍少將,軍部駐湖北省孝感市。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人民日報海外版 話說「吻」禮(禮儀漫談(107))
※人民日報海外版:國際機構看中了中國債市
※選舉前夜:美國人民有可能會迎來一場變革嗎?
※中國人民志願軍是如何組成的?
※人民網-健康時報-常搓「腰眼穴」益腎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