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在紡織品上飛針走線的藝術及時代特點

 刺繡,在紡織品上飛針走線的藝術

刺繡

  刺繡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就是用針將絲線或其他纖維、紗線以一定圖案和色彩在綉料上穿刺,以縫跡構成花紋的裝飾織物。它是用針和線把人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中國刺繡主要有蘇綉、湘繡、蜀綉和粵綉四大門類。刺繡的技法有: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刺繡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檯布、舞台、藝術品裝飾。

戰國刺繡,「舜令禹刺五彩綉」

戰國刺繡

  中國刺繡起源很早,相傳「舜令禹刺五彩綉」,夏、商、周三代和秦漢時期得到發展,從早期出土的紡織品中,常可見到刺繡品,早期的刺繡遺物顯示:周代尚屬簡單粗糙;戰國漸趨工緻精美,這時期的刺繡用的都是辮子綉針法,也稱辮子綉,鎖綉。湖北江陵馬山硅廠一號戰國楚墓出土的綉品,有對鳳、對龍紋綉、飛鳳紋綉、龍鳳虎紋綉禪衣等,都是用辮子股施綉而成,並且不加畫填彩,這標誌此時的刺繡工藝已發展到相當成熟階段。這些綉品在圖案的結構上非常嚴謹,有明確的幾何布局,大量運用了花草紋、鳥紋、龍紋、獸紋,並且浪漫地將動植物形象結合在一起,手法上寫實與抽象並用,穿插蟠疊,刺繡形象細長清晰,留白較多,體現了春秋戰國時期刺繡紋樣的重要特徵。

漢代刺繡,展露藝術之美的濫觴

漢代刺繡

  漢代,刺繡開始展露藝術之美。因為經濟繁榮,百業興盛,絲織造業尤稱發達;又當社會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費階層,刺繡供需應運而興,不僅已成民間崇尚廣用的服飾,手工刺繡製作也邁向專業化,尤其技藝突飛猛進。從出土實物看,綉工精巧,圖案多樣,呈現繁美縟麗的景象,堪稱為這項民族工藝奠定優秀的傳統。

  漢代王充《論衡》記有「齊郡世刺繡,恆女無不能」,足以說明當時刺繡技藝和生產的普及。因為刺繡工藝的成熟,漢代已經在無形中開始區分使用刺繡的人群等級和種類,刺繡雖然是在勞動中由勞動人民創作產生,但是絕大部分的勞動人民是享用不起高檔絲織刺繡品的。普通的勞動人民只能在生活中用簡單的刺繡工藝來點綴服飾鞋帽等實用品。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刺繡殘片,它們雖已在地下埋藏了幾千年,但出土時仍然精美絕倫,配色、針工都運用得恰到好處,讓我們這些現代的綉工們都汗顏。漢代的刺繡工藝在山東一帶也很發達,並早已成為民間婦女的普遍勞動。而四川成都的蜀綉在漢代也很精美。由此可見刺繡工藝在漢代就已經很普及了。

唐代刺繡:翡翠黃金縷,綉成歌舞衣

唐代刺繡

  唐代刺繡應用很廣,針法也有新的發展。刺繡一般用作服飾用品的裝飾,做工精巧,色彩華美,在唐代的文獻和詩文中都有所反映。如李白詩「翡翠黃金縷,綉成歌舞衣」、白居易詩「紅樓富家女,金縷刺羅襦」等,都是對於刺繡的詠頌。唐代的刺繡除了作為服飾用品外,還用於綉作佛經和佛像,為宗教服務。唐代刺繡的針法,除了運用戰國以來傳統的辮綉外,還採用了平綉、打點綉、紜襇綉等多種針法。紜襇綉又稱退暈綉 ,即現代所稱的戧針綉。它可以表現出具有深淺變化的不同的色階,使描寫的對象色彩富麗堂皇,具有濃厚的裝飾效果。

宋代刺繡,我國手工刺繡的最高峰

宋代刺繡

  刺繡工藝發展到唐宋時期已有數十種針法,其風格也逐漸形成了各個地域的不同特色。刺繡已不單單是綉在服飾上,而是從服飾上的花花草草發展到了純欣賞性的刺繡畫、刺繡佛經、刺繡佛像等等。據傳武則天時,曾下令綉佛像四百餘幅,贈予寺院及鄰國,由此可見唐代綉佛像已非常盛行。

  唐以前之綉品,多為實用及裝飾之用,刺繡內容與生活上的需要和風俗有關。宋代刺繡之作,除為實用品外,尤致力於綉畫。自晉唐以來,文人士大夫嗜愛書法並及於繪畫,書畫乃當時最高的藝術表現,至宋更及於絲綉,書畫風格直接影響到刺繡之作風。

  宋代是我國手工刺繡發達臻至高峰的時期,無論產品質量均屬空前,特別是在開創純審美的藝術綉方面,更堪稱絕後。宋代手工刺繡之發達,由於當時朝廷獎勵提倡之故。據《宋史.職官志》載,宮中文綉院掌纂綉。徽宗年間又設綉畫專科,使綉畫分類為山水、樓閣,人物、花鳥,因而名綉工相繼輩出,使繪畫發展至最高境界,並由實用進而為藝術欣賞,將書畫帶入手工刺繡之中,形成獨特之觀賞性綉作。

  朝廷的提倡,使原有的手工刺繡工藝顯著的有了幾個方面的提高: 1、平針綉法富變化,鑽研發明出許多新針法; 2、改良工具和材料,使用精製鋼針和發細絲線; 3、結合書畫藝術,以名人作品為題材,追求繪畫趣致和境界。為使作品達到書畫之傳神意境,綉前需先有計劃,綉時需度其形勢,乃趨於精巧。構圖必須簡單化,紋樣的取捨留白非常重要,與唐代無論有無圖案之滿地施綉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軒秘錄》載:「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絨止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待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讒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望之三趣悉備,十指春風,蓋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說明了宋綉之特色。

元代刺繡審美和功用開始趨於美術化

元代刺繡

  元代刺繡的觀賞性製作雖遠不及宋代,但也繼承了宋代寫實的綉理風格。入主中原的元人,在全國各地廣設綉局和羅局,刺繡的審美和功用,越趨於美術化。佛教題材的出現,始自隋唐,主要圖案是寶相花。宋綉獨尚名人書畫,偶有佛像綉品。元世祖忽必烈為了否定儒家的首一地位,崇推出藏傳佛教,中原拜佛信教之風復興。

  元代統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繡除了作一般的服飾點綴外,更多的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被用於製作佛像,經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達拉宮保存的元代《刺繡密集金剛像》為其代表,具有強烈的裝飾風格。山東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繡,除各種針法外,還發現了貼綾的作法。它是在一條裙帶上綉出梅花,花瓣是採用加貼綢料並加以綴繡的做法,富有立體感。

  然而,各地綉局仍沿著宋人路子,刺繡名人書畫或花卉寫生,且工不如宋人。《清秘藏》中則道:「元人用線稍粗,落針不密,間用墨描眉目,不復宋人精工矣!」可見,元代的刺繡工藝較之宋代無多大進步。

以綉灑線綉最為新穎突出的明代刺繡

明代刺繡

  明代是我國手工藝極度發達的時代,承繼宋代優良基礎的刺繡,順應時代熱烈風氣,繼續蓬勃昌盛,而且更上層樓。

  明代刺繡工藝也表現了多項特色:

  一是用途方面,廣用流行社會各階層,製作無所不有,與後來的清代,成為我國歷史上刺繡流行風氣最盛的時期;

  二是綉藝方面,一般實用綉作,品質普遍提高,材料改進精良,技巧嫻熟洗鍊,而且趨向迥異宋代的繁縟華麗的風尚;藝術綉作,承襲宋綉優秀傳統下,能夠推陳出新有新發明,特別是明代已經出現以刺繡專業的鳴世家族和個人如有名的「露香園」綉,為上海顧家所創,發明繪畫刺繡結合的「綉畫」作品風靡至清不歇;這種刺繡家紛然崛起廣受社會推崇的風氣,也以明末清初最盛。

  三是衍生其它綉類方面,刺繡原本僅以絲線為材料,明代開始有人嘗試利用別的素材,於是有透綉、發綉、紙綉、貼絨綉、戳紗綉、平金綉等出現,大大擴張了刺繡藝術的範疇。

  明代刺繡以灑線綉最為新穎突出。灑線綉用雙股捻線計數,按方孔紗的紗孔綉制,以幾何紋為主,或配以鋪絨主花。灑線綉是納線的前身,屬北方綉種,以定陵出土明孝靖皇后灑線綉蹙金龍百子戲女夾衣為例,它用三股線、絨線、捻線、包梗線、孔雀羽線、花夾線6種線、12種針法製成,是明代刺繡的精品。屬北方綉系的還有山東魯綉、衣線綉和輯線綉。

清代刺繡,很高的寫實性和裝飾效果

清代刺繡

清代初中時期,國家繁榮,百姓生活安定,刺繡工藝得到了進一步地發展和提高,所綉物像變化較大,富於很高的寫實性和裝飾效果;又由於它用色和諧和喜用金針及墊綉技法,故使綉品紋飾具有題材廣泛、造型生動、形象傳神、獨具異彩、秀麗典雅、沉穩莊重的藝術效果。折射出設計者及使用者的巧思和品味,體現了清代刺繡所具有的豐富內涵和藝術價值。

  清代刺繡,另有兩點值得視為突出成就:

  一是地方性綉派如雨後春筍般興起,著名的除有「四大名綉」蘇綉、粵綉、蜀綉、湘繡,還有京綉、魯綉等,各自樹立自我特色,形成爭奇鬥妍的局面。

  二是晚清吸收日本繪畫長處,甚至融和西洋繪畫觀點入綉,江蘇蘇州沈壽首創的「模擬綉」,為傳統刺繡注入新血和新面目。


推薦閱讀:

晉南民間刺繡的斑斕之美
圖解21種常用刺繡針法
綉光陰,摻入塵世的煙火里
重工刺繡,精緻美裙
[轉載]拼布基礎小技巧(刺繡篇之輪廓綉和直針綉)視頻演示

TAG:藝術 | 時代 | 紡織 | 刺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