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台灣「大選」,人民決定未來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劉斌 2012-01-19 12:13:03
「這是一場沒有勝利喜悅、只是讓大家鬆了一口氣的大選。」
選前國民黨評估自己「小贏50萬票」,民進黨則自認「會以15至20萬票勝出」。最終結果卻是馬贏蔡80萬票,哪多出的這30萬票?
眼角依然帶著招牌式的微笑,卻難掩一臉的倦意。不過,總算是有驚無險地贏了。馬英九還有國民黨總算可以長出一口氣了。
蔡英文的支持者們臉色就沉重多了。只有小孩子永遠快樂,根本不用在乎大人們究竟在擔憂什麼。 馬英九續寫了自己政壇選戰不敗的紀錄。2012年1月14日,他戰勝蔡英文、宋楚瑜連任「總統」。
勝選後的次日,上午9點半,馬英九陪同母親秦厚修及三個姐妹來到富德公墓父親的墓前拜祭,並「報告選舉結果」。
敗選的蔡英文則在第一時間,宣布辭去民進黨主席。投票日後的第三天,民進黨召開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在與會眾人的強烈慰留下,已經宣布辭職的蔡英文同意留任到2月29日。
2012年的台灣「大選」,似乎較以往平淡了許多。以至於《中國時報》專門發表社論評價說,「這是一場沒有勝利喜悅、只是讓大家鬆了一口氣的『大選』。」
不管媒體如何評說,台灣人民又一次用手中的選票博取自己的未來。
你會把票投給誰?
天氣預報說1月14日有雨,卻是個大晴天。
天氣好,投票率卻創了個歷史新低,只有74.38%。
上午11點,家住台北市文山區的陳婉容,陪著父母前往附近的投票點。他們這個選區的投票點設在景興國中。趕去投票的多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街坊,街坊見面打個招呼,很少有人會講投票的事。經過這麼多次選舉,於這些「老」選民而言,這已成為了自覺。
向工作人員出示身份證、投票通知單、印章,經核對無誤,就能領到選票。投票通知書一般在選前半個月發出,街道里長會按照戶籍挨家挨戶上門發送。陳婉容就是在選前10天接到的。通知書發放總會有點小故事,今年的故事是,高雄一個里長到投票當日居然還有50張通知沒發,無法及時投票的選民憤而報警。
因為2012年「總統」選舉與「立法委員」選舉合併舉行,拿到的選票共有三張。選「總統」、「副總統」的選票是粉色的;另兩張淺黃色的、白色的選票是選「立委」的,淺黃色的那張用來選分區立委,白色那張則投給政黨。
填寫選票在帷幕隔開的隔間中進行。寫好選票必須對摺起來投入票箱。按照台灣選罷法的規定,如果公開選票或在現場拍照,選票就得當場作廢。台灣藝人楊千霈從進入投票所開始,就請父親一路拍照記錄,並上傳到自己的微博,結果引發爭議。投票日全台共發生27起違法事件,其中3件是選民攜帶手機或攝影器材進入投票所引起。
陳婉容所在的文山區,是國民黨著名的鐵票倉。陳婉容的父親是1949年來台的國民黨老兵,在家裡,「投誰的票是不需要討論的」,父母就是無論怎樣也要支持馬英九的「深藍」選民。巧合的是,馬英九的戶籍所在地也在此處。
就在陳婉容投票前的一個小時,馬英九在台北市長郝龍斌的陪同下,回到文山區投票。「總統現在對選情有信心嗎?」面對記者提問,馬英九一臉輕鬆:「謝謝大家,我微笑不語」。
蔡英文出門更早,九點半就到了新北市的秀朗國小投票。有人想讓她先投,蔡英文很客氣的堅持排隊。當被問及投完票要做什麼時,蔡英文說:「跟媽媽吃飯。」
林憬屏專程從泰國趕回高雄投票,他們一家都是綠營。不過,今年林媽媽卻一心想投馬英九,因為她覺得「國民黨搞經濟很有一套」,不過身處綠營大票倉,老公的觀點更簡單直接——讓台灣人繼續當主人。在全家人的勸說下,林媽媽最後還是投了蔡英文。
雖然選情一直給人緊張的感覺,但投票率卻不升反降,比2008年低了2點。有媒體分析說,投票日距離春節太近是個因素,林憬屏在台北工作的妹妹就放棄投票,理由是搭高鐵回家單程就要1350台幣,「一周之內回去兩次實在太貴了」。
更常見的情形是,不少民眾不滿意生活狀況,但更不想投給「讓人放心不下」的民進黨,乾脆就不投票。台北的出版人陳志明就是這樣的想法,「我即便投也只有一票,總不可能只差一票吧」。
第一夫人的好「罄竹難書」
下午四點剛過,陳婉容就把MSN改了簽名:看開票真是急死人了。
四點是投票截止時間。時間一到,全台灣14,806個投票所大多數立刻停止投票。5名工作人員到位,一個開票,一個唱票,一個監督唱票,一個寫票,一個監督寫票,「2號馬英九」,「1號蔡英文」,「3號宋楚瑜」……隨即響起。
投票所在台灣的變遷,出版人郝明義最有感觸:台灣的投票所,三十年前是「火藥桶」,二十年前是反對黨的前線,近年來就只是社區一個活動點。當天,並非所有投票所都運轉順暢。在基隆六堵里第223投票所,投票結束後,選務人員竟然關窗閉戶達三分鐘,引發民進黨候選人林右昌到場抗議,致使整個開票暫停了將近兩小時。
晚上八點,馬吳配篤定勝選,最終得票率51.6%獲得689萬選票。跟4年前大勝謝長廷的220萬選票相比,馬英九今年對蔡英文的80萬優勢顯然不是「大勝」,不過和選前的緊繃選情相比,卻也非「小贏」。
負責國民黨內部民調事務的李信寬透露,「大選」前10天國民黨內部評估就是贏30萬到50萬票。但結果居然多贏了30萬票。這多出的票首先和兩個人有直接關聯:馬夫人周美青以及輔選大將金溥聰。
現年59歲的周美青是很不一樣的官夫人,她不化妝,愛穿牛仔褲,直到馬英九2008年當選「總統」前,她一直每天坐公交車上下班。馬英九當選後,周美青為避嫌又辭掉兆豐國際投信董事,專心做公益。由於她極有個性,台灣媒體都稱她為「酷酷嫂」。
「酷酷嫂」到1月2日才正式投入輔選後,她以點狀方式環繞台灣一圈,儘管有腰傷舊疾,但周美青還是維持最具誠意的90度鞠躬、握手、擁抱的「周氏拜票法」。這讓詩人余光中甚至直接喊出:「不要換掉第一夫人」。普通老百姓陳婉容說得更直白,「周美青的好簡直『罄竹難書』」。
一般來說,越臨近選舉日支持者越容易分心,最惡劣的如2004年的兩顆子彈。「周美青拜票」,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石之瑜認為,不一定能改變選民意向,「但肯定能讓支持者出來投票」。
跟周美青直接掃街拉票不同,金溥聰的作用完全在於幕後操盤。此次「總統」和「立委」選舉合併就是金溥聰一手策劃。2010年五都選舉後,金溥聰即力主「立委」與「總統」選舉合併,主要擔心國民黨上次「立委」選舉成績太好,這次在席次上一定會掉,如果「大選」仍單獨在三月舉行,而民進黨因立委選舉有所斬獲,氣勢接上來,再厲害的操盤手都很難在兩個月內扳回氣勢。
在選戰最關鍵時刻,金溥聰又推動國民黨強打「九二共識」牌,大企業家的公開挺馬,徹底擊垮了蔡英文。「大企業手下有150萬員工,包括郭台銘、王雪紅的表態,會讓員工覺得飯碗穩定,工作和升遷可以預期」。
「最後的結果說明,九二共識和周美青兩種因素疊加,讓馬英九多贏了30萬票。」李信寬說。
蔡英文輸在哪裡
作為選戰的新鮮人,蔡英文是一個非典型性的民進黨主席。她的魅力在於性別、高學歷,以及清新的表述方式。當馬英九的光環漸漸消散後,選民為什麼依然沒有選擇蔡英文?
無論走到哪裡演講,「兩岸安定、經濟增長、從政清廉」是馬英九一定要提到的政績。簡而言之,馬英九的競選策略就是「人心思定」,蔡英文的策略恰是「人心思變」。國民黨用數字說話,強調已經取得的成績,民進黨從民生議題切入,攻擊國民黨過去四年制下「貧富不均、階級不公、執政無能」。
在選舉初期和中期,民進黨的選戰策略非常奏效。2011年從年初到11月份,民進黨主動並且主導了ECFA負面效應論、貧富差距擴大、高失業率、老農津貼等民生議題,蔡英文反覆地問民眾,「這四年來你們過得好不好」,她的聲勢也因此步步上揚。
直到九十月間,蘇嘉全「豪華農舍事件」重挫民進黨聲勢,馬英九才得到喘息之機。但是10月份馬英九將「兩岸和平協議」議題畫蛇添足地發展成「公投」,再次讓自己陷入尷尬。隨後,宋楚瑜參選,「三隻小豬」事件,進一步改變了選舉雙方的攻守之勢。
然而,蔡英文的性格卻成了她選情由盛而衰的最大因素——她的姿態太高。當藍營強打「宇昌案」,指責蔡英文利用行政職權讓家族企業獲利時,蔡英文仍然一如既往,不從正面回應。蔡英文很習慣於她在自傳《洋蔥炒蛋》里的那套回應方式:當你跟人家談判或者辯論的時候,不要順著他的邏輯走,要另起一個邏輯。
「喜歡她的就會覺得,哇,她好有魅力。」《中國時報》執行副總編張景為評價說,但對於中間選民來說,「她這種態度很高傲,會讓大家產生一種不確定感」。
蔡英文是理念性的「台獨」,對於馬英九打出的「九二共識」牌,她更沒有辦法回應。從選舉最初「不承認九二共識」,到後來接受過去台灣與大陸的政策,蔡英文始終無法靠近中間那條線:不獨。
1月13日晚,民進黨舉辦選前最後一場造勢大會。蔡英文使出最後一招,拉「前總統」李登輝站台。「我李登輝這輩子,今天是最後一次,要跟大家拜託,多謝你。」雖然場面悲情,但在像陳婉容這樣的年輕人眼裡,李登輝就是「貪腐、黑金」的代名詞。
蔡英文的政策路線太不明確,這讓選民走進投票所、按下投票章的那一刻放心不下。雖然民進黨文宣品做得漂亮,造勢晚會震撼人心,但當選民理性思考時,心中那一點點疑慮,就會把選票轉給馬英九。
馬英九雖然口拙,好處是會老老實實地面對問題。在蔡英文代表的不確定性跟馬英九代表的一個相對穩定的兩岸關係PK時,後者最終勝出。
兩岸因素變身「正面能量」
「兩岸牌」無疑是馬英九勝選的關鍵,就連失敗的民進黨也要「檢討兩岸政策」。
「台灣不能沒有反對的聲音,台灣不能沒有制衡的力量……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泄氣。」在開票夜的雨中,蔡英文帶著一抹微笑發表敗選感言,台下的人則已經哭紅了眼。蔡英文呼籲,「民進黨未來會對黨內兩岸政策進行檢討與調整。」
在勝選的記者會上,馬英九被問到的10個問題中兩岸問題就有6個。馬英九表示「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的態度不變、不會以非「總統」身份訪問大陸。
「先經後政這種說法本來就不全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台灣研究所鄭振清博士認為,政治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跟現實經濟問題不在一個層面上,「兩岸經濟合作的下一步不是政治問題,而是社會問題」。但在台灣張景為看來,馬英九有可能推動與大陸的政治性對話,「兩岸維持現狀不是苟延殘喘,而是為未來爭取兩岸的各種可能性增加籌碼」。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選舉中「兩岸因素」已史無前例地展現「正面能量」。自李登輝執政以後,無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兩岸政策上只有一種選項,即台灣要在國際上取得獨立主權的認證。只是在2005年連戰訪大陸後,才讓這一正當性開始動搖,「兩岸和平」漸漸成為獨立之外的另一個選項。
馬英九以往競選時,當有人質疑他對台灣的忠誠時,他的言辭或者政策常常會做出短期、激進的退卻。2011年10月,當馬英九提出不排除在未來十年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時,被蔡英文批評是「拿台灣前途作為賭注」。馬英九立刻大幅度退卻,不光為其設立「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和國會監督」三項前提,還強調簽署沒有「時間表」。
馬英九後來便很少提到「兩岸關係」,直到選舉後期,大量企業家公開挺馬才改變馬英九的被動局面。過去支持李登輝的張榮發,第一個跳出來支持「九二共識」,相當於給馬英九打了一劑強心針,後來郭台銘、王雪紅接連力挺「九二共識」,進一步鞏固了馬英九在政策論述上的陣腳,讓他在講到兩岸和平時更加理直氣壯。
台灣大學教授石之瑜認為,「過去台灣人民其實只是在選擇誰更能保衛台灣主權而已,基本上就不是一個自由主義意義上的民主」。「大選」之後,連民進黨也開始正視「兩岸政策」,「兩岸和平」確定已經成為「台獨」之外的另一個真實選項。
對於平頭百姓來說,選舉的政治意義總是太遠,真實的生活最近。在選後第一個交易日,台灣股市沒有出現預期的慶祝行情,開高走低,最後竟以跌77點收市。在選前因為到底投誰而困擾的陳婉容,也悄悄地把MSN簽名改成了:天還是一樣藍。
推薦閱讀:
※由唐延路過去十年,看高新區未來三年
※辭舊迎新 展望未來
※農業的未來(上)
※「承認過去才會有美好的未來」
※生日是這6天的人福大命大,未來前途光明,中年迎風起浪大鵬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