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支持日本捆綁入常 另外三國需切割(圖)
當地時間9月26日,日本、印度、巴西、德國四國在紐約就安理會改革舉行首腦會議,繼續謀求「捆綁入常」。日本共同社的報道稱,在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之際,四國集團希望通過召開首腦會議向外界宣傳其實現安理會改革的決心。
一直以來,日本、印度、巴西、德國的目標都是通過「捆綁入常」的方式,謀入同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他們提出的方案是將常任理事國的數量由現在的5個增加至11個,非常任理事國由現在的10個增加為14到15個,其中分配給非洲國家的名額為1至2個。但現在看來,四國「捆綁入常」的難度極大,暫無實現的可能。
照理說,「入常」是各國自己的事,並不需要「打包」處理。四國之所以採取捆綁的方式,當然是有原因的。常言說得好:團結就是力量。捆綁的好處是能獲得集體衝擊力,這當然要比各國單打獨鬥更划算。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任何關於安理會改革的提案必須要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員國(129國)的支持,然後還需經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才能生效。就目前而言,「四國集團」通過各自做與自己交好的國家的工作,獲得三分之二安理會成員國的支持,應該問題不大。
問題是,「捆綁入常」同時是把雙刃劍,因為它會產生「短板效應」——把集體成功的可能性降低為資質最差的那個國家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國過不了關,其他三國都要跟著受連累。
那麼,利弊相權,究竟是捆綁在一起「入常」更合理,還是各自行動更合理,抑或是改變捆綁的成員國更合理呢?這就要具體分析一下各國的情況了。
客觀地說,四國尋求「入常」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德國、日本都是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一直試圖「入常」的經濟大國;印度是「金磚五國」之一併且眼看著就要成為第一人口大國;而巴西人口規模與國土面積都居世界第五,近年來的經濟增長也非常迅速,且與中印俄同屬新興國家。
不過,這些都是軟性標準,「入常」的最關鍵因素還是「人」——國際上的反對聲音不能太強烈,尤其是不能有常任理事國反對。就此而言,四國「入常」各有不利因素:德國的主要反對者是義大利,印度的主要反對者是其宿敵巴基斯坦,巴西的主要反對者是阿根廷,而中韓則對日本入常持強烈反對態度。
可以看出,雖然都有反對者,但各國面對的阻力是不一樣的。德、印、巴的反對者都是非常任理事國,而日本的主要反對者則是常任理事國——中國。非常任理事國的反對,只能在輿論上造成負面影響,卻不具有硬性殺傷力。但如果常任理事國鐵下心來阻止一國「入常」,那它就完全沒戲了。由於日本在歷史和現實問題上的倒行逆施,日本的鄰國如中、韓、朝等根本就不認為日本有資格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其中,中國是又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從中日關係的狀況來看,中國根本不可能支持日本「帶病入常」。
如此說來,德、印、巴要跟日本捆綁在一起謀「入常」,前景實在不妙。相反,如果跟日本相切割,組成「三國集團」,那它們成功「入常」的可能性還是蠻大的。三國跟五個常任理事國都沒有不可調和的過節。雖然德國跟美、英、法在二戰期間都曾經是對手,但它們之間的歷史和解早已完成;印度儘管與中國有領土糾紛,並且對中國的發展有相當的戰略疑慮,但中國對印度的「入常」還是非常大度的。2015年2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北京曾表示,「中方高度重視印度作為發展中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理解並支持印方希望在聯合國包括安理會發揮更大作用的願望。」這就等於向外界含蓄表明了支持印度「入常」的立場。至於巴西,它跟五個常任理事國都相距甚遠,沒有任何歷史過節和戰略衝突。
如此看來,德、印、巴「入常」的明智之舉是儘快與日本相切割。這不僅符合三國的利益,也有利於安理會的改革早日步入正軌。
推薦閱讀:
※4 招解決重症急性胰腺炎營養支持治療
※二戰時,烏克蘭為何支持德國納粹進攻蘇聯?!
※[圖文]周恩來遣密使結識賽珍珠爭取其支持中國抗戰
※陳方安生李柱銘結束「美加求援」 稱爭取外國支持香港民主
※特朗普首個特赦令引來譴責一片 被指變相支持種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