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古迹遺址簡介(2)

譙樓坐落於安慶市市區司下坡北端。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譙樓,又名鼓樓,望樓,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咸豐三年(1855年)遭兵燹,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譙樓後原為規模宏大的藩署,譙樓用以瞭望,有兵士守衛。該樓系磚木結構,上層望樓為重檐歇山頂,下層基座為長方形磚石夯土城門式結構,巍峨壯觀,宛如一道雄關,是安慶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徵性建築。2006年市一中出資修復,預計修復後的譙樓正門匾額書白日青天(同治年間,安徽布政使吳坤修重葺譙樓時,題書樓額為「白日青天」),後門匾額書藏經閣,以恢復其歷史的原貌。

清真寺坐落於安慶市清真寺街11號,因坐落於原安慶城南門外又稱關南清真寺。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真寺,原名清真堂,始建於明成化五年(1469年),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毀於兵燹,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改稱清真寺。其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內建有無像寶殿、垂花門、石窟門、省心樓、明德堂、弘道堂、勸學堂、歸真堂、望月亭,超泉井和洗心所。清真寺整個建築群,布局巧妙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間和地形;在建築風格上,受漢族建築風格的影響,金圓頂而重檐飛角,是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內部裝飾也極具特色:漢文匾額,阿拉伯文對聯,交相映襯,並配以宮燈,其感尊嚴華貴,極富文學韻味。其建築特點引起了很多專家的重視。

太平天國王府坐落於安慶市任家坡街,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王府原為清廷官員宅地,後為太平軍英王陳玉成的府邸,故又稱英王府。王府坐北面南,系磚木結構,抬梁式建築,佔地14000多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3636平方米。甃建四組建築,前構「正殿」,後築「後殿」,兩側設「偏殿」,周環住宅,花園,組成一座格局堂皇,氣勢宏偉的府邸建築群。王府東殿壁間,彩繪「飛鳳舞獅」、「飛鳳奔馬」、「瓜瓞綿綿」,「暗八仙」四幅壁畫,被視為繪畫藝術珍品。太平天國失敗後,英王府淪為李鴻章的宅第。一百多年來,幾易房主,又經多次改建,但主體建築輪廓未變。

天主堂位於安慶市錫麟街。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主堂建於清同治年間,法國傳教士憑藉不平等條約,分得白銀,建造而成。解放前,是安慶總教主區的一個總堂口。天主堂內有規模宏大的聖心教堂一座,仿中國牌樓形式,面積500平方米。正中門頭上嵌有「萬有真原」豎額石刻,兩邊門頭上是「仁基遠奠」,「聖域洪開」 豎額石刻。教堂內設有五個祭台,還有十四處苦路像,內容是「耶穌受難」的過程。頂端有一座精緻的鐘樓,內裝三座大型銅鐘。天主堂在文革期間遭受破壞,1981年經過整修,恢復了宗教活動。

同仁醫院舊址位於安慶市雙井街,現海軍116醫院內。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仁醫院由美國基督教聖公會,為配合傳教,於1903年建造,1906年竣工。當時院長是美籍人戴世璜先生。1951年8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該醫院。該醫院建築格局,技術和設備基本上是西式,現存樓房八幢,是安慶市保存較好風格別緻的一處建築群體。

熊成基安慶起義會議舊址位於安慶市市區三祖寺街。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08年秋,安慶爆發了熊成基領導的馬炮營起義。起義當晚(即10月26日)起義人員在安慶內三祖寺楊氏會館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當晚舉行起義,攻佔安慶城。熊成基被公推為「安慶革命軍總司令」。但由於清廷早有察覺,作了周密防範。起義槍聲打響後,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起義失敗。起義會議舊址被後人保留下來,以紀念這次起義。

熊范二烈士專祠坐落於安慶市沿江東路,與迎江寺相鄰。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專祠原為慈雲閣,建於康熙三年(1664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為英果敏公祠。民國元年,安徽省政府為祭典民主革命烈士熊成基,范傳甲,改為「熊范二烈士專祠」。該建築造型古樸典雅,氣勢宏偉。現為安慶市博物館館址。

張四墩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安慶市市郊白澤湖鄉境內,距市區七公里。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疊壓了兩個文化層,由七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後期到商代。出土的文物:石器有石斧、石錛、石網墜、石鏃,石璜等,造型都比較規整;骨器有古蚌器;陶器有鼎、鬲、圜、釜、網墜,紡輪等,陶質多為夾沙陶,也有細泥陶,白陶等,紋飾以刻畫紋為主,間有方格紋、繩紋、篦紋;銅器有銅針,銅魚鉤等。此外,還發現有完好的灰坑。
推薦閱讀:

曾國荃攻佔太平天國安慶城,對投降1萬太平軍,手段令人膽戰心驚
真正意義上的徽州女人 氣質碾壓楊冪熱巴 不靠顏值靠拼搏吃飯
安慶陳獨秀紀念館
鄧安慶|康德倫理學體系的構成
安慶的老照片,你收藏了幾張?

TAG:遺址 | 安慶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