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的一九九六——《1996黃金時代》序】

如果你常留言,還可以獲得彩蛋文章,只有留言才能看到。

歡迎關注我的社交媒體——

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新浪博客:蘇群

Instagram:QUNSU (籃球不是生活的全部)

蜂鳥:蘇群 (旅行攝影·我鏡頭裡的世界)

悅跑圈:QUNSU

閱讀彩蛋文章《NBA巨人的風險投資》,請留言輸入「中鋒」。


1996,對我個人是非常值得紀念的年份,因為那一年我第一次踏上NBA球場。

我在1994年第一次到央視解說NBA,火箭和紐約的總決賽,那一年才26歲。第二年,我嘗試去美國採訪全明星賽。那時候NBA在整個亞洲只有兩個辦公地點,一個是號稱「NBA亞洲有限公司」在香港,其實只有一個人,他叫湯姆·福克斯,另一個是在東京的分部,卻有不少人——那個年代,NBA喜歡日本多過中國,因為日本人那時候真有錢,每隔兩年,NBA會在東京安排兩場常規賽。

福克斯收到我的傳真,替我安排了全明星賽的採訪證和現場座位,但我沒去。當時在中國體育報,不可能為一個「美國國內的比賽」提供經費,而我又沒找到贊助,要知道那是一個滿世界都在找贊助的年代。沒有去就算了,但湯姆給我打來電話說,你為什麼沒來?沒來也說一聲啊,要知道全明星賽的座位非常珍貴,你的座位就空著。從此以後我就知道了,NBA比賽申請可以,如果要取消,必須提前72小時通知。否則,下一次你就再也去不了啦。

於是就有了我的第二次嘗試,在1996年。嘗試去做一件事非常重要,而不是停留在計劃和打算,生活是「計算」不來的。後來我經常跟同學們說,就像追女朋友,你想跟她表白,你的選擇是「表白」或者「不表白」,如果你試著「表白」,成功的機會是50%,否則就是0%,到底是50大呢,還是0大?很多同學回答讓我很吃驚:如果表白了而又被拒絕,那不是連普通朋友都沒得做了?

幸好NBA不是女朋友,我在1996年成功地來到聖安東尼奧全明星賽,在那裡第一次見到心中的偶像喬丹,並寫下了《我與喬丹遠隔天涯》。見過喬丹之後,我完成了一個球迷向職業記者蛻變的過程,從此採訪任何球星——包括非常欽佩的偶像如科比——我都不再像見喬丹那樣「過電」。

1996年我還第一次現場看了NBA常規賽,老鷹對黃蜂,如今那支黃蜂隊已經改名「鵜鶘」。

1996年的重要性,其實對整個籃球世界都不言而喻,只是要等到20年後才能蓋棺定論。我曾做過這樣一個比喻:一個人活一輩子,100歲算是滿福滿壽,籃球明星的運動青春,20年頂了天,所以人的壽命和運動壽命是5:1的關係。20年時間,能剩下多少籃球明星?科比還沒有退役,到2014-15是他的第19個賽季,到2015-16正好20年。在美國職業籃壇,能打上NBA的以每隊15人計算,總共450人,每年新增40名新秀(30名首輪+10名次輪),也意味著40人離開這個舞台。事實上,在NBA打球的人平均時間為四五年,換算成人的壽命,最多25歲,也就是說,NBA這個殘酷的叢林世界平均壽命始終處於原始社會的野蠻年代。能扛到100歲,那不是人,是仙。

在2015年,科比的運動年齡換算過來已經95歲,吉諾比利已經100歲,他到NBA打球時已經「35歲」,然後在馬刺隊度過了「65年」。

1996年的真正重要之處在於,這一年誕生了整整一批「壽星老兒」,他們不僅運動壽命長,而且頗有成就,堪比之年只有1984。潘謹勤的這本《1996黃金時代》講的就是這些人。

對於中國球迷來說,能堅持看NBA20年的絕對是少數,其難度不亞於人活到100歲。橫跨這20年的,屬於中國的NBA球迷「第二代」,第一代追的是喬丹(像電影明星劉燁,他就在高中時逃課看公牛隊總決賽),喬丹是1984年的代表,到1996年復出第一個賽季時,運動年齡已經60歲,但大多數喬丹迷並沒有看全他的職業生涯,因為央視轉播NBA真正開始的年份是1994年。「第二代」當中的的偶像包括艾弗森、科比、麥迪、加內特、納什、鄧肯、雷·阿倫、卡特等等,其中很多出自1996年。就是在2015年,納什宣布退役,雷·阿倫千呼萬喚沒出來,科比再次傷停,但因為他肯定會在第20年復出,我們有機會見到NBA的「百歲老人」打球。

20年,對中國「第二代」NBA迷來而言,等於橫跨了他們的青春歲月。我常常跟同學們說,男人在30歲以前不要做「大決定」,因為30歲才是男人真正懂得生活本質的年齡,在此之前的所有決定都有一定的風險。從16歲到30歲,不過14年,似乎涵蓋了一個少年到成熟男人的完整蛻變階段,可對於一個人漫長的一生來說,這14年太短了,30歲是一個男人剛剛張開眼睛的年齡,他只是才學會不輕易下結論,不貿然做選擇,從兩面看問題,不冒失做決定。可是往後還有太長的路,是他無法預知和判斷的,那是40歲甚至50歲以後的事。你要什麼,必須放棄什麼,會遇到什麼?

籃球或者NBA,它的奇妙之處在於,5:1的比例濃縮了人一生的起承轉合,它比一部電影或者一本傳記更細緻地展現了人生的起伏,因為它的跨度不長不短,短得讓你足以了解全部,長得讓你刻骨銘心。一個球迷一輩子可能只迷戀一個球星,但一個球星足矣,只要他的運動壽命夠長,足以承載夠多的內容,比如科比、艾弗森、納什或者馬布里。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歲月提前為你描繪人生的全部的奇幻,那些喜怒哀樂與你普通的生活無異。

我經常和球迷通過微博的私信交流,他們年齡都不大,但思考的問題往往超出他們年齡的層次,這就是籃球和NBA帶來的。一個普通學生,天天生活在象牙塔,不可能經受那麼多的大起大落,可NBA每年戲劇般的過程讓他們茶飯不思,彷彿提前進入了社會。我總是認為,NBA這些球星帶給他們的生活感悟,必然幫助他們在未來走進社會這個「滾筒洗衣機」之後,有更強的承受力,他們即將見到的、經歷的,在NBA球場上都上演過,而那些偉大的球星表現出來的堅強和智慧,必給他們帶來難以替代的人生經驗。

而這些人生經驗,往前、往後,都還不完整,惟有1996這一代,已經從頭到尾,並且栩栩如生。

1996年的選秀照,不知道為什麼缺了艾弗森。


推薦閱讀:

2018傢具智能製造時代來臨
【SIHH 2017 觀察】合理價格購表的時代來臨!
新互聯網+時代下的 消費升級該關注什麼?·每日商報
《13件講不通的事---當今時代最捉摸不透的科學謎題》
男嫁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TAG:黃金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