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個王朝發明了紙幣,但為何現代紙幣由西方傳入?
金戈鐵馬、炮聲隆隆,權力角逐、文明興衰。
NO.466 - 濫發貨幣
作者:巴希爾
編輯:冷小軍 / 出品:冷熱軍事史
世界歷史上中國第一個發明了紙幣,那就是北宋的「交子」。然而,為什麼現代紙幣反而是由西方傳入的呢?
宋朝人除了把白紙變成貨幣,還成功地把貨幣變回了「白紙」。濫發鈔票和通貨膨脹,在兩宋登峰造極。
從白紙到貨幣
▼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北宋就出現了四川的「交子」,南宋則發行了全國範圍內流通的「會子」,領先西方國家好幾百年。
▲銅錢攜帶不便
北宋初年,隨著戰亂平息、社會安定,商品貿易活躍發展,需要大量錢幣。當時四川通用鐵錢,非常笨重,有的地方一匹布要兩萬鐵錢,需要用馬車來拉。
大約在公元一千年左右,四川商人開始發行「交子」,用紙張代替鐵錢,作為交易的中介,金額則根據需要填寫。宋朝政府看到其中良機,於1023年設立官方機構,公開發行交子。
問題是,怎樣讓大眾快速接受紙幣的流通。今天的人們習以為常,但以古人視角看,一摞白紙,寫好面額、蓋上官印,就和真金白銀一樣,實在難以想像。宋朝政府是怎樣做到的呢?
▲ 交子
方法很簡單。首先,政府承認紙幣的法定地位,不僅支持紙幣交易,而且還允許用紙幣納稅。也就是說,至少在官府那兒,白紙是可以當錢使的。
其次,政府設立兌現機構,掌握有大約30%的準備金。如果使用者不放心,「交子」可以隨時兌換金屬貨幣。
最後,國家還規定定期回贖制度,以二年為一界,發行新交子並收兌前界。這既可以控制發行量,還能起防偽作用。每界交子圖案、印記上都有變化。
憑藉以上政策,北宋交子一度保持幣值穩定,基本在票麵價值的90%以上。
▲清明上河圖裡的繁華城市
後來,「交子」改名為「錢引」,流通過程中,使用範圍開始越出四川,發行額度也不斷擴大。
南宋建立後,朝廷又設置了全國流通的新型紙幣「會子」。這種紙幣和現代法幣更像了——官方不再保證隨時兌現。政府純粹通過法令支持其流通。稅收和俸祿都實行一半銅錢、一半紙幣的制度。同時三年一界進行兌收。
宋朝政府注意控制發行量,除了定期回收,時不時還用金銀、銅錢等「乾貨」回購紙幣,因此運行比較穩定。紙幣輕便易攜,民間比較歡迎,有時交易價值還超出了面額。比如,面值一貫的交子,可以多換一百文。
後來的我們
主演:井柏然 / 周冬雨 / 田壯壯
貓眼電影演出 廣告 購買從貨幣變回白紙
▼
可是,由於貨幣制度先進,宋朝政府很快開發出新式增收方法——印鈔票。
北宋後期,面對西夏的軍事壓力,紙幣發行量曾由一百多萬貫增加至兩千萬貫。南宋更是登峰造極。頻繁的北伐戰爭,南宋財政失衡,軍費激增。
面對沉重的軍事壓力,南宋朝廷採取「竭天下之財力以養兵」的政策。因為全面實行募兵制,軍費高得恐怖。
南宋中期,一名御前軍卒,每年需耗費俸祿、兵裝、軍糧等費用共約200貫。軍費在財政開支中經常可佔到80%以上。
▲南宋發行的會子
增發貨幣,往往直接服務於南宋君臣開疆拓土的野心。如1206年,權臣韓侂胄發動「開禧北伐」,沒有取得多少戰果,卻消耗了大量軍費。宋人創造性地靠增發紙幣補齊赤字。1209年發行的會子,總量首次超過億貫。
南宋中期每年財政收入,差不多也就是一億貫多一點。發行一期紙幣,相當於多出一年歲入,誘惑力著實不小。
宋朝統治者嘗到印鈔票的甜頭,就不會輕易收手。公元1234年,宋、蒙聯合滅金。宋朝見蒙古河南守備空虛,策划了「端平入洛」,貿然同蒙古人開戰。此役,宋軍雖然一度收復洛陽、汴梁,最終還是全線潰退。
▲ 蒙古騎兵
結果,這年發行的會子,總量達4.2億貫,相當於過去七十多年總發行量的一半,超過國家三年的財政收入。南宋滅亡前,會子發行量甚至超過了10億。
南宋紙幣超發量之巨大,甚至連原材料供應不夠了。原本造幣使用成都特製的「水紋紙」,難以仿冒。這種紙上的暗紋只有經過光線照射才顯現,其實就是現代人熟悉的水印,可見防偽技術也相應發展起來。
然而,動輒上億貫的發行量,導致成都特製紙供應不足,只好採用徽州、臨安的紙張。造紙難度降低,民間假幣販子趁機大發橫財。每界紙幣發行量固然在增加,回收的數目也經常不見減少,甚至一度超過發行量。
▲女真重騎兵
濫發的代價
▼
增加的財政收入,絕不是憑空產生的。隨著紙幣發行量遠超社會需要,其貶值也愈發嚴重。
開禧北伐後,南宋一貫會子在地方州縣貶值為三、四百文。到南宋滅亡前,一貫會子僅價值五十文。
宋朝老百姓承擔了通貨膨脹的代價。以最關鍵的糧食為例,開禧北伐以後,東南米價由較低時的每石2-4貫,增長至10貫。宋蒙戰爭爆發後,甚至一度暴漲到每石180貫。
朝廷也自食惡果,軍費水漲船高,從南宋初期到後期,軍隊僅增加2.3倍,軍餉卻由每年1200萬貫左右,狂漲至接近10億貫。
宋廷並非不清楚紙幣貶值的危害。起初,朝廷想要以強制手段,迫使會子按面值使用,違者嚴懲。毫無疑問,即使在現代這也是不可能的。
後來,宋廷官員採取比較務實的措施,政府撥出五萬道度牒,用於回收「端平入洛」時期超發的紙幣。
所謂度牒,相當於老百姓出家為僧的官方許可證。因為當和尚可以規避勞役和賦稅,度牒在民間相當有市場,而印起來又不費事,可謂一本萬利。
當然,從長遠看,度牒發多了,會導致服役和納稅人口減少,令財政更為緊張。從根本上看,宋人既不斷增加紙幣發行量,又試圖使其不貶值,無疑是違背經濟規律的。
▲ 蒙古騎兵
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政權瓦解。按說,「會子」逃脫不了化作廢紙的命運。
不過,元朝政府還比較負責,宣布以本朝發行的新紙幣「中統鈔」,來回收南宋「會子」,雖然比率高達50:1(會子50貫兌換中統鈔1貫),但考慮到南宋紙幣貶值之嚴重,也算情有可原了。
▲元朝的中統鈔
總之,濫發紙幣,雖然暫時敷衍了軍費需求,卻嚴重干擾社會經濟秩序,影響了國家經濟穩定,成為南宋衰落的重要原因。
推薦閱讀:
※靖康之亂:一個王朝不守誠信所付出的慘痛代價
※故宮隆宗門上為何有一支箭存在二百年?它是清王朝的恥辱!
※從馬爾薩斯陷阱看我國朝代更替:人口天花板導致王朝末年社會動亂
※一個「金光閃閃」的王朝的讖語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