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 樹樁盆景分類十三式


關於盆景的分類,各地各派的說法不一。不過不管如何分類,盆景的精髓始終是不變的。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歐美是如何給樹樁盆景分類的。


第一式、掃帚式


▲第一式、掃帚式

掃帚式一般適用於落葉樹種,如櫸樹、榆樹等。掃帚式盆景的主幹筆直,並且沒有明顯的結頂枝。所有側枝幾乎在同一點發出,且分布均勻地向各個方向發散。整個盆景就如同一把倒立的掃帚。掃帚式因此而得名。


第二式、直乾式


▲第二式、直乾式

直乾式是比較常見的盆景樣式。也是自然中最常見的樹木生長方式。當樹木有足夠的陽光、水分和營養時,它們更傾向於直立生長。直乾式盆景的樹榦必須要有明顯的粗細過渡,必須要有獨立的結頂枝。直乾式盆景想要的展示的是一顆健康的,生命力旺盛的大樹形象。


第三式、曲乾式


▲第三式、曲乾式

顧名思義,曲乾式是指樹榦呈現出自然的彎曲。和直乾式一樣,樹樁的整體趨勢仍然是向上的,不過樹榦呈現出彎曲的形態。曲乾式的出枝點往往是在樹榦彎曲的陽面。曲乾式同樣要求主幹呈現出由下向上的逐漸收尖。


第四式、斜乾式


▲第四式、斜乾式

當受到風力作用,或者在光照不充足的環境下生長時,樹木會偏向一側生長。斜乾式就是為了模仿這樣的生長形態。斜乾式盆景的樹榦一般與地面形成60-80度的角度。樹榦倒向的另一側根系必須發達,這樣才能保持平衡。斜乾式的第一枝托往往在樹榦倒向的反方向,這樣能創造一種視覺上的平衡,給人穩定感。斜乾式的樹榦可以筆直,也可適當彎曲,不過仍然需要有明顯的收尖。


第五式、懸崖式


▲第五式、懸崖式

懸崖式盆景是為了模仿自然界中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樹木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中不得不向下生長的形態。養護懸崖式盆景往往比較困難而且緩慢,因為它向下生長的狀態是和樹木向上生長的本能相違背的。


第六式、臨水式


▲第六式、臨水式(西方稱半懸崖式)

西方盆景界稱臨水式為半懸崖式,是因為其主幹趨勢與懸崖式相近,都是先上後下。它與懸崖式的區別主要在於樹榦下探的程度。臨水式的樹榦橫出盆外,橫向伸展,但不象懸崖式一樣倒掛下垂。臨水式盆景的樹榦一般不會低於盆底。


第七式、文人式


▲第七式、文人式

自然界中樹木叢生的地方,一些樹木為了和其它樹木競爭,贏得更多的陽光和空氣,它們必須長得比其它樹木都高。由於只有樹木頂部能接受陽光,所以樹榦的中下部幾乎沒有枝葉。由於生長條件艱苦,樹榦往往呈現出枯、瘦的狀態。在盆景製作時,為了突出其所處環境之艱苦,性格之頑強,往往還會對部分枝條進行舍利枝製作。文人式盆景用盆往往都是小圓盆。


第八式、風動式


▲第八式、風動式

風動式盆景要表現的也是在艱苦環境下樹木的頑強生命力。由於受到常年的風吹,所有的枝條都會趨於同一個方向生長。


第九式、雙乾式


▲第九式、雙乾式

雙乾式的第二干可以從主幹發出,也可以從根部發出。兩乾的粗度和長度都會有所不同。一般大幹總體向上,小干稍微傾斜,兩干相互呼應,形成一體。


第十式、多乾式


▲第十式、多乾式

多乾式與雙乾式類似,只是樹榦的數量多於兩桿。多個樹榦必須要形成一個整體,形可散但是神不散。一般用最粗、最優的樹榦作為主導。


十一式、叢林式


▲十一式、叢林式

叢林式和多乾式的外觀看起來有些類似,區別就在於叢林式是由多顆獨立的樹拼栽而成,而多乾式是一樹多干。叢林式一般用一顆最高、形態最好的樹作為主導,四周分布其它小樹作為輔助。要注意各樹排列不宜太過規律整齊,而是要盡量的錯落有致,疏密有間,這樣才能體現叢林之野趣。


十二式、附石式


▲十二式、附石式

附石式盆景是指樹樁依附石頭而生。樹樁的根或伸入石中尋找養分,或緊緊抱住石頭,沿著石頭的紋理尋找土壤。附石式是為了表現樹樁在艱苦的環境中仍能安然生長的頑強生命力。


十三式、舍利乾式


▲十三式、舍利乾式

在自然界中,因為受到一些嚴酷的自然條件如雷擊、風吹、滾石等的影響,一些樹的部分樹皮會壞死脫落。暴露在外的木質部因為受到常年的風吹日晒會逐漸變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舍利。盆景製作中,為了模仿這種自然現象,常常剝去樹樁的部分樹皮,施以石硫合劑進行人工漂白防腐。

看完之後,大家不妨投上一票,看看哪種形式最受盆友的歡迎!


推薦閱讀:

他山之石是否有玉6
遠古之聲——賈湖骨笛
他山之石 | 新型小龍蝦綜合種養技術
【他山之石】加拿大大溫哥華地區水源保護的公眾教育
【玉間琢磨.第9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TAG:分類 | 盆景 | 他山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