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
阿富汗國旗主體由白色的清真寺壁龕與講壇組成,兩面旗幟位
阿富汗於其兩側。在國旗上採用穆斯林常用的黑紅白綠色。國花,鬱金香:鬱金香的本意是一種花卉,在植物分類學上,是一類屬於百合科鬱金香屬(學名:Tulip)的具球莖草本植物。國樹,桑樹:桑樹屬桑科桑屬,為落葉喬木。桑葉呈卵形,是喂蠶的飼料。落葉喬木,高16m,胸徑1m。樹冠倒卵圓形。葉卵形或寬卵形,先端尖或漸短尖,基部圓或心形,鋸齒粗鈍,幼樹之葉常有淺裂、深裂,上面無毛,下面沿葉脈疏生毛,脈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紅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2]2 地理位置
阿富汗地理位置位於中亞,北方各與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三國交接,東方和中國接壤,東南方與巴基斯坦交界,西方和伊朗交界。阿富汗是一個內陸國家,從東北部到
阿富汗西南部橫貫的興都庫什山脈將國家分開,形成一個瓦罕走廊。
阿富汗是中亞的一個被鎖在陸地之內和多山的國家,而平原分布在國家的北部與西南部地區。國境內最高點為挪沙克山,距水平面7,485米(24,557英尺)高。這個國家的大部份都是乾燥的地區,乾淨的淡水供應很有限。西斯坦 巴新內流盆地是世界最乾燥的地區之一。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此國常有小規模的地震,主要發生在興都庫什山的東北部山脈地區。有著647,500平方公里(249,984平方英里)大的面積,阿富汗是世界排名第41大的國家(排名在緬甸之後)。(相較之下,阿富汗面積略小於美國德州)。
在阿富汗的東南方擁有金礦、銀礦、銅礦、鋅礦以及鐵礦等的自然資源,亦擁有珍貴的寶石礦脈,諸如東北部的青金石、祖母綠和青藍礦。在北部還可能蘊含重要的石油與天然氣。另外也擁有煤炭、鉻鐵礦、滑石、重晶石、硫、鉛和食鹽等自然資源。然而,由於國家受到蘇聯入侵和隨後爆發的內戰(阿富汗內戰)影響,這些重要的礦產和能源資產多數保留原狀而未加利用。這些礦產估計總值超過一萬億美元。至今很多的計劃正在進行,在不久的未來,將開始去開採這些能源與礦產。[1]
3 自然氣候大部分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冬、夏和晝、夜之間溫度相差很大,夏季低洼盆地地區最熱可達攝氏43度以上,冬季最低氣溫在攝氏-22 —26 度。山區夏季涼爽,首都喀布爾氣溫很少超過攝氏38度,冬季嚴寒多雪,有時還有暴風雪。降水量由西北部的100—150 毫米向東部遞增到250—400毫米,喀布爾年降水量約3 3 0 毫米。降水多集中在12月—次年4月。每年6 —9月多大風,尤以西部為甚,稱為「阿富汗熱風」。
4 旅遊景區 4.1 巴米揚佛教造像石窟
阿富汗巴米揚佛教造像石窟位於興都庫什山脈山腳下優美的溪谷地區。在歷史上,巴米揚是連接中亞、西亞和南亞商路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也是著名的佛教聖地,我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就先後於公元4世紀和7世紀時去過巴米揚,並在各自的著作中對當地盛極一時的朝聖活動作了描述。巴米揚佛教造像石窟千年時光轉瞬即逝,今天的巴米揚漸漸褪去往日的容光,成為阿富汗境內一個普通的小城市,人們對它的印象也只剩下其郊外的兩座千年大佛。被聯合國列入人類文化遺產名錄的這兩座大佛,建於公元5世紀,距今已經1500多年了。這兩座佛像傍山而鑿,氣勢宏偉,一座高53米,漆上紅漆,另一座高37米,漆上藍漆,而且兩佛像手面一齊塗金。兩像東西相向,距離約400米。在兩座大佛的附近還有無數小石窟,窟內雕有許多小型的彩色坐佛,並繪有彩色壁畫。1500年來,兩尊大佛可謂飽遭劫難,自伊斯蘭教於9世紀傳入阿富汗後,兩尊大佛經常成為襲擊目標,前蘇聯入侵時期,佛像附近則被埋下地雷,而在90年代中期,較大的一尊佛像腳下竟成為阿富汗一個武裝派別堆放軍火的地方。1998年,巴米揚河谷落入塔利班政權手上,其士兵對兩佛像的襲擊從未停息,小佛像曾被火箭炮炸毀頭部和部分肩部,寧靜微笑的面容已難以辨出。一名塔利班司令更曾在大佛身上鑽洞埋炸藥,企圖將其徹底摧毀,所幸最後被地方官員勸止,大佛才得以僥倖餘生。
4.2 巴米揚巨佛將重塑金身2001年3月12日,已有千年歷史的世界最高立佛--巴米揚巨佛在阿富汗塔利班的炮火和炸藥聲中灰飛煙滅,只留下熱愛古代文明的人們的扼腕嘆息和國際社會的一片譴責之聲。半年後的今天,原來高高聳立在阿富汗中部巴米揚河谷中的兩座石像仍是一片斷壁殘垣,但不時將目光投向那裡的人們現在又燃起了新的希望,巴米揚巨佛有望重建。
5 旅遊指南 5.1 交通交通以公路為主,有幹線通往鄰近各國,公路全長約20000千米,其中有瀝青、水泥公路2700千米。境內幾無鐵路。交通運輸主要靠公路和航空。北部同烏茲別克和土庫曼邊界上的阿姆河和昆都士河部分河段有通航能力。里沙里夫、赫拉特至坎大哈、喀布爾環城高速、托克漢姆至喀布爾等公路。
空運
目前有兩家航空公司。阿利亞納航空公司實力較為雄厚,主要經營國際航線。目前已開通至巴基斯坦、伊朗、阿聯酋、印度、土耳其、德國、俄羅斯、中國新疆、亞塞拜然、沙特、科威特和塔吉克等12條國際航線,2003年7月12日正式開通喀布爾至烏魯木齊航線。KAM航空公司經營國內航線。全國有機場46個,喀布爾機場為國際機場。
5.2 美食阿富汗人的主食是大餅的抓飯,大餅是用小麥、大麥、玉米和晒乾的桑葚及豌豆磨成面烘烤而成。餅有帶餡和不帶餡兩種。但不管是哪一種,烤熟的餅香氣撲鼻,撕著吃或夾烤羊肉吃都別具風味。抓飯是將油倒入鍋內燒熱,加胡蘿蔔絲和蔥末煸炒,加水、羊油、鹽等燒開後放大米,熟後裝盤,拌上檸檬汁、辣椒或其他調料。
對於飲料,阿富汗人在夏季經常飲用一種在水中加入適量的酸奶、鹽和黃瓜片燒開的酸奶湯,他們喜歡酸、辣、香濃口昧,但是基於宗教原因,他們是不喝酒的。奶和牛羊肉是餐桌上的重要食物,當然也吃雞、鴨等,但不吃豬肉,也很少吃魚。他們經常用的是烤羊肉的烤羊腿,在重大喜慶日子或招待貴客時還燒烤整羊。其製作方法是:先把羊皮及內臟去掉洗凈(有時還在羊肚裡塞進大米、鹽和其他配料),串在一個專門烤肉的鐵條上,兩端用支架固定,然後用用木炭點燃燒烤。烤熟後用刀割肉,蘸鹽、辣椒或其他調料食用。阿富汗人還吃「馬肉腸子」。「馬肉腸子」就是把馬肉、鹽塞進馬腸內煮熟、晒乾即成。
阿富汗人經常用牛奶當飲料,也喜歡喝茶,茶的種類有奶茶、磚茶等。請人喝茶往往要連續喝三杯,第一杯止渴,第二杯表示友誼,第三杯是禮節性的,如果確實不想再喝,可用雙手在杯子上蓋一下,以示謝絕。
阿富汗人信仰伊斯蘭教,男女不同席,男女客人不能同室而食。飯前一定要洗手,客人先洗,主人後洗。吃飯時用左手托盤,右手抓食,用餐順序是先上菜,中間上抓飯,最後再上菜和水果。客人吃完飯也要洗手。
6 歷史文化 6.1 伊斯蘭前的阿富汗阿富汗的歷史可上溯到古波斯帝國,公元前6世紀居魯士大帝遠征時併入波斯。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遠征後又併入其帝國。亞歷山大死後帝國三分,阿富汗地區又轉屬於東部的塞琉古王國。約前250年,位於阿姆河與興都庫什山間(包括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特里亞總督狄奧多德據地脫離塞琉古而獨立,建立了希臘化的巴克特里亞王國(中國史籍稱大夏、吐火羅等),前二世紀上半葉最強盛,曾擴地至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區,後因內亂轉衰。
前2世紀上半葉,原駐於河西走廊的大月氏被匈奴所敗,遂西遷至阿姆河領域,約前140-130年左右征服大夏,將希臘王朝逐向南方。東漢時大月氏分休密、雙靡、貴霜、都密、肸頓五部。一世紀時,貴霜統一諸部,擴張為強大的貴霜王國,其盛是西起鹹海、東至蔥嶺,橫跨中亞和印度半島西北部,倡大乘佛教。三世紀後漸衰,分裂為若干小國。五世紀上半葉被從北方襲來的懨噠所滅。
懨噠系游牧民族,原居於金山(阿爾泰山),臣屬於柔然,羅馬人稱之為「白匈奴」。五世紀初西遷,以後相繼征服伊犁河域、河中地區、吐火羅、印度西北部,還擊敗了薩珊波斯,殺其王,成為一令人生畏的強國,其統治中心就在今阿富汗境內,信奉襖教。567年左右,薩珊波斯與西突厥聯合擊滅懨噠,以阿母河為界瓜分其領土。吐火羅被劃歸屬波斯,但不久(約568年)又被西突厥奪取。
627年,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派其長子在吐火羅建立了突厥人的王朝。唐軍滅西突厥後,吐火羅的突厥王朝向唐稱臣,唐置月氏都督府於此。另在今阿富汗境內及其附近還有若干臣屬於吐火羅的小國:護密、護時犍(唐置沙州都督府)、罽賓(修鮮州都督府)、帆延(烏鳳都督府)、訶達羅支(條支都督府)、骨咄(高附都督府)。另外,唐還於662-674年間封流亡來唐的波斯末王之子卑路斯為波斯王,置波斯都督府于波斯東部與阿富汗境內。
6.2 伊斯蘭後的阿富汗八世紀初,阿拉伯人征服了阿富汗,控制了吐火羅。自751年怛羅斯之戰後,蔥嶺以西之西域諸國盡皆歸於阿拉伯人(黑衣大食),此後中亞地區逐漸伊斯蘭化,直至今日。
821年,阿拉伯阿拔斯朝(黑衣大食)呼羅珊總督塔希爾建立了塔希爾王朝,領有中亞、河中、阿富汗地區,名義上承認哈里發主權,但形如獨立。867年錫斯坦省軍隊統帥亞庫布(綽號薩法爾)起兵建立薩法爾王朝,873年滅塔希爾王朝,領有伊朗大部、河中、阿富汗、印度西部,中心在呼羅珊,曾一度遠征巴格達。不久,河中地區又興起了地方將領建立的薩曼王朝,900年滅薩法爾王朝。962年,呼羅珊總督阿爾普特勤又據伽色尼城獨立,稱雄一方,建立伽色尼王朝,佔領阿富汗,十世紀末滅薩曼王朝,相繼得到中亞與伊朗各一部分、印度河領域北部,十一世紀受到塞爾柱突厥人打擊而衰落,失去伊朗、中亞領地。十二阿富汗世紀中葉,赫拉特與伽色尼之間的廓爾山區興起了廓爾王朝,很快就據有阿富汗全境,後又滅伽色尼王朝,占伊朗、印度各一部,1215年左右廓爾王朝被興起於河中的花剌子模蘇丹國所滅。
1220年花剌子模被蒙古滅亡,以後阿富汗相繼為蒙古汗國、伊兒汗國以及附屬於蒙古人的一些小政權統治,帖木爾興起後又歸其統治。帖木爾死後阿富汗又成為帖木爾後裔與中亞的土庫曼黑羊王朝等國爭奪的戰場,十六世紀後又轉入,蒙兀兒帝國,波斯手中。
1747年,阿富汗阿布達里酋長艾哈邁德乘波斯衰落之際獨立,建立了阿富汗王國,使得統一的阿富汗國家正式形成。歷經阿布達里德王朝(1747-1826)、巴拉克宰(1826-1973)兩個王朝。其間分別於1839-1842,英國發動第一次侵略阿富汗的戰爭,但是遭到慘敗。1879-1880,英國發動第二次侵略阿富汗的戰爭,迫使阿富汗簽訂了《干達馬克條約》,阿富汗喪失了外交權,淪為英國的附庸。1919年,阿富汗再次打敗了英國的入侵,獲得獨立。獨立以後,阿富汗政府推行親蘇聯政策,在資產階級的推動下,進行社會主義改革,不久遭到國內外勢力的反對。1929年,阿富汗發生叛亂,改革進程中斷,政權轉入親英派手中。二戰時期,德國、日本和美國先後插手阿富汗事務。在50年代,與巴基斯坦因為普什圖尼斯坦關係緊張爆發戰爭。
6.3 現代阿富汗1973年,達烏德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查希爾王朝,國王流亡國外,阿富汗共和國宣告成立。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黨再次發動軍事政變,改國名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次年,蘇聯出兵阿富汗,直到1989年才全部撤離。蘇聯撤離阿富汗之後,阿富汗境內各派爆發內戰。1992年4月,納吉布拉政權垮台後,阿富汗游擊隊接管政權,改國名為阿富汗伊斯蘭國,拉巴尼任總統。1996年9月,阿富汗伊斯蘭武裝「塔利班」攻佔首都喀布爾,控制了阿富汗90℅以上的領土,總統拉巴尼流亡國外,其他各派游擊隊在馬扎里沙里夫建立其政治中心,建立反塔利班聯盟。1997年10月27日,塔利班政權改國名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2001年,美國以「反恐」為名聯合反塔利班聯盟對塔利班進行軍事打擊,推翻了塔利班政權。阿富汗建立了以卡爾扎伊為首的政府,進行艱難的戰後重建工作。
6.4 阿富汗各朝代波斯帝國統治時期(前6世紀中期-前330年)
亞歷山大帝國統治時期(前330年-前312年)
塞琉古王國統治時期(前312年-約前250年)
巴克特里亞王國(約前250年-約前135年)
大月氏、大夏、罽賓(前2世紀-8世紀)
貴霜王國(公元1世紀-3世紀)
薩珊王朝統治時期(3世紀-5世紀)
嚈噠(5世紀-568年)
西突厥汗國統治時期(568年-660年)
大唐帝國統治時期(660年-710年)
阿拉伯帝國統治時期(710年-822年)
塔希爾王朝統治時期(822年-873年)
薩法爾王朝統治時期(873年-900年)
薩曼王朝統治時期(900年-962年)
伽色尼王朝(962年-1151年)
古爾王朝(1151年-1215年)
花剌子模統治時期(1215年-1220年)
蒙古帝國和伊利汗國統治時期(1220年-1337年)
克爾特王朝(1245年-1389年)
帖木兒王朝(1389年-1507年)
莫卧兒帝國和波斯薩非王朝統治時期(16世紀-1747年)
7 政治經濟 7.1 美國駐軍
美國在冷戰期間就企圖進入中亞,美國就以「反恐」的名義在中亞和周圍建立軍事基地,部署軍隊。蘇聯侵入阿富汗時,美國就扶持塔利班。美國謀求中亞軍事存在永久化 ,儘管冷戰對峙的年代已然過去,但出於各自的戰略利益考慮,美俄兩國對阿富汗的爭奪卻從未停止過。2001年,9·11事件發生以後美國軍隊以打擊庇護恐怖分子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的名義,租用了吉爾吉斯斯坦的瑪納斯機場,後來又將其擴建為功能齊全的軍事基地。
事到如今,8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早已被推翻,但美軍卻絲毫沒有明確撤走的時表。 由於阿富汗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心地帶,不僅是連接歐亞大陸和中東的要衝,還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經之地。
冷戰結束後,中亞地區以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和豐富的戰略資源重新引起世界的廣泛注目,沉寂多年的中亞地區再次成為各種力量的「角斗場」。其中,美俄之爭無疑是這場角逐的兩大主角。為了搶佔有利的戰略地位、牟取中亞的地緣戰略利益及豐富的戰略資源、實現控制全球的戰略目標,美國從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領域加緊對該地區的滲透。在遭受「9·11」事件之後,美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借打擊阿富汗恐怖勢力之機加緊營造有利於美的軍事部署。阿富汗是美國三大戰場的結合部 如果再放大一下歷史縱深,從近三十年的時間跨度上考察世界形勢,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冷戰結束後,美國便按照著名戰略家布熱津斯基的設計,開始追求控制世界的目標。1985年,在《競賽方案:進行美蘇競爭的地緣戰略綱領》一書中,布熱津斯基明確宣稱,美國的戰略利益,集中在三條戰線上:一是歐洲戰線,與蘇聯鬥爭的焦點是東歐,最關鍵國家是波蘭和西德;二是遠東戰線,鬥爭焦點分別在日本、中國、朝鮮半島。而最關鍵區域是韓國、菲律賓、台灣。三是遠西戰線,戰略焦點是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 「9.11」事件後,美國以反恐為名,發起全球性進攻,實質是收穫冷戰成果,搶佔全球戰略要地。詳察其全球進軍路線圖,仍是在原定的三大戰場各個擊破。對伊斯蘭世界,美國是率領西方和以色列,直接軍事打擊;對俄羅斯是繼續進行冷戰,擠壓俄羅斯戰略生存空間;對中國則是多管齊下,綜合遏制、打壓。 美國的崛起,以1898年向西班牙開戰為標誌。一百多年中,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連續打敗了兩大敵人——德國、日本,取代了英國的全球地位,建立了美元霸權體系,又在冷戰中戰勝蘇聯,從此踏上控制世界的征途。21世紀,美國認為三個潛在對手——伊斯蘭世界、俄羅斯和中國,是它控制世界的障礙。 這樣,阿富汗的戰略地位就十分清晰了:這是伊斯蘭世界、中國和俄羅斯三大戰場的結合部,因此也是美國全球戰略布局中的一個制高點。 美國為什麼從伊拉克撤軍,而在阿富汗增兵,原因正在於此。
與此同時,普京執政之後,俄羅斯改變了以往在中亞地區一再退縮的局面,加強了中亞政策的力度,防止美進一步損害俄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可以預見,美俄之爭將不僅重新整合中亞地區的利益格局,而且對中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也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2008年年3月,經多方斡旋,美國在烏茲別克的軍事存在得到恢復。烏茲別克已同意美國使用鄰近阿富汗邊界的鐵爾梅茲前沿基地。從2010年2月份美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問題特使訪問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再到這次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訪問哈薩克和烏茲別克,美國高層近來頻頻訪問中亞國家。另外,中亞和阿富汗對伊朗未來形勢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果將來有一天美國在伊朗採取軍事行動的話,中亞地區國家的立場和態度對美軍的成敗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中亞國家給予支持和合作,那就等於美軍可以從四個方面對伊朗形成合圍的態勢。所以,在當前背景下和從未來長遠戰略考慮,美國將軍訪問這個地區確有深刻含義的和長遠的戰略考慮。」《費爾干納》新聞社稱,6月19-22日負責中亞和南亞事務的美國助理國務卿訪問吉爾吉斯斯坦的目的,就是為了與吉方商討擴大美軍在比什凱克瑪納斯機場的可能性。 鐵爾梅茲前沿基地、比什凱克甘西空軍基地、阿富汗坎大哈基地、巴格拉姆基地和吉爾吉斯斯坦的馬納斯基地……美軍在中亞地區悄悄地完成了基地網的構建。而通過基地網路的穩定,美國謀求中亞軍事存在永久化的企圖昭然若揭。 美國為什麼對中亞軍事存在永久化如此重視呢?放的上檯面的原因,是打擊恐怖主義的需要,拉登的基地組織、阿富汗的塔利班都是堂皇的理由。放不上檯面的原因,是中亞地區所擁有的豐富資源,在基本把握中東地區之後,覬覦中亞的石油資源,是美國控制全球目標的選擇。除此之外,另有原因是,在牽制俄羅斯、威懾伊朗的同時,可直接威脅中國西部地區。美國在阿富汗的基地,距中國西部國土的飛行時間都大體在1個小時左右。烏茲別克鐵爾梅茲的空軍基地,離中國西部國土只有600公里左右的路程。一旦美軍戰機將來可以從這裡起飛,只需半個小時左右,就可飛抵中國西部邊境附近空域;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的瑪納斯國際機場基地,離中國國土飛行時間是幾十分鐘;如此密度的基地布局、如此短的距離,顯而易見的對中國西部安全構成挑戰。根據《波恩協議》,國際社會大力協助阿建立軍警部隊。2002年,阿政府在美國幫助下開始籌建阿國民軍,目標是到2009年建立一支7萬人的國民軍,最終獨立負責阿國家安全。截至2007年7月,阿國民軍人數已達5萬人,在喀布爾、赫拉特、加德茲、馬扎里沙里夫和坎大哈設立五大軍團。德國牽頭阿警察重建,阿國民警察已達6.4萬名,部署至阿全國各省,對維護治安發揮一定作用。
7.2 塔利班「塔利班」源於波斯語,是「學生」的意思。1994年,由奧馬爾在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邊境成立,成員多是當地不滿軍閥混戰的學生,因此得名。
塔利班在坎大哈的反軍閥鬥爭中消滅了當地軍閥,控制了整個坎大哈。塔利班政治上主張「剷除軍閥,重建國家」,他們不依附於任何勢力派別,視《古蘭經》為法律,他們的目標是按照伊斯蘭教原旨主義改造阿富汗國家和社會。
奧馬爾塔利班領導人
奧馬爾於1959年出生在阿富汗西南部烏魯茲干省的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父母篤信伊斯蘭教。
然而,奧馬爾在上大學的時候,阿富汗伊斯蘭革命黨領袖邁哈邁德領導的反抗蘇軍入侵的伊斯蘭革命「聖戰」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抑制不住內心的衝動,立即報名參戰。在那裡,他與後來大名鼎鼎的「恐怖大亨」本·拉丹並肩作戰,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戰鬥中,奧馬爾身先士卒,表現勇猛,被提升為副司令。奧馬爾在一次戰鬥中負傷失去了左眼,並由此得名「獨眼將軍」。
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後,奧馬爾面對混亂的政局,決心做出一番事業。1994年,他以塔利班為主要成員,建立了一支800人的隊伍,提出剷除軍閥、重建國家、反對腐敗、恢復商業的口號,迎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塔利班隊伍不斷壯大,擊敗了眾多的反對派,控制了阿富汗全國90%以上的領土,掌握了政權,奧馬爾成為阿富汗政壇的最高領袖。
奧馬爾上台後,首先並未考慮關係國計民生的經濟問題,而是先後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如女子要戴面紗;男子嚴禁刮鬍子;嚴禁偶像崇拜等。他這種極端的做法,使人不禁對其當初提出的恢復商業的口號產生了疑問。
1994年奧馬爾突然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躲到了幕後,並拒絕接受任何媒體和記者的採訪,也不許拍照和錄音,至今見過他的人寥寥無幾,有關他的情況也成了謎。
曾有消息稱,奧馬爾在巴基斯坦學習期間被巴情報機構吸收,在接受了有關培訓後返回阿富汗,為巴情報機構服務,這更增添了他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
此後,從拒不交出美國頭號通緝犯本·拉丹到下令「滅佛」,奧馬爾常有驚人之舉,他在世人的眼中也越發顯得神秘。
該國政府已於2010年1月與塔利班當局談判,但遭到塔利班內部高官的欺騙,之後繼續艱難談判。
據"戰爭日記"披露巴基斯坦可能暗中幫助塔利班。詳見「維基解密」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7.3 戰爭第一次阿富汗戰爭:1979年~1989年,前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與阿抵抗力量之間展開了一場侵略與反侵略戰爭,稱阿富汗戰爭。為實現控制中亞樞紐地區的戰略企圖,1979年前蘇聯採用陸、空協同的突擊方式,7天之內席捲了阿富汗全境,並建立了由前蘇聯直接控制的卡爾邁勒政權。阿富汗與侵阿蘇軍和蘇聯扶植的政府軍展開了曠日已久的鬥爭。1989年2月,前蘇聯撤走了全部侵阿蘇軍,第一次阿富汗戰爭宣告結束。
第二次阿富汗戰爭:第二次阿富汗戰爭發生在2001年,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在2001年10月7日起對阿富汗蓋達組織和塔利班的一場戰爭,為美國對九一一事件的報復,同時也標誌著反恐戰爭的開始。聯軍官方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蓋達成員並懲罰塔利班對恐怖分子支援。至今未結束。
7.4 憲法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阿富汗過渡政府沿用前國王查希爾頒布的1964年憲法。2004年1月26日,阿富汗過渡政府總統卡爾扎伊簽署頒布新憲法,確立阿國名為「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實行總統制。
7.5 議會根據阿憲法,國民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由人民院(下院)和長老院(上院)組成。人民院議員不超過250名,根據各地人口數量平均分配,但保證每省至少有2名女議員。長老院議員從各省、區管理委員會成員中間接選舉產生。國民議會有權彈劾總統,但須召集大支爾格會議並獲得2/3以上多數通過才可免除總統職務。阿現議會於2005年9月選舉產生,12月正式運行。現任議會長老院主席為西卜加圖拉·穆賈迪迪(Sibghatullah Mojaddedi),人民院主席為穆罕默德·尤努斯·卡努尼(Mohammad Yunus QANOONI)。
7.6 大支爾格會議
又稱大國民會議。根據阿新憲法,大支爾格會議是阿人民意願的最高體現,由議會上下兩院議員、各省議會議長組成,負責制訂和修改憲法,批准國家其它有關法律;有權決定涉及阿國家獨立、主權、領土完整和國家利益等問題;審議總統提交的內閣組成名單;內閣部長、最高法院法官和大法官可以列席會議;會議不定期舉行。
2002年6月阿召集緊急支爾格大會,選舉產生以卡爾扎伊為總統的阿富汗伊斯蘭過渡政府。2003年12月召開制憲支爾格大會,制定並通過新憲法。
7.7 政府2001年12月22日,阿富汗臨時政府成立,任期6個月。2002年6月,緊急支爾格大會選舉產生阿富汗伊斯蘭過渡政府。2004年10月9日,阿富汗順利舉行了阿富汗歷史上首次總統選舉,卡爾扎伊當選,並於12月23日任命內閣。2006年3月,卡爾扎伊總統改組內閣,新內閣名單如下:
總統
哈米德·卡爾扎伊Hamid Karzai
副總統
艾哈邁德·齊亞·馬蘇德Ahmad Zia Massoud
副總統
穆罕默德·卡里姆·哈利利Mohammad Karim Khalili
高級部長
希達亞特·阿明·阿爾薩拉Hedayat Amin ARSALA
商業部長
米爾·穆罕默德·阿明·法爾杭Mir Muhammad Amingfaer Hang
外交部長
蘭金·達德法爾·斯潘塔Rangin Dadfar Spanta
國防部長
阿卜杜勒·拉希姆·瓦爾達克Abdul Rahim Wardak
國家安全顧問
扎爾枚·拉蘇爾Zar gold Rasul
內政部長
扎拉爾·艾哈邁德·穆克比爾Zarar Ahmad Moqbil
財政部長
安瓦爾·哈克·阿哈迪Anwal Ul Haq Ahadi
教育部長
哈尼夫·阿特馬爾Hanif Atmar
邊境及部落事務部長
阿卜杜爾·卡里姆·布拉霍耶Abdul Karim Brahui
經濟和勞工事務部長
穆罕默德·賈里勒·沙姆斯Mohammad Jalil SHAMS
礦產與工業部長
伊卜拉希姆·阿迪勒Ibrahim ADIL
婦女事務部長
哈森·巴努·加贊法爾(女)Hasun Bano Ghazanfar
公共衛生部長
賽義德·穆罕默德·阿明·法塔米Sayed Mohammad Amin Fatemi
農業、畜牧和食品部長
奧貝杜拉·拉明Obaidullah Ramin
司法部長
穆罕默德·薩爾瓦爾·達尼什Mohammad Sarwar Danish
通訊部長
阿米爾扎伊·山金Amirazai Sangeen
文化、旅遊和青年部長
阿卜杜勒·卡里姆·古拉姆Abdul Karim Ghuram
難民事務部長
烏斯塔德·阿克巴爾·阿克巴爾Ustad Akbar Akbar
朝覲及伊斯蘭事務部長
尼馬圖拉·沙拉尼教授Nematullah Shahrani
城市發展部長
尤素福·普什圖Yusuf Pushtun
公共福利部長
蘇赫拉卜·阿里·薩法里Suhrab Ali Safari
能源與水利部長
穆罕默德·伊斯梅爾·汗Mohammad Ismael Khan
高等教育部長
阿扎姆·達德法爾Azam Dadfar
交通和航空部長
尼馬圖拉·艾山·賈韋德Nematullah Ahsan Jawed
農村復興與發展部長
伊山·齊亞Ihsan Zia
禁毒事務部長
空缺
烈士、殘疾人和社會事務部長
努爾·穆罕默德·卡爾昆Nor Mohammad Qarqeen
2009年,阿富汗再次舉行大選。
7.8 選舉最近一次選舉於2009年8月20日進行,結果如下:
候選人 | 得票率% |
---|---|
哈米德·卡爾扎伊 | 54.6 |
阿卜杜拉·阿卜杜拉 | 27.8 |
拉瑪贊·巴沙爾多斯特 | 9.2 |
阿什拉夫·加尼 | 2.7 |
其他28人 | 5.7 |
7.9 司法機構
阿富汗司法系統分為三級。最基層為地方法院,全國共有350個左右;中層為上訴法院,分設於阿各省;最高層為最高法院,設在首都喀布爾。2006年7月,卡爾扎伊任命新的最高法院成員,阿卜杜勒·薩拉姆·哈扎米(Abdul Salam Hazami)為首席大法官。
7.10 政黨(1)阿富汗伊斯蘭促進會(Islamic Association of Afghanistan):1972年成立。伊斯蘭教溫和派,成員多為塔吉克族人。屬遜尼派。主要領導人是前總統布爾漢努丁·拉巴尼(Burhanuddin RABBANI)。原軍事領導人是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Ahmad Shah MASOUD),2001年9月遇刺身亡,其副手法希姆(FAHIM)繼任。
(2)阿富汗伊斯蘭統一黨(Islamic Unity Party of Afghanistan)(哈利利派):原阿富汗伊斯蘭革命聯盟(League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 in Afghanistan),1987年成立。信奉伊斯蘭教,屬什葉派,多為哈扎拉等少數民族。1991年改用現名。1995年3月,原領導人馬扎里被塔利班殺害,該黨分裂。主要領導人是阿卜杜爾·卡里姆·哈利利(Abdul Karim KHALILI)。
(3)阿富汗伊斯蘭民族運動(National Islamic Movement of Afghanistan):主要領導人是阿卜杜爾·拉希德·杜斯塔姆(Abdur Rashid DOSTUM),烏茲別克族。
(4)阿富汗民族解放陣線(Afghan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1978年成立。民族主義派,普什圖族,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主要領導人是西卜加圖拉·穆賈迪迪(Sibghatullah MUJADIDI)。
(5)阿富汗伊斯蘭黨(Islamic Party of Afghanistan):1979年從伊斯蘭黨中分裂出來。普什圖族,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主要領導人是尤納斯·哈里斯(Younus KHALIS)。
(6)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Union of Islamic jihadists in Afghanistan):1981年成立。普什圖族,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主要領導人是阿卜杜爾·拉蘇爾·薩亞夫(Abdul Rasul SAYAF)。
(7)阿富汗伊斯蘭民族陣線(National Islamic Front of Afghanistan):1979年成立。民族主義派,普什圖族,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主要領導人是賽義德·蓋拉尼(Sayed GAILANI)。
(8)阿富汗伊斯蘭革命運動(Islamic revolutionary movement in Afghanistan):1978年成立。民族主義派,普什圖族,信奉伊斯蘭教,屬遜尼派。主要領導人是納比·穆罕默迪(Nabi MOHAMMEDI)。
(9)阿富汗伊斯蘭運動(Islamic Movement of Afghanistan):1979年成立。信奉伊斯蘭教,屬什葉派。主要領導人是謝赫·阿瑟夫·穆赫辛尼(Sheikh Assif MOHSENI)。
(10)阿富汗民族陣線(National Front of Afghanistan):2007年3月成立。阿前總統拉巴尼任主席,其他成員包括阿議會人民院議長卡努尼、兩位副總統馬蘇德和哈利利、水利部長伊斯梅爾·汗、軍隊參謀長杜斯塔姆等前聖戰者、反塔利班北方聯盟領袖和前親蘇政權領導人。陣線倡導民主法制,宗旨是消除種族、政黨、教派政治敵對與分歧,推動多黨制,推動修憲,改總統製為議會制,增設實權總理,對總統直接任命市長、省長的現狀進行改革,實現直選。
7.11 政要哈米德·卡爾扎伊(Hamid KARZAI),總統,普什圖族,1957年出生。其家族為坎大哈地區波帕爾查伊部族的世襲首領,與王室關係密切。卡爾扎伊畢業於喀布爾哈比比亞高等學校獲學士學位,後進入印度西姆拉的喜馬偕爾邦立大學攻讀政治學碩士學位。1982年畢業後不久即參加抗蘇鬥爭。1992年出任穆賈迪迪政府副外長,後在拉巴尼政府繼任。1994年退出拉巴尼政府。1997年移居巴基斯坦奎塔市,並以此為基地開展支持前國王的政治活動。1999年其父在奎塔遭親塔利班分子槍殺,卡繼任為波帕爾查伊部落首領。2001年10月美英開始軍事打擊塔利班後,卡爾扎伊返回阿富汗南部地區,依靠當地部落及前抗蘇聖戰者建立起獨立的武裝力量,協助美軍開展軍事行動。2001年12月,出席阿富汗問題波恩會議的阿各派代表一致推舉卡爾扎伊出任臨時政府主席。2002年6月11至19日,阿富汗緊急支爾格大會代表選舉卡爾扎伊為阿富汗伊斯蘭過渡政府總統。2004年10月9日,阿富汗舉行首次總統選舉,卡爾扎伊當選。
穆罕默德·尤努斯·卡努尼(Mohammad Yunus QANOONI),議會人民院議長。塔吉克族。1957年出生,1980年畢業於喀布爾大學,後加入馬蘇德領導的潘傑希爾聖戰者游擊隊。1996年被任命為內政部長。2001年波恩會議上被任命為臨時政府內政部長。過渡政府中任教育部長。2004年辭職參加總統選舉,落選後組建反對派聯盟――國家團結陣線。在2005年9月的阿議會選舉中當選人民院議長。
西卜加圖拉·穆賈迪迪(Sibghatullah MUJADDIDI),議會長老院主席。1929年出生,畢業於埃及愛資哈爾大學伊斯蘭法學院。阿抗蘇戰爭期間著名抵抗運動領導人之一。1992年曾任阿富汗伊斯蘭國臨時總統,執政兩個月;2003年主持召開阿制憲支爾格大會。與卡爾扎伊總統私交甚密。在2005年9月的阿議會選舉中當選長老院主席。
艾哈邁德·齊亞·馬蘇德(Ahmad Zia MASSOUD),副總統,阿富汗民族運動創始人之一,著名抗蘇英雄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的弟弟。1956年出生,1975年起在喀布爾理工學院攻讀政治和法律。1978年退學參與反蘇鬥爭。80年代,任沙阿·馬蘇德駐巴基斯坦白沙瓦的代表,多次參加關於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的國際會議。在拉巴尼政府時期,曾任總統特使。阿富汗過渡政府成立後,任駐俄羅斯大使。2004年7月26日,經卡爾扎伊提名為第一副總統候選人,並在同年10月9日當選,12月7日宣誓就職。
穆罕默德·卡里姆·哈利利(Mohammad Karim KHALILI),副總統,阿富汗伊斯蘭統一黨主席。1950年生於瓦爾達克省。曾就讀於喀布爾宗教學校,期間積极參与政治活動。1978年阿富汗發生政變後,因反對親蘇政權被追捕,逃離喀布爾,繼續在阿各地開展抗蘇運動。1987年,加入什葉派組織「阿富汗伊斯蘭聯合委員會」,任發言人。1989年,阿什葉派抗蘇組織聯合成立「阿富汗伊斯蘭統一黨」,哈成為該組織發言人。1992年任阿聖戰者政府財政部長。1994年,任伊斯蘭統一黨主席。1996年,領導伊斯蘭統一黨與拉巴尼的伊斯蘭促進會和杜斯塔姆的伊斯蘭民族運動共同組建「反塔利班聯盟」(又稱「北方聯盟」),對抗塔利班。為顯示對阿和平進程的支持,哈解散了伊斯蘭統一黨的軍事武裝。2002年6月,哈出任過渡政府副總統。2004年7月26日,被卡爾扎伊提名為第二副總統候選人,並在同年10月9日當選,12月7日宣誓就職。
蘭金·達德法爾·斯潘塔(Rangin Dadfar SPANTA),外長。1954年出生於赫拉特省。其父為查希爾國王統治時期的國會議員。上世紀70年代,就讀於喀布爾大學,後赴土耳其深造。蘇聯入侵阿富汗後,流亡伊朗參加抵抗運動,後赴巴基斯坦繼續從事抵抗活動。1982年起定居西德。1991年獲博士學位。1992年至2005年,在亞琛大學(Achen University)擔任教授以及該校第三世界研究所主任。2005年1月,自德國返阿擔任卡爾扎伊總統的外交顧問。2006年3月,被卡爾扎伊任命為外交部長。
7.12 工業多年戰亂使阿工業基礎幾陷崩潰。輕工業和手工業為主,主要有紡織、化肥、水泥、皮革、地毯、電力、製糖、金屬製造i和農產品以及水果加工等。
7.13 農牧業農牧業是阿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農牧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67%。耕地不到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0%。主要農作物包括小麥、棉花、甜菜、乾果及各種水果。主要畜牧產品是肥尾羊、牛、山羊等。阿是世界第一大毒源地「金新月」的中心,2006年阿鴉片種植面積達創紀錄的16.5萬公頃,全年鴉片產量6100噸,佔全球鴉片總產量的92%。
7.14 交通運輸阿是內陸國,無出海口。境內幾無鐵路。交通運輸主要靠公路和航空。北部同烏茲別克和土庫曼邊界上的阿姆河和昆都士河部分河段有通航能力。
公路:阿全境共有公路17.789萬公里,其中國家級高速公路4906公里,在建公路5000公里,主要包括喀布爾至馬扎里沙里夫、赫拉特至坎大哈、喀布爾環城高速、托克漢姆至喀布爾等公路。
空運:目前有兩家航空公司。阿利亞納航空公司實力較為雄厚,主要經營國際航線。目前已開通至巴基斯坦、伊朗、阿聯酋、印度、土耳其、德國、俄羅斯、中國新疆、亞塞拜然、沙特、科威特和塔吉克等12條國際航線, 2003年7月12日正式開通喀布爾至烏魯木齊航線。KAM航空公司經營國內航線。全國有機場46個,喀布爾機場為國際機場。
7.15 財政金融2006/2007財年阿政府直接預算為22.05億美元,國外援助發展預算29.5億美元。截至2006年3月,阿外匯儲備總額約18億美元。
7.16 對外貿易同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主要出口商品有天然氣、地毯、乾鮮果品、羊毛、棉花等。主要進口商品有各種食品、機動車輛、石油產品和紡織品等。主要出口對象為巴基斯坦、美國、英國、德國、印度等,主要進口國為中國、巴基斯坦、美國、日本、韓國、土庫曼、印度等。近年外貿情況如下(單位:億美元)
2002/03財年 | 2003/04財年 | 2004/05財年 | 2005/06財年 | |
---|---|---|---|---|
出口額 | 0.94 | 1.47 | 3.05 | 0.74 |
進口額 | 24.68 | 20.01 | 21.77 | 28.32 |
差額 | -23.74 | -18.53 | -18.72 | -27.58 |
(阿財政部、海關資料)
推薦閱讀:
※蘇軍入侵前的阿富汗實拍
※從伊拉克、阿富汗到敘利亞,美國下一個要推翻的政權也許就是它了
※奧馬爾之死與阿富汗變局
※阿富汗剿滅鴉片田
※阿富汗的慘狀系列之喀布爾今昔對比
TAG:阿富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