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絕地開花、終身未婚的民國第一女校長
晏凌羊
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閱讀全文約需9分鐘
那個絕地開花、終身未婚的民國第一女校長
文/晏凌羊
1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民國時期的社會精英都是扎堆出現的。就拿教育界來說,當時就湧現出很多有名的校長。
北大的蔡元培、清華的梅貽琦、南開的張伯苓、浙大的竺可楨、安徽大學的劉文典......隨便一個拎出來都能秒殺現在一眾只會搞權術不會搞學術的校長們。
民國名聲在外的校長,以男性居多。比較出名的女校長,貌似只有兩個:一個就是被魯迅痛罵的楊蔭榆,一個是吳貽芳。
吳貽芳是金陵女子大學的校長,她擔任校長的時間比楊蔭榆晚,卻比楊蔭榆成功。
金陵女子大學是1913年由美國教會在南京建立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女子大學,校長一直由美國人擔任。吳貽芳1928年當校長時,是該校歷史上第一個中國籍校長。
如今,在南京師範大學的院內都有一個「貽芳園」,園內立有吳貽芳的肖像,還建有「吳貽芳紀念館」。
2
吳貽芳出生於1893年,那時大清國還沒亡。
她的父親是湖北武昌候補知縣,思想比較守舊,認為女人家最大的幸福就是嫁個好人家,還曾給吳貽芳裹過小腳。
吳貽芳從小追求進步,當得知父親不讓她和姐姐讀書,竟然試圖用吞金自殺的方式反抗。她的反抗也頗有成效,父母后來還是將兩個女兒送進了學堂。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數次改變了吳貽芳命運的人:吳貽芳的二姨父陳叔通。
在杭州,陳叔通也算是個小名人,思想比較進步。他發現吳貽芳姐妹倆所在的學堂沒有開設英語課程,就帶著兩人去了更好的學校去讀書。吳貽芳在學校里得以接觸英文,為日後她進一步求學、留學奠定了基礎。
1909年,吳貽芳16歲。這一年對她而言是特別艱難的一年,接踵而來的不幸差點把她給擊倒。
那一年,吳貽芳的父親被誣陷貪污公款,憤而跳江自殺(也許是真的貪污了也不一定)。隨後,她的哥哥吳貽榘因為出國夢想破滅、生活壓力巨大,也隨父親跳江而去。
家裡一下子失去了兩個最重要的男丁,吳貽芳的母親一病未起,後來撒手人寰。自殺在家庭內部也會傳染的,吳貽芳的姐姐經受不住這麼多的打擊,在母親的棺材旁懸樑自盡。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吳貽芳失去了四個至親的親人。曾經人丁興旺的家庭,只剩下她、年邁的祖母和不足7歲的妹妹。
吳貽芳當時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甚至萌生了輕生念頭。幸虧二姨夫陳叔通努力勸她想開,並接了她全家過去住。
1916年,經人推薦,吳貽芳以特別插班生的名義進入金陵女大學習。起初,她在學校里特別自卑,後來慢慢放開手腳,成為學生領袖。
五四運動爆發時,她組織同學參與遊行,開始嶄露頭角。
從金陵女大畢業後,吳貽芳去北京女子高師(也就是後來的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書。
在北京女子高師教書期間,美國一所大學的校長到學校來演講,吳貽芳擔任翻譯,以一口流利的英語博得了美國校長的好感。
吳貽芳算是遇上了「貴人」,並在貴人的推薦下,去到了美國密執安大學研究院學習深造。
1926年,澳大利亞總理應邀到美國演講。在美國留學的吳貽芳聽到總理的演講中提到一句「中國不能算一個獨立的近代國家」(其實我覺得總理說的對,以當時中國的發展水平的確算不上),特彆氣憤。當天晚上,她連夜寫了一篇文章登在《密執安日報》上,很受當地華人追捧,而她的名字也被當地華人熟知。
1928年,35歲的吳貽芳獲得密執安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回國履任金陵女大校長。這個曾經一度跌入不幸沼澤地的女性,終於靠教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成為南京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就職典禮上,吳貽芳與宋美齡第一次正式見面,由此結緣。
1934年,金陵女大為畢業生舉行畢業典禮,吳貽芳親自邀請宋美齡參加,而宋美齡更是拽上老蔣一同赴約。
吳貽芳連續執掌該校的23年,將金陵女子大學建成了一所名校。在民國教育界,還有著「男有蔡元培,女有吳貽芳」之說。
當時,金陵女大的學生儀態好、體育好,跳舞、籃球、足球、排球都玩得轉,金陵女大的畢業生還可以免試入讀西方名校的研究所。
▲金陵女大的學生
▲金陵女大的學生在上解剖課
▲金陵女大的學生在用顯微鏡
▲金陵女大運動會,田徑比賽
▲金陵女大的學生練習打棒球
▲金陵女大的學生打排球
吳貽芳接管金陵女大時,已是大齡剩女,卻一直沒有遇到合適的人步入婚姻殿堂。後來,她乾脆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以校為家。
新生入學的時候,她親自給同學們講授校史,還經常到學生宿舍去噓寒問暖,甚至能叫得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
早先的金陵女大屬於「貴族」學校,但吳貽芳後來規定只要成績優秀也可以進入金陵女大學習,家庭若是實在困難的,還會發放補助金。
學校不收已婚女生,但有時候也會破例。
比如,當時一個女生偷偷跟軍官結婚,被學校發現,吳貽芳沒有直接開除了事,而是帶了禮物去到那個女生家裡,先是恭喜她結婚,後來再委婉地告訴她不能再來學校上學。
後來,那個女學生的丈夫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她表達了自己想回金陵女大上學的願望,吳貽芳就重新接受了她,並幫她撫養孩子。
又比如,當時金陵女大有些女生跟外校的男生談戀愛,晚歸時只能爬窗戶進宿舍。吳貽芳擔心學生安全,專門開闢了戀愛桌椅供戀人們聊天,只要求他們把製造的垃圾帶走。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吳貽芳處理問題的方式,比楊蔭榆要圓融很多、人性化很多。
吳貽芳的圓融,主要還體現在她能巧妙地平衡各方的關係。金陵女大是基督教會辦的學校,其辦學資金來源於教會,培養基督徒是學校的宗旨之一,而在當時的中國,「救亡圖存」才是主旋律。如果她完全聽教會的,勢必會引起國人的不滿;如果完全強調愛國救國,那就對不起「金主」。
為此,吳貽芳提出了「厚生」的校訓,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幫助他人和社會。這一點,正是「基督教教義」和「愛國精神」的共同點,真可謂是兩者兼顧、兩不得罪。
▲1936年,德國柏林,參加奧運會的金陵女大學生與吳貽芳的合影
3
1937年,日本侵華的戰火很快延燒到南京。不少單位準備內遷,吳貽芳也決定將學校撤出南京,只留下教務長魏特琳(沒錯,就是寫《魏詩琳日記》的作者,南京大屠殺時她保護了不少中國人)和少部分行政人員保護校產。
吳貽芳分別選擇了當時相對比較安全的上海、武昌和成都,與其他大學聯合辦學,最後又決定全部集中到成都。
抗戰期間,吳貽芳發表演講,號召同學們支援抗日,還帶頭捐款、帶頭為戰士們縫製寒衣。
▲吳貽芳與司徒雷登的合影
民國時期,吳貽芳作為教育界著名人士,擁有相對比較高的政治地位。她曾被聘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還與蔣介石一起當選為國民參政會5人主席團的成員。
吳貽芳的影響力,也讓她收穫了一大批粉絲。冰心僅僅比她小七歲,但見了她之後,也不由得「時常勉勵自己,要以(她)這形象為楷模」。
1943年,吳貽芳組織「中國六教授團」率赴美宣傳抗日戰爭。在會場,她做了非常精彩的英文演講,震驚四座。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跟她有過接觸交流,贊她是「智慧女神」。
1945年,吳貽芳作為中國無黨派代表赴美國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制憲大會,成為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第一位女性。
▲吳貽芳簽字現場,范兒很足啊
1946年,宋美齡建議吳貽芳出任教育部長,但吳貽芳覺得國民政府太腐敗,她不願意跟那些人同流合污,委婉拒絕。
1948年,國民政府開始抓捕「反動學生」,吳貽芳聽說有學生上了黑名單,就連夜去見當時的教育部官員,要求軍警不得進入校園抓人。吳貽芳說的話很有分量,當局果然沒能從金陵女大抓走一個學生。
1949年,老蔣宣布「下野」後,張治中推薦吳貽芳做教育部長,可她還是婉拒了。
當時,國民黨敗局已定。老蔣和宋美齡給吳貽芳打電話,希望她能一起去台灣,可吳貽芳讓秘書謊稱自己不在,婉拒了邀請。
老蔣和宋美齡去到台灣後,還多次專門安排人來接吳貽芳,但都被她婉拒了。她不願意離開大陸,不是對時局有預判,更多是因為捨不得自己奉獻了半輩子的金陵女大吧。
解放後的吳貽芳,繼續擔任金陵女大校長。1951年,美國凍結在華資金,金陵女大沒了經濟來源,面臨停辦。新中國教育部決定組建南京師範學院,並任命吳貽芳為江蘇省教育廳廳長。
幾年後,她當上了江蘇省副省長,分管教育。
很快,大躍進運動開始了。
當時已65歲的吳貽芳,公開表達對「大鍊鋼鐵」政策以及「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等口號的不滿。
文Ge時期,她不可避免受到了衝擊。她的專車沒有了,改坐公交,點著一雙曾經纏過足的腳慢騰騰走路。
最艱難的時候,吳貽芳曾有過自殺的念頭,但後來扛了下來,熬過了「十年浩劫」。
1979年,86歲高齡的吳貽芳獲得美國密執安大學頒發的「和平與智慧女神獎」,她前去領獎並用流暢的英語作了20多分鐘的答詞。
▲晚年吳貽芳
1981年,吳貽芳以88歲高齡再度當選為江蘇省副省長。
1985年,吳貽芳去世,享年92歲。
4
吳貽芳活得也很堅韌,換其他人在16歲時遭受那麼大的不幸,即使沒死估計也會一蹶不振了,但她居然絕地反擊,硬生生踩出了一條陽光大道。
晚年的吳貽芳曾對保姆講:「如果父親再堅強一些的話,並非無法翻身。只是父親受傳統思想影響太大,又過於自尊,因此發生悲劇。」
或許,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覺悟,吳貽芳終於撐過了文GE,並在八十幾歲高齡依然能走上萬人矚目的舞台中央。
吳貽芳留下過很多精彩言論,但最令我折服的卻是這一句:「如果男女混校,女子永遠無法在學校中發揮領袖作用,這樣,我們怎麼能培養出女性領袖呢?」
抗戰結束後,民國教育部覺得金陵大學和金陵女子大學都是美國基督教會創立的教會大學,而且男女同校是一種風尚,欲將兩校合併。吳貽芳堅決反對,她認為:一旦女校併入男性為主的學校,無論是女教師還是女學生一定會處於從屬地位,這既不利於女性教師,也不利於女生的培養。
對中國的女權狀況,她看得十分精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吳貽芳的這種擔心絕不是多餘的(再次感慨孱弱的民國還是挺民主的,一個學校的校長對政府的決策提反對意見,只要理由充分,基本能反對得成)。
吳貽芳的獨立和堅韌,是刻在骨子裡的。她一生都沒有因為自己沒能結婚而困擾過,相反,她把自己嫁給了教育事業,並且從中找尋到了快樂和自我成就感。
可笑的是,今天我們很多女性依然以「能嫁出去」「有男人要」為傲,她們大肆嘲笑那些單身、離異的同性,動不動就從內心深處生出「我有男人要,而你沒有」的優越感。
她們視女性的野心、事業心為洪水猛獸,擔心自己若是太過優秀會折損男人的面子;她們看不到中國女性權益得不到保護的狀況,以攀附男權文化為榮。
相比吳貽芳,她們的確活得有點低級,價值觀也比吳貽芳落後了一百年。吳貽芳有非常寬廣的視野,畢生追求的是「服務社會」,這種格局真不是她們能理解的。
民國還有一個女校長,名叫張默君,也是把半生都獻給了教育事業。她出生在一個士大夫家庭,曾和秋瑾一起參加過革命活動,甚至曾與父親一起勸說江蘇巡撫參加起義。
▲中年張默君
1918年,張默君去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曾任紐約中國學生聯合會主席。1920年回國後,她出任江蘇女子第一師範學校校長,並開創性地設立了「婦孺夜校」,引全國效仿。
民國期間,她很受老蔣重用,抗戰時期曾被老蔣接去重慶,抗戰後又被老蔣親自圈定為第一屆國民代表大會代表。解放前,她隨老蔣去了台灣,1965年在台北去世,所以今天知道她的大陸人不多。
張默君四十歲才結婚,談的是一場姐弟戀,丈夫邵元沖曾是孫中山的機要秘書,比她小六歲,追了她整整13年。據說張默君是因為喜歡上友人,而友人卻看中了她妹妹,導致她情感受挫、不想結婚,可她後來還是架不住邵元沖的誠意。
1936年,張默君的丈夫在「西安事變」中喪生(張學良嚴令不準開槍,但他還是在事變中被士兵開槍打死了)。張默君從此對張學良的衛戍司令恨之入骨。
▲邵元沖
張默君當校長期間,曾經讓江蘇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獲得「寧一女師,無不第一」的美譽。她在學校里建圖書館、設實驗室,推行「家事教育」,讓學生們學習醫藥、烹飪、保育和裁縫等等,並擴大招生範圍,讓更多的女性進入學校學習。
供職於考試院期間,當她在全國考試放榜之後,看到全國參加考試的男女一共兩千多名,最終錄取了103人,卻無一名女性,竟伏案痛哭。
考試院見狀,擬修改考試法規,降低女性參試者的錄取分,她聞訊後說這樣不妥,希望政府能帶頭實施「男女平等」(想想今天很多學校、企業對女性實施的歧視政策,我真覺得她活得好超前)。兩年後的考試,兩名女性入榜,她興奮地寫詩:漫(莫)說男兒勝女兒。
張默君是一個到了四十歲都不著急結婚、後來嫁了比自己小六歲的丈夫也沒啥心理包袱的人。這種價值觀,放今天來看也是很超前的。丈夫死後,她以「張寡婦」自居,晚年以書法、收藏、寫詩為志趣,默默在台灣走完一生,享年81歲。
吳貽芳呢?一生未婚,沒有過任何緋聞,享年92歲。她的人生經歷,或許也可以讓那些毫無根據地揣度長期單身的女性會心理變態、會短壽的人閉嘴了。
這兩位女校長的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人生不是只有情愛這事兒值得追求。家庭的溫暖值得嚮往,但對於有些女性來說,或許星辰大海更有意思。
女人圍著「老公孩子熱炕頭」轉的樣子很美,在職場上做出一番成就的姿態也很美。而一個對女性友愛、寬容的社會,應該允許她們追求家庭幸福,也允許她們追求點別的。只要對社會有益,每個女人的選擇都應該得到尊重。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
一直在忙,所以今天推送晚了一些。羊羊時不時會在頭條放個廣告,此時原創文章會放在次條,求諒解。另:新來的朋友,點擊藍色字體《晏凌羊的精品文章》或按下方提示操作,可查看羊羊以往的文章。感謝閱讀,我們相約明天見。
關注「晏凌羊」
推薦閱讀:
※搜到一篇當年我的老校長的文章
※追憶山大老校長潘承洞:曾被北大「扣留」
※一個好爸爸勝過100個好校長
※北大清華校長聯名提出:孩子15歲之前,家長必須教會他們五件事!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TAG: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