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部最佳推理小說排行榜(轉自:豆瓣)
06-28
一百部最佳推理小說排行榜(MWA版) 前言:這份書單是美國推理作家協會(The 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簡稱MWA)票選出來的史上最經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說排行榜。評選過程頗為複雜,首先由推理協會選出本格派、硬漢派、驚悚派、間諜小說等推理小說十個主要流派的十個代表作家,再由這十個作家選出各流派的十部代表作品,然後由協會會員投票排出名次。所以這份書單不僅僅有總的一百強排行榜,還有各個不同流派的十大傑作排名,其中本格和硬漢兩派由於名作數量遠遠超出其他各派,所以都各排了二十部作品。 後來美國出了一本書《 The Crown Crime Companion: The Top 100 Mystery Novels of All Time》,收入了這幾份排行榜,每一部入選作品還由編者Otto Penzler寫一段短短的書評,介紹該書。除了名作排行外,這本書中還收入了一些比較另類的排行榜,包括票選歷史上「最適合謀殺的城市」、「最佳兇器排行」、「最佳偵探電影排行」以及與名作排行相關的「史上最佳男性推理作家」、「史上最佳女性推理作家」、「史上最佳男偵探「、「史上最佳女偵探」排行等等,頗為有趣。 在此次評選之前,英國犯罪作家協會(The Crime Writers』Association,簡稱CWA)已經舉行過一次類似的票選活動,具體的排行順位和美國的這份有些出入。CWA版的票選活動也結集成書,編書體例和美國版大致相同。之所以選擇介紹美國版的,是因為MWA選出的推理小說翻譯到大陸來的更多,更為讀者所熟悉。相對而言,CWA版本更注重「推理」本身,而 MWA版本則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把許多和推理小說不是很搭界的作品也選進去了,如《罪與罰》。 我個人手頭並沒有英美的這兩本書,這些排行榜都是我在網上找到的。可惜英文版的排行榜我只找到了百強書單,另外幾個排行榜如各派名作排行等是我在日本一個網站看到的。我對日文一竅不通,所以有一些推理流派的名稱可能會翻譯不當。在每一部曾翻譯到大陸來的作品後面,我給出作家作品的譯名和作品的出版社,再加上一小段簡單的解說,這樣有利於同好們按圖索驥,找找自己還沒看到的小說。另外有一些作品雖然沒有中譯本,但那個作家的其它作品若曾在我國出版過,我也會加上一段話補充說明。限於眼界所及,可能有一些作品有了譯本,但我沒見著,這要靠同好們的補充了。說實話,這種排行榜本身並沒有多大價值,每個讀者也都可以有自己心中的排行榜,只不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算是一種參考吧。 1 "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Arthur Conan Doyle.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英】阿瑟·柯南·道爾 群眾出版社 推理小說中的《聖經》,也是每一個推理迷必備的案頭書籍。從《血字的研究》誕生到現在的一百多年間,福爾摩斯影響力早已越過推理一隅,成為人們心中神探的代名詞,無數人憑它跨入推理之海,排名第一,名至實歸。 ------------------------------------------------------------- 2 "The Maltese Falcon", Dashiell Hammett. 《馬爾他之鷹》 【美】達希爾·哈米特 上海譯文出版社 推理小說流派眾多,旁支橫斜,但解謎本格始終佔據著正統主流的地位,唯一有能力和它分庭抗禮的大概也只有漢密特和錢德勒撐起的硬漢派了。哈米特不是第一個寫硬漢小說的作家,但他是第一個給硬漢小說注入文學素質和心理深度的作家,為推理小說開闢了另一塊戰場。哈米特一生創作五部長篇小說,竟有四部作品入選百大榜(《戴恩家的禍崇》除外)。《馬爾他之鷹》是號稱"勝過海明威任何一部小說"的冷硬派經典,有人說即便你不喜歡也應該讀一下,體會一下另一種風格的偵探小說。在蘭登書屋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上也排名第56位;另三部進入百大推理的為《瘦子》(31)、《血腥的收穫》(39)和《玻璃鑰匙》(88)。本書電影版由亨弗萊·鮑嘉主演,名列美國二十世紀百部最佳影片第23位。 ------------------------------------------------------------ 3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Edgar Allan Poe. 《愛倫坡短篇小說選集》 【美】愛倫·坡 人民文學出版社 偵探小說鼻祖的作品,推理小說的開山之作,幾部短篇就算在今天看來也頗有特色,五篇短篇偵探小說開創了後世偵探小說的五種常見形式。文學大家愛倫·坡利用短小的篇幅製造出縷縷不絕的懸疑之感,在嚴謹的邏輯推理之中融入奇幻情節,並用詭譎的文筆錦上添花,迄今也沒幾個短篇作家辦得到,從這個意義上說,愛倫·坡永不過時。 ---------------------------------------------------------------- 4 "The Daughter of Time", Josephine Tey. 《時間的女兒》 【英】約瑟芬·鐵伊 華夏出版社 鐵伊是1930年代以後,推理史上第二黃金期三大女傑之一(另二位為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蘿西·塞耶斯)。她一生只寫有八部推理小說,部部精彩,是推理史上極少數一生沒有任何失敗作品的大師。這其中有三部入選百大榜:《時間的女兒》、《法蘭柴思事件》(81)和《博拉·法拉先生》(90)。本書即是鐵伊最著名的作品,屬歷史偵探小說範疇,曾在英國偵探小說作家協會票選中榮膺史上第一名。名偵探格蘭特探長因為腳傷住院,偶然看到一張英王理查三世的畫像,激起了他的興趣,他要探究四百年前的案件,尋求塔中王子的被殺真相...... 這本也有譯本,去年華夏出版社出的,華夏出版社把鐵伊全部的偵探小說全出齊了,一共8本,感覺很棒。這本《時間的女兒》是探討英國的理查三世究竟有沒有殺他的兩個小侄子,從而篡奪王位的。書里對人們的以訛傳訛以及歷史學家的道聽途說的諷刺,總讓我會心一笑,特別好看的一本書,最適合一口氣看完。鐵伊作為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同時代的偵探小說家,的確有比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高明之處,她的八本偵探小說雖然沒講什麼大事情,連人都沒死幾個,但卻非常吸引人,總讓人有要一口氣看完,中間不能停的衝動。 《時間的女兒》 徐秋華譯 華夏出版社 歷史推理小說的經典,華夏的這個版本是從海峽對面著名的推理小說出版社「臉譜出版社」引進的,包括有臉譜出版社老大謝材俊(也就是唐諾同學)的推薦導讀,其中就有這個書名的來歷,要知道以前的引進者可是經常把這個刪掉的。當然最早的時候書香門第圖書館和文學視界這兩家頗出名的網上書庫也曾把它「引進」。 ------------------------------------------------------------------ 5 "resumed Innocent", Scott Turow. 《無罪的罪人》《假定無罪》 【美】斯科特·特羅 斯考特·杜羅 法庭推理,律師懸念小說的經典之作。男主人公拉斯迪是一位資深且極為優秀的首席檢查官,由於工作的關係經常接觸到一些令人心痛的社會弊端以及各式各樣的犯罪,為揭露司法制度的陰暗面,他暗中操縱,不惜以身試法......結局出人意想,絕對震撼!作者斯考特·杜羅原系斯坦福大學英美文學碩士,畢業後留校教授文學創作,課餘喜歡信筆塗鴉,正因為在寫作過程遇到許多法律問題,於是選擇進入哈佛法學院深造,其後接連出版幾本轟動一時的法律驚悚暢銷小說。同為律師出身的大作家,斯考特·杜羅與約翰·格里沙姆和里查德·帕特森(Richard Patterson)並稱為"三傑"。本書的電影版由哈里森·福特主演。 其它作品 《人身傷害》Personal Injuries 張瑛譯 譯林出版社 2003 419頁 達斯汀·霍夫曼執導的同名電影《人身傷害》於二零零三年年初上映 --------------------------------------------------------------------- 6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John le Carr. 《冷戰諜魂》《受冷漠的人》 《寒風孤諜》《柏林諜影》 【英】約翰·勒·卡雷 新華出版社 約翰·勒·卡雷18歲時便被英國軍方情報單位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後進入英國外交部工作。1963年,他以第三部作品《冷戰諜魂》一舉成名,著名小說家格雷厄姆·格林盛讚:"這是我讀過最好的間諜小說!"從此奠定其文壇大師地位。勒·卡雷一生得獎無數,包括1965年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愛倫·坡大獎、1964年毛姆獎、英國Somerset Maugham獎、James Tait Black紀念獎等,1988年更獲頒CWA終身成就獎、1963與1977年金匕首獎,以及義大利Malaparte Prize等等。勒·卡雷共有四部作品入圍百大,另三部為《裁縫,水手,士兵,間諜》(30)、《史邁來的人馬》(58)和《女鼓手》(68)。 西蒙斯在《血腥的謀殺》中指出間諜小說的兩大創作方向:一種以格雷厄姆·格林和本書作者約翰·勒·卡雷為代表,他們以自身的經歷為準,把神秘的間諜平民化,濃墨重彩地描繪他們的痛苦和無奈,文學質素較高;另一種則以寫出 007系列的伊恩·弗萊明馬首是瞻,著力描寫間諜生涯的傳奇色彩,通過間諜和一個龐大的國家機器之間的鬥爭塑造起「超人」似的形象。本書是勒卡雷的成名作,還沒有他後來小說中揮之不去的暮氣,顯得創意超群。全書情節跌宕起伏,屢屢在讀者意想不到的地方峰迴路轉。在作家寫實冷靜有節制的筆下,漾出淡淡憂傷之情,不愧是間諜小說的排頭兵。 一個孤獨的間諜,一個出人意料的真相,一個難以接受的結尾。與007完全不同風格的另一類間諜小說,告訴你間諜生涯的冷酷。看這本書時只覺得越來越深的絕望。 7 "The Moonstone", Wilkie Collins. 《月亮寶石》 【英】威爾基·柯林斯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本書講敘圍繞著一塊印度寶石發生的種種怪事,是偵探文學初創期的作品,作者柯林斯系英國文學大師。該書現在看來可能有點落伍,畢竟不是人人都會欣賞那種慢節奏的,缺少血腥謀殺和精妙詭計的偵探小說。不過考慮到《月亮寶石》是推理小說草創期的作品,我們還是要佩服柯林斯說故事的本領,佩服他能夠在如此漫長的篇幅中始終牽住讀者的視線。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詩人艾略特曾評價此書為"最優秀的英國偵探小說"。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白衣女人》(32)也同時上榜。 8 "The Big Sleep", Raymond Chandler. 《長眠不醒》 【美】雷蒙德·錢德勒 群眾出版社 雷蒙德·錢德勒和達希爾·哈米特領軍的冷硬派私探小說,推翻了英國古典推理對美國偵探小說的主宰,開創了美國本土的強悍風格,是為推理史上有名的"美國革命"。錢德勒45歲才正式發表第一篇小說,畢生完成七部長篇和二十部左右的短篇,這其中有四部作品入圍百大榜:《長眠不醒》、《漫長的告別》(13)、《再見吾愛》(21)和《湖底女人》(51)。 在《長眠不醒》,私家偵探菲利普·馬洛中初次登場,這個外表冷酷內心溫柔的都市獨行俠角色,影響了後來的每一個硬漢偵探。同為冷硬派大家,錢德勒的風格與哈米特卻是千差萬別:後者是徹底的世故和冷酷,偵探從內硬到外,而前者卻始終不願放棄心中對美好人性的希望,筆下偵探也只是個熱水瓶——外冷內熱。所以哈米特被人稱之為"冷酷大街的黑色巨匠",而錢德勒卻是"犯罪小說的桂冠詩人"。 亨弗萊·鮑嘉主演的電影中,菲利普·馬洛已成為私人偵探的經典形象。 9 "Rebecca", Daphne du Maurier. 《蝴蝶夢》 《麗貝卡》 【英】達菲爾·杜穆里埃 達菲爾·杜·穆里葉 譯林出版社 杜穆里埃寫過十七部長篇小說以及幾十種其它體裁的文學作品,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勳章。杜穆里埃深受19世紀以神秘、恐怖等為主要特點的哥特派小說的影響,大多情節比較曲折,人物刻畫比較細膩,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夾雜著帶有宿命論色彩的感傷主義。希區柯克根據它拍了著名的《蝴蝶夢》,相比原著,電影版可能更為有名,影片曾獲第1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攝影獎。但千萬不要看後人狗尾續貂的續集,很受打擊。 而我個人的建議也是:去看電影吧,忘了小說本身。以普通讀者的閱讀口味而言,這本書和推理是扯不上太多關係的。 10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Agatha Christie. 《無人生還》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貴州出版社 舉世公認的"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一共有四本書入選百大排行榜:《無人生還》、《艾克洛德命案》(12)、《短篇選集》(19)和《東方快車謀殺案》(41)。本書即是她的最佳作品,有"本格推理的第一作品"之稱,從頭到尾都緊張刺激,讓讀者欲罷不能,前所未有的情節布置當真可說是"異想天開",充分展現了本格派推理小說的無窮魅力。看了此書後我給朋友說故事,總是把《無人生還》當成招牌菜,也屢屢讓聽眾沉浸其中,拍手稱絕。Amazon網上有關此書的評論近五百則,幾乎人人都給出了五星級的高分,可見此書魅力之大,不分國界。阿加莎·克里斯蒂生平著述有百餘本之多,中國貴州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作品全集也高達八十本,據統計,她的小說已經重印達數百次,全球總印量僅次於《聖經》。 11 "Anatomy of a Murder", Robert Traver. 《解析謀殺案》《一個兇殺案的解析》《桃色血案》 【美】羅伯特·特雷弗 法庭推理類。律師貝克正在追查一樁兇殺案,當事人梅森中尉和他那自稱被死者強暴的太太對真相有所隱瞞,死者邦尼和他們夫妻倆到底有何秘密?貝克能查到線索,找出事實的真相嗎?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桃色血案》曾提名1959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由詹姆斯·斯圖爾特、喬治·斯科特兩大明星聯袂主演,是影史上經典懸疑片之一。 12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Agatha Christie. 《羅傑疑案》 《艾克洛德命案》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貴州出版社 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二部入選百大的作品,也是她最初一鳴驚人、轟動文壇的成名作。一部把兇手意外性發揮至顛峰的作品,結尾絕對震撼;初版時曾被批評家詬病,但事實證明是部傑作。 可惜的是,作品結局雖振聾發聵,但全書其它部分卻稍嫌沉悶,節奏是典型的英式溫吞水風格--這是克里斯蒂絕大多數作品的通病。 13 "The Long Goodbye", Raymond Chandler. 《漫長的告別》《長相別》 【美】雷蒙德·錢德勒 群眾出版社 雷蒙德·錢德勒第二部上榜作品,也是他一九五三年的第六部長篇,為他繼《藍色大麗花》《The Blue Dahlia》之後,二度贏得愛倫·坡年度最佳小說大獎。一個優雅有禮的酒鬼和一個貧窮高貴的私家偵探相遇,會發生怎樣一種誠摯而悲傷的友誼?藍諾士酒醉後被馬羅撿回,藍諾士稍後寄來一張五千美元的巨鈔做為感謝和告別,然而,一連串謀殺,卻跟這個告別綿綿不絕...... The Long Goodbye國內出版的時候叫長相別,和電影的譯名一樣。80年代初的時候,錢德勒的書國內基本出完過,兩本短篇集,四本長篇,都是群眾出版社。 14 "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James M. Cain. 《郵差總敲兩次門》 【美】詹姆斯·凱恩 詹姆斯·凱因 春風文藝出版社 犯罪小說,一對戀人試圖謀殺阻礙他們的丈夫,結果自然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這本書初問世時,曾因作者離經叛道的思想和粗俗利落的文筆引起極大爭議,他以犯罪者為第一主人公,從罪犯的角度敘述事件的發展,讓讀者在感同身受中漸漸與兇手立場趨於一致——這種技巧在今天隨處可見,在當時卻著實是個創舉。作者詹姆斯·凱因是風格近似海明威的美國文學大師,他的這本代表作在蘭登書屋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上排名第98位。這本書甚至影響了後來因寫出《局外人》而揚名文壇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謬;而由義大利著名電影導演盧奇諾·維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1942年拍成其處女作,拉開了戰後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序幕。詹姆斯·凱因的另一部作品《加倍賠償》同時名列百大榜第34位。 15 "The Godfather", Mario Puzo. 《教父》 【美】馬里奧·普佐 譯林出版社 《教父》是美國現代流行小說的代表性作品,自1969年問世至今全球發行已超過2100萬冊,系當今世界無可匹敵的超級暢銷書。單憑這部描寫黑手黨家族史的犯罪小說,馬里奧·普佐已足以在文學史上留名了,他其後的作品再也沒有超越這部。後來馬里奧·普佐親自執筆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弗朗西斯·科波拉據此拍攝的《教父》三部曲,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等三項大獎,在全美二十世紀百部最佳影片中更高居次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唯美的畫面和音樂,以及艾爾·帕西諾平靜面孔下隱藏的冷酷。不過,《教父3》純屬狗尾續貂。 無論是普佐的小說還是科波拉的電影都曾在西方掀起滔天巨浪,《教父》第一次讓我們知道原來黑手黨也可以壞得優雅迷人,壞得如此有品位。小說自然是精彩的,但對推理迷而言它只是一本好看的黑幫小說而已,畢竟其中沒有任何與推理相關的情節。也許我更願意推薦科波拉的電影版《教父》三部曲。 16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Thomas Harris. 《沉默的羔羊》 【美】托馬斯·哈里斯 譯林出版社 還記得漢尼拔教授嗎?史上最迷人的變態殺人狂。 根據本作改編的電影成為繼《一夜風流》、《飛越瘋人院》之後第三部一舉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劇本等五項主要獎項的電影,在美國二十世紀百部最佳影片中列第65位。而小說一點也不比電影遜色,高智商的罪犯和漂亮年輕的女探員之間的對峙,時時讓讀者冷汗直流。開放式的結局讓這部驚悚小說顯得餘音緲緲,耐人尋味。小說續集《紅龍》(27)亦同時入選此次推理史百大榜。 17 "A Coffin for Dimitrios",(英國名:The Mask of Dimitrios) Eric Ambler. 《迪米特里奧斯之棺》 【英】 埃里克·安卜勒 埃里克·安布勒 (愛瑞克?安博勒) 間諜小說。作者本人就當過情報官。 厄斯金·查爾德斯、威廉·勒克、愛德華·奧本海姆等人創立了早期西方間諜小說的浪漫主義冒險模式。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埃里克·安布勒 (1909—1998)和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將這一模式繼續推進,創立了以現實主義為主要特徵的現代間諜小說。與早期間諜小說相比,現代間諜小說沒有那麼多"愛國主義"的陳腐氣,而且在作品的主題思想、情節結構、人物塑造等方面,也注入了更多現實主義活力。 英國間諜和犯罪小說家。早期的作品有《黑暗的邊界》(The Dark Frontier, 1936)、《一個間諜的墓誌銘》(Epitaph for a Spy, 1938)、《迪米特里奧斯的假面具》(A Coffin for Dimitrios, 1939)和《航向死亡》(Journey into Fear,1940;1942年拍成電影)等作品聞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以電影導演的身分在英國陸軍服役。所寫的電影劇本和小說有《德爾切夫的審判》(Judgment on Deltchev, 1951)、《光天化日》(The Light of Day, 1962)及其續集《骯髒的故事》(Dirty Story, 1967)。 18 "Gaudy Night", Dorothy L. Sayers. 《俗麗之夜》 【英】多麗斯·賽耶斯 桃樂絲·賽耶斯 道洛西·賽耶斯、多夢西·勒·塞耶斯) 在推理小說史上,多麗斯·賽耶斯是一個偉大的名字。與阿加莎·克里斯蒂和約瑟芬·鐵伊並稱"推理三女傑";她創造了永垂不朽的貴族神探彼特·溫西爵爺(Lord Peter Wimsey)。桃樂絲·賽兒絲此次一口氣有五部小說入選百大榜:《俗麗之夜》、《九個裁縫》(28)、《劇毒》(36)、《殺人也需要打廣告》(56)和《證言疑雲》(77)。本書即為她的最佳作品,講一個女校里的故事。台灣有出版。 多麗斯·賽耶斯對推理文壇的貢獻,是將推理小說從"純粹解謎過關"的泥淖中拉拔出來,並提升躋身到現代主流小說之林。在她的改革下,20世紀的推理文學有了真實的血肉面貌,而不再只是虛無飄渺的抽象命案。 其它作品 《蛋殼中的疑案》 顧麗萍譯 譯林出版社 1990 頁數:80頁 (原名《劇毒》) - [英國]多夢西·勒·塞耶斯著 19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Agatha Christie. 《短篇選集》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貴州出版社 阿加莎·克里斯蒂第三部入選百大作品——在前二十名中佔有三席,足以印證這位偵探小說女王在推理小說界的至尊地位。克里斯蒂的一些長篇小說常常顯得像是一部短篇小說的擴展版,所以我們要是想領會偵探女皇不落俗套的構思和製造「文字障」的技巧,看看短篇也是不錯的選擇。 本書是一本短篇小說集,國內好象沒有單獨出版過,但其中許多篇小說可以在克里斯蒂的各短篇選本中見到。 20 "The Day of the Jackal", Frederic Forsyth. 《豺狼的日子》 【英】弗雷德里克·弗賽斯 珠海出版社 弗雷德里克·弗賽斯的處女作,一出版便轟動推理文壇,成為年度第一暢銷書,獲一九七二年愛倫·坡年度最佳偵探小說獎。這本講敘刺殺戴高樂的驚險小說,節奏極快,敘事中雙線並行,有條不紊,讀者的心一直被吊在喉嚨口,直到小說結束時才能噓出一口長氣。《豺狼的日子》是驚險小說的顛峰之作,後來福塞斯本人雖佳作迭出,卻再也沒有一部能及得上本作的水平。 讀者跟隨刺客一步步逼近目標,許多人最後會希望刺客的那一槍擊中目標,因為前面的過程實在太完美了。 21 "Farewell, My Lovely", Raymond Chandler. 《再見吾愛》 《戀人無情》 【美】雷蒙德·錢德勒 群眾出版社 硬漢派大師雷蒙德·錢德勒第三部上榜作品,菲利普·馬洛接手去尋找一位退休法官失蹤情人的故事。書中寫的是推理小說中難得一見的愛情範式,冷酷/憂傷/現實/浪漫合為一體,在作品結局一切矛盾糾纏爆發,令人低回不已。只不過如此有意境的一個書名卻被翻譯成惡俗的《戀人無情》,真該打打譯者的屁股。"Farewell, My Lovely"還有個譯名叫再會吾愛,新版譯名,不過新版譯名封面設計極為拙劣。 22 "The Thirty-nine Steps", John Buchan. 《第三十九級台階》 【英】約翰·巴肯 中央編譯出版社 驚險小說。本書以世界大戰前夕為背景,虛構了一出平民捲入間諜戰,最後延緩戰爭爆發的精彩情節。這部小說能夠得享大名,希區柯克居功至偉,是電影史上經典驚險故事片之一。 23 "The Name of the Rose", Umberto Eco. 《玫瑰的名字》 【意】安伯托·埃柯 作家出版社 中世紀修道院里的兇殺案,歷史推理類史上排名第二的名作(僅次於約瑟芬·鐵伊的《時間的女兒》)。作者安伯托·埃柯身兼哲學家、歷史學家、文學評論家和美學家等多重身份,更是全球最知名的符號學權威,他的作品是典型的知識分子寫作,博學深思,在作品中隱隱透出與造物者對話的勢頭,令人心生景仰。艾柯筆下的偵探威廉繼承了福爾摩斯的招牌式推理,但比起前輩卻顯得博學世故得多。《玫瑰的名字》由於作家的博學成了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就算讀者只看看書中那無奇不有的偏門知識,也是夠有趣了。艾柯還在三聯出版社出過一本文學批評集《詮釋與過度詮釋》,收錄了他和國際上幾位著名文學理論大師的論辯文章,從中也可看出艾柯亦神亦鬼的慧心妙思。 24 "Crime and Punishment", Fyodor Dostoevski. 《罪與罰》 【俄】陀斯妥耶夫斯基 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份榜單中已經收入了不少和推理小說不太搭界的作品,但收入陀氏的《罪與罰》還是讓我大跌眼鏡:這簡直就是 MWA在為自己臉上貼金了。無可否認《罪與罰》是一部動人心魄的偉大作品,而且書中的確也有謀殺有犯罪,但無論從任何角度分析,這部小說也和「Mystery」無關。 25 "Eye of the Needle", Ken Follett. 《針眼》 【美】肯·福萊特 出版社(?) 間諜小說。一個德國間諜,在英國發現了即將在諾曼底登陸的巴頓第一集團軍完全是個假象......非常出名的間諜小說,被人譽為"最好的寫二戰的間諜故事"(《出版家周刊》)。 26 "Rumpole of the Bailey", John Mortimer. 《法庭的魯波爾》 【英】約翰·莫蒂默 約翰·莫蒂默的Rumpole系列主角是位愛掉書袋的老律師。 同名法律電影 Rumpole of the Bailey《法庭的魯波爾》,中央台有播過幾集電視劇。 27 "Red Dragon", Thomas Harris. 《紅龍》 【美】托馬斯·哈里斯 譯林出版社 《沉默的羔羊》(16)前傳。繼續講敘吃人醫生漢尼拔的故事。電影由愛德華·諾頓和拉爾夫·菲因斯出演。 28 "The Nine Taylors", Dorothy L. Sayers. 《九個裁縫》【英】多麗斯·賽耶斯 這是多麗斯·賽耶斯第二部入選百大的作品。在眾多近代崛起的英籍推理作家心目中,多麗斯·賽耶斯寫於1934年的小說《九個裁縫》,被公認是30年代最佳推理小說。 29 "Fletch", Gregory McDonald. 《古靈偵探》 【美】喬治·麥唐納 一個患了不治之症的商人,僱用了秘密記者吉維蔡斯來謀殺他,但是,一旦吉維蔡斯接下了這個任務,他所到之處,都有意想不到的驚險與笑料在等著!因為,除了一筆令人眼紅的壽險金以外,這件事還充滿了許多陰謀詭計。 根據它改編的電影成為非常有名的系列喜劇偵探片。 同名電影 古靈偵探 (1985) Fletch 30 "Tinker, Taylor, Soldier, Spy", John le Carr. 《裁縫,水手,士兵,間諜》 【英】約翰·勒·卡雷 譯林出版社 約翰·勒·卡雷第二部上榜作品。本書的書名源自英國的一首兒歌,但同時也是書中其中四位主角的代號。故事的重心是要查出誰是潛伏在英國情報局最高階層的一個雙面間諜,這個間諜是10多年前由莫斯科中央安置在英國情報局卧底的。根據情報,這個雙面間諜就是目前在英國情報局身居要職的4為高級情報員之的一個......超級情報員喬治·史邁利在一團亂絲中一點點理出頭緒來,鑽進塵封的舊檔案里尋找蛛絲馬跡,最後終於解開俄國情報頭子所設計的"最後一個聰明的結"。 與其成名作《受冷漠的人》比較,這本書略顯沉悶,節奏緩慢。主角史邁利和他的創造者一樣,日見衰老,雄風不再。但勒卡雷的文學功底仍在本作中不時閃出一些耀眼火花,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間諜小說。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 《諾言》 傅惟慈選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81 534頁 《麥格雷警長的聖誕節》傅惟慈選編 外國現代驚險小說選 第二集 1981 534頁 31 "The Thin Man", Dashiell Hammett. 《瘦子》 【美】達希爾·哈米特 上海譯文出版社 據說漢密特和福克納在一次喝酒聊天時,福克納不經意間流露出對通俗小說的輕視之感,漢密特當時沒說什麼,但回去以後不眠不休,把自己關在書房之內,寫出了精益求精的《瘦子》。這部作品也是硬漢名作之一,不過說句老實話,我不認為這部作品優秀到了會改變福克納對通俗小說偏激看法的地步。 32 "The Woman in White", Wilkie Collins. 《白衣女人》 【英】威爾基·柯林斯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這是第一部以不同敘述人的敘述陳詞結撰而成的推理小說,對後世的偵探小說影響至巨。不停變換作品的敘事角度,不僅可以營造出變幻莫測的懸疑氣氛,還能最大程度保持住讀者閱讀作品的新鮮感,是十分高超的敘事技巧。僅就本作而言,懸疑氣氛是有個十足十,可惜真正的推理情節太少。比之作家的另一名作《月亮寶石》(7),更象是懸念小說,而不是偵探小說——一定要看清你要嫁的人。 33 "Trent"s Last Case", E. C. Bentley. 《特侖特的最後一案》 【英】E·C·本特利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著名的"反推理小說",開啟推理小說的黃金時代。情節一轉再轉,結局一案數破,證明運用邏輯推理也可能導出完全錯誤的結論——在短短的篇幅中能有如此成就,實屬不易。據說本特利寫出此作只是為了和老友切斯特頓開開玩笑,目的是讓人知道推理小說也能「寫成這樣」,但本作盲打誤撞成了本格經典,成為了長篇偵探小說黃金時代的前驅作品。小說還首次將愛情元素代入偵探小說,而且融合的十分完美。 34 "Double Indemnity", James M. Cain. 《雙重保險》《雙重賠償》 【美】詹姆斯·凱恩 詹姆斯·凱因 春風文藝出版社 美國文學大師詹姆斯·凱因繼《郵差總敲兩次門》(14)後又一部轟動文壇的小說。《加倍賠償》講敘保險行業的內幕,是凱恩熟能生巧後的翻新之作,全面地體現了凱恩謀篇布局的功力,無論是紮實的謎題設計還是動人的情感描寫,本書水準都在《郵差總敲兩次門》之上。本書的電影版經由著名導演比利·懷德執導,與《馬爾他之鷹》並列美國兩大經典黑色影片。 35 "Gorky Park", Martin Cruz Smith. 《高爾基公園》 【美】 馬丁·克魯茲·史密斯 三具屍體在蘇聯的高爾基公園中被發現,面目和指紋都被損毀,以致無法辨認身份。一名莫斯科刑警負責偵查這宗無頭血案,經過鍥而不捨的追查,他發現美國皮草商人李馬文涉有重嫌,而一名死者的女朋友瓊娜庫拉則在從事叛國陰謀時被逮捕,兩者之間到底有無牽連......小小探員在制度之內奮力想澄清真相。電影版《血灑紅場》非常有名,號稱是偵探電影top 10之一,曾提名1984年的金球獎。 36 "Strong Poison", Dorothy L. Sayers. 《劇毒》【英】桃樂絲·賽耶斯 多麗斯·賽耶斯 《蛋殼中的疑案》??? 多麗斯·賽耶斯第三部入選作品,溫西爵爺破的毒殺案。 37 "Dance Hall of the Dead", Tony Hillerman. 《亡靈的舞廳》 【美】東尼·希勒曼 群眾出版社 本書曾獲1974年愛倫·坡最佳偵探小說大獎。希勒曼作品本格硬漢風格雜陳,是歐美警察程序小說的代表作家。在最受歡迎的男作家評選中,他甚至力壓阿瑟·柯南·道爾,在達希爾·哈米特之後排名次席。他擅長描寫以美國土生印地安人生活區域為背景的偵探小說,作品充滿異域色彩,正是由於希勒曼在作品中流露出同情印地安人的傾向,又把印地安人的生活描繪成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美國印地安原住民就視希勒曼為"自己人",並將一塊刻著"吾族之友"的匾額饋贈給他。單以此書而言,個人覺得謎題設計稍嫌薄弱,但作者對印地安異域風情的描寫當真讓人身臨其境,值得一看。本作曾獲得美國1974年愛倫坡最佳偵探小說大獎。此次希勒曼計有二部作品入圍,另一部是《時間小偷》(53)。 《亡靈的舞廳》 瞿忠文等譯 群眾出版社 1990 173頁 38 "The Hot Rock", Donald E. Westlake. 《神偷盜寶》 【美】 唐納德·E·威斯萊克 唐納德·韋斯特萊克(唐諾·易·韋斯雷克 、唐納·韋斯歷、韋斯萊克) 電影編劇 二戰之後,美國誕生了一類"滑稽劇式"的反英雄犯罪小說(Comic Caper),它們的基本特徵是以幽默、同情的筆觸塑造罪犯。這個罪犯雖為反英雄主人公,但有自己的是非觀念以及愛與恨,而且他的犯罪動機常常令人同情,犯罪行為又常常令人捧腹。這類小說的代表作就是唐納德·E·威斯萊克的十六本以"帕克"(Parker)為主人公的系列,其中三部入選百大榜:《神偷盜寶》、《神偷盜寶續集》(47)和《God Save the Mark》(94)。本書講敘一群竊賊聚集多特蒙德窺視博物館一顆從非洲流傳到這的寶石,詳細的計劃、周密的行動都擋不住奇差無比的運氣,他們最終能偷到那顆價值連城的寶石嗎?電影版由羅伯特·雷德福主演。 另一部作品 《巧取豪奪》 作者美)韋斯特萊克著 楊仁娟等譯 群眾出版社 1992 276頁 39 "Red Harvest", Dashiell Hammett. 《血腥的收穫》 【美】達希爾·哈米特 上海譯文出版社 硬漢派大家達希爾·哈米特的第三部上榜作品。這是一部以第一人稱敘述的偵探小說。主人公"我"是美國一個偵探事務所的偵探,受小城帕森威里一個名叫唐納德·威爾遜的人僱傭來到城裡,第二天發現威爾遜被人謀樣。"我"花了三天時間偵破了這個案子,同時卻也觸動了這個小城的罪惡勢力。"我"面對以小城獨裁者為首,包括流氓、賭徒、黑良心的律師以現任警察局長和警察隊伍中的敗類等形形色色的壞蛋糾集而成的強大惡勢力,憑著一身正氣和過人的本領,勇敢地擔負起"清理豬圈"的任務,用離間計摧毀了盤根錯節的犯罪組織,取得最後勝利。 拋開漢密特本人簡潔明晰的寫作風格不談,漢密特結構謎題的本事在硬漢派作家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本書是漢密特的長篇處女作,實際上是由三件相互聯繫又各自獨立的謀殺案組成,三個謎題都頗精彩,再加上漢密特擅長描寫的偵探和罪犯之間的鬥智鬥力,本作的可看性猶在《馬爾他之鷹》之上。 40 "The Circular Staircase", Mary Roberts Rinehart. 《螺旋樓梯》 【英】瑪麗·羅伯茨.萊茵哈特 瑪麗·蘭哈特 出版社(?才在書城看見過,沒記下來) 早期偵探小說,"巨宅、黑影、弱女、秘密,這些本是哥特式小說(Gothic Tales)的造型元素,在本世紀初被蘭哈特成功地轉為另一個類型的財產,也連起了哥特小說與推理小說間的血統關係......蘭哈特這些以女性角色為中心的大眾小說,一下子就掌握了這群新讀者,創造了日後的暢銷書模式,小說創作的閱讀者,終於來到大眾時代了。一個象徵(旋轉樓梯)與一個時代緊緊相連,這是這本小說永垂不朽的理由......"——詹宏志(台灣謀殺專門店老大的導讀)。 41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Agatha Christie. 《東方快車謀殺案》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貴州出版社 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第四部入選作品。本書和《羅傑疑案》一樣是一部把兇手意外性發揮到難以置信的小說,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兇手設計範式。錢德勒曾在隨筆《謀殺的簡單藝術》中評論此作結局"只有傻瓜才猜得出",雖是譏諷之言,倒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了本書結局之出人意料。單單為了體驗被作家嚇得大吃一驚的感受,本書就值得一看。 42 "The Firm", John Grisham. 《陷阱》 【英】約翰·格里森姆 譯林出版社 約翰·格里森姆是美國最當紅的驚險小說家,幾乎每本著作都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榜首,此次他有兩部作品躋身百大:《陷阱》(42)和《殺戮時刻》(73)。《陷阱》是格里森姆本人最暢銷的一部作品,一個典型的格里森姆式驚險故事: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如何與一個龐大不義的邪惡機構鬥爭並取得最後勝利。本書文筆流暢,懸念叢生,是一部優秀的懸念驚險小說。小說曾改編為電影《法律事務所》,由巨星湯姆·克魯斯出演主角米奇。 43 "The Ipcress File", Len Deighton. 《伊普克雷斯卷宗》伊普克雷斯檔案 倫敦間諜戰 【英】連·戴頓 萊恩·戴頓 蘭·戴福頓、連·戴登) 間諜小說。連·戴頓步約翰·勒·卡雷後塵,以極其逼真的細節描繪了冷戰雙方間諜機構的日常生活複雜,他尤其善於用反派人物的奸詐特徵來刻畫正面人物,從而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這方面最成功的就是他的處女作——《伊普克雷斯檔案/倫敦間諜戰》。這是一部類似於007的驚險間諜小說,但是故事卻不是拯救地球或者一個國家那樣的豐功偉績。主角的活動範圍僅限於倫敦那些不起眼的小公寓裡面。電影由邁克凱恩(michael cain)主演,獲第19屆英國學院獎最佳影片、最佳攝影等獎項。 《皇冠叢書 當代名著精選 141 再見,中隊長》 GOODBYE ,MICKYMOUSE 種衍倫譯 皇冠出版社 1983 324頁 《希特勒檔案》 文思譯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 422頁 《倫敦諜戰》 郝明義譯 皇冠出版社 1986 404頁 44 "Laura", Vera Caspary. 羅蘭秘記、羅娜秘記、絕代佳人 【美】維拉·卡斯帕 從一名美麗的廣告模特兒羅娜的神秘死亡調查展開,負責這個案件的警探麥克在調查有關人等時,從專欄作家華度的口中知悉羅娜過去的很多事情,因而對羅娜家中懸掛著的一幅畫像產生了很多幻想。。。同名電影(1944)由奧圖·普雷明傑導演,是影史上相當經典的懸疑片和黑色電影,曾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45 "I, the Jury", Mickey Spillane. 《審判者》 【美】米奇·斯皮蘭 米基·史畢蘭、米基.史匹雷恩 米基·史畢蘭是史上最飽受爭議的美國硬漢派作家。評論家常指責史畢蘭筆下的私探麥克·漢默(Mike Hammer),是個殘忍野蠻的恐怖份子;最糟糕的是,史畢蘭作品中充斥著大量的性與暴力。在各界交相攻訐的情形下,史畢蘭和漢默雙雙成為政治層面上最佳的負面圖騰。事實上,漢默雖是暴徒,但他崇尚以暴制暴;和馬洛一樣,漢默當然也是行俠仗義的武士,只不過他的手段較為蠻橫。此外,作者本人的好色難馴,也被媒體過分渲染誇大。 I, the Jury也有電影,主角叫hammer,邁克哈默,日本人評他是世界五十大偵探之一。那部片子的音樂很棒,拍出3.40年代的感覺,有些浪漫,有些黑暗。 萬象圖書這回大刀闊斧地計划出版米基·史畢蘭(Mickey Spillane)的七本邁克.漢默(Mike Hammer )探案,包括:《審判者》(I, The Jury )、《快槍手》(My Gun Is Quick )、《以牙還牙》(Vengeance Is Mine )、《孤獨之夜》(One Lonely Night)、《致命的吻》(Kiss Me, Deadly )、《女煞星》(The Girl Hunter )和《蛇》(The Snake )。 46 "The Laughing Policeman", Maj Sjwall and Per Wahloo. 《大笑的警察》 【瑞典】瑪姬·史華菊和皮·華盧 瑪瑪姬·史華菊和皮·華盧是著名的瑞典藉夫婦作家,歐美警察程序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這對夫妻檔的偵探小說平白簡煉,如報告文學般樸實。情節舒緩,人物形象豐滿,並且具有瑞典社會悠閑卻契而不舍的風格。書中貝克偵探抽絲剝繭的分析線索的能力和百折不回的辦案決心,令人欽佩。講述貝克偵探長破案過程的系列小說是典型的警察程序小說,風格類似於《梅格雷探長》,對於偏愛解迷的讀者,可能會覺得平淡。 本書在國內並無譯作,但作家的另兩本代表作《上鎖的房間》和《羅絲安娜》曾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 見《世界推理小說大觀》:日本自由國民社編 馮朝陽等譯 群眾出版社 1990 447頁 47 "Bank Shot", Donald E. Westlake. 《神偷盜寶續集》 【美】 唐納德·E·威斯萊克 "The Hot Rock"之續集,威斯萊克第二部上榜作品。在電影版中,男主角神偷由羅伯特·雷德福換成喬治·C·斯科特飾演。他在片中先是被人救出監獄,然後幫忙策劃一宗驚天動地的銀行劫案——把整幢房子大搬家。在事迹敗露之後,他企圖逃出警察的重重包圍,過程驚險刺激,具有神偷片鬥智鬥力的趣味性。 48 "The Third Man", Graham Greene. 《第三個人》 【英】格雷厄姆·格林 中國社科出版社 電影《第三個人》曾獲第三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其中影壇奇才奧遜威爾斯扮演了惡棍哈里一角。格雷厄姆是這部電影的編劇,後來電影大獲成功後他將劇本改編為小說出版。這是個人頗喜愛的一本格林書籍,憂傷中蘊涵超脫,幽默里寄託濃情,寫得冷風蕭蕭又纏綿悱惻,雖然篇幅極短,卻給我帶來了美好的閱讀體驗。在百大榜單上,英國文學大師格雷厄姆·格林共有三部作品入選,除本書外,還有《我們在哈瓦那的人》(61)和《布萊頓硬糖》(69)。 49 "The Killer Inside Me", Jim Thompson. 《體內殺手》 《心中的殺手》 【美】 吉姆·湯普森 吉姆·湯普遜 吉姆·湯普森最初只是文藝界一位並不成功的作家,上世紀40年代末期轉向犯罪小說。他一生寫了三十本小說,但並未得以重視,後轉型成為成功的電影編劇,曾四度獲奧斯卡獎提名。直至八十年代後,他的小說再版才再度引發世人的興趣,重新發現這位險些被歷史忽略的推理小說大師。本書是社會派犯罪小說,不喜歡社會派的人認為它平淡。 台灣有出版,平郁譯。 50 "Where Are the Children?", Mary Higgins Clark. 《孩子們在哪裡?》《孩子們到哪裡去了?》 【美】瑪莉·海金斯·克拉科 瑪麗·希金斯·克拉克 瑪麗·希金斯·克拉克被稱為"美國懸疑小說之後"。克拉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是美國總統華盛頓的傳記,但銷路甚差。她於是改變寫作方向,運用自己的親身特殊經驗、加上無窮的想像力,改寫懸疑推理小說;第二本小說《孩子們到哪裡去了》一舉成名,使她從此確立了懸疑推理小說的發展之路。克拉克至今已經出版27本小說,作品總銷售量在美國已達7千萬冊。她在2000年獲得了美國懸疑推理小說最高榮譽愛倫·坡獎的"推理大師賞"獎項,頒布此獎項的美國推理作家協會並於2001年發起了以克拉克為名、由賽門舒斯特出版社贊助的獎項,用以鼓勵作品風格最近似於"克拉克傳統"的作家。2004年,她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廚房的特權》。 (國內確實出過。?) 譯林出版社 98年出過《假裝你沒看見她》(Pretend you don"t see her),張禮龍譯 譯林出版社2000年 出過《魔戒情殤》(You belong yo me)胡孝申譯 51 "A Is for Alibi", Sue Grafton. 《他不在現場》 【美】蘇·格拉夫頓 作家出版社 硬漢派偵探大多鬥智還要鬥力,所以這個行當里會出現女子的身影就格外引人注目了。以前的美國人大多喜好看由哈梅特和錢德勒等人為代表的硬漢式偵探小說家的作品,可近九十年代以來風行的卻是女偵探小說家的系列作品。她們大都具有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權意識,寫出來的探案英雄也儘是膽識兼具的紅粉私家偵探──蘇·格拉夫頓(Sue Grafton)和莎拉·帕勒斯基(Sara Paretsky)就是女性硬漢派偵探小說的佼佼者。 蘇·格拉夫頓的金西·米爾豪恩(Kinsey millhone)"字母系列"(從《A代表不在現場》開始,《L代表無法無天》L Is for Law-less、《P即是危險》、《Q即是獵物》《Q Is for Quarry》等17部),冷硬風格十足,幾乎每部都成為暢銷書,金西·米爾豪恩也成為百大榜單上最受歡迎的第二位女偵探。蘇·格拉夫頓也是最受歡迎的三大女作家之一,排名僅次於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桃樂絲·賽耶斯之後。 看完作家出版社的一套格拉夫頓文集後,我承認這套小說的冷硬風格十足,偵探角色也的確獨具特色,但書中卻少了一種看透世事的滄桑之感,看來我私心裡還是更喜歡看到粗野的山姆史佩德和菲利普馬洛。 52 "The First Deadly Sin", Lawrence Sanders. 《第一死罪》 【美】勞倫斯·山德斯 勞倫斯·桑德斯 勞倫斯·山德士) 即將退休的警探面臨連環殺手。山德斯曾是一位新聞工作者,在他長達二十年的新聞工作期間中,他同時也埋首於小說的寫作工作。他曾經寫作了一系列的冷酷派(Hard-Boiled)短篇小說,1973 年,大偵探愛德華·迪雷尼在第一死罪中再度登場,這部小說後來在1980年拍攝成電影,由法蘭克辛那屈(Frank Sinatra)扮演迪雷尼這個角色。作者後來又寫了《第二死罪》、《第三死罪》、《第四死罪》等一系列《X項原罪》和《聖經X條誡律》等書。 這個作家有一系列《X項原罪》和《聖經X條誡律》的書,我最喜歡的,是當年邊遠地區某個小出版社出版的《聖經第八條誡律》。 《哈里·丹瑟的情人》郭正樞譯 廣西民族出版社 1988 264頁 《藝術家·情人·私生子》 郭慎娟 張柏青譯 黃河文藝出版社 1988 198頁 《殺人色魔》馬秀卿等譯 群眾出版社 1992 311頁 《第六戒 全譯本》冷 杉,庄美傑譯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1990 348頁 《喋血佳人》(The fourth deadly sin)王六一等譯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8 428頁 《首都的謀殺》(Capital crimes) 邵旭東,李志兵譯 重慶出版社 1993 454頁 《死罪》 吳力勵譯 群眾出版社 1992 368頁 《死罪》 華藝出版社 1988 480頁 《皇冠叢書 當代名著精選 118 第二死罪》(THE SECOND DEADLYSIN ) 余國芳譯 皇冠出版社 1982 331頁 《第一死罪》 余國芳譯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87 481頁 《第二死罪》(The second deadly sin) 蔡學東譯 浙江文藝出版社 1988 391頁 《第三死罪》 The third deadly sin 姚 健等譯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88 472頁 《第四死罪》 The fourth deadly sin 張基等譯 四川文藝出版社 1988 405頁 《色環》 余國芳譯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3 418頁 《魔鬼窩》 余國芳翻譯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93 376頁 53 "A Thief of Time", Tony Hillerman. 《時間小偷》 【美】東尼·希勒曼 東尼·希勒曼第二部入選作品,講敘兩位捍衛真理的印第安警察,聯手調查一起考古學家失蹤案,以及數起陶器竊賊命案。 54 "In Cold Blood", Truman Capote. 【美】杜魯門·卡波特 《蓄謀:一件複雜兇殺案及其真實原因》(《冷血》 ) 江西人民出版社 榜單中收錄的又一本文學名著,本書是根據真實案件寫的紀實小說——入室搶劫釀成了冷血兇案,沒有原因地大開殺戒,非虛構小說(亦稱新新聞作品)的開山之作,亦收錄入蘭登書屋20世紀百大英語非小說,排名第96位。杜魯門·卡波特社早年得過幾種文學獎,作品包括改編為電影極為成功的《第凡內早餐》和《冷血》等。 《冷血》是一部報告文學般的小說,卡波特以寫新聞報道的嚴肅態度,加上小說家敏銳犀利的心理洞察和想像力,記錄了一樁多重謀殺案及其嚴重後果,資料詳實,觀點鮮明,作家敘事不急不緩,娓娓道來,是散文體的筆法。但對一個推理小說讀者來說,這本書中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詭計或出乎意料的兇手,也沒有什麼奇峰突起的情節設計,略顯枯燥沉悶。 根據真實案件寫的紀實小說,入室搶劫釀成了冷血兇案。看這本書時,我還是個天真少年,在此之前從未想過世界上還會有這樣一種人,可以沒有原因的大開殺戒。 55 "Rogue Male", Geoffrey Household. 《槍殺希特勒》【英】傑弗里·豪斯華德 驚險間諜小說。一位意圖刺殺希特勒的英國人逃避追殺。 英國貴族羅伯特爵士,在三十年代企圖暗殺希特勒,事敗後被蓋世太保追捕。他想盡辦法從歐洲逃回英國,但總無法如願,反而一步一步陷入岌岌可危的險境之中。為了躲避追逐,他不惜改變相貌,甚至躲進地洞之中隱藏不出。最後在叔叔的幫助下總算成功毀滅個人紀錄,重新恢復自由。 同名電影 Rogue Male 1976年 56 "Murder Must Advertise", Dorothy L. Sayers. 《殺人也需要打廣告》《謀殺也得做廣告》【英】多莉斯·賽耶斯 桃樂絲·賽耶斯 台灣好象有出過。 這是多麗斯·賽耶斯第四部入選百大的作品。 57 "The Innocence of Father Brown", G. K. Chesterton. 《布朗神父探案集》 【英】G.·K·切斯特頓 中央編譯出版社 布朗神父探案集是有史以來最為出色的短篇推理系列之一。在短篇小說黃金時代,布朗神父是少數能夠走出福爾摩斯陰影、自立門戶的偵探形象。布朗神父宣稱他洞悉罪犯的一切,因而能夠了解真實的犯罪情況。 G.·K·切斯特頓是一個「凡是太陽底下的事都可入文」的博學作家,他異想天開的謎題設計和作品中透出的極強的人性洞察力,是這個系列盛名不墜的主要原因,《布朗神父探案集》中許多不可能犯罪,對後世的約翰狄克森卡等作家影響至深。此外,根據牛津字典編撰人的說法,切斯特頓是出版界提出"推理故事"(Mystery Story)說法的第一人。 如果讀者想讀讀他偵探小說之外的文字,可以試試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切斯特頓散文選》一書,其中處處流露出切斯特頓不同流俗的前衛觀點和幽默感,和他在布朗神父系列中擺出的衛道士姿態判若兩人,十分有趣。另外此書還收入了兩篇切斯特頓為偵探小說辯護的文章。 著名的短篇偵探小說集。雖然有人覺得布朗神父的方法太神神叨叨了。 58 "Smiley"s People", John le Carr. 史邁來的下屬 【英】 約翰·勒·卡雷 《史邁利的人馬》《倫敦諜影》 約翰·勒·卡雷第三部入選作品。一個心繫女兒的尋常老婦人、一位被謀殺於倫敦的好友、一張攝自漢堡某傢俱樂部里的照片,這些親情、死亡與圖像牽連出什麼樣的陰謀,讓心灰意冷的史邁利不得不放棄退休生活重出江湖,召集手下精英穿梭歐洲各大城市揭露真相?謎中謎、案中案,環環網織出詭譎鬥智的情報世界。間諜小說第一人勒·卡雷以自身真實經歷為筆,在《鍋匠、裁縫、士兵、間諜》(30)、《榮譽學生》、《史邁利的人馬》之"史邁利對決卡拉"三部曲中,描繪諜報高峰期下的人性幽微,挖掘最底層的慾望,令人沉吟再三。 59 "The Lady in the Lake", Raymond Chandler. 《湖底女人》 【美】雷蒙德·錢德勒 群眾出版社 這是榜單中收入的第四部錢德勒小說,是他一九四三年第四部長篇。本書中馬洛招牌式的譏諷和幽默仍隨處可見,而且還漸漸開始變得像個古典神探。《湖中女子》可謂是錢德勒所有作品中本格味道最濃的一本,包含了一個絕對本格式的詭計:無頭屍體。書中還塑造了一個隨和怡人的老警察形象,在漆黑一片的硬派小說中實屬僅見。 60 "To Kill a Mockingbird", Harper Lee. 補充:bruceyew 不惜(nico) 《殺死一隻知更鳥》 【美】哈潑·李 哈柏·李 反種族歧視的法律小說。改編成同名電影后,格里高利·派克飾演的男主角律師阿提克斯·芬奇,在美國電影協會(AFI)評選的"美國片十大英雄"中名列榜首,派克也憑籍影片中精湛、平穩的演技獲得當屆奧斯卡、金球雙料影帝;在美國二十世紀最佳百部電影中,該片名列第34位 61 "Our Man in Havanna", Graham Greene. 《我們在哈瓦那的人》 【英】格雷厄姆·格林 遼寧人民出版社 格林第二部上榜作品,格林式的幽默盡顯無遺,是一本讓人從頭笑到尾的間諜小說。這本書的矛頭直指007式不食人間煙火的間諜,以嘲諷的筆調講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一個身不由己的小人物無意間被捲入國家政權之間的爭鬥風波,結果竟然靠彌天大謊在兩國之間無往不利,玩弄陰險狡詐的政客於鼓掌之上。入木三分的譏諷徹底解構了以往具有傳奇色彩的間諜小說,是間諜小說中翻新出奇的作品。 62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Charles Dickens. 《德魯德疑案》 【英】查爾斯·狄更斯 上海譯文出版社 本書是狄更斯的遺作,據說是他為挑戰女婿威爾基柯林斯的《月光寶石》而寫出的偵探小說,可惜作品還沒完成一代文豪就撒手人寰。雖然是採用了偵探小說的結構寫成的作品,這本書依然有著狄更斯式的幽默,有狄更斯式的社會批評,當然也少不了狄更斯式的說教。由於本書未完成,所以作品中兇手的真正身份也就成了千古之謎。從這部作品發表的那一天起,歐美就不斷有人發表論文來揣測狄更斯心目中的真兇,想給作品續上一個完美的結局。可惜斯人已逝,最後的答案已隨狄更斯長埋地下了。 大文豪狄更斯寫的偵探小說,可惜只寫到德魯德失蹤,狄更斯就去世了,真相也隨之被埋葬了。偷偷說句對大師不敬的話,如果把它當純粹的偵探小說看,我覺得有些沉悶。 63 "Wobble to Death", Peter Lovesey. 【英】彼得·拉佛西 他的作品背景設置在維多利亞時代。 歷史推理小說。彼得·拉佛西大學時代起即專研維多利亞歷史,出版過兩部專著,1970年,拉佛西以處女作《Wobble to Death》崛起,他拿到大賞獎金之後,就辭掉原有的工作,專心創作推理小說。其早期作品多是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後來也曾嘗試各種不同風格的筆法,創作出形象相異甚大的主角偵探,從早期的好萊塢風格,至1960中葉的英國通俗劇,應有盡有,頻頻獲獎。他曾以《冒牌警探狄友》(The False Inspector Dew)得到英國作家協會的金匕首獎,以及法國的警察小說獎、羅馬的冒險小說獎,堪稱是拿獎的第一高手。 64 "Ashenden", W. Somerset Maugham. 《英國間諜阿興登》 【英】薩莫斯特·毛姆 作家出版社 薩莫斯特·毛姆是享譽世界的英國文學大師。本書由六部各自獨立的小故事組成,情節平平淡淡,沒有什麼激烈的戲劇性衝突,也沒有什麼間諜之間的勾心鬥角或相互離間之類的鬥智,始終保持著舒緩淡雅的敘事節奏,散文化筆法隨處可見,被譽為毛姆"最優雅"的一部小說。唯一可惜的是它不會適合一個偵探小說迷的閱讀口味。 65 "The Seven Percent Solution", Nicholas Meyer. 《百分之七溶液》 《百分之七的解決辦法》 【美】尼古拉斯·邁耶 用精神分析法探索福爾摩斯身世的小說,講福爾摩斯和佛洛伊德之間的故事。還記得福爾摩斯一直注射7%的可卡因嗎?故事就是從這裡展開的,華生髮現福爾摩斯上了毒癮,就押他到瑞士休養,於是遇見了著名的心理分析學家弗洛伊德,還有福爾摩斯的大對頭莫里亞蒂教授,這是福爾摩斯續作里最為出色的一篇。這個作者很厲害,導演了很多電影,著名的star trek系列裡面硬是被他弄出一部推理片來。 《外國通俗文庫 百分之七溶液》 章楊恕譯 灕江出版社 1986 頁數:207 66 "The Doorbell Rang", Rex Stout. 《門鈴響起》 【美】雷克斯·斯托特 雷克斯·斯托特筆下的尼祿·沃爾夫和菲洛·萬斯、埃勒里·奎因並稱美國三大名偵探,由此可見地位絕非一般。沃爾夫是最著名的安樂椅神探,這個史上最胖的偵探始終不願意出門,只喜歡侍弄蘭花,迫於生計才讓手下的阿契·古德溫接案子,由此也出現了很奇妙的組合。 大名鼎鼎的安樂椅神探尼洛·沃爾夫,前年才拍過電影,偵探名叫nero wolfe,性格超古怪,nero wolfe探案集中央電視台也放過。 其它作品 《毒針迷案》 作 者美)斯道特著 陳難先譯 譯林出版社 1990 86頁 67 "Stick", Elmore Leonard. 【美】艾爾莫·雷納德 驚險小說。 雷納德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他的小說風格以另類黑色喜劇著稱,除《矮子當道》系列被搬上銀幕外,知名的《夏威夷金錢遊戲》系列也是改編自他的作品。 68 "The Little Drummer Girl", John le Carr. 《女鼓手》 【英】 約翰·勒·卡雷 約翰·勒·卡雷第四部上榜作品。本書以中東地區為背景,描寫巴以衝突的驚險小說,有恐怖分子,有女刺客,等等。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也非常有名。 69 "Brighton Rock", Graham Greene. 《布萊頓硬糖》 【美】格雷厄姆·格林 譯林出版社 格林寫的風格獨特的犯罪小說。 格雷厄姆·格林第三部入選作品,是一部具有多種解讀可能性的犯罪小說。書中的罪犯不像罪犯,他是個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卻又泯滅人性的小孩;偵探不像偵探,她是個放蕩不羈的大乳奶娘;愛情不像愛情,在愁雲慘霧之中不平等的情感利益相互糾葛,看得讀者悒鬱不已。光怪陸離的各色人性顯示出了格林最本質深刻的洞察力。 70 "Dracula", Bram Stoker. 《德庫拉》 【美】布賴姆·斯托克 布萊姆·斯杜克 拍成電影就是《德庫拉-吸血驚情四百年》,吸血鬼發現某個倫敦小律師的未婚妻和自己死去的妻子很是相似,因此決定找回那一段遺失了四百年的真愛。 71 "The Talented Mr. Ripley", Patricia Highsmith. 《聰明的瑞普利先生》 【美】帕翠麗亞·海史密斯 四川文藝出版社 《火車怪客》的作者寫的系列犯罪小說,這個系列裡壞人沒有壞報,本書即是海史密斯又一部鎮住文壇"正義之士"的推理小說。作品給了殺人兇手一個完美的結局,心中黑暗一面早被作者掀起的讀者是長吁了一口氣,但坐鎮文壇的批評家們可不賣帳了。由於幾個一意孤行的批評家的阻擾,這本書落選當年的愛倫·坡獎。對當時的推理界而言,我們只能說這是一部提前誕生的作品。本書拍成電影即是《天才瑞普利先生》,續集已經拍到第三集,馬特·戴蒙、約翰·馬爾柯維奇都曾演過主角。 拍成電影是《天才瑞普利先生》,這位老兄在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裡憑藉其陰險狡詐混的越來越好,已經拍到第三集,主角是約翰·馬爾柯維奇。 72 "The Moving Toyshop", Edmund Crispin. 《玩具店不見了》 【美】艾德蒙·克里斯賓 (愛德蒙·克里斯賓、埃德蒙·克里斯賓) 推理小說古典時期的名家。風格類似於埃勒里·奎恩與赤川次郎的混合體。 台灣有出過的。 艾德蒙·克里斯賓是以牛津為場景的推理小說古典時期名家,他的《玩具店不見了》(The Moving Toy shop , 1946 )早已成為學院喜劇式推理小說的經典之作:深夜發生謀殺案的玩具店,第二天不見了,變成一家雜貨店......人們對他筆下那位牛津大學英語系主任費恩(Gervase Fen )更是傾倒不已。德蒙·克里斯賓把學院與世俗世界的對比與接觸,寫得幽默有趣,創造了推理小說中的一個新傳統。 其它作品 《布倫達小姐疑蹤》 作者英)克里斯賓著 瑞環,鳳春譯 時代文藝出版社 1987 251頁 73 "A Time to Kill", John Grisham. 《殺戮時刻》 【美】約翰·格里森姆 譯林出版社 約翰·格里森姆第二部入選百大作品,也是他初露鋒芒的處女作,抨擊的是美國心頭一個永遠的痛:種族歧視。一個黑人殺死了兩個強姦自己女兒的白人,這件事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一個毛頭律師接下了為這個黑人辯護的任務。在社會輿論和其它種種困擾的強大壓力下,他能否打贏這場硬仗?格里森姆本人是律師出身,寫出法庭上的精彩辯論自然駕輕就熟。本書亦被搬上銀幕,由薩繆爾·傑克遜出演那個為女報仇的偉大父親。 格里森姆的又一部法庭小說,關於種族歧視,一位黑人父親殺死了兩名強姦他女兒卻被無罪釋放的白人青年,面臨謀殺罪的審判。塞繆爾·傑克遜扮演了那位父親,但電影版省去了許多書里的重要情節。 74 "Last Seen Wearing", Hillary Waugh. 【美】赫拉利·瓦渥 希拉利·瓦渥 《Last Seen Wearing……》 1952年 Hillary Waugh 典型的警察程序小說,講述一件失蹤案的調查。 赫拉利·瓦渥是推理小說史上警察程序類第一人。故事從某小鎮一名女大學生失蹤開始,瓦渥娓娓道來,鉅細靡遺地將法蘭克·福特(Frank W. Ford)與柏頓·柯麥隆(Burton Cameron)兩名警探不辭勞苦、抽絲剝繭、將所有可能性逐一過濾篩檢的辦案過程呈現在讀者眼前,把峰迴路轉的真實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正式為警察程序推理立下決定性的里程碑。 《最後的衣著》 LAST SEEN WEARING 1976年 柯林·德克斯特(Colin Dexter) 75 "Little Caesar", W. R. Burnett. 《小愷撒》《小霸王》【美】W. R.伯內特 W. R.班尼特 黑幫老大的奮鬥史。講30年代黑幫的犯罪小說,一個黑道組織里不擇手段往上爬的小流氓,與一同成長的小流氓聯手,最後成為獨霸一方的黑社會龍頭老大。電影由愛德華.基.魯賓遜主演,是一部經典黑幫片。 76 "The Friends of Eddie Coyle", George V. Higgins. 《線人》【美】喬治·希金斯 犯罪小說。拍過黑色幽默黑幫電影,主角是個小混混,給個朋友倒騰軍火搶銀行,警察要他出賣他的朋友,還有個殺手成天追著他。 77 "Clouds of Witness", Dorothy L. Sayers. 《證言疑雲》 【英】桃樂絲·賽兒絲 桃樂絲·賽耶斯 多麗斯·賽耶斯的第五部入選作品。 78 "From Russia, with Love", Ian Fleming. 《來自俄國的愛情》 【英】伊恩·弗萊明 百花文藝出版社 007系列作品之一,讀者可以看到無所不能的詹姆斯邦德如何破獲一個國際大陰謀,如何輕易俘虜一個敵方美女的芳心,如何在種種不利情況下化險為夷,最終戰勝強大而邪惡的對手,就如同他在電影里一次次做到的那樣。 79 "Beast in View", Margaret Millar. 《眼中的獵物》 【美】瑪格麗特·米勒 瑪格麗特·米勒是硬漢派巨頭羅斯·麥克唐納(《寒冷》,91)的妻子,二人皆獲得過美國愛倫·坡"推理大師獎",是推理小說史上最有名的一對夫妻檔。夫婦二人寫的都不是傳統解謎推理小說,麥克唐納專攻硬漢一脈,米勒則是心理懸疑小說的巨擘之一,尤為擅長刻畫心理變態人物。 本書國內尚未譯介,但上海文化出版社曾推出過米勒的五本懸疑小說:《神魂顛倒的女人》、《謀殺米蘭達》、《墳墓里的陌生人》、《善惡園中的獵手》和《人與魔》,書中米勒最擅長的刻畫變態心理人物的絕技流露無遺。順著這條路子,我們可以看出作家是如何用推理小說的形式為弗洛伊德等心理學家提出的觀點作出自己的注釋。 80 "Smallbone Deceased", Michael Gilbert. 1950 【英】麥克·吉爾伯特 麥可.吉伯特 更傑出的是英國律師作家麥可.吉伯特(Michael Gilbert,1912-),一位精通此道的大師級人物。吉伯特也創作精彩的間諜小說(收錄在《Game Without Rules》和《Mr. Calder and Mr. Behrens》),他最著名的作品有《Smallbone Deceased》(1950)、《The Black Seraphim》(1984)以及短篇集《The Man Who Hated Banks》。 81 "The Franchise Affair", Josephine Tey. 《法蘭柴思事件》《法蘭契斯事件》 【英】約瑟芬·鐵伊 華夏出版社 華夏出了鐵伊推理小說全集,這位統共只有八部推理作品傳世,卻據說是部部精采,因此得以與阿婆齊名。 《法蘭柴思事件》。推理女傑鐵伊第二部入圍作品。一位失蹤近一月之久的16歲在校女生指稱被法蘭柴思大屋的主人——一對母女所誘拐並強迫她做女傭,進而被軟禁在法蘭柴思。但當警察帶這個女孩來法蘭柴思指認時,這母女聲稱她們既不認識,也從未見過這女孩,但她卻能準確地說出房間的格局,擺設,甚至這對母女的日常用品......一個謊言貫穿故事始終,但最終卻讓我們感受到了"輿論殺人"的力量,證明沒有謀殺案的偵探小說一樣可以引人入勝。 82 "Crocodile on the Sandbank", Elizabeth Peters. 《沙丘上的鱷魚》 【美】伊麗莎白·彼得斯 伊麗莎白·彼得斯筆下的主角愛蜜里亞的身分是考古學家兼冒險家,她家境富有,性格生氣蓬勃,思想成熟,而且外貌優雅性感。在一九七五年的《Crocodile on the Sandbank》一書中,她一出場就艷光四射、叫人難忘。此書的故事背景放在古埃及,愛蜜里亞在旅遊途中,一方面醉心於埃及建築,另一方面得面對鱷魚、木乃伊,以及其它各式各樣埃及可怖東西的威脅殺機。在後來繼續發展的系列探案中,愛蜜里亞仍穿梭於金字塔、法老王的石墓,她解開了多樁懸疑命案,為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的考古史上,寫下數頁女英雄的輝煌功績。 83 "Shroud for a Nightingale", P. D. James. 《夜鶯的屍衣》【英】P·D·詹姆斯 P·D·詹姆斯是英國當代著名的本格派偵探小說作家,有"偵探小說新女皇"之稱,她筆下的偵探是一個會吟詩作賦的警察詩人。相對克里斯蒂這個文壇前輩而言,詹姆斯小說的文學質素要更勝一籌,但在組織謎題和控制敘事節奏方面,功力稍有不足。 本書國內尚未譯介,但群眾出版社在九十年代初曾推出過作家的最高傑作《教堂里的謀殺》(A Taste for Death )。此書篇幅極長,屬於典型的英式推理小說:一件謀殺案發生以後,偵探一個個地盤問涉案的嫌疑人,看起來似乎個個可疑;證人之間相互包庇,辦案方向不斷被誤導,最後偵探經過重重推理,揪出了隱藏在迷霧中的真兇。 《教堂里的謀殺》 龍南耀,朱菊娣譯 頁數:536頁 群眾出版社 1990 84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Tom Clancy. 《追擊赤色十月》 【美】湯姆·克蘭西 貴州人民出版社 湯姆·克蘭西1984年的第一部軍事小說《獵殺紅十月》,就一舉奠定了他在世界軍事小說界的地位。作為享譽國際的軍事小說大師,他本人卻沒有任何軍旅生活經驗,只是依靠平時對科技、政治及軍事等領域的涵養和深度理解,以時事為背景,鋪陳出一個個緊張刺激的冒險故事。湯姆·克蘭西的小說大多布局廣大、氣勢磅礴,對於軍事武器、恐怖行動、國防情報體系、全球戰略關係,描述逼真詳實。在美國電影界,他與驚悚小說大師斯蒂芬·金、律師出身專寫犯罪及法律的約翰·格里森姆,以及醫學出身、創造《侏羅紀公園》等作品的邁克爾·克里頓等人齊名,作品改拍成電影后都是票房的常勝軍。 湯姆·克蘭西的作品,據說是不能引進,有反G傾向。這一本是當年做為內部參考資料買的。估計現在世上難覓,有心了解這部作品的可以去看同名電影《追殺紅十月》,肖恩·康納利和亞歷克·鮑德溫主演,端是精彩,蘇聯核潛艇叛逃美國的故事。 85 "Chinaman"s Chance", Ross Thomas. 《中國人的機會》 【美】羅斯·托馬斯 中國人的機會是一句俗語,意思是「不是機會的機會」。「chinaman」可不是什麼好詞兒。 "一個很渺茫的機會",英文可以說是a dog"s chance(狗的機會),也可以說是——a Chinaman"s chance(中國佬的機會)。為甚幺華人的機會和狗一樣渺茫呢?原來在專制腐敗黑暗的滿清統治期間,不少中國人移居美國謀生去了。當時美國加州掀起了淘金熱,人們爭著去淘金,而白人總有優先權,華人只能在白人淘剩的渣滓里再淘,這樣,淘得黃金的機會當然是小得很了。A Chinaman"s chance這句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86 "The Secret Agent", Joseph Conrad. 《間諜》 【英】約瑟夫·康拉德 約瑟夫·康拉德是作品入選蘭登書屋二十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中最多的文學家,連同本書一共有四部,《間諜》即是他的最佳作品。這本書取材於1894年的一次炸毀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拙劣圖謀,描述了一個兩面不討好的雙重間諜欲在恐怖主義和政府力量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最終由於意外而功虧一簣的故事。這是一個讓人不忍目睹的悲劇故事,暗淡一片,漆黑無光。 約瑟夫·康拉德(1857~1924),英國小說家,祖籍波蘭。著有《黑暗的心》、《間諜》等。 《間諜》張健譯 外國文學出版社 2002 280頁 87 "The Dreadful Lemon Sky", John D. MacDonald. 《淡黃色的天空令人恐懼》【美】約翰.D.麥克唐納 科幻推理小說。作者約翰·麥唐納原是一位頗負盛名的科幻小說作者,步入推理界後,又成為當代最令人感興趣的偵探小說作者之一 88 "The Glass Key", Dashiell Hammett. 《玻璃鑰匙》 【美】達希爾·哈米特 硬漢派名家漢米特第四部上榜作品。具敏銳特質的讀者在一開始,就可嗅到有一股明快、強悍的節奏貫穿《玻璃鑰匙》一書。尤其看過《馬爾他之鷹》,並久難忘懷哈米特的快手姿態者,《玻璃鑰匙》更是絕不可錯過的快手作品了。 不知道上海譯文有沒有引進這部作品。 89 "Judgement in Stone", Ruth Rendell. 《儀式》【美】魯絲·倫德爾 魯絲·藍戴爾 魯絲·倫德爾是美國當代最著名的女性推理作家之一。自從克莉絲蒂過世之後,有許多女作家都打出"天后接班人"的名號,但在為數不少的推理評論家心目中,當今英語系真正最重要的女作家則是魯絲·倫德爾。她擅長撰寫具有較強心理洞察力的犯罪小說,曾四獲英國金匕首最佳偵探小說獎。在CWA的"最佳女性推理作家"評選中,她壓過了英國的克里斯蒂和賽耶斯成為得票最高的女性作家。 有法國電影〈儀式〉 Cérémonie, La (1995) ,根據此改編 國內曾推出過她的兩部小說《活色生香》(Live Flesh,群眾出版社)和《賞心悅目》(A Sight For Sore Eyes,上海譯文出版社),雖然無法滿足偏好解謎的讀者,卻還是值得一看的懸疑小說。 90 "Brat Farrar", Josephine Tey. 《博來·法拉先生》《博拉·法拉》 【英】約瑟芬·鐵伊 華夏出版社 鐵伊第三部入圍作品。小說對於人物心理的描摹相當有分寸,懸疑氣氛也不錯。本書並非是一本完全意義上的本格作品。這是一個關於假扮別人以獲得財產的故事,儘管讀者已經知道法拉先生為了錢而騙人,但是隨著故事的深入讀者越來越喜歡這位善良的法拉先生,為他的前途和命運擔心。 91 "The Chill", Ross Macdonald. 《寒冷》【美】羅斯·麥克唐納 (羅斯·麥唐諾 羅斯·麥唐納) 羅斯·麥克唐納繼承了錢德勒的衣缽,將硬漢派繼續發揚光大,且走出自己特色,與漢密特、錢德勒三人並稱為硬漢派小說家的「三巨頭」。麥唐諾是推理作家中的高學歷知識份子,1938年取得學士學位,1942年拿到碩士文憑,1951年又攻得博士學位,曾任教於美國Ann Arbor名校密西根大學。同樣在1938那年,麥唐諾娶了推理小說名家Margaret為妻。由於受到妻子的啟蒙,麥唐諾也開始創作推理小說。 但他筆下的偵探劉亞契卻絲毫沒有另外兩大名探史佩德和馬洛的張牙舞爪,也不像他們那般妙語如珠,而是像一個沉默寡言的心理學家,只聽不說。這樣的偵探自然有了一種內斂的魅力。 這本書《The Chill》正是描寫私家偵探劉亞契的成熟期作品,已經有了屬於麥克唐納的風格。劉亞契少言寡語,只願傾聽和詢問,是"帶私家偵探執照的心理醫生",一位頗為獨特的冷硬偵探。在處理犯罪的心理層面上,若說最寫實、並對後代作家最具啟發性的推理大師,當屬羅斯·麥克唐納。 本書是劉亞契的晚期探案,國內並無譯作,但我們可以在四川文藝出版社的《地下人》(The Underground Man)和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的《藍錘》(The Blue Hammer)中感受到這硬漢三大名探之一的風采。 《藍錘》 汪一帆譯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7 335頁 《愛戀與罪孽》孟祥鑾,王世傑編譯 瀋陽出版社 1988 331頁 《戀情與金錢》黎鑒堂 馬中平等譯 南海出版公司 1991 273頁 《地下人》 平郁譯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320頁 《動向飛靶》 黃翠華譯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9 351頁 92 "Devil in a Blue Dress", Walter Mosley. 《蘭衣魔鬼》【美】沃爾特·莫斯里 沃爾特·莫斯利因伊瑟·羅林斯(Easy Rawlins)系列偵探小說而名噪全美。他塑造的羅林斯是戰後洛杉磯背景下一個說起話來慢聲慢氣的已婚的美國黑人偵探,這一形象結束了文學作品中白人偵探一統天下的局面。而他也在這些作品裡注入了遠遠超出偵探小說通常允許範圍內的有趣因素,使莫斯利不僅得到評論家們的首肯,更獲得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就連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也是他的忠誠追隨者,將他列為自己最喜愛的小說家之一。 在本書中,伊瑟·羅林斯受聘於神秘男子狄維去找尋一個失蹤女子黛芬,他也不知不覺間地被牽涉到恐嚇、謀殺、政治糾纏之中。電影版由黑人影星丹澤爾·華盛頓主演。 同名電影 1995 《藍衣魔鬼》Devil in a Blue Dress 93 "The Choirboys", Joseph Wambaugh. 【美】約瑟夫·威鮑克 約瑟夫·溫伯 警察程序類小說又一上榜作品,有趣的是,作者約瑟夫·威鮑克本身就是一位前洛杉磯警察和探員,這使他為警察程序類推理小說帶來許多更為客觀的經驗和描寫;警察主人公也不再象過去那樣完美無缺,而是帶有許多的缺點,卻更為豐滿、更有血有肉的凡人。 其它作品 《皇冠叢書 當代名著精選 149 秘密》 THE DELTA STAR 趙永芬譯 頁數:287頁 皇冠出版社 1983 94 "God Save the Mark", Donald E. Westlake. 【美】 唐納德·E·威斯萊克 唐納德·韋斯特萊克 本書是唐納德·E·威斯萊克第三部入圍百大作品,前二部為《The Hot Rock》及其續集《Bank Shot》。 95 "Home Sweet Homicide", Craig Rice. 《家庭甜蜜謀殺》《家庭兇殺案》 【英】克雷格·萊斯 克雷格·萊斯十八歲時即躋身文壇,擔任記者、編劇和自由撰稿人,寫了許多犯罪事實報道和廣播、電影劇本。她結過四次婚,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在這本半自傳體小說《家庭甜蜜謀殺》中,她描述一位拖著三個孩子的母親,為了靜心寫作,將他們送往寄宿學校的故事,這個故事實際上是她個人生活的真實寫照。她所締造的約翰·馬隆這個人物,被公認是古典式偵探小說的經典偵探形象。 96 "The Three Coffins", John Dickson Carr. 《三口棺材》 【美】約翰·迪克森·卡爾 台灣遠流出版社 約翰·卡爾的偵探小說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神秘的氣氛和輕鬆幽默的筆調,充分體現了他的文學天賦。尤其是他繼承了愛倫·坡、吉爾伯特·切斯特頓的傳統,將"封閉場所謀殺"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封閉場所內解謎的關鍵是找出作案方式(how)和作案人 (who)。約翰·卡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各種精巧的解謎方法,如時間差、秘密信道、第二犯罪現場,等等。這些富有特色的創造給讀者帶來了無窮的閱讀樂趣。與此同時,約翰·卡爾也在自己的作品中極力貫徹"均等線索"的創作原則。所謂"均等線索",是指偵探小說作家將所有與案情相關的線索擺在讀者面前,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和書中偵探人物平等的思維空間。"偵探小說是偵探和犯罪之間的殊死搏鬥,罪犯窮盡各種手段試圖掩飾、隱藏自己的罪行,而偵探則是要用有限的線索揭露罪犯的身份,要緊的是,偵探獲知的線索必須完完全全呈現在讀者面前",約翰·卡爾給偵探小說下的定義恰好是對其自身作品的最好註解。 97 "rizzi"s Honor", Richard Condon. 《普利茲家族的榮譽》【美】理查德·康頓 理查德·卡登 又一部描寫黑手黨生活的犯罪小說。電影由傑克·尼克爾森主演。那時我正著迷於優雅的反派,看了結尾殘酷的一幕,猶如當頭棒喝,從此不再嚮往黑幫生活。 普利策家族是一個心狠手辣的暴力家族,他們的榮譽的標準就是踐踏法律以及敲碎對手的骨頭。查理·帕特納是這個家族的一名殺手,參加一個家族成員的婚禮上,他拒絕了對他愛慕已久的梅諾斯·普利策,而愛上了美麗的艾琳·沃克(凱瑟琳·特納飾。艾琳公開身份是個稅務顧問,實際上她也是和查理一樣的職業殺手。當艾琳背叛了普利策家族時,查理髮現他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是殺她,還是娶她?電影由傑克·尼克爾森主演。而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滿洲候選人》("The Manchurian Candidate")改編成電影后更是赫赫有名,在全美二十世紀百部最佳影片中排名第67。 《普利茲家族的榮譽》 江 岸譯 群眾出版社 1994 297頁 98 "The Steam Pig", James McClure. 【英】詹姆士·麥克魯 99 "Time and Again", Jack Finney. 《一次又一次》【美】傑克·芬尼 科幻推理小說。主角謀殺敵人的方法是,回到過去,阻止敵人的父母相遇。傑克·芬尼的科幻小說代表作正是大名鼎鼎的《地鐵第三層》。 100 "Rosemary"s Baby", Ira Levin 《羅絲瑪麗的嬰兒》 【美】艾拉·利文(艾拉·萊文??? 希特勒再世之夢) 恐怖小說。六十年代的紐約,年輕的蓋伊和羅斯瑪莉夫婦還是懷欣喜地搬進了曼哈頓的一間古老公寓。不久,安頓下來的他們決定要一個小孩,結果引起了鄰居一對老夫婦的關注。懷孕後的羅斯瑪莉時常感到異樣的幻覺和痛苦,一系列怪事也隨之而來,在一位朋友的暗示下,羅斯瑪莉發現老夫婦竟然是邪教巫師的後裔,篤信天主教的主人公竟然懷上了撒旦的兒子,她由此陷進了深深的恐懼...... 本書曾被波蘭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搬上銀幕,被美國《娛樂周刊》評為"有史以來最恐怖的25部電影"第9名,是影史上赫赫有名的恐怖電影。 這本書在國內並無譯作,但作家艾拉·利文的另一名作《臨死前的吻》(A Kiss Before Dying)曾由重慶出版社於九十年代初出版。《臨死前的吻》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一部驚悚小說,全書分為三部,分別描繪了主人公(犯罪者)以不同手段殺害三位姐妹花的過程,其中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間敘事角度的切換不露痕迹,卻是整部作品的關鍵之處,寫作技巧之成熟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作家的處女作。 《臨死前的吻》 李習儉 錢鳴珂譯 重慶出版社 1989 366頁 ----------------------------------------------------------------------- 附:十大流派名作排行榜 古典時期: 1/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1887-1927)《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2/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1845) 《愛倫坡短篇小說選集》 3/The Moonstone (1868) 月亮寶石 4/The Woman in White (1860) 白衣女人 5/Crime and Punishment (1866) 罪與罰 6/Trent"s Last Case (1913) 特侖特的最後一案 7/The Circular Staircase (1908) 螺旋樓梯 8/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1870) 《德魯德疑案》 9/The Innocence of Father Brown (1911) 《布朗神父探案集》 10/Dracula (1897) 德庫拉 德古拉 驚悚小說: 1/Rebecca (1938) 蝴蝶夢 2/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88) 沉默的羔羊 3/Red Dragon (1981) 紅龍 4/Where Are the Children? (1975) 5/Laura (1943) 羅蘭秘記、羅娜秘記、絕代佳人 6/Beast in View (1955) 眼中的獵物 7/A Judgment in Stone (1977) 8/Rosemary"s Baby (1967) 羅斯。瑪麗的嬰兒 9/The Big Clock (1946) 10/Brighton Rock (1938)《布萊頓硬糖》 硬漢派: 1/The Maltese Falcon (1930) 馬耳它之鷹 2/The Big Sleep (1939) 《長眠不醒》 3/The Long Good-Bye (1953) 《漫長的告別》 4/Farewell, My Lovely (1940) 《再見吾愛》 《戀人無情》 5/The Thin Man (1934) 《瘦子》 6/Red Harvest (1929) 《紅色收穫》 7/I, the Jury (1947) 《審判者》 8/"A" for Alibi (1982) 《他不在現場》 9/The Lady in the Lake (1943) 《湖底女人》 10/ The Doorbell Rang (1965) 《門鈴響起》 11/The Dreadful Lemon Sky (1975) 《淡黃色的天空令人恐懼》 12/The Chill (1964) 13/Eight Million Ways to Die (1982) 八百萬種死法 14/Black Cherry Blues (1989) 15/When the Sacred Ginmill Closes (1986) 16/The Little Girl (1949) 17/The Green Ripper (1979) 18/The Glass Key (1931) 玻璃鑰匙 19/The Last Good Kiss (1978) 20/The Underground Man (1971) 《地下人》 警察程序小說: 1/Dance Hall of the Dead (1973)《亡靈的舞廳》 2/The Laughing Policeman (1968)《大笑的警察》 3/Gorky Park (1981) 高爾基公園 4/A Thief of Time (1988) 〈時間小偷〉 5/The First Deadly Sin (1973) 第一死罪 6/Last Seen Wearing ... (1952) 7/The Steam Pig (1974) 8/The Choirboys (1975) 9/Shroud for a Nightingale (1971) 夜鶯的屍衣 10/Ice (1983) 11/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1965) 間諜小說: 1/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1963) 《冷戰諜魂》 2/A Coffin for Dimitrios (1939) 《迪米特里奧斯之棺》 3/Eye of the Needle (1978) 《針眼》 4/The Day of the Jackal (1971) 《豺狼的日子》 5/Tinker, Taylor, Soldier, Spy (1974) 《裁縫,水手,士兵,間諜》 6/The Thirty-Nine Steps (1915) 三十九級台階 7/The Ipcress File (1962) 伊普克雷斯檔案 / 倫敦間諜戰 8/Smiley"s People (1979) 《史邁利的人馬》《倫敦諜影》 9/Rogue Male (1939) 《槍殺希特勒》 10/The Third Man (1950) 《第三個人》 犯罪小說: 1/The GodFather (1969) 教父 2/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 (1934) 《郵差總敲兩次門》 3/Double Indemnity (1943) 《加倍賠償》 4/Little Caeser (1929) <小凱撒> 5/In Cold Blood (1966) 《蓄謀:一件複雜兇殺案及其真實原因》 6/The Friend of Eddie Coyle (1972) 7/The Killer Inside Me (1952) 8/Stick (1983) 9/The Talented Mr. Ripley (1955) 天才雷普利 10/Prizzi"s Honor (1982) 《普利茲家族的榮譽》 本格解謎: 1/Ten Little Niggers (1939) 孤島奇案 無人生還 2/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1926) 羅傑疑案 3/Gaudy Night (1935) 《俗麗之夜 4/The Nine Tailors (1934) 九個裁縫 九曲喪鐘 5/Murder Must Advertise (1933) 《殺人廣告》 6/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1934) 東方快車謀殺案 7/The Strong Poison (1930) <劇毒> 8/Clouds of Witness (1926)《證言疑雲》 9/The Three Coffins (The Hollow Man) (1935)《三口棺材》 10/The Body in the Library (1942) 藏書室女屍之謎 11/The Moving Toyshop (1946) 《玩具店不見了》 12/The ABC Murders (1935) ABC謀殺案 13/I.O.U. (1991) 14/The Franchise Affair (1948) 《法蘭柴思事件》 15/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 (1920) 斯泰爾莊園奇案 16/The Tiger in the Smoke (1952) 煙中之虎 謎虎 17/Death on the Nile (1937) 尼羅河上的慘案 18/Calamity Town (1942) 凶鎮 19/The Green for Danger (1944) 綠色危機 20/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 (1962) 破鏡謀殺案 歷史推理: 1/The Daughter of Time (1951) 《時間的女兒》 2/The Name of the Rose (1980) 《玫瑰的名字》 3/The Seven-per-cent Solution (1974) 百分之七溶液 4/Wobble to Death (1970) 5/ A Morbid Taste for Bones (1977) 《變味的遺骨》 6/ Time and Again (1970) 7/Devil in a Blue Dress (1990) 藍衣魔鬼 8/Crocodile on the Sandbank (1975) 9/The Devil Velvet (1951) 10/The Chinese Nail Murders 註:即高羅佩《鐵釘案》 幽默推理: 1/Fletch (1974) 2/The Hot Rock (1970) 3/Banl Shot (1972) 4/God Save the Mark (1967) 5/Skin Tight (1989) 6/Rest You Merry (1978) 7/Dancing Aztecs (1976) 8/Bimbos of the Death Sun (1987) 9/Home Sweet Homicide (1944) 10/The Moving Toyshop (1946) 法庭推理: 1/Presumed Innocent (1987) 《假定無罪》(《無罪的罪人》) 2/Anatomy of a Murder (1958) 《解析謀殺案》《一個兇殺案的解析》 3/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1948) 《短篇選集》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貴州出版社 4/Rumpole of the Bailey (1978) 5/The Firm (1991) 《陷阱》 6/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0) 殺死一隻知更鳥 7/A Time to Kill (1989) 《殺戮時刻》 8/The Case of the Velvet Claws (1933) 梅森探案集 絲絨爪(移花接木) 9/作品不詳 10/The Caine Mutiny MWA票選出的其它排行榜: 最受歡迎的女作家: 1/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2/多蘿西·L·賽耶斯(Dorothy L. Sayers) 3/蘇·格拉夫頓(Sue Grafton) 最受歡迎的男作家: 1/雷蒙德·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 2/東尼·希勒曼(Tony Hillerman) 3/阿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 最受歡迎的女偵探: 1/瑪普爾小姐(Mr. Marple,出自克里斯蒂) 2/金西·米爾霍恩(Kinsey Milhone,出自格拉夫頓) 3/V.I. Warshawski(出自Sara Paretsky莎拉·帕勒斯基) 最受歡迎男偵探: 1/菲利浦·馬洛(Philip Marlowe,出自錢德勒) 2/歇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出自柯南道爾) 3/彼得·溫西爵爺(Lord Peter Wimsey,出自賽耶斯) 作為殺人案的舞台最受歡迎的城市: 1/紐約 2/倫敦 3/洛杉磯 最受歡迎的兇器: 1/冷凍的小羊的腿 2/蛇 3/教堂的鐘 最受歡迎的屍體隱藏地: 1/窗檯(《毒藥和老婦》(Arsenic and the Old Lace),Joseph Kesselring所著 戲劇) 2/胃裡(《兩瓶調料》(英國恐怖小說家Lord Dunsany所著)、《特餐》(美國作家 Stanley Ellin所著,亦凡書庫收錄) 3/羊毛袋(紐西蘭女作家Ngaio Marsh的《Died in the Wool》) 偵探小說中出現的動物: 1/《巴斯克維爾的獵犬》中的魔犬 2/《瘦子》(《The Thin Man》,美國作家達謝爾·哈梅特著)中的狗阿斯達。 3/美國作家Lilian Jackson Braun作品中的一群泰國貓。 最受歡迎的偵探電影: 1/馬爾他之鷹(The Maltese Falcon,獲得比別他電影多數倍的選票) 2/唐人街(Chinatown) 3/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s)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为何在豆瓣电影中某些美剧得分在 9 分左右?
※2016豆瓣十大華語佳片,你看了幾部?
※如何評價《羋月傳》惡意營造輿論環境事件?
※豆瓣為什麼不做聯合運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