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美國對伊朗開戰 中國的GDP可能猛降8%(圖)

近來,美國不斷增兵波斯灣,一時間美伊劍拔弩張,大戰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許多國家出於對自身戰略利益的考慮,在美伊戰與不戰之間積極斡旋。那麼,世界上有沒有人希望美伊大打出手,誰又最不希望看到美國對伊朗動武呢?

俄羅斯心有餘而力不足

據美國媒體報道,經俄羅斯總統普京批准,俄羅斯外交部3月27日在其官方網站發表長達70頁的《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研究》,敦促美伊關係正常化。

該研究報告被看作是俄政府外交政策的基石。在報告中,對於伊朗問題,俄羅斯對德黑蘭幫助維護阿富汗和中亞地區的穩定給予了肯定,批評美國在伊朗問題上企圖把國際社會拖入大規模的危機當中。莫斯科敦促美國避免伊朗核問題升級,因為這將導致一場「文明衝突」,併產生災難性後果。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伊朗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自核危機以來,俄羅斯堅定地支持伊朗與美國對抗,而且也是伊朗需要特別倚重的對象。但令人意外的是,近來俄方立場正與伊朗漸行漸遠。今年3月底,在給伊朗下達立即停止濃縮鈾活動的最後通牒之後,俄羅斯再出狠手,以伊朗不提供資金為借口,突然從布希爾核電站撤走了2000名核專家、工程師和工人。有分析人士指出,俄國已經放棄了對伊朗的實質性支持。

我國有60%石油進口來自海灣地區

對於伊朗為什麼聽不進俄羅斯警告而一意發展核武器,《漢和防務評論》主編平可夫分析指出:「俄羅斯原本想利用美國對伊朗的打壓,在保住伊朗的基礎上控制住伊朗。但伊朗認為,擁有核能力,既可讓美國不敢輕舉妄動,也可利用宗教號召力讓伊拉克什葉派成為反美力量,使美國的對伊戰爭變成中東的越戰,進而對以色列保持壓力。這時候,莫斯科在伊朗的政治、外交和宗教天平上所佔的分量,自然沒有俄羅斯人想像的那麼重,而且俄羅斯的能源外交對石油豐富的伊朗來說毫無制約能力。」可見,伊朗核危機並沒有給俄羅斯提供在國際舞台扮演主角的機會,反倒顯示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尷尬。

其實,伊朗與俄羅斯本來就存在深刻矛盾,現在只不過是出於抵禦美國的共同利益才走到了一起。早在十九世紀沙皇俄國時期,伊朗就飽受俄國人的戰火蹂躪。兩國關係直至1979年伊朗發生革命之後也未得到改變。當時伊朗的霍梅尼政權提出了「不要西方,也不要東方」的口號,將美國稱為大撒旦、蘇聯稱之為小撒旦。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在面臨各種巨大困難的情況下不得不依賴蘇聯,而蘇聯也不希望伊朗在頂不住壓力的情況下再度回到美國的懷抱,雙邊關係才有所改觀。

兩名歐洲高級外交官表示,莫斯科如果再繼續向伊朗提供核燃料,那麼它在國際上將很難解釋其立場。在歐洲與美國向莫斯科許以優厚的回報之後,莫斯科開始向西方靠攏。有分析人士認為,從戰略上來講,俄並不希望在其南部邊境出現一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歐盟需要借伊朗扮演重要角色

早在2003年11月,歐盟就介入了美國與伊朗之間的核博弈。迄今為止,美國和歐盟在阻止伊朗成為核國家這一點上是一致的,但歐盟不同意美國所實施的高壓政策,它反對美國把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國」,反對美國再發動一場「先發制人的戰爭」。

歐洲國家在經貿上與伊朗保持著密切聯繫。德國、法國、義大利分別是伊朗第二、第三、第四大貿易夥伴。歐洲的幾大石油公司都在伊朗有大宗業務。如果伊朗受到制裁,歐盟利益將首當其衝地受到打擊。

有分析人士通過對伊朗和歐盟雙邊關係、地區以及國際關係的合作領域進行研究後指出:「伊歐雙方都需要對方,歐洲如果不與伊朗協調關係,將不可能在地區發揮更有效的作用,更不可能在本地區擔任重要角色。」

今年3月12日,當美國總統布希對伊朗發出嚴厲警告、威脅說「不排除動用武力解決核問題的可能」時,德國總理施羅德則針鋒相對地發出「不要動武」的警告。戰爭還是和平,對歐盟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反戰是民意和政壇的主流。

伊朗核問題首席談判代表拉里賈尼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伊朗和歐盟應當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拉里賈尼說:「雙方具有共同利益,因此有機會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畢竟,伊朗的天然氣儲量位居世界第二。我們可以向歐洲輸送天然氣。」

談到歐盟、伊朗和美國的關係,中國中東問題專家林伯濤指出:「歐盟在伊朗有巨大經濟利益,它不可能同意美國輕舉妄動;歐盟希望其中東外交有所建樹,利用它的外交資源和談判傳統,在這一地區發揮影響力,它不可能聽任伊朗核問題發展成為不可收拾的危局。而美國由於還不能從伊拉克脫身,難以兩面出擊,因此利用同歐盟和解的契機,在伊朗核問題上開始考慮倚重歐盟,在談判上自己甘願退居二線。」

阿拉伯國家會因伊朗與以牽手?

在派出第二個航母戰鬥群至波斯灣的同時,2007年1月,美國國務卿賴斯一周內接連訪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試圖解決巴以之間的長期癥結問題,並表示將向阿拉伯國家提供「愛國者」反導彈系統。

華盛頓的獨立智庫中東學會研究員溫博姆坦言說,美國這樣做目的是「拉攏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最終將美國、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綁在一起,形成對抗伊朗的『鐵三角』。」

伊朗和阿拉伯國家雖然同是伊斯蘭國家,但是由於教派分歧和民族的認同,一個是阿拉伯一個是波斯,所以阿拉伯國家對伊朗並不認同和同情,隔閡很重,這從兩伊戰爭可以看得出來,當時阿拉伯國家大都支持薩達姆。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東學院代理院長斯克對《華盛頓觀察》周刊說:「美國在中東的盟友除了以色列外,還有傳統上受到遜尼派阿拉伯人主導的國家,包括沙特、埃及和約旦。這些阿拉伯國家出於他們對伊朗/什葉派支配一切的恐懼,可能至少是暫時壓抑住其對以色列的敵意,甚至與之合作。」

2006年底,沙特、阿聯酋等國家都曾經明確表示,如果伊朗在戰爭期間封鎖波斯灣,影響了這些國家的財路,他們將向伊朗宣戰。沙特國王阿卜杜拉甚至曾警告稱,「沙特將使用一切手段來挫敗伊朗控制伊拉克和地區國家的企圖。」

面對美國的軍事和外交打壓,內賈德總統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而是開始了他自己的「外交之旅」。讓國際社會格外關注的是,在內賈德今年3月份出訪的目的地中,不僅包括蘇丹,還有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親密盟友——沙烏地阿拉伯。

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拉里賈尼在阿聯酋迪拜對阿拉伯領導人說,華盛頓與他們的利益並不一致,一旦他們不再有用,就會被美國拋棄。因此,中東所有穆斯林政府應該聯合起來,依靠自身力量維護中東地區的安全和穩定,而非依賴美軍的保護傘。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秘書長阿提亞近日在接受卡達媒體採訪時表示,海合會成員國視伊朗為「兄弟般的鄰國」,不會參與任何針對伊朗的軍事行動。阿拉伯聯合大公國3月29日表示不會允許美國使用阿聯酋的領土、領空和領海進攻伊朗。此前卡達也作出了類似表態。

華盛頓的獨立智庫中東學會研究員卡拉布瑞斯認為美國的一番用心和算計恐怕不會修成正果。「我認為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確想看到伊朗受到遏制,但並不希望看到它被摧毀。」 卡拉布瑞斯表示:「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有相同的利益,那就是對伊朗勢力擴充的擔憂,但這並不表示兩者間的新仇舊恨就能從此一筆勾銷。」

中國最有可能被殃及池魚

有分析家指出,如果美國軍事打擊伊朗,世界原油價格將突破100美元;如果霍爾木茲海峽因戰爭被封鎖,油價有可能突破150美元。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已警告「全球化時代第一次石油衝擊的到來對中國經濟衝擊更大」。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6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47%,進口部分的60%來自海灣地區。目前伊朗和沙特是我國最大的兩個石油來源國,一旦開戰,我國石油進口將大幅減少。

據美國世界安全研究所的分析,如果中國減少60%的石油進口,GDP將猛降5.4%-8%。更為嚴重的是,油價猛漲可能導致輸入性通貨膨脹,波及我國的整個價格體系。同時,還將降低就業水平、縮小貿易順差、引發股票市場的暴跌,降低我國經濟的總體競爭力。由此可見,如果美國軍事打擊伊朗,中國極有可能遭受嚴重的「池魚之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認為:「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和能源生產國,能源工業體系比較健全,具有相當供應能力。中國經濟從整體上看,並不是那麼弱不禁風。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對可能到來的風險有沒有防範的物質和精神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有準備,就能『猝然臨之而不驚』,就可能將危機帶來的巨大衝擊降到最低限度。


推薦閱讀:

一個老美精英眼中的美國大選!
【第209期·白麓論壇】黃亞生解析特朗普時代:美國經濟、政治和民主的反思
南海問題上,域外國家都不想按照美國標準玩了
留學美國,究竟什麼是套磁?
三八婦女節來源於美國,為何美國人自己不過2

TAG:中國 | 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