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歡迎光臨膠州新聞網

高祀祖

【編者按】

據考證,在膠州4500年燦爛的歷史文化傳承中,有數十個名門望族具有優秀的家風家訓,世代流傳。《金膠州》膠州風情欄目開闢「膠州大家族家風家訓」專欄,選取十個家族由其後人或記者撰文詮釋,以饗讀者。讓我們穿梭於古今之間,體味這些家族中傳承的家風家訓,汲取其中的精華,激勵我們繼承祖宗的智慧和美德,在傳承中發展,形成現代良好家風,實現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訓」、「家規」、「家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對個人的修身、齊家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也是穩定社會的重要力量,因此,上至帝王,下到黎庶之家,每個家族,甚至家庭,為了維護必要的法制制度,擬定了成文或不成文的規範來約束族人,逐步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完整「家訓」、「家規」、「家法」體系。中國歷史上不乏經典的優秀「家訓」、「家規」、「家范」,有的洋洋千言,如《顏氏家訓》(顏之推家訓)七卷,二十篇;有的數百字,如《韶山毛氏家訓》十款四十字,加詳解,五百字;范仲淹《家訓·百字銘》共一百字;《包拯家訓》「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僅三十七個字。這些「家訓」、「家規」,不論簡繁,皆能激勵子孫後代奮進自律。有些《家訓》、《家規》的名言警句,至今是人們的行為的準則,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例如:《朱子治家格言》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謝氏家訓》的「作善降之百祥,不做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顏之推的《顏氏家訓》的「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等。

大行高氏一族,自始遷祖高伯通元末「自利津遷膠州行上村」至今已六百四十多年,其後裔已散居于山東、河北、福建、雲南、台灣、東北等地,有的已遠徙東南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是膠州很有影響的名門望族。就「家訓」、「家規」而言,實話實說,大行高氏,不像曾氏(曾國藩)、朱氏(朱伯廬)、朱氏(朱熹)、歐氏(歐陽修)、李氏(李毓秀)等家族,有單獨成文的《家訓》、《家規》、《誨學說》、《弟子規》等,但對族人修身、齊家的要求也是很明確,很嚴格的,這主要體現在歷次修譜的序言中。例如:清康熙年間的《高氏族譜》兩卷手抄本,對始遷祖高伯通人格評價是「寬厚能容,好善樂施,儉樸謙恭。」太傅高弘圖寫的《重修高氏家譜序》,開宗明義寫道:「類於卿大夫庶家,鹹得有譜,譜必昭之穆之於其所本,用以教孝;又昭之穆之於百世支,用以教睦也。」十二世孫高堳為六次修譜寫的《續修高氏家譜序》中,將歷次修譜序言的「教孝、教弟(悌)、教睦等,彙集為族規,寫道:「今與族人約,登吾譜者,勿薄我同氣,勿疏我一體,慶弔勿或不通,吉凶勿或不告;貴賤、貧富、長幼、尊卑勿不相親、相讓、相敬、相恤、藹然、敦睦之誼,雖至百世,常如一日。庶不負我祖若宗教孝、教弟(悌)之遺意也。嗚呼!賢者務為仁孝,愚者知所敦勉。」

我大行高氏一族,正因為族人能以誠信立身,以孝悌、寬厚、敦睦、相讓、勤儉、謙恭為行為準則,所以數百年來,能常盛不衰,賢人輩出。據不完全統計,明清兩朝,大行高氏後裔,中進士14人,中舉50人,貢生80人,上至尚書,下至縣丞、游擊等大小官員190餘職。造就了大學士、南明宰相高弘圖、江西南昌總兵高文熠、著名書畫家詩人高鳳翰等。當代有全國人大常委、華僑委主任高祀仁、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高敬東、高建國、高祀忠等。

大行高氏第七次修譜會議於2006年1月26日召開,這次會議,成立了第七次修譜董事會,確定了尋根、修譜等七項任務。其中第五項任務就是修訂《膠州大行高氏家訓》。目前各項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相信隨著修譜工作的勝利完成,一個語言簡潔,行為規範明確的《大行高氏家訓》,一定能呈現給全體大行高氏族人。

高氏綿延2533年已傳82世

從歷代高氏家譜編修看其家訓傳承

李燕

近日,記者在主持第七次續修大行高氏族譜工作的總召集人高祀起處,發現了其收集的眾多不同時期的《高氏族譜》及相關資料,從中發現了高弘圖、高文熠等高氏名人在歷次重修族譜時寫的序言和當前續修工作初步成果,很受啟發和教育,現將其大意摘編如下:

高弘圖:孝與仁德

高弘圖在續譜時寫的序言中認為,迪公修譜的意願是:如果說高氏原本鹽農出身,即使相傳百世,他們的身份也不會改變。然而他們大多數人拘束謹慎、遵紀守法、老實厚道,不會傷害別人。對自己要求很嚴,與鄉鄰交往樸實自然,不會巧言炫耀自己。等到後來,人口繁育一天天多起來,仍然沿用著農家人的風俗習慣。從五世迪公中了舉人,在京里做了官,又用讀書入仕(做官)的道理來修正農家人存在的不良習慣,把天子倡導的仁政和學校教育作為根本,與農業種養業並重。高家是依靠農業種、養發展起來的,絕不敢輕視農(鹽)業。

玉泉先生說過,這是我們高家的家訓。堅守的是孝子,是有仁德的人;不這樣做的,就是不屑之子,就是悖逆仁德。

高文熠:親情和睦

高文熠在續譜時寫的序言中表示:只要世代濟德,那麼他的後代沒有不昌盛通達的。我高氏從利津遷往膠州已過五世,出了我太僕祖迪公第一位考中舉人,開始編寫我家家譜,從此家族繁衍特別旺盛。到我叔祖憲副聿把一族分為五大支,均分了勞役負擔。後來,我伯父太傅弘圖公職高位重,孝心遍及族人,把大小各支合起來編成通譜。這是高家的盛事啊!我恰好是這年出生,按順序編在了家譜中。

以前那些年,與大多數讀書做官人一樣,有時要把治國方略奏明皇上,有時要持戈疆場建功立業,有時晚上接到命令要晝夜為皇上護駕。事務繁忙沒時間修譜,也有不少年了。為了皇上高興,承受著統領大軍守衛邊疆的壓力,多次立誓回家,夙願未遂。只希望我弟兄子弟家族聚居的人,千萬不要忘記親情和睦,力振薄俗,使太僕迪公心意中的家族骨肉情誼更加和睦,那麼這家譜,也不至於成為空言啊!

高祀起:追本溯源,傳承祖德

高祀起在此次續修工作的初步成果中指出:膠東大行高氏後裔如此出類拔萃,出了這麼多歷史名人,表明高氏家族應有深厚文化底蘊,始祖也應出身世家望族,是位有道德修養,有家教傳承,和藹可敬、身材魁梧、文武兼備的智者。但是一直找不到有說服力的答案。由文革時出土,明正德十五年刻於石灰石板之上的《明故儒官高公墓志銘》載:「君諱冠,字德元,其先濟南利津人,五世祖,諱伯通,當元季遷於膠,遂占籍於行上社,子姓繁衍至於今,遂成鉅族」。以此說,經濟上當時幾乎一無所有,作為遷徙多地,卜居膠州,膠東高氏靠什麼經過短暫幾代人便發展成為鉅族?所有資料,包括地方志、族譜、支譜等都沒有關於始祖出身方面的歷史資料。目前已知最早且唯一一部清康熙年間手抄本《膠東高氏族譜》記載:「始祖寬厚能容,好善樂施,儉樸謙恭,元末兵亂,來自利津,三遷行上,世為膠人,曰居有宅,曰耕有田……」這是此前發現記載我始祖為人處世、道德涵養唯一的文字資料。此外,高密宗親收藏清嘉慶九年八卷本《膠東高氏族譜》第一卷的譜系圖第一頁,上下分別鈐有兩方篆書印章,第一方白文印文:「渤海衣冠世胄」,第二方朱文印文:「黔陬將相人家」。

最有意義的是經多方走訪,終於發現了《五十四世譜》,這是沾化縣姜牙店等六村高氏兩大系宗親,即安邦公與安國公後裔。其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五十世譜》,記載一世祖是柴公,五十世祖是安邦、安國、安民、安泰、安居五叔兄弟。二是《五世譜》,一世祖是安邦公,五世祖是至公、至誠、至祥三兄弟。《五十世譜》的第五十世與《五世譜》的第一世重合。二譜合一,便成為始祖是至誠公沾化縣高氏後裔之《五十四世譜》。同樣也是高氏始祖伯通公前《五十四世譜》。如此,膠東高氏自柴公到安邦公,再到伯通公,一直到現在傳承有序,上下貫通,一脈相承,綿延2533年,已傳82世。僅次於2009年新修《孔子世家譜》載孔子世家已傳2563年、83世。

編輯手記

以誠信立身的大行高氏家風生動詮釋了誠信為本、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廣為流傳。誠信是華夏民族最崇尚的品質,已傳承數千年。它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

由此可見,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


推薦閱讀:

怎樣做好自媒體引流?
氛圍,鍋莊吸引人的秘密
新聞娛樂化
數十位師董會合伙人聚京赴會交流
早啊!新聞來了〔2017.05.25〕

TAG:新聞 | 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