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肝者將軍之官」的生理病理意義

重要小貼士

慶祝中醫藥法實施,中醫傳承輔助平台向所有國醫大師工作團隊無償贈與軟體,所有全國名中醫和首都國醫名師團隊參加中醫傳承輔助平台網路培訓班只需999元,詳情添加管理員微信(TCMISSvip)進行諮詢。

麗 東 書 院

麗東書院由山東中醫藥大學丁元慶、張安玲教授創辦。書院以「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為訓,以「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為理念,弘揚「發煌古意,融匯新知」的進取精神,採用「日理臨床夜讀書」的模式,堅持「讀書明理,臨證求真」的原則。遵守法紀,自我管理,摒棄名利。以傳道授業,傳承創新為己任,以培養優秀中醫人才為目標。麗東書院微信平台與中醫傳承平台微信建立合作,在中醫傳承輔助平台微信開通麗東書院專欄,刊登麗東書院(微信號:LidongAcademy)授權文章。

⊙作者:張安玲

⊙編輯:一墨

自《素問·靈蘭秘典論》提出「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之後,古今醫家見仁見智,對此理解各不相同,略陳己見,供參考。

1傳統認識

對「肝者,將軍之官」的認識,古今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①以勇猛釋之。王冰注曰:「勇而能斷,故曰將軍,潛發未萌,故謀慮出焉。」《內經知要》曰:「肝為震卦,壯勇而急,故為將軍之官。」《素問直解》則曰:「氣勇善怒,猶之將軍之官,運籌揆度,故謀慮由之出焉。」②以性急主怒釋之。如《素問吳注·卷三》曰:「肝氣急而志怒,故為將軍之官。」《素問集注》云:「肝主急而志怒,故為將軍之官。」《群經見智錄》說:「肝主怒,擬其似者,故曰將軍。怒則復有謀慮,是肝之病也。」③為以上二說之總和。如《黃帝內經素問校注語釋》說:「將軍比喻肝性易動及剛強之意。謀慮是說肝有主思想活動的功能」。《新編黃帝內經綱目》:「肝屬風木,藏血主動,性動惡怒,故喻為將軍。肝藏魂,有協助心神之用,故出謀慮。」

總上所言,不難看出,歷代注家多以肝屬風木,其性主壯勇而急,在志為怒,即以肝的生理特點來闡釋「肝為將軍之官」。

2從原著看其意

統觀《素問·靈蘭秘典論》對十二臟腑的論述,主要是闡述其生理功能,及其在生命活動中的主要作用。心、肺、脾胃、腎、心包、大小腸、三焦、膀胱,俱言其生理功能,而獨「肝者,將軍之官」是言其特性,似與上下文意不符,即雲「謀慮出焉」,則知其「急」「怒」 「動」「勇壯」,似屬不妥,恐非本意。對此,任應秋教授在《任應秋論醫集》提出:「將軍作戰,貴在善謀,不貴在勇。故曰『謀慮出焉』,並沒有說『剛強出焉』。因此,以將軍之官來解釋剛強,理由並不充分。」

結合上下文意,作者認為,「肝者,將軍之官」是言生理功能,說明肝在人體生理活動中所發揮的作用,猶如率兵作戰之將軍,在心主統領下,協調臟腑功能,調和氣血,共同完成各種生理活動。而「剛」「急」 「動」 「怒」既非肝的生理功能,亦難說明肝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故不可取。

3對「肝者,將軍之官」的認識

3.1 肝為人體氣血調控中心

肝司疏泄,調暢一身之氣血。肝氣疏泄,多由肝主風木春生之氣引申而來。肝屬木,旺於春,肝之疏泄猶春氣降臨,對氣機的疏通、暢達、開發具有重要影響,肝氣疏達,生化不息。所謂「肝應春木之氣,而主開發,它是人的生命源泉和動力。如此「升發鼓舞之氣」,顯然非「剛暴」「勇壯」所能比擬。誠如周學海在《讀醫隨筆》中所說:「肝者,升降發始之根也。」「凡臟腑十二經之氣化,皆必藉肝膽之氣化以鼓舞之,始能調暢而不病。」藏血是肝的又一生理功能。血之藏納與排泄,以氣為用。血屬陰,氣屬陽;陰主靜,陽主動。故肝能藏血,全藉疏泄之力。《血證論》說:「肝屬木,木氣沖和調暢,不致郁遏,則血脈得暢」「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流行暢達,則生機盎然,所謂「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人身諸臟能司氣血者,惟肝為要。《馤塘醫話》說:「肝為五臟之長」「肝木屬春,生生之氣。如無此氣,人何以生」,人體「對於功能的維持和調節,以及在生老病死過程中,肝臟則是調節的樞紐,以期保證機體的氣血調和,陰陽平衡。」肝通過司疏泄與藏血,調節控制著全身氣血的運行,故為人體氣血調控中樞。不難看出,肝對人體生理活動,猶統領三軍之將,運籌帷幄,故以「將軍」喻之。

3.2 肝具攘外安內之功

(1)肝主衛外

衛外之職,司在衛氣。情悅志和,肝氣疏泄,氣機調暢,則衛氣行陽入陰有度,衛外之力自強。《靈樞·師傳》曰:「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針灸甲乙經》提出:「五臟六腑以肝為之將」。肝主候外,是說肝的疏泄機能可以調暢氣機,運行營衛氣血,與人體防禦機能密切相關,這對預防外感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國外研究表明,人體免疫力會因緊張情緒的刺激而減弱。臨床亦證實,遭受強烈或持久精神刺激者,每每易於罹患各種疾病。

(2)肝能安內

臟腑十二經之氣化,皆藉肝膽氣化之鼓舞才能正常。肝主調節氣血,協調臟腑功能,氣血調和,臟臟功能正常,諸病不生。致病邪氣既可從外襲表,亦能自內而生。肝為將軍之官,外能抵禦邪襲,內能戡定禍亂,從而保持自身穩定。如脾胃為氣血化源、百骸之母,其受納、腐熟、運化必得肝之氣為之協調,肝膽氣旺,脾胃納化有常,氣血化源有繼,御邪有力。肝失疏泄,脾胃受戕,納化失常,氣血化源受損,則正氣不足,易為邪襲而發病。所謂「一有怫鬱,諸病生焉」。

3.3 肝主泄濁

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下竅主排泄濁氣,故曰「濁陰出下竅」。肝主疏泄,能促進二便之排泄,肝能協調濁氣排出,保持機體健康不病。反之,肝失疏泄,則二便失常,泄濁障礙,穢濁留滯。

3.4 肝失疏泄,諸病因生

肝既對生命活動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則肝氣一病,諸病隨生。《醫門八法》說:「諸病多生於肝」,《柳洲醫話》說「肝為百病之賊」。故肝失疏泄,乃諸病之契機。

(1)肝失其用,外邪易侵

肝失疏泄,氣機失調,衛外不固,外邪易於侵襲。筆者對1988年7月至1989年4月山東中醫學院附院急診科收治的內科急性發熱病人118例的調查發現,其中發病前有明確的精神刺激或情緒改變者30例,占近25%。情志之變,最易傷肝,肝氣不舒,氣機失暢,氣血不和,衛外力弱,易於感邪發病。嚴燦氏等研究發現,肝鬱證患者細胞免疫機能下降,認為中醫肝主疏泄理論有其現代免疫學基礎,中醫肝的主體功能應當包括現代醫學的免疫系統的功能。

(2)肝氣鬱逆,諸疾峰起

肝失疏泄,為病最多,《古今醫統》說:「郁為木性不舒,遂成鬱結,既郁之久,變證多端」「肝氣一逆,諸氣皆逆」。丹溪論郁,分之有六。六郁之中,氣鬱為主。氣鬱責在肝鬱,肝氣鬱結,六郁隨生。

3.5 肝病則臟腑失和

肝失疏泄,它臟受病。《馤塘醫話》說:「肝為五臟之長而屬木,一有病則先克脾胃之土,脾胃受克,無所生施,而諸經之病峰起矣。約略數之,則有胸腹脹滿,左肋牽痛,上連頭頂眉棱等處,易驚易怒,煩躁不寐,寒熱往來,晡後潮熱,喘促煩渴,乾咳痰嗽,吞酸嘔吐,小便淋閉,大便或硬或溏而瀉,吐血遺精,腰膝痛,皮毛洒淅,肌膚枯瘦,筋骨拘攣各症,分屬十二經,而一一皆系肝氣之所變也。」肝氣一病,為害廣泛,所以說「肝者,干也,其特性每以干犯它臟為能事」。約言之,肝氣疏泄,氣血調暢,五臟安定,百病不生。反之,肝失調達,氣血違和,臟腑失調,諸病叢生。肝內能調和臟腑氣血,外能抵禦諸邪,安內攘外,故曰「將軍之官」。

4調肝可以治百病

肝為春生之氣,不病則長養化生,鼓舞一身之氣。肝氣一病,臟腑氣機失調,氣血運行不暢,諸病因生,故曰「肝為五臟之賊」「肝為百病之賊」。肝病為害多端,其本則一,即肝氣鬱逆。肝氣為害,疏肝調氣,皆可治之。周學海在《讀醫隨筆》中說:「醫者善於調肝,乃善治百病」「凡治暴疾、痼疾,皆必以和肝之法參之。和肝者,伸其郁,升其結也,或化血,或疏痰,兼升兼降,肝和而三焦氣化理矣,百病有不就理者乎?」

總之,生理上肝能調和臟腑氣血,外御諸邪侵襲,對維持機體氣血沖和,臟腑協調的生理狀態具有重要作用,臟腑氣血調和,則百病不生,故曰「肝為將軍之官」。反之,病理狀態下,肝氣鬱逆,氣血違和,臟腑機能紊亂,邪氣自內而生;衛外不固,邪易由外而襲,內傷外感,諸病叢生,因曰「肝為萬病之賊」。基於此論,臨床實踐中又有「調肝治百病」之經驗。「將軍之官」言肝之生理功能,而「肝為百病之賊」是對「將軍之官」失職的多種病理改變的總括;調肝可以治百病則是「肝者將軍之官」「肝為萬病之賊」理論的臨床應用。

[本文來源:麗東書院(微信號:LidongAcademy),原文刊發於《中醫藥學報》1997年,第25卷第3期,作者有修改。由中醫傳承輔助平台(TCMISS2014)編校發表,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推薦閱讀:

新時期全面從嚴治黨的當代意義與路徑選擇
(12)子平閱微筆記(17):十二宮陽生陰死的命學意義
昨天那兩隻小猴子的意義有多重大?這一次,中國成了領跑者
1-9原始意義是什麼
八字中「命宮」有何意義?

TAG: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