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只有一個老婆的皇帝
06-28
原創:鄧遠行
(2014年12月22日重新修改)http://user.qzone.qq.com/604551481/main
中國皇帝的一大特點就是老婆多,但也有例外。在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幾百位皇帝中,還真有一個只娶一個老婆的皇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
孝宗皇帝一生只有一位妻子,就是皇后張氏,別無其他嬪妃。皇后張氏,興濟(今河北滄州市北)人。按照明代中期以後的選後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於中等平民家庭。父親張巒,原只是一名秀才,以鄉貢的名義進入國子監,也就是說,從地方學校保送進了國立最高學府,成為國子監生。憲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張氏與時為皇太子的孝宗成婚。至孝宗弘治四年(1491年)九月,張皇后生下唯一的皇子朱厚照,即後來的武宗。 孝宗和張皇后是患難之交,一對恩愛夫妻。兩人每天同起同卧,讀詩作畫,聽琴觀舞,談古論今,朝夕相處。晚明學者黃景昉說:「時張後愛最篤,同上起居,如民間伉儷然。」作為一個擁有無上權力的皇帝,這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為何明孝宗只有一個老婆,而無其他嬪妃?後人有多種說法,然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認為與他自幼經歷坎坷,九死一生的苦難童年經歷有關。的確,孝宗的童年非常坎坷不幸。生母紀氏,原是廣西紀姓瑤族土司的女兒。成化元年(1465年)三月,廣西等地的少數民族叛亂,朝廷派大兵前去鎮壓,至成化三年六月,叛亂平定之後,俘擄了一批男女解入京城。這其中包括孝宗皇后的生母紀氏,另一個是後來一手遮天的大太監汪直。當時紀氏還是少女,由於性情賢淑、端莊聰慧,又粗通文字,被王皇后看中,選送到內書堂學習,以後被派充內廷書室看護藏書。一日,憲宗朱見深偶爾來到內廷書室,問及內藏現有多少金銀錢鈔,她口齒伶俐,對答如流,憲宗龍心大悅。又見她生得明眸皓齒,嫵媚動人,便在紀氏住處召幸了她。不久,紀氏懷孕。 而當時宮中最受寵的是萬貴妃。她恃寵而驕,為所欲為,無惡不作。由於自己無法生育,她十分妒恨其他嬪妃生子。每當得悉哪個嬪妃懷孕後,就使用一切手段逼令那個嬪妃喝葯打胎。迫於萬貴妃在後宮一手遮天的權勢和淫威,嬪妃們敢怒不敢言,只有含淚屈從。一晃幾年時間過去了,憲宗一直為沒有子嗣愁眉不展,而宮廷內外,朝野上下也為之憂心。成化五年,柏賢妃生下一個皇子,憲宗欣喜若狂,大事慶賀,取名祐極,並隨即立為皇太子。然沒想到第二年二月,皇太子佑極突然生起病來,病勢來得非常兇猛,令御醫們束手無策,一天一夜後竟夭折了。憲宗哭得死去活來,宮人太監們覺得太子病得奇怪,偷偷查訪下來,果然是萬貴妃派人毒死了太子。但是,誰也不敢去聲張告發。這次,萬貴妃聽到紀氏懷孕的消息後,立刻又派了一名宮婢前去打聽實情。這宮女心生惻隱,不忍皇帝的子嗣又遭殘害,於是回去謊報說紀氏是「病痞」,不是懷孕。萬貴妃仍不放心,下令將紀氏打入冷宮。而憲宗對此全不知情。 就這樣,紀妃在好心的宮女照應下,又艱難地熬過了幾個月,終於在冷宮中偷偷生下了小皇子。萬貴妃獲悉後,又派門監張敏前去伺機溺死新生的小皇子,但張敏卻冒著殺頭的危險,幫助紀氏將小皇子秘密地藏了起來,每日用蜜糖、米粉之類的食物餵養小祐樘。由於張敏行事小心,一次次躲過了萬貴妃的耳目。不久,被萬貴妃排擠而被廢掉的吳皇后也知道了這件事,又把皇子接到自己居住的側宮,悉心予以照料了一段時間。之後又秘密轉到民間撫養。 光陰似箭,轉眼又過了六年。一天,太監張敏替憲宗梳理頭髮。憲宗對鏡自照,忽見頭上已有數根白髮,不禁長嘆道:「朕老了,尚無子嗣!」張敏一下伏倒在地,連連磕頭道:「請萬歲爺恕奴死罪,奴直言相告,萬歲已有子嗣了!」憲宗大吃一驚,忙問道:「此話怎講?朕哪裡還有什麼子嗣?」張敏又叩首道:「奴一說出口,恐怕性命難保。萬歲爺可千萬替皇子作主,奴雖死無憾!」站在一旁的司禮太監懷恩也跪下奏道:「張敏所言皆是實情。皇子被養育西內密室,現已六歲了。因怕招惹禍患,故隱匿不敢報。」憲宗又驚又喜,懷疑自己在做夢,當下傳旨派張敏去領皇子前來見面。再說紀氏聽得憲宗召見兒子,悲喜交集,抱著兒子放聲大哭,說道:「兒去,娘不得生,若見一穿黃袍,有鬍鬚的人,便是兒的父皇,兒拜見他吧!」她兒子換上一件小紅袍,抱兒子上了小轎,由張敏等護著,離西內匆匆而去。這時的憲宗正眼巴巴地坐在堂上焦急地等候。忽然,他見到宮門前一頂小轎停下,一個頭髮長得幾乎接地的瘦弱小孩子跳了下來,在張敏的攙扶下,跌跌撞撞直奔前來。一見到他,便雙膝跪地,口稱:「兒臣叩見父皇」。憲宗第一次見到自已那胎髮尚未翦掉而且因長期幽閉、營養不良而顯得格外瘦弱的兒子時,不禁淚流滿面,連忙緊緊抱入懷中,親切地撫摸,久久地凝視。良久,才喃喃說道:「這是朕的兒子,長得真像朕」。憲宗隨即傳喻內閣,告知皇子出生之事,因六歲小皇子尚未取名,又命禮部會議,定名佑樘。大臣們皆大歡喜,第二天早朝一齊向憲宗慶賀道喜。 成化十一年(1475年),憲宗命內閣起草詔書頒詔天下,冊立朱祐樘為太子,封紀氏為淑妃,並大赦天下。 小祐樘被立為太子後,憲宗朱見深非常注重對他的培養教育。九歲時,他開始「出閣講學」直至十八歲即皇帝位,對他進行教育的老師都是當時的學識深厚之士,如彭華、劉健、程敏政等人。然而,孝宗的苦難並未結束。這一年的六月,紀妃在宮中暴亡,門監張敏也吞金自殺。顯然,紀妃與張敏之死與萬貴妃的迫害有著直接的關係。但憲宗居然沒有追究,只是下令予以厚葬,並謚紀妃為「恭恪庄禧淑妃」。也許是這種多難的童年生活增加了他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與其他同齡人相比,他顯得早熟。喪母時雖然僅有六歲,但卻「哀慕如成人」。 紀妃死後,憲宗的母親周太后擔心萬貴妃會對朱祐樘下毒手,於是親自將這唯一的皇孫抱養在自己的仁壽官內撫養,這才使朱佑鏜安全地生活在宮中。有一天,萬貴妃派人前來請太子去她宮中吃飯,周太后怕她不安好心,反覆叮囑孫兒道:「你去之後,千萬不要吃東西。」. 到了貴妃宮後,小祐樘果然不沾任何食品。當宮人捧上湯羹時,年幼的太子說:「我懷疑此中有毒。」氣得萬貴妃半晌說不出話來,既驚且怒:「這孩才幾歲就如此,一旦登上皇位,我不就死在他手裡嗎?」她覺得非下決心逼憲宗易儲不可。 自此之後,萬貴妃一有機會就向憲宗說太子的壞話,她深知自己已經無法生育,為達到廢掉朱佑鏜太子地位這一目的,她漸漸放寬對後宮嬪妃的暗中控制,讓妃嬪們有機會懷孕生下皇子,以便從中取代朱佑樘的太子之位。 成化末年,萬貴妃勾結大監梁芳等人,一再勸說憲宗廢掉太子朱祐樘,另立邵宸妃的兒子興王朱祐杬。憲宗對萬貴妃一向言聽計從,於是決定易儲。第二天,憲宗便召來司禮太監懷恩擬旨,不料懷恩以頭觸地,誓死不從,惹得憲宗大為惱火,竟把懷恩貶到鳳陽去守皇陵。而朝中多數大臣也極力反對,據理力爭,但這絲毫也沒有影響憲宗換太子的決心。正當宮中為改易太子之事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東嶽泰山發生地震,欽天監奏報說地震與太子有關,群臣藉機紛紛上奏,指地震的原因是上天警示,如改立太子必將引起動亂。古時候,泰山是太子的象徵,憲宗迷信,認為廢太子惹怒了天意,於是下令,從此不準再議廢立太子之事。朱佑樘的太子地位這才穩定下來。 成化二十三年春,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萬貴妃死去,時年58歲。得到消息的憲宗不禁嚎啕大哭,哀嘆道:「貞兒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同年八月,鬱鬱寡歡的憲宗果然也得了重病,追隨萬貴妃而去,時年41歲。 說來也夠荒唐,萬貴妃足足比憲宗大17歲,但憲宗對她的感情歷經二十多年的風雨而不衰:他10歲那年被立為太子時,萬貞兒已27歲;到他18歲即位當皇帝時,萬貞兒已35歲。然而他始終不忘萬貞兒對自己的愛護和體貼,也不因她比自己年長顏色漸衰而嫌棄,始終如一地專寵她,這實在令人費解。但無論怎樣,憲宗終其一生都只愛萬貞兒一個女人這一點,也算得上一段另類的「千古佳話"吧。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時年十八歲的皇太子朱祐樘繼位,第二年改年號「弘治」。即位後,孝宗追謚生母淑妃為孝穆皇太后,並將其墳塋遷至茂陵與父皇合葬,另立奉慈殿祭祀。不久,有太監在桂林查找到太后的遺迹,孝宗聞奏又下旨將古茶庵改名聖母寺,此泉池命名為聖母池,並責成官府精工修建,並派使臣到桂嶺修建了太后的先人塋,又在桂林建宗廟紀念自己的生身母親。與此同時,他不忘前廢后吳氏的恩情,命服膳皆如母后禮,同時給吳氏侄兒錦衣百戶的官。 憲宗留給兒子孝宗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 孝宗即位之初,就著手改革弊政,凡是憲宗的親信及佞幸之臣,一律斥逐,由於成化時期,憲宗皇帝寵信佛道,致使許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術、房中術進獻皇帝得到寵幸,然後與太監梁芳狼狽為奸禍亂朝政,打擊忠臣,扶植朋黨,是當時朝廷中的第一大害。孝宗即位之後立即逮捕了這兩人;外戚萬喜及其黨羽也被治罪。接著孝宗又裁抑宦官,整頓吏制,將成化朝通過賄賂、溜須拍馬發跡的官員一律撤換,罷免了不學無術、依附權貴的閣臣萬安、尹直等人。淘汰傳奉官二千多人,罷遣禪師、真人等二百四十多人,佛子、國師等七百八十多人。並重新調整內閣班子,大量起用正直賢能之士,如王恕、懷恩、馬文升等以及在成化朝由於直言被貶的官吏如徐溥、劉健、謝遷、李東陽等賢臣;此外,孝宗還為民族英雄于謙建旌功祠。孝宗即位後大刀闊爺、力除弊政的種種有力措施,使得無論是朝中還是宮中的氣象都為之一新,時稱「朝序清寧」。 由於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卻勤於政事,不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開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機會協助皇帝辦理政務。同時,他又重開了經筵侍講,向群臣諮詢治國之道。孝宗還開闢了文華殿議政,其作用是在早朝與午朝之餘的時間,與內閣共同切磋治國之道,商議政事。孝宗常召閣臣至文華殿,讓大家共議大臣的章奏,寫出批詞後,自己再批改頒發。所以,閣臣李東陽高興地說,天順以來,三十餘年間,皇帝召見大臣,都只問上一二句話,而現在卻是反覆詢問,討論詳明,真是前所未有啊! 與大部分明代皇帝不同,孝宗能夠非常謙虛地接受大臣們的意見。弘治十年(1497年)的三月於文華殿召見了內閣大學士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大臣,集聚一堂共商政事。議事完畢後,皇帝賜大臣們吃茶、聊天,氣氛融洽,然後才散去。召見大臣,面議國事,在當時被稱作為「盛事」。終弘治一朝,除這一次首開先例外,大概先後還有過四次。像這樣召見閣臣面商國家大事,其對於大臣們的激勵作用是可以想見的。同時也可以看出弘治一朝君臣關係之和睦以及孝宗對於儒臣的信任。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大學士劉健上奏說,晚朝散歸後天色已黑,各處送來的文件往往積壓內閣,來不及處理,如有四方災情,各邊報警等事務,就有耽擱的可能。於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日兩次在平台召見有關大臣議事。從此出現了「平台召見」這一新的朝參方式。 孝宗在內政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繁榮經濟。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開封黃河決口,孝宗命戶部左侍郎白昂領5萬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蘇松河道淤塞,泛濫成災。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貫主持治理,歷時近三年方告完成。從此,蘇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為魚米之鄉。 對於救荒工作,孝宗也非常重視,他要求各級官府都要設立常平倉,以應付災荒。在刑罰方面,他要求慎重施刑。在他的這種要求下,一些素以殘酷聞名的特務機構如錦衣衛似乎也變得仁慈多了。 孝宗對臣下寬厚平和,在明代的皇帝中,孝宗最為仁慈。在他的身上沒有其先祖朱棣一絲殘暴之氣,在位十八年,從未鞭打過一位大臣,甚至常關心大臣的生活起居。他多次召大臣劉健,謝遷入宮議事,臨走時總是從袖口裡拿出兩錠銀子,溫勉有加,告知這是私下從大內取出給兩位補貼家用的,大臣們無不為之動容。早朝的時候,孝宗親御奉天門,有的大臣因地滑,行走失儀,孝宗從不問罪。奏本中有錯字也不糾問,經筵講官失儀,他還寬慰數詞,不使其恐慌。有一年冬天,孝宗夜晚坐在宮內,覺得天氣寒冷,就問左右內臣,現在官員有在外辦事回家在路途的嗎?左右回答說:「有。」他又說: 「如此凜冽且昏黑,倘廉貧之吏,歸途無燈火為導,奈何?」遂傳下聖旨,命今後凡遇在京官員夜還,不論職位高低,一律令鋪軍執燈傳送。這些事雖不算大,但作為一個封建皇帝能如此曲體臣下,也確屬不易了。 孝宗皇帝又出奇地寬厚善良。即使對當初迫害其生母的萬貴妃家人,也表現了極大的寬容。他即位後一些官員上書,要求懲辦已死的萬貴妃及其族人,但孝宗認為這樣的做法是違背了先帝的意願,從而不予削溢議罪。這一切都出於一個孝字,孝敬父皇,維持傳統,以寬仁忠孝為主,他死後被定廟號為孝宗,也正因為此。 孝宗生活儉樸,不好聲色。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鮮使臣盧思慎曾對朝鮮的國王說:「先皇帝(憲宗)或於用人,間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則銓注登庸一出於正。又性不喜寶玩之物,雖風雪不廢朝會,臨群臣皆以喪服,惟祀天祭用黃袍,臣等慰宴時不奏樂,不設雜戲,勸花置於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張矣。」憲宗生前愛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紅細布裁製的衣,每年要向那裡加派上千匹。而這種織品,用工繁浩,名雖為布,實際卻用細絨織成。孝宗當時還是太子,內侍給他送來新裁製的衣服。他說:用這種布縫製的衣服,抵得上幾件錦鍛衣服。穿它,太浪費了。遂謝而不用。他當了皇帝後,下令停止為皇宮織造此布。 孝宗既擁有淵博的學識,又具有廣泛的愛好和興趣。尤其是喜歡詩歌、繪畫、彈琴等,並且在這些方面的造詣頗深。《明史》中曾收錄過他的詩集五卷,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錢謙益在自己編寫的《列朝詩集》中也曾收錄了他的一首《靜中吟》: 「習靜調元養此身,此身無恙即天真。周家八百延光祚,社稷安危在得人」。 由於多難童年的緣故,孝宗自小體質虛弱,再加上即位後勵精圖治,經常帶病上朝,導致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於是他希望通過佛道之術來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況。孝宗晚年一度對佛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因此一些奸佞之徒再次混入宮中,禍亂朝政。宦官李廣就是其中之一,深得孝宗的寵信。後來李廣畏罪自殺,孝宗以為李廣家中有天書,命人搜尋,卻搜出了李廣貪污、受賄的帳本,孝宗這才醒悟。重新遠佞臣而重用劉大夏、戴珊等賢臣。他開始了他生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勤政時期。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初,一代明君朱佑樘因偶染風寒,不幸誤服藥物,鼻血流不止,彌留之際,他召劉健、李東陽、謝遷等入乾清宮接受顧命,命傳位於皇太子朱厚照,並叮囑諸卿:「太子人很聰明,但是年齡還小,又好逸樂,諸卿要好好輔佐他,使他擔當起大任,朕死也瞑目了。」最後給太子朱厚照的囑咐是「任用賢臣」。至五月初七,孝宗病逝於乾清宮,年僅36歲,葬北京昌平泰陵。由於孝宗在位期間勤政愛民,深受老百姓的愛戴,所以他死後「深山窮谷,聞之無不哀痛」「哭聲震野」。 孝宗在位十八年間,吏治清明,任賢使能,抑制官宦,勤於務政,恭儉有制,勤政愛民,既無權臣、宦官專權,外無邊患,是明代歷史上少有的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和平時期。對此,《明史》贊曰:「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這評價是相當的高了。推薦閱讀:
※東方時事:中國大殺器橫空出世讓中美攤牌
※中國對日外交歸於理性
※從2014年中國經濟中獲利的五個途徑
※中國明星的私人飛機
※趙干城:《論中國》里被基辛格主觀闡釋過的外交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