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極端天氣的五個誤解
來源Five myths about extreme weather
關於極端天氣的五個誤解
By Manish Bapna and Jennifer Morgan,Published: July22
這鬼天氣實在是太熱了。從緬因州到夏威夷,溫度計的水銀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爬升著。美利堅大地似乎正經受烤箱的烘焙,其實這只是近年來發生的一連串極端天氣的最新表現而已——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亞經歷了浩浩蕩蕩的洪水,莫斯科被高溫熱浪襲擊,韓國被100年來最大的降雪所覆蓋。種種極端天氣考驗著人類的生存極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現象?而除了抱怨再抱怨,我們能做的又有什麼?
1.這個夏天不是一般地熱
熱是有原因的,熱也不獨屬於美國。上個月的全球平均地表氣溫,在有史以來的熱榜上位居第四。而且七月正在馬不停蹄地超越六月。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消息,49個州的氣溫——只有特拉華州幸名於難——都在過去三周內創了歷史新高。在華盛頓,橫掃東海岸的熱浪甚至將氣溫推向了三位數之高。
然而,華盛頓人民可能情有可原地把這個夏天當作一個反常的高溫季,但是事實是他們錯了。從整個地球的角度來說,在一系列超過20世紀平均氣溫水平的高溫季中,6月是第316個。所以,儘管這天氣確實比過去熱了好多,但這也許正是一種新的「正常」高溫,伴隨著其他極端天氣狀況。總之,這個月的高溫記錄不會保持太久的。
2.「百年一遇」的天氣百年僅現一次。
百年一遇的天氣不再配稱「百年一遇」了。2005年,一場破壞力極強的百年大旱襲擊了亞馬遜,緊接著2010年就災難重現。全世界範圍內,之前我們所認為是極端天氣的現象頻發,且呈現出驚人的頻率。回想一下超大洪水去年吞沒了五分之一個巴基斯坦,今年又淹沒了澳大利亞東部和美國的中心地域。氣象學家們真該給這些「百年一遇」的天氣想個更準確的新術語。
當然了,科學家們所謂的「百年一遇」並不是真的指一場大洪水、乾旱或是颱風會每個世紀襲擊一次某地,而是說在任意一年,發生此類災害的概率為1%。無論是哪種理解方式,極端天氣越發頻發的事實與氣象模型所指向的結果相一致:全球升溫將導致更加頻繁劇烈的極端天氣。
3.極端乾旱和極端洪澇並非都源於氣候變暖。
如果說乾旱和洪水都源於氣候變暖,這有些違背直覺。但是這確是可能的。科學家已經發現氣候變化會引發周期性的強降水與隨後斷續的乾旱天氣。猛烈的暴雨和乾旱交替反過來又會導致更多的洪災、泥石流、土壤侵蝕等其他災難。在一些地方,已經顯示出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的徵兆。
比如說,自1951年到2000年,印度雨季的強降水發生頻率升高,強度增大,而溫和的降水次數有所減少。同樣在中國,今年春天的大旱後就是大規模的洪災,洪澇天氣現在已導致近200人遇難,150萬人被迫遷移。
4.氣溫升高一兩度不是大問題。
當外界氣溫已經達到100度時,再升高一度聽起來沒什麼差別。但對全球平均氣溫來說,升高僅僅一度對全人類和這個星球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與工業化前相比,全球地表均氣溫升高了1.4度——其中超過一度的變化發生在近30年間。而且我們已經看到了這帶來的巨大變化。近半個世紀,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寒冷的白天和夜晚都變得更加少見,而熱天氣則更加常見。北極的海冰,格陵蘭的冰蓋,阿爾卑斯山和南極半島的冰川都在加快融化。海洋正因溫室氣體的累積而趨向酸化,而河流湖泊的變暖正影響淡水魚等生物的生存。這一切進程都導致動植物向兩極或是更高海拔處遷移,尋找更適宜居住的棲所。
所有這一切在這1.4度的升溫中發生著。更糟的是,這個數據只是平均數而已,真實的氣溫在不同地區的變化各有所差異,造成的影響也有大有小。如果不採取措施來減少碳排放,到本世界末地球的平均氣溫將可能升高11.5度之多,很多頂尖的氣候學家們如此預測。這樣的結果是難以想像的。
5.人人抱怨天氣,但沒人為此做些什麼。
我們都愛埋怨天氣。但那古老的諺語並不非常準確。事實上,全世界的政府、企業和個人都能做,甚至正在做很多事情來減少溫室氣體,應對極端天氣。
至少有85個國家已承諾展開使用可轉換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保護森林等舉措,以期在2020年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或是減少排放量的增速。同樣,一些財富500強的企業甚至是美國軍方都在為減少碳排放而努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但還遠遠不夠。
許多國家、城市和社區都在準備應對全球升溫可能帶來的影響。比如,在孟加拉,政府升級了其災害防備,成功減少了颶風造成的死亡人數。2007年的Sidr颶風中3400人遇難,而相似的一場颶風災難在1991年使約140,000人喪生。另外,越南正投資重建紅樹林,這道自然屏障能在澇災中保護海岸線。由世界資源研究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世界銀行聯合發布的2010-2011世界資源報告,強調指出了各國政府正在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而做出的計劃。
但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減少碳排放,從源頭上改善氣候問題。當談及這個變暖中的星球,真該少些空談,多些實幹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