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 拿破崙的軍事才能到底有多牛

特別聲明:

文中所持觀點,不代表溯古追風立場;

若無特別版權聲明,均來自網路轉載;

如有版權及其它爭議,請與我們聯繫。

關於拿破崙的軍事能力分析

首先肯定,拿破崙是軍事天才沒錯,因為他對戰爭有了不少的創新,但這點,但足以被稱作天才。

但是,天才的軍事能力,並不一定是最高的。

這裡先說一下,我讀過拿破崙的傳記,不過時間比較久,很多都記不清楚了,所以,細節上的東西,可能不太準確。

先說一下,軍事才能其實是分很多種的——構想、參謀、攻擊、防禦、統御、訓練……等等很多,實際劃分我也不是非常清楚,不過,拿破崙並不是在這所有方面都是天才的。

拿破崙的才能,更多是在攻擊和構想方面,所以,他才能發揮出那麼多經典戰例,這和他的構想能力分不開。

而比較一般的才能,其他的我不是很清楚,但統御,我想拿破崙的才能應該是一般。

將領並不是給他多少軍隊,他就能統御多少軍隊的。就像有人能做縣長,有人能做總統一樣,這是一樣的道理,即使是天才,也並不是就能算便統御多少軍隊的。很多將領,統御小部隊時,水平很厲害,但人數一多了,他們就駕馭不過來了,這就是能力問題。

在我看來,拿破崙的統御能力是適合中型軍隊的。簡單說,就是人數不多不少。少了,他的構想能力沒有發揮的基礎;多了,他駕馭不過來。所以,拿破崙的經典戰役,都是早早起,而等到六十萬進攻俄國的時候,他失敗了

這固然有俄羅斯的冬天,莫斯科的郊外的貢獻,但拿破崙的統御能力不足,肯定也是一個主要原因,不然的話,以他當年的攻擊速度,即使敵人堅壁清野,他也能完成追擊;

簡單地說,六十萬大軍,因為他的統御能力不足,過多耗費了他的精力,所以,在構想進攻方面,他精力不足了,所以,在我們看來,就顯示為一種退化,但實際上,這只是他能力的極限而已;

當然,軍隊多了,速度會慢也是常識,但問題是,拿破崙為什麼要帶那麼多軍隊呢?他當初都是以少勝多的啊!

目的很簡單,求穩!

大家都喜歡看以少勝多,但軍事上的常識,實際上是以多欺少。因此,拿破崙多帶軍隊實在很正常,因為他不想失敗,但他偏偏又敗在了求穩上:

1、統御能力不足,這上面我已經說了,這裡再加兩句,是旁證——「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大家都知道,成語的意思不考慮,實際上,這說明了韓信的強大統御能力,背水一戰,十面埋伏,無論兵多兵少,訓練好壞,他都能輕鬆駕馭。而拿破崙,在這方面卻比不上韓信。實際上,大家仔細看下戰史,凡是以少勝多的戰役,多數一方大多犯錯不斷,這一部分原因就是其總指揮統御能力不足的原因,在「三皇帝之戰」的時候,拿破崙就接著這個佔了對方的便宜,但「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在莫斯科,他還了;拿破崙的正常統御能力,在我看來,恐怕只有十萬到二十萬,在俄羅斯,他高看了自己;

2、忽視後勤。其實,法國從路易十四時代開始,後勤技術就一直是歐洲最先進的,拿破崙之前的多次戰役,也一直因為強大的後勤和常備軍制度,而佔了不少便宜。但正因為如此,讓他習以為常,所以到俄羅斯的時候忽視了後勤,於是,後果很凄慘——但是,這其實是所有將領都知道,但所有將領都會犯的錯誤,因為戰場的變化實在太多,倒不用對拿破崙太奢求;

3、他既是政治家又是軍事家,還是皇帝。政治軍事一把抓,好處很多,最明顯的就是效率高,視野開闊,拿破崙以前也多次利用軍事解決政治危機,然後用政治手段為軍事行動創造機會。政治決定軍事,軍事服務於政治。但有的時候,政治卻會對軍事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如果這兩方面分開,各有人負責的話,那雙方會通過討論發現問題,雖然效率差,但不容易犯自不量力的錯誤;可拿破崙卻是皇帝,這兩方面都歸他管,所以,在莫斯科,他用政治演算法算了軍事帳——當時他需要速勝,一方面是擔心英國和其他國家不穩定,一方面也是為了殺雞儆猴,所以才多帶軍隊,結果,他卻忘了軍事是沒有絕對的,往往要做最壞的打算的道理,於是,一場大雪害了他。

同時,他在莫斯科的幾天躊躇,其實也是政治影響了軍事——他又希望通過政治手段來彌補軍事上錯誤,簡單地說就是想訛詐俄國人,但人家這次沒上當;

4、他歲數打了。年紀大的人往往保守,持重,這是正常現象。很多時候,這是好事,起碼,大多數領導都是長者,但保守過頭,也會吃虧。拿破崙當時也年紀打了,沒有當初那麼傻大膽,愛冒險了,所以才多帶人,求穩。

這四點其實主要是拿破崙在俄羅斯失敗的原因,那其實不是一種軍事能力的退化,而是拿破崙忘記了自己的長處,而想用短處贏得勝利的一種結果——當然,他的運氣也確實很差,不過,似乎侵略俄羅斯的人,運氣都不好就是了。

至於滑鐵盧,其實反而很正常,因為當時法國在大戰略上是處於劣勢的。我們不能因為拿破崙經常以少勝多,就要求他每次都做到,那根本是違背軍事常識的。

當然,但是拿破崙也犯了些錯誤:

1、用人錯誤,這個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

2、進攻威靈頓的時候的幾次遲疑和等待,那據說有拿破崙的身體原因,但我想,可能也有部分是年齡大了之後的保守造成的『

3、分兵。這到底是不是錯誤,我也不敢肯定,但有不少人認為,他其實不應該分那麼多兵力來防備普魯士軍隊——不是不需要,而是當時條件不允許,當時如果他採取更極端的做法,只用最少量的軍隊牽制普魯士人,而大部直接攻擊英軍,那麼後果,就是未知的了。

當然,第三條完全是假設,當時的具體情況,肯定更加複雜,所以,如果我們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過於深究,反而是一種不負責任了。

所以,拿破崙的兩次軍事大失敗,其實都是有複雜原因的,我們不應該認為是他的能力退化——但是,反過來說,我們也應該看到,拿破崙的軍事能力,其實是進步不大的,尤其是對比那兩個擊敗了他的人——威靈頓和庫圖佐夫;

這二人都是他的手下敗將,最後卻都狠狠挫敗了他,原因就是他們進步了不少,但拿破崙沒有

這有涉及一個名將的分類問題:

名將,其實是分兩種的:天才型和學習型。

天才型的名將,往往早熟,很早就露出崢嶸。拿破崙正是其中代表。他們擁有創新和構想能力,所以軍事上的創新,往往是屬於他們的。而他們也往往藉助創新,創下一連串的輝煌。但是,相應的,他們接受的失敗,以及常識性經驗往往不足,所以,他們關鍵時刻可能會犯一些比較低級的錯誤,這又往往導致將星隕落,拿破崙正是如此;

而學習型的名將,則沒有天才們那麼獨領風騷,他們往往要在軍隊中學習很長時間,經受很多失敗,但他們卻會不斷吸收經驗教訓,學習厲害的敵人,不斷提高,威靈頓和庫圖佐夫或許都不算是絕對的名將,但他們確實是學習類型的將軍。這個類型的名將,歐洲的我知道的有杜倫尼、毛奇,中國的話,廉頗算一個,李靖應該也是。這類名將,成名都是在年紀大的時候,但他們因為持重和經驗豐富,不容易犯小錯誤,而且是越老越厲害的。

當然,這兩類將領的劃分實際上是不那麼嚴格的,天才型可以學習,學習型也未必資質很差,但在我看來,是不是能夠不斷提升,應該是學習型和單純天才型的分界線。

如果天才型和學習型的對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始勝的估計是天才型,而後來,如果學習型一直沒死,能堅持下去,並有堅持下去的條件,那麼,笑到最後的往往是學習型的。

拿破崙是不是學習型的我不是很清楚,但他似乎提高不大,而他的兩個對手,卻都從他身上學到了足夠多的東西,最終又用這些擊敗了他。

總結:拿破崙的軍事才能其實一直沒有退步,但獨步歐洲那麼多年,他的對手們卻是在不斷研究他的。他的失敗,不是因為自己的退步,而是因為沒有進步和敵人的進步。

所以,我認為,拿破崙應該是那種天才型的名將,只是他不可能永遠創新,所以,終究會被敵人慢慢摸透,到那個時候,失敗也實在是很正常,尤其是在總體局勢始終不是很有利的情況下。

也就是說,他真正的失敗,其實是政治和外交方面,沒有能夠盡量避免戰爭,在這方面,他要想前輩黎賽留學習——「筆比劍更有力。」恐怕只有被困小島的時候,他才會真正意識到這點的明智吧!

比起動用軍隊,通過戰爭獲得勝利,不動用軍隊,通過威脅獲得利益,顯然更高明一些。


推薦閱讀:

胸壁腫塊,等你分析丨讀片專欄 495期
分析:烏克蘭社會斷裂 未來堪憂
通道線分析與運用
水雷屯-六十四卦共性分析
筆跡心理分析法

TAG:軍事 | 才能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