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直亥傳說中的固始汗父子
06-28
摘 要:歷史是指經過證實的、可信的過去的事實。其實從我們已經認識到的問題和本文即將討論的問題來看,傳說和歷史本來就是糾纏在一起的,比如贊普王朝和贊普之前的歷史、史記便使用了許多傳說。這裡與傳說相對的歷史,既指那個過去的存在亦指被文字記載和重構歷史。本文試圖分析這則傳說來說明阿尼直亥與固始汗的關係、固始汗父子在青海統治時期蒙藏民族的關係和社會矛盾以及這樣的傳說是蒙古族留下來的,還是蒙古族遊走後藏人為了重構其與山神的關係。 關鍵字:阿尼直亥;固始汗;傳說歷史;青海 1 阿尼直亥的地理位置 阿尼直亥,神山名,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過馬營鎮駐地東南約40公里處,是貴南、澤庫、貴德、同仁四縣的天然分界線,主峰海拔5011米,山體長約20公里,寬約4公里,山峰常年積雪不化、半山腰灌木叢林、有雲杉、圓柏、樺樹、山柳、杜鵑花等,山溝多溪流,以莫曲溝、熱水溝為盛。「直亥」系藏語譯音,意為「白岩石」。以山峰積雪山腰白岩裸露而得名。 2 歷史上的固始汗與青海 固始汗(1582-1655)是衛拉特(厄魯特部)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首領。原名為圖魯拜琥,少年時期就以勇武出名,1594年十三歲便率軍擊敗俄伽浩特的4萬兵,聲名大振。 1625年,衛拉特發生了內訌,固始汗與巴圖爾琿台吉間的關係日趨緊張並且發生武裝衝突,後雖很快解決,但游牧地少人廣等的矛盾並沒有切實的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固始汗與鄰近的俄羅斯地方也發生矛盾,人口和牧畜的逐漸增加使和碩特部所在的草場供不應求,限制部族的發展。恰在此時,固始汗接到了格魯派代表邀請他進軍青海的請求,為期部落的遷徙提供了有利時機。 2.1 固始汗進藏的目的 五世達賴喇嘛年幼時期,西藏處於一種平靜狀態,第悉藏巴統治大部分藏區,並試圖協調各教派間的關係,在尊崇薩迦、覺囊、噶瑪噶舉等教派的同時,對格魯派也相對寬容,出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他的目的就是為了爭取各貴族勢力和各寺院教派勢力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而格魯派靠土默特部在拉薩保持了自己原有的勢力,並與第悉藏巴保持和平的關係,在表面上服從第悉藏巴的管轄,但實際上,格魯派上層集團和對立的教派鬥爭仍然存在。 1635年,固始汗帶領少數隨從裝扮成去西藏朝拜的「香客」,從新疆出發到青海再到西藏。在拉薩,固始汗會晤了五世達賴喇嘛與四世班禪額爾德尼,互贈名號並制定了進軍計劃。據蒙、藏一些文獻資料對固始汗到達西藏的年份也有不同的記載。據蒙文本《水晶鑒》載:「是時衛拉特和碩特部的大諾顏名圖魯拜琥,號固始汗者化妝成香客,帶領十人,來到召地,進行會商而歸。」松巴堪布《青海史》也提到此事並明確指出是在木豬年(1635年),固始汗一行去往西藏途中遇見率進藏的阿爾斯郎,「隨同路而行」。因此,很多學者認為固始汗一行此次順利到達拉薩,會見了五世達賴喇嘛及四世班禪額爾德尼互贈名號,並制定固始汗進兵青海消滅卻圖汗等在內的有關事宜。但據《五世達賴喇嘛自傳》等可靠的藏文文獻記載,阿爾斯郎於1635年率軍到達西藏,而固始汗進藏謁見五世達賴喇嘛和四世班禪額爾德尼是在火牛年即1637年秋天。從藏文記載來看,固始汗於1637年正月,率領一萬軍隊打敗了卻圖汗三萬軍隊並佔領了青海。這次戰爭就是青海歷史上有名的「血山之戰」。戰鬥結束後,固始汗又派了他的兒子達賴汗率軍追殺卻圖汗殘部,並殺了卻圖汗本人,至此,固始汗取代了卻圖汗而統治了青海。 1639年,固始汗率領蒙古騎兵向康區進軍,與白利土司進行了一場維持一年的戰爭,於1640年佔領了白利土司統治下的全部地區。1641年又率軍向西藏進兵。第二年固始汗攻下了日喀則地區,俘藏巴汗丹迥旺布,用濕牛皮縫裹起來,丟到柳吾豁卡附近的河裡淹死。統治了西藏二十四年的藏巴汗地方政權(即噶瑪巴政權)至此滅亡。從此,固始汗登上了西藏最高王位,結束了西藏地方混亂割據的局面。之後,固始汗並沒有把統治西藏地方的權力交給達賴喇嘛及格魯派最高寺院,而是由他自己直接掌管,這時候固始汗的援助者和保護者的身份不見了,這也是固始汗進藏的主要目的或者說最根本的原因。這主要表現在,他以主人的身份應請五世達賴喇嘛到日喀則,並把當年八思巴誦咒用的手鈴、衛藏十三萬戶及攻破日喀則獲得的大量財寶獻給五世達賴喇嘛。其實,從元朝滅亡至固始汗統治西藏有二百餘年間,西藏的政治形勢經歷了幾次大的變動,元代所封的十三萬戶這時已經名存實亡已無任何勢力,而固始汗把十三萬戶獻給達賴喇嘛作為禮物,說明固始汗是利用五世達賴喇嘛的威望並保持其共施關係為了鞏固自己在西藏已取得的統治權。 2.2 固始汗父子統治青海時期的蒙藏關係及社會矛盾 青海和碩特部是固始汗攻滅卻圖汗移牧到青海的,1642年又攻滅藏巴汗政權,他自己留在西藏掌控,把他的十個兒子分別安排到青海各個地區。固始汗在1654年底去世後,汗位一直被空缺下來,直到四年之後由他的長子達顏汗繼汗位。在這期間,當時的格魯派已經把政治、宗教權力集中於一身了。當時的青海和碩特部主要活動在青海湖周圍,西寧以北的大通河流域及河西走廊的威武、張掖、甘青地區的藏族各部也屬和碩特部的管轄之內。1668年達顏汗逝世,汗位又空了三年,後由其子達賴汗繼位,達賴汗在位時間較長,計達三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便出現了第巴桑結嘉措,桑結嘉措是由五世達賴喇嘛提拔的,1676年達賴喇嘛提名任命桑結嘉措接任第巴一職,但被桑結嘉措以自身年幼、閱歷淺薄等為理由謝絕了。後又在1679年桑結嘉措接任第巴。此時達賴汗對於新上任並年輕的桑結嘉措也毫無芥蒂,並倚重和信任這位第巴,蒙藏統治階級間的關係在這一時期還是相對和平的。 桑結嘉措接任第巴後,對當時西藏政治體製做了大規模的調整,使在經濟、宗教、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第巴桑結嘉措在政治上的智慧,使得蒙古汗王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直到最後一個汗王拉藏汗時,兩者關係緊張到一觸即發的地步。1701年,達賴汗去世後,汗位由旺扎爾繼承,旺扎爾只繼位兩年後被弟弟拉藏汗所殺。1703年,拉藏汗繼位,第巴桑結嘉措便退位,由其長子阿旺仁青繼任第巴,他實際上還是幕後指揮。拉藏汗也並未因第巴桑結嘉措退位就放鬆警惕,相反他們的關係更加激化。於1705年正月,拉薩的傳召大會期間拉藏汗與第巴桑結嘉措的藏兵兵戎相見,第巴桑結嘉措本想逮捕拉藏汗,後來西藏上層人物三大寺代表和嘉木樣協巴等出面調解,雙方達成協議,拉藏汗退居青海,而第巴桑結嘉措退回山南。可是,拉藏汗違背己言未退青海,他轉到那曲達木地方後,調集蒙古兵突襲拉薩,第巴桑結嘉措兵敗,退往堆龍地方被拉藏汗之妻遣人所殺。至此,第巴桑結嘉措隨著鬥爭的終結也結束了他在西藏26年的政治生涯。而他去世後,由於他所做的一些事情,如對五世達賴喇嘛秘不發喪,還由於他跟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是同窗關係,認為有反清的行為,拉藏汗利用這些事情,廢黜了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並向清廷上奏,要求再立達賴喇嘛轉世靈童。清朝認可了拉藏汗的說法並封其為「翊法恭順汗」,另把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解送北京。但據《清史錄》記載為送至青海湖畔時不幸圓寂。也有說他被清朝軟禁在五台山。還有一種說法是在蒙古阿拉善旗圓寂。不管事實究竟如何,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藏族人民無法否定的,儘管拉藏汗得到清政府的支持並另立達賴喇嘛,但卻被格魯派上層僧俗及其反對,甚至連蒙古善男信女也不予接受。拉藏汗所立的意希嘉措只不過是他想爭權奪位的一枚棋子和犧牲品,無人認可他是達賴喇嘛轉世靈童。 第巴桑結嘉措被害之後,西藏的行政大權落在拉藏汗手中,但畢竟他是在另一個民族的土地上執行權力與威望,而當時的格魯派寺院組織也是蒸蒸日上,拉藏汗在西藏的行為,對格魯派寺院組織來說是不予接受的。其實,清廷也認識到這點,後於1709年派侍郎赫壽到西藏協同拉藏汗辦理事務,其實際目的就是限制拉藏汗擁有過高的權力,也是監督和碩特部對西藏的統治。 3 傳說。 3.1 傳說一 相傳,阿尼直亥的主峰是上古時代蒙古王的化身,很久以前,蒙古王格西旦增,因當時的蒙古草原乾旱,牛羊吃不到草,喝不上水,而率領家人向南遷移,經青海湖游牧到直亥,看到這裡森林茂密,水草豐盛,就定居下來。上蒼髮現格西旦增驍勇無比,特封為阿尼瑪卿雪山的東守護神,格西旦增和其妻木日瑪生有三個兒子,長子熱旦土邁,次子扎西東主,三子關卻久邁,就是現在直亥的三座高峰。還生有三個女兒,長女德格瑪,次女阿瑪吉,三女那瑪秀毛,分別是較低的三座雪峰。三個媳婦名叫拉毛本森,卡毛本森,托拉本森,分別為央宗溝、德孔溝和秀讓溝。直亥四周的四座小山是直亥的守門人;東守門人叫托德扎干,西守門人叫恰葉,南守門人叫哇吾寒多,北守門人尕中旦強。直亥山的兩側各有一條峽窄的深谷,傳說當初深谷里經常發生牲畜一進入谷中,便神秘失蹤的現象,阿尼直亥為了保護這兩條溝的安全,便指派勇猛的次敖契守護這兩條溝,從此,這裡面沒有發生過牛羊失蹤的事,以後,這兩隻次敖契便是直亥的守門犬。 3.2 傳說二 這個說法提到公元十世紀左右有一位蒙古國王。 國王由於他剛出生的王子沒有肛門而非常氣惱,並斥責王后是由於她跟別的男子私通才生出沒有肛門的王子。王后回答說:「我們就把他(新生男嬰)扔到深山老林里,如果沒有被野獸給吃了,就證明我是清白的。如果被野獸吃了,就說明我們的這個孩子來路不明,我願意承擔一切後果。」國王同意了皇后的提議,將王子扔到森林裡。第三天,國王和王后一行人隨即前往森林看望王子。當親眼目睹王子仍然健在時,眾人十分驚奇。隨後,王子就被認定是國王的親生孩子,並被帶回宮中。 國王隨即傳召一位善於看相的相士前來觀察。為了使王子順利地消化食物,(相士建議)煮一百桶黃河水讓王子悉數喝下,並活生生剖開一名屬虎的男孩胸膛,讓王子的腳伸入到其胸膛里,說這樣就能幫助王子消化食物。因此,王子被起名為「格西汗」(為藏語,意為「消化全部食物」)。別的屬虎男孩都聞風而逃。有一位叫做巴丹的大臣跟別的丞相密議要殺害王子。王子知道這個密謀後就逃走了。王子逃啊逃,逃到一個地方,並躲在一個山洞裡。但是,蒙古兵最後還是找到了王子。蒙古士兵從山洞頂部的洞口向內投擲石頭,將王子活生生地用亂石砸死。王子臨死前許了一個願望,祈禱他來生能夠投生做瓊麥和木日瑪的身、語、意三個兒子。 4 傳說的歷史價值 今天的青海省海西州、海北州、海南州、黃南州的河南縣散居的蒙古族大部分是在1637年之後,跟隨衛拉特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遷徙青海的蒙古族後裔,他們進駐青海後未長期定居,未能形成足以控制整個青海地區的勢力,他畢竟是在別的民族的土地上行使著過高的權力與威望,正所謂「一山不能容二虎」。因而就未能形成蒙古王公諸部落。但是他們很快接受了以藏傳佛教為代表的藏族文化,蒙古善男信女也開始信奉了格魯派。筆者認為在阿尼直亥附近的蒙古人移居青海後,藏人為了安撫自己在自己民族的土地上崇拜著蒙古王統,故此,對其山神進行了改寫,構造了這麼兩種不同的傳說,有一則說是固始汗,另一則說是固始汗之子,筆者還沒有具體查到是固始汗的哪個兒子。但是,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傳說是蒙古族留下來的,藏人對其山神進行了改寫,這樣的改寫對當地居民來說也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山神獲得了新的身份,而這種身份的轉換也促進了人與神的和諧相處,所以從上述傳說中,我們不難發現,在山神崇拜的文化形態中所展示的文化共享、文化適應、文化變遷及文化整合。這正也是蒙藏關係帶給我們有價值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專註類: 智貢巴·貢卻乎丹巴饒傑.《安多政教史》(藏文版)[M]甘肅人民出版社,1982年 阿旺羅桑嘉措著《五世達賴喇嘛傳》(藏文版)[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年 建木熱歲《安多神山崇拜研究》(藏文版)[M]江河電子出版社,2011年12月 曾國慶、黃維忠編著,《清代藏族歷史》[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12年7月 才洛、夏悟端智等主編,《海南州地名文化釋義》甘肅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樊保良《蒙藏民族關係史》[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謝佐《青海民族關係史》[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文化《衛拉特——西蒙古文化變遷》[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陳慶英、丁守璞《蒙藏關係史大系·政治系》[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年。 丁守璞、楊恩洪《蒙藏關係史大系·文化卷》[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年 馬汝珩《清代西部歷史論衡》[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清史編委會主編:《清代人物傳稿》[M]上編,中華書局1984年6月第一版,第一卷《顧實汗》 倉央嘉措,阿旺倫珠達吉著,庄晶譯《倉央嘉措秘傳及情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8月 2.論文類: [1]馬林,後固始汗時期五世達賴權力的集中與擴張,[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7月,第3期 [2]韓官卻加,青海蒙古族研究綜述[J]青海民族研究(社會科學版)2002年7月,第3期 [3]那仁朝格圖,試述清朝對青海蒙藏民族地方的立法[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8年1月,第1 期 [4]索南吉,簡述清初蒙古和碩特部對西藏七十五年的統治[J],康定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08年4月,第2期 [5]古·才仁巴力,青海蒙古族部落的溯源與演變特徵[J],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4月,第2期 [6]張發賢,論固始汗進軍西藏之謀略[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1年8月,第4期 [7]尕藏加,民間信仰與村落文明——以藏區神山崇拜為例[J]中國藏學,2011年04期 作者簡介 德格吉(1988-),女(藏族),青海同德人,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清代藏族歷史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父子四帝王——權臣司馬氏一家的奪權自立之路!
※[原創]成龍、房祖名父子倆同搞吳綺麗、林鳳嬌 【貓眼看人】
※《父子與驢》
※炫酷父子裝---圓領套頭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