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鼓動了法國大革命?

布克筆記(bkbj1010)原創,轉載聯繫微信okdemin授權。

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在推薦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的時候,會提到他對知識分子在法國大革命前的表現,認為知識分子鼓動了法國大革命,導致失控和思想的混亂。也有很多人在提到知識分子的責任的時候,總免不了拿這本書的內容來說事。

這些推薦和說事當中,絕大多數卻是斷章取義的。那麼這本書里到底是怎麼談大革命前的知識分子呢?

首先,托克維爾講的知識分子,主要是指文學作家。 他在「文人何以變成首要政治家」一章里,沒有使用知識分子一詞,更多的是說文人、文學、作家,在分析他們的理論和發表的文章時,也多是批評他們的「文學手法」,比如華而不實的修辭,空洞無味的抽象概念,而不是指那種了解社會,懂得政治的有經驗的知識分子。

其次,正是對法國大革命前這種文學作家的風氣的批評,他在文中做了兩個對比,表現了他對英國知識分子和18世紀以前的知識分子的尊崇。他認為法國的文學作家沒有參政的經驗,老百姓也沒有這樣的參政經歷,所以一方面是政客們在統治國家,一方面是文人作家們在高談闊論他們的抽象理論,兩者不搭嘎。而英國的政治則不是,他們是將理論進行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理論的典範,英國普通人也有機會熟悉他們的政治。他認為法國大革命前的人們,一方面在落實理論上,講的多是虛浮的概念,但並沒有可操作性,也沒有參與法國政治的經驗。從治學上講,他們又缺乏18世紀以前那些埋首學術研究,有真才實學的人所具有的那種認真鑽研的精神。

再次,托克維爾在本章的前面提出了一個問題,法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他給出了答案,原文是:「這種現象並非偶然:他們這些思想是眼前的那個社會自身的景象向他們自然提供的。荒謬可笑的特權泛濫,使人們越來越感到沉重,越來越認為特權沒有存在的理由,這種景象把每一個哲學家的頭腦同時推向,或不如說拋向人的社會地位天生平等這種思想。」隨後他說,「往昔時代沿襲下來的古怪制度,沒人加以整飭以適應新的需要,它們雖然已經喪失了效力,卻彷彿還要垂諸萬世,因此他們很容易對舊事物和傳統感到厭惡,自然而然傾向於各自以理性唯一依據,勾畫出嶄新的藍圖去重建當代社會。 」他的答案告訴我們,人們之所以去追隨那些文人的理論,文人也熱衷於宣揚浮華的文學,是因為特權泛濫,是因為社會沒有實際的改革,人們呼喚革命改天換地是一種被動選擇。

對於出現這種文學風氣,當局又是如何面對的呢?除了失去了統治權力,憤憤不平的貴族靠著仍然享有的特權支持這些文人以外,皇帝的行政當局也不妨利用之。

托克維爾給我們舉了行政官蒂爾戈的例子,這位行政官在給國王的呈文中對於三級會議做了說明,不要給三級會議任何實權!!他要把三級會議打造成忽悠百姓,平息輿論的工具,他說,三級會議只能討論法律,只能給政府提供諮詢,不能表達意志,不能制定法律,如果它要是不聽話,那麼國王才是國家的主宰,也就是說國王就廢了它。

托克維爾評價到:「那就是,並不給予真正的自由,只是給點自由的影子。」他認為正是這種只談自然法抽象概念,但並不去實踐,而是只用來忽悠百姓的做法,不僅不能令人滿意,反而是把百姓激怒了。他不無嘲諷地說:「自由國家的最末尾的平民都知道這一點,堂堂行政官竟然不知!」所以,至今很多人說,是路易十六的改革導致了大革命的發生,是因為他開明的恢復了三級會議導致了大革命的發生,這就是所謂的改革,所謂的開明!

革命是人類的悲劇,從沒有一場革命一勞永逸地解決「社會問題」,將人們從匱乏中解放出來。但是正如阿倫特說的:「憤怒帶來的這種力量幾乎不可抗拒,因為它是生命本身的自然性所孕育和滋養的。」也許這給我們提供了盡量避免革命的鑰匙。

(歡迎回複本訂閱號或加微信「okdemin」一起聊聊。)


掃描或按二維碼3秒鐘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布克筆記」更多獨家內容

推薦閱讀:

《拉瓦錫,你真可惜》
法國大革命:以推翻專制始,以恢復專制終
法國大革命
第二章 法國大革命與「自由、平等、博愛」思想
【讀書札記】大革命與歷史學

TAG:法國 | 革命 | 法國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