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華夏文明發祥地

原始社會的山西

遠古時期,山西氣候溫和,草木繁茂,汾河水面寬闊,大同盆地湖水一片。一個個水美土肥的河谷台地,成為原始人類理想的居住地。無論原始人群,還是氏族公社,都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址和優美的歷史傳說。山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豐富的舊石器文化遺址 生活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長達一百萬多年。舊石器文化遺址,在山西境內發現多達二百餘處。 【西侯度遺址】 1962年發現於芮城縣的西侯度村。經初步測定,距今約 180萬年,是迄今中國發現的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這裡出土豐富,除數十件打制的舊石器外,還有人工砍削痕迹的鹿角和被火燒過的獸骨,說明西侯度人除用簡單的舊石器狩獵外,還懂得了用火,為研究舊石器的早期文化活動,提供了重要資料。【匼河遺址】1959年發現於芮城縣的匼河村,距今十六七萬年。這裡發現了打制的石器、燒骨和大量的動物骨化石。石器的製造不如北京人的精細,它是繼西侯度之後,正向北京人發展的猿人生活遺迹。【丁村人遺址】1954年發現於汾河中游沿岸的襄汾縣丁村,距今20萬年。當時,發現有一個十二三歲小孩的 3顆牙齒化石及大批的舊石器和脊椎動物化石。1976年又發現一塊兩歲幼兒的右頂骨化石。丁村人的牙齒比北京人的細小,門齒呈產形,這是黃種人的體質特徵,表明他們是介於北京人和現代人之間的黃種人的直接祖先。當時,丁村一帶,氣候溫暖,草木繁茂,丁村人在這樣的環境里從事漁獵和採集。他們改進了勞動工具,用富有特色的大三棱尖狀器挖掘植物的塊根,把系著石球的飛索拋出去,纏住野獸的四肢,用獸筋或藤條把鋒利的石器綁在木棍上,投擲出去,刺殺野獸。丁村遺址是中國舊石器考古的重大發現,由於它對研究舊石器中期的古人生活具有典型意義,一直受到考古學界的高度重視。 【許家窯人遺址】1976年-1977年發現於大同盆地邊沿的陽高縣許家窯村附近,距今約10萬年。這裡發現有較完整的頂骨3塊,枕骨2塊,附連牙齒的左上頜骨一塊和一些零碎的頂骨碎片牙齒,分屬於10多個男女老少不同的個體。同時發現大量石器、內器,大都有了定型,還發現許多被火燒過的獸骨化石。特別是其中出土的2000多個石球和成堆的野馬骨,說明「許家窯人」廣泛地利用石球做的飛石索獵取野馬是很有成效的,因此被稱為「獵馬人」。考古學家們斷定,他們是北京人的後代,對研究北京人的演化,具有重大意義。 【峙峪人遺址】1963年發現於朔縣的峙峪村,距今約 2.8萬多年。發現有人類枕骨化石一塊,野馬、野驢、水牛、羚羊、披毛犀、虎、狼等脊椎動物化石5000多件,骨器和細小石器 3萬餘件。其中石箭鏃的出土,說明峙峪人已經發明了弓箭,這是人類改進工具增強征服自然能力的重要標誌。峙峪人是許家窯人的後代,他們在體質形態上,已經和現代人相似,社會組織上,已經進入了母系氏族公社初期。山西的舊石器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其發展序列的清楚,文化類型的多樣,為國內其它地區所少見。它反映了早期人類在山西這塊土地上延續性發展的情形。山西是中國研究舊石器文化的中心地區之一。 氏族公社大約在7000年前左右,新石器文化取代了舊石器文化。生活在山西境內的原始人群,也相繼進入了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山西仰韶文化】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山西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遺址分布廣,北到萬里長城,南達黃河之濱。內容豐富,有村落、墓葬、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等,反映著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情況。芮城縣東庄村的仰韶文化遺址,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文化堆積層達 5萬多平方米,經1958年初步發掘,僅在1000多平方米內,就發現房屋建築遺址兩座,灰坑、墓穴多處。生活用具以陶器為主,有缽、盆、碗、瓮等,紅陶上彩繪著動物和漁紋,這些是他們圖騰崇拜的標誌。生產工具有石質、骨質的斧、刀、錛、針、錐、箭鏃、紡輪、網錘、彈丸等,說明他們從事著以農業為主、兼營狩獵和漁業的生產方式。墓葬有單人葬,有多人葬,這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慣用葬式,反映著他們血緣關係密切的母系氏族性質。 【山西龍山文化】反映父系氏族公社的山西龍山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是父系氏族公社階段的新石器文化。迄今發現的遺址,總數在千處以上。從發掘的情況看,居住遺址多是白石灰面的房子,室內有火塘燒灶,說明一夫一妻的父系家庭已普遍建立。生活用具、陶器種類增加,數量增多。晚期的遺址中,還出土有繪著各種圖案的漆器,表明了當時手工工藝水平的提高。生產工具,除骨、石磨製的刀、斧、鏟、錛等,還出土了耜和鐮。耜的使用,標誌著男子在農業中取代婦女之後,翻地深耕的推廣。鐮的使用,表現著大面積連禾收割的普及,這些都反映了農業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墓葬遺存,已有了明顯的大小貴賤之分。如襄汾陶寺的晚期龍山文化墓群中,大墓有棺,隨葬品也豐富,最多達一、二百件,有的還埋著顯示財富的豬頭和體現死者身份顯要的龍盤、石磐、鼓、玉斧等禮器。小墓隨葬品很少,有的一貧如洗。有的小墓的主人,身上還留著戰爭的傷殘。這些都反映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剩餘產品的增多。私有財產發展起來,貧富分化和階級對立的出現,部落和部落聯盟之間,出現了爭奪地盤和財物的戰爭,氏族公社已經開始向階級社會過渡了。山西省的南部,相傳是當時父系氏族社會的首領黃帝以及堯、舜、禹建都或活動過的地方。至今山西省仍保存有他們的遺迹和眾多廟宇,關於他們的動人傳說,也流傳甚廣。


推薦閱讀:

世界未解之謎,關於地心文明的傳說,你相信嗎?
遼、西夏、金、元等期間的文明遺存
山東龍山文化與中國東方史前文明(上)
劉正風:宛如星火的文明之光
梅的意境,我喜歡! 段文明

TAG:文明 | 華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