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的中醫
06-28
一 百多年來,中醫存廢之爭從未停止過,尤其中西醫結合或中醫「現代化」以來,中醫在文化層面上,受到來自中醫界內外的雙重夾擊。中醫界之外的人用「偽科學」、「不科學」誹謗中醫,把相因相應的生命活動局限到組織形態,把個別現象放大為普遍情況,把技術層面的問題拔高到學科文化層面,要廢除或告別中醫藥。中醫界之內的人把中醫當成「虛玄」的謎團,鑽進實驗室、盯著顯微鏡,用實驗方法、形態理論異化中醫,脫離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客觀,拋棄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陰陽應象思維」,挖掉中醫本質裝進西醫本質,提出了重建中醫、創新中醫、變革中醫、回歸科學的觀點。在這種情況下,振興中醫,要重樹中醫的文化信心,建立起中醫自愛、自尊、自強的文化精神,中醫學的人文價值是急待認真研究的重大課題。 人文價值,就是對活生生的人有益的文化價值。要對活生生的人有益,文化就必須以人的生命為本,以人的生存環境為本,為人的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的服務。人的健康長壽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用《黃帝內經》的話說,就是「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和「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的「無有終時」。 人文價值,作用在「文」,受益在人。就人和「文」的關係而言,人是根本,「文」是枝葉,沒有了人,就沒有人文。人不是別的什麼東西,就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人的最大利益在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文」不尊重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客觀,不是人文;沒有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的生命航標,同樣不是人文。人是自然產物,是活生生的人,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文就是以自然為本,在尊重活生生的人,尊重自然的前提條件下,為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的文化技術。 中醫用「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說明健康長壽,用「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說明自然和諧,「無有終時」說明可持續發展,為世界文化樹立起了文化的生命航標。人文思想的提法,出現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以人權為內涵,目的在反抗神權,本質上是和神權進行權益爭奪的一種文化思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文精神。人文是人文精神的簡稱,是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的文化精神,人權在「權」的爭取、維護,物質利益為核心。 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的文化價值,只有落實在活生生的人,實現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才是真的。人的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不只需要物質權益,更需要自然公平、生命公平,需要自然的青山綠水,需要和平的社會環境,因此說,人文的尊重人、愛護人、關係人是廣博的,不僅在活生生的人本身,還在尊重自然,維護人人享有的自然-自然的空氣、自然的水源、自然的糧食,為生命需要提供衣食住用的保障,有了這樣的自然公平和生命公平,才可能健康長壽、可持續發展。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說到底,是活生生的人的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才談得上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屍體存在、小白鼠存在、細胞因子存在,失去了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基礎,由此形成的醫學文化,不可能是人性理論,不可能有人性醫療。 活生生的人的存在,最根本的是自然的存在,人是自然,生命是自然,生活在天地之間,四季氣候之中,和自然因應協調才能夠存在。中醫把活生生的人當成「生氣通天」的人,認識活生生的人,不究其形,而觀其命,察天地氣交之影響,思考生命相應相應的規律,同樣,要理解中醫,要實現中醫的人文價值,也只有在活生生的人及其多維聯繫的現實存在之中才有可能。 中醫學來自活生生的人,來自多維聯繫的自然客觀,寒熱虛實、五藏陰陽、衛氣營血等等理論,無不具有多維時空的生命內涵。如寒是自然存在,是生命感應存在,也是生命本質的存在。自然存在之寒為自然之象,生命感應之,做出相應相應的調節,若因應調節適當,則生命之氣「和」而無不適感應,若因應調節失當,則可以有寒或熱的反應,活生生的人就會有冷或熱的異常感應,反應出寒或熱的疾病現象。寒熱的疾病現象,是因為內在五藏陰陽的因應協調性失常,陽盛多有熱之象,陰盛多有寒之象。五藏陰陽盛衰是內在生命本質,在病機理論概括為寒熱虛實的病性,看不見摸不著,但決定寒熱虛實的疾病現象。從自然之象、疾病現象到疾病本質的主觀認識,以活生生的人為客觀,結合天地日月、四季氣候等現實存在的「氣宜」狀況,從看得見、摸得著的「象」深入到看不見、摸不著的「本」,既體現了中醫學的文化特徵,又構成辨證論治的臨床基礎。 人,生命自然,肇端於36億年前,從猴子進化而來,在天地之間存在著、生活著,因應著風火濕燥寒,形成了看不見、摸不著的與自然相因相應的陰陽協同性規律。人是地球上的人,地球是太陽系的地球,太陽系是宇宙的太陽系,認識人的生命,構建醫學理論,沒有天文、地理、人事,沒有天人相應的生命客觀,就沒有生命真理,也就談不上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文化和醫學,以活生生的人的自然存在為自身的存在,理論服從生命的自然客觀。非人性的文化和醫學,不尊重活生生的人,用自己的理論規範人,用自己的標準取捨人,人變成了理論中的人,喪失了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二 「從培根、笛卡爾、伽利略等人所創立的科學方法及其運用機械力學的定量定性方法開始,西方醫學對『人』的忽視就在孕育其中了。高新技術這把雙刃劍,作為『第三者』介入醫患之間時,病人就成了疾病的標籤-是肉體的物質、是CT圖像、是基因,而活生生的完整性的人消失了。醫學文化對生命缺乏敬畏感、情感的缺乏和公理完整性的破壞,引發了池田大作的感概:『醫學越是具有直接左右人的生命的力量,醫生如何運用它就成為大問題。醫學的力量如果妥善運用,就可以給人類帶來無量的幸福。但若濫用就很容易破壞人的生命。』現代醫學應該重視人的價值,將病人看作一個完整的病人,藉助人文科學來理解和解釋人的疾病、病痛和死亡等,而不是將人作為滿足科學好奇心的對象,重視臨床醫學的技藝性和藝術性、注重醫患情感交流。這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而不只是醫務界的任務。」(劉剛。反思當代醫學模式的缺憾。中國醫學論壇報,2008年4月24日,A6版) 人性的丟失,為當前西醫界所公認,人性的呼喚曾經是西醫的熱門話題。中醫「現代化」研究並沒有意識到西醫的人性缺陷,步其後塵,把人當成細胞標本,當成小白鼠,拋棄了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路線,用不是活生生的人的東西作為「現代化」的研究對象,用非中醫的邏輯方法、理論實質研究中醫概念,活生生的人不在了,天文、地理、人事的生命聯繫不在了,走上了西醫道路,把真中醫趕出了中醫界,卻還自詡為中醫,自詡為先進。生命本質換成了形態本質,等於否定了中醫。連中醫都不是了,佔據著中醫的學科地位,還稱之為中醫「現代化」,高喊中醫復興,痴人說夢而已。 何為現代化?就字面理解,現代是時間名詞,化是動詞,也可看成是形容詞,綜合其義,其實就是對文化在現實中所起的作用的一種主觀評價。我們理解現代化,並不是文化在現實中的作用,而是和科技文化劃等號,和形態理論劃等號,把科技文化當成現代化標誌,把西醫當成現代醫學。有了這樣的文化定位,中醫在現實中再有用,也照樣看成是落後、虛玄的文化。 中醫沒有現代化嗎?否!幾千年的中醫,如果沒有現代化,不能在現實之中發揮醫療保健作用,中醫早就滅亡了。中醫是「與時偕行」的醫學,它在把握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根本上,認識現實之中的活生生的人的生命本質,既內涵了亘古不變的生命規律,又包括了因應變化的隨機特徵,臨床醫療能夠最大限度地走近活生生的人的生命本質,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自然條件,中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病機理論。中醫的現代化,不是憑空想像的現代化,而是和現實條件下的活生生的人的生命活動相一致的現代化。李東垣的脾胃論,吳又可的瘟疫論,葉天士的溫熱輪,唐容川的血證論等等,無不是當時活生生的人的病機規律的反映。 中醫不僅是可以自我現代化的醫學,而且是充滿人文精神的醫學,理論中把人當人看,實踐中把人當人醫,具有極為先進的人文內涵。沒有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實在,無法理解中醫,無法辨證論治,在實驗室中求中醫本質,顯微鏡下找中醫客觀,根本行不通。數十年來,跟在西醫屁股後面現代化,用科技文化改造中醫,把歐美的認可當成至高無上的榮光,沒有振興中醫,反而加速了中醫衰敗,真中醫就要徹底消失了。為什麼那麼多的權威專家,沒有看到中醫文化加速衰敗的事實,還把中醫污衊為缺乏理論本質的經驗醫學?其目的何在? 三 文化是人類理性的產物,多種多樣,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誰也不是絕對真理,主觀上把一種文化當成先進,再用這種文化去評價其它文化,是文化野性、理論霸權的反映。評價文化理論,只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活生生的人的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只要偏離或者不利於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就是落後的文化,沒有現代化價值。文化的人文價值是由文化的人文精神決定的,人文精神是尊重人、重視人、愛護人的文化精神,體現在健康長壽和可持續發展之上。需要明確的是,人文精神中的人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其它;人文精神的標準是生命存在的標準,包括了自然環境、社會狀況,不是實驗儀器。活生生的人,沒有自然不能生存,沒有社會無法生活,人文精神的文化,不僅尊重人、重視人、愛護人,還尊重愛護人所依賴的自然客觀。 沒有自然的呵護,人就沒有健康的保證。美國生態倫理學倡導者波特爾(Van.P.Potter)有著名警言:「人類之對於自然界,不是正像癌症之對於人體一樣嗎?」當代著名學者,耗散結構理論的主要創始人普里高津提出要建立人與自然的「新同盟」。有學者曾在IAMA上述及諸如溫室效應,洪澇乾旱、厄爾尼諾、空氣污染、過敏原與感染性疾病、登革熱、黑熱病、營養不良等一系列環境與疾病關係的問題。研究表明「環境污染可引起長期、慢性接觸者基因損傷而造成潛在基因遺傳效應,引起細胞死亡和癌變,並且包括基因多樣性的整體替換和等位頻率的改變」。此外,還可導致流產或造成畸形兒。因此人類與自然同在,破壞了生態環境,也就損害了人類自身。(梁艷,黃榮國,仲人前:「人體-環境」新系統醫學模式探討。醫學與哲學,2005:26(10):13~15.)而這些不利於健康長壽,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文化原因-科技。中醫學、中華傳統文化經過了數千年,自然還是自然,青山綠水;科技文化才數百年,化學污染、物理污染無處不在,物種滅絕加速,規模擴張。 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和中醫,人們不看活生生的人,不看生態環境的客觀事實,而是舉起科技文化的大旗,強調統計學處理,要求統一條件下的可重複性,要求第三方,把是否符合西方文化的要求,作為評判依據。統計概率、邏輯嚴謹、第三方等等,理論價值毋庸置疑,在活生生的人就不一定有益了。 天有異時,地有異方,人有老幼,每一個活生生的人,內在因應協調性有差異,外在生存環境、生活條件有區別。文化標準不了多維時空的動態變化,理論規範不了活生生的人的生命差異,統計概率、邏輯嚴謹、第三方是理論的需要、文化的需要,不是活生生的人的需要。無論什麼樣的醫療,對於活生生的人都是100%,再高的理論價值、再高的有效概率,在活生生的人可能就是兩回事。活生生的人是差異化存在的人,人文精神的臨床要求,不是概率的,而是「十全」的,要求每一個病人都獲得有效醫療。 《素問·至真要大論》:「經言盛者寫之,虛者補之,余錫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可得聞乎?」為什麼沒有十全?中醫沒有(用統計學)為自己開脫,而是在自身找原因,尋求「桴鼓相應,猶拔刺雪汙,工巧神聖」的正確方法。什麼方法?「審察病機,無失氣宜,此之謂也。」也就是以就診病人多維聯繫的生命狀況為事實依據,去審察病機,把握臨床的病機性質,使「寫之」、「補之」和現實存在的病機相對應,而不是與疾病現象的癥狀相對應。沒有人性的醫療,總能找到客觀因素為不能「十全」開脫,個體誤差、外部環境影響、心理因素等等。統計學在排除了個體誤差、外部環境影響、心理因素等才有價值,而這一切,恰恰是不可能與活生生的人相分離的生命客觀,是人文精神、人性醫療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健康存在於活生生的人,長壽由活生生的人的生命終點所證實,而活生生的人在自然中存在,在社會中生活,男女老幼,勇怯剛柔,高矮胖瘦,沒有統一標準,差異無處不在。尊重活生生的人的醫學,活生生的人的自然完整性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多維聯繫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臨床客觀求實、求是,「隨證治之」當千人千方就千人千方,當千人一方就千人一方,不會為了理論的需要,排除沒有統計意義的內容,用統一標準取捨活生生的人。文化是為人服務的,人不能由文化來決定,治療不能由統計學來規範,文化至上,理論為先,不可能具有人文價值。中醫尊重自然,不講概率;尊重活生生的人,人人同等;尊重現實客觀,沒有僵化規範,「十全為上」,是每一個中醫努力追求的目標。 四 活生生的人的健康長壽,真實存在於個體,是差異性的生命存在,不能用經過文化加工了的「概率」論、「平均」值來評判。「概率」對形成理論有用,「平均」對評價理論有用,對活生生的人沒有意義,任何概率只是一種理論存在,醫療作用好與壞,對於活生生的人是百分百的,張三替代不了李四,李四也替代不了張三。今天的中醫教育、學術研究與活生生的人嚴重脫節,違背了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實事求是原則,《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成為了一些夸夸其談的談資,辨證論治被歪曲了,被抹黑了,掛著中醫招牌的絕多數中醫,眼中沒有活生生的人,沒有多維聯繫的「氣宜」客觀,想的是指標、影像和病理結論,從不思考環境污染、激烈競爭、孜孜名利、晝夜顛倒等以妄為常的病機規律,也就沒有了往昔中醫追求「十全」的精神,沒有了「桴鼓相應」、既病防變的臨床療效。 《黃帝內經》是認識自然客觀的生命本質和疾病本質的方法論,《傷寒雜病論》是醫治自然完整性的人的疾病的邏輯學,中醫要實現自己的人文價值,絕不能像西醫那樣,形態標準、指標規範,而是遵循《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確立的認識方法和醫療模式,根據現實存在的環境污染、精神壓力、膏粱厚味、化學藥物泛濫等客觀情況,分析臨床疾病的病機規律,使證候病機的臨床判斷,最大限度地吻合現實存在的就診病人的疾病本質,力爭每一次「隨證治之」的方葯決策都吻合於就診病人的生命客觀。中醫的人文效應,存在於現實的養生防病和臨床醫療之中,如何運用中醫理論,保證辨證論治,尊重每一個活生生的人才是關鍵。 人文價值在學科理論的文化內涵,在實際運用的邏輯規範,若是學科理論的內涵變異,邏輯混亂,就沒有價值可言。但考察人文價值,不在理論的邏輯規範,不在理論的先在標準,而在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之和。中醫學已經糟蹋得不像樣子了,處處都有西醫文化把關,思維混亂,概念模糊,喪失了天人相應的生命觀、疾病觀、醫療觀,疾病本質只有孤立之形,沒有因應聯繫之藏,不知生命之神,不知生命之氣;臨床療效只看指標、影像和病理,不知道生命之和的因應協調性。活生生的人的生命,是自我感應的存在,不一生命之和為標準,而讓儀器來判斷,本身就是沒有人性的表現。 心中無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理論,臨床不尊重活生生的人,沒有了適宜中醫的文化土壤,假中醫遍地都是。療效才是硬道理,經典理論是療效的文化保證,把人當人是療效的生命保證,道地藥材是療效的臨床保證。中醫療效滑坡,不是中醫文化落後,不是辨證論治方法落後,而是沒有中醫的文化土壤,理論邏輯搞亂了,辨證論治丟失了。中西醫結合否定了天人相應的理論本質,偷換了概念內涵,破壞了中醫觀念,理、法、方、葯、護的臨床規範被西醫模式取締了。從中醫院校走出來的,有幾個懂辨證論治的臨床程序?會「辨症求機」的本質思維?知道君臣佐使、四氣五味的病機對應?究其根本,是現代化中醫背離了以人為本的中醫精神。 中醫學是比形態醫學先進得多的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醫學。黨和國家十分重視中醫,中醫自己要爭口氣,不要以「二西醫」為榮。夠得上中醫資格的中醫很少了,振興中醫的基礎,在擁有一大批夠得上中醫資格的真中醫,知「辨症求機」,曉理、法、方、葯、護,有「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實事求是精神。釐清生命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區別,明白中醫學和西醫學的本質差異,研究中醫學的人文價值,從人文精神的高度,去認識中醫人性文化和人性醫療的文化特質,把中醫從物之理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在西化中醫極其濃厚的現實中,是無法迴避的文化問題。 中醫被物之理的形態邏輯壓製得喘不過氣來,《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經典理論被蒙上了厚厚的形態理論的積塵,人們看不到中醫文化的人性光輝,不知道經典理論中蘊藏著的巨大的人文價值。中醫學是宇宙生命醫學,是地球生命醫學,是社會生命醫學,是活生生的人的生命醫學,不同於科技文化和西醫理論-文化路線不同,客觀基礎不同,基本觀念不同,本質內涵不同,邏輯規則不同,療效標準不同,盲從科技文化,依附形態理論,中醫只有滅亡。 人是文化的核心,生命是文化作用的最終對象,尊重自然是文化的基本態度。我在2011年出版的《中醫之和·前言》中,將中醫定義為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醫學,突出了中醫尊重人、尊重自然的天人相應的人文理念,反映了天文、地理、人事和活生生的人的因應聯繫的客觀事實。人文精神不是物質精神,不是市場精神,而是以生命存在為客觀,以活生生的人為對象,維護人的生命權益的精神。 生命以活著為存在方式,靠自然滋養,順應則健康,逆反則疾病。人是自然的人,自然是人依存的自然,天人相應動態變化,同步協調,生老病死的生命之勢,在自然中形成,在習慣中積澱。多維時空動態關聯性的生命醫學,遵循天地自然規律,思考人與自然的氣交聯繫和氣化規律,在天人相應的普遍性之中,認識到了不同自然環境、不同社會條件、不同個體的因應協調的特殊性,特別重視「不治已病治未病」。 尊重自然的文化是不破壞自然完整性的文化,尊重人的理論是不排除個體生命差異的理論。個體真實是生命真實的基礎,存在於現實之中的活生生的人。千百萬年來,活生生的人沒有統一孕育、統一生產、統一生活,更不是按照圖紙統一施工或複印機統一複製的,將中醫規範化、標準化的要求,既不符合中醫學的理論原則,還違背了中醫以人為本的文化精神。活生生的人是不能象物質產品、肉體形態那樣規範化、標準化,更何況,活生生的人所依賴的自然、社會環境是動態變化的,和活生生的人的多維聯繫是差異性的,規範化、標準化中醫,只會是消滅中醫。 ——中醫隨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醫男
※中醫治療腫瘤四原則
※中醫中「五行」的基本概念
※中醫 生、長、收、藏
※癤癰的形成原因和治療方法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