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孫守剛)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振奮中華民族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同志關於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孫守剛《 人民日報 》( 2014年05月21日 07 版)習近平同志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振奮中華民族精神。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我們黨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鮮明立場和態度,為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講話精神,對於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古往今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歷經磨難仍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仍具有旺盛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就在於擁有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具有獨特的文化系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與責任,注重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這是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特別是儒家所倡導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牢固積澱在每個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中,深刻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可以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和血脈,是海內外華人共有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習近平同志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道路,激發凝聚起偉大的中國精神,對當今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新的貢獻。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仍然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支撐。無論思想共識形成、精神力量匯聚,還是社會風尚引領、文化繁榮發展,都需要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通過激發全民族創造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沃土。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合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這一論斷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它充分昭示: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只有同各國的具體實際和優秀文化傳統相結合,才能根深蒂固、枝繁葉茂。正是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我們黨帶領人民成功走出了一條強國富民的正確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今時代特徵緊密結合,更加堅定了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承繼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傳統。在近代以來的磨難曲折和卓絕抗爭中,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民族復興夢想的追求。從孫中山先生提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這個目標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團結帶領人民前仆後繼、頑強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們正在一步步接近實現夢想的目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起無堅不摧的強大力量。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釋習近平同志指出,對存在合理內核、又具有舊時代要素的內容,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明顯不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內容,要加以揚棄。這就要求我們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運用唯物辯證的態度分析對待傳統文化,釐清哪些是應該吸取的精華,哪些是必須剔除的糟粕;同時立足新的實踐,對傳統文化作出合乎邏輯的新闡釋,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內涵。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在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上,有兩種錯誤的觀點:一種是把傳統文化說得一團漆黑的文化虛無主義,一種是死守舊有文化傳統的文化保守主義。批判繼承傳統文化不是抱殘守缺、厚古薄今,更不是以傳統文化為本位,而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過程中,應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客觀審視中華傳統文化,著力挖掘闡發崇禮尚義、忠厚正直、豁達淳樸、勇敢堅韌、勤勞智慧等文化理念;著力挖掘闡發優秀傳統文化在維護民族團結、延續精神血脈、鼓舞民族鬥志等方面的思想價值;著力挖掘闡發優秀傳統文化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意義;著力挖掘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與世界文化交流互鑒中保持個性魅力等問題,引導人們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傳承、創新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是讓大家認識和認同優秀傳統文化,發揮文化在影響人們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方面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等價值觀念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等精神追求,已經融入中國人的血液,成為大眾的基本行為準則。當前,隨著人們思想活動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日益增強,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價值追求也趨於多樣,如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就顯得尤為緊迫。應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資源,宣傳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強化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加強對傳統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保護文化遺產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文化生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西方強勢文化的不斷滲透衝擊,使國家文化安全受到挑戰;有的地方由於對經濟發展和文化遺產保護的關係處理不當,一些歷史文物遭到破壞、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慢慢消失。應增強文物保護和文化安全意識,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古鎮、古村落、古文化街區,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態保護區、研究傳承基地和相關博物館建設,使優秀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發揚光大。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發揮其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同志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就是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這就要求我們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激發人們積極向善的道德意願。道德是社會關係的基石,是人際關係和諧的基礎。崇德向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生生不息的強大動力。新的時代條件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需要崇高的道德理想作為精神支撐。應緊密結合改革發展的實際,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道德教育,激發人們積極向上的道德意願和情感,營造良好的道德風尚。就山東而言,應充分挖掘齊魯優秀道德資源,大力弘揚山東黨政軍民共同創造的沂蒙精神,進一步培育新時期山東精神,努力在公民道德建設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道德判斷深刻影響著人們對基本道德規範的認同與遵循。我國古代形成了以「仁愛」思想為核心的一整套傳統美德規範,儒家倡導的「君子坦蕩蕩」的人格品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處事原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等,都是中華傳統道德規範的生動寫照。應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在繼承傳統美德的基礎上,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大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科學判斷是非優劣、美醜善惡,以強烈的道德責任維護社會主義道德的尊嚴。提高公民道德實踐能力。踐行道德規範,維護道德秩序,既靠他律,也靠自律。崇德明德、向上向善,不僅需要每個人的高度自覺,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應在注重個人修身養性、激發公民道德自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家庭、學校、單位、社會各個方面的作用,堅決抵制誠信缺失、道德失范等不良現象,通過生動具體的道德實踐,推動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近年來,在弘揚傳統美德、開展道德實踐方面,山東省充分利用豐厚的道德資源,深入推進美德山東、文明山東、誠信山東建設,紮實開展「四德」工程建設和「學雷鋒,做山東好人」以及志願服務等道德實踐活動,弘揚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為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提供了堅實思想道德支撐。(作者為中共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推薦閱讀:

《周易》與中華民族文化精神
續九:秦漢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政治性格和命運
「中華民族」是誰首提的?
《塔洛》:一個人要知道自己是誰
中華民族始祖(一)?黃帝

TAG:民族 | 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精神 | 優秀 | 中華 | 中華民族 | 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