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韓曉平:低油價威脅中國能源安全

作者 | 韓曉平(中國能源網創始人之一、首席信息官)

來源 | 中國能源網

受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美國頁岩油氣革命、歐洲債務危機、西方解除對伊朗制裁和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等因素影響,8月24日,紐約油價收盤價自2008年以來首次跌破40美元。歐佩克成員和全球主要產油國,以及美國油氣企業為保住市場份額,普遍採取保產降價政策,油價存在進一步下跌的可能性。

世界銀行早在2015年1月22日,就宣布油價在7個月時間內下落55%,從2014年6月中每桶108美元跌至兩天前的47美元。目前的油價下滑趨勢如若持續,將可能打破1985~1986年連續7個月下跌67%和2008年下跌75%的歷史記錄。在美國和歐盟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之後,世行分析,這將導致已經供應嚴重過剩的石油市場更加過剩,國際油價下跌10美元/桶。高盛總裁加里·科恩認為,全球油價將可能跌至30美元/桶的新低水平。

油價大幅度持續下跌,利潤的持續減少。導致全球各大石油公司不得不大幅度減少油氣勘探開發的投入,這其中也包括中國是三大石油公司。油氣井是有壽命周期的,石油公司必須不斷投資對新資源繼續勘探開發,不斷打井,才可能保證石油和天然氣的持續穩定供應。而今天減少投入,就為未來的供應安全埋下了極大的隱患,而且未來的危機將是全球性的問題。

國際油價大跌,已經嚴重抑制了國內勘探開發行業的發展。在低油價時,油田企業收益下降,必將大幅縮減投資和作業投入,尤其是一些投資大的風險勘探和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將不得不部分或全部停止,原油剩餘經濟可采儲量將逐年減少,將逐漸失去後續發展的資源基礎。

油企投入的減少,直接導致石油工人生活陷入困境。最近,我連續幾次走訪石油企業,一些油田的工人排上崗的月收入2000元,沒有排上崗的每月只有700月工資。在目前的物價水平下,根本無法維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為生活穩定埋下了隱患。

一些人認為油價應該充分讓全球市場配置資源。但是,石油從來就不是一種普通產品,它背後承載了太多的利益和權謀。今天你如果不能維持最低限度的能源獨立自主,明天你就會因為受制於人而陷入絕境。美國當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時,為了維持能源安全而不得不大量投入巨額財政稅收維持軍隊的開支,並為實現在產油區域的軍事存在而策源衝突。2014年的美國軍費6820億美元,3.2億美國人每人需要承擔2130美元,而中國人均還不到100美元。巨額軍費導致美國政府長期債台高築,至今還款無望。而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美國在中東地區已經付出了上萬美國軍人和貧民的生命,花了上萬億美元。幾屆美國總統都立志要美國戒掉「石油癮」,推進美國的「能源獨立」。

實際上,中國早在2013年就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和石油產品進口國。當年,中國進口原油2.83億噸,進口燃料油及成品油9560萬噸,出口原油90萬噸,出口成品油3130萬噸,實際進口了石油3.46億噸;美國進口原油3.844億噸, 進口成品油9920萬噸,出口原油560萬噸,出口成品油1.51億噸,實際進口石油3.27億噸。2013年,中國的綜合石油進口已經超越了美國1900萬噸。到2014年中美差距進一步擴大到8971萬噸。

與此同時,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直線上升。2013年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石油和原油表觀消費量分別達到4.98億噸和4.87億噸,原油對外依存度58.1%,這一數據顯而易見是自我安慰。報告雖沒有進一步提供石油對外的實際依存度數據,但是,根據上述數據推算,中國的實際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驚人的69.5%。超越了美國2006年石油對外依存度歷史最高點的67.24%。

也許是太敏感,中石油在《2014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中沒有再提供石油表觀消費量數據,僅公布了2014年國內原油的表觀消費量為5.08億噸左右,國內原油產量為2.1億噸左右,原油進口量約為2.98億噸,對外依存度為58.66%。這與BP統計的原油進口量3.09億噸存在差距,由此可見2014年石油和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都將超越2013年。而進入2015年,隨著國際油價和國內成品油價格的不斷降低,這一壓力隨著國際油價下降而不斷上升,並日益惡化。

持續低油價為市場帶來嚴重誤導,導致消費者形成更大的不合理消費。2014年中國乘用車銷量達1970.06萬輛,同比增長9.9%。其中高油耗的SUV銷量達410.58萬輛,同比增長36.4%。而當年的電動汽車銷售量僅僅突破6萬輛。2014年全美SUV的銷量也只有150萬輛。2015年1-6月SUV銷售266.12萬輛,同比增長45.94%,占乘用車銷售量的26.36%。這些年,我們鼓勵發展的小批量節油車的努力被低油價消化殆盡。

處於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考量,中國應該積極發展天然氣汽車,包括壓縮天然氣(CNG)的小汽車,和液化天然氣(LNG)的大卡車。但是,隨著油價的不斷下降,LNG卡車和CNG汽車的銷售量都受到影響,2013年上半年,LNG(液化天然氣)重卡的銷售量是14539輛,2014年上半年銷售量減少了1899輛,降幅達12.99%。2015年上半年,我國LNG重卡銷量僅為8469輛,較之去年同期下跌近33%。

油價下跌還影響到國內生物質柴油、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燃料行業的發展;煤制油和煤制氣等能源替代行業的何去何從等諸多行業的利益,其負面影響越發凸顯。

針對這種情況,國家應該研究在低油價下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總體戰略,出台支持國內油田勘探開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措施。按照國內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當國際油價高於每桶130美元時,國家將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採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這就是被稱之為「天花板油價」的制度設計。那麼我們是否應該也制定一個「地板油價」呢?特別是當國際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桶時,國家應該實行「價格地板」保護性政策。一是應充分考慮到國內原油勘探成本和行業的可持續性,不再調整成品油價格,將應調未調的成品油價差用於彌補國內油氣開發投入不足和彌補油田企業的虧損。

二是當國際原油價格處於高位時,石油企業上交的石油特別收益金為國家財政收入作出了貢獻。在國際原油處於低價時期,政府可通過專款專用模式進行必要的反補政策。向油企返還部分石油特別收益金,為國內油田勘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給予支持,以保證國家能源供應安全。

三是利用低油價迅速增加石油儲備。在國家、主要經營企業和主要消費企業建立多層次石油儲備機制。石油儲備是要花錢的,應該誰來掏這筆錢?互聯網上幾乎一邊倒的要求政府支出,但這與美國等主要儲油國的邏輯不一樣。在美國是在油價中加入儲油費用,他們認為當然應該由石油的消費者承擔,誰消費多誰就多承擔。所以,從道理上而言儲備支出應加入成品油價,讓石油消費者直接承擔儲備義務。

四是要遏制高油耗汽車的泛濫,向生產和銷售廠家增加相關的環境稅賦,必須遏制這一對環境和能源安全都非常不利的趨勢。


推薦閱讀:

之前不是一直說石油資源面臨枯竭、幾十年後就沒石油可用,後來怎麼成了原油大跌、庫存過剩、新能源發展迅猛?
為什麼中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大部分建在沿海?對外發生戰爭會不會首先遭受攻擊?
瓜達爾港無關中國能源進口 | 梅新育

TAG:中國 | 安全 | 能源 | 油價 | 威脅 | 能源安全 | 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