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驅散弱勢群體心上的烏雲(轉載)
提到公益活動,我們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捐款捐物。不過,在福清,活躍著一支側重從心理層面開展公益活動的志願者隊伍,長期以來,他們走近農村的留守兒童、婦女和空巢、失獨老人等弱勢群體,做他們忠實的傾聽者,用愛驅散他們心靈上的烏雲。
昨日,福清市民林女士拎著兩盒茶葉,來到這支志願者隊伍「帶頭人」陳遵凌家裡。她告訴陳遵凌,經過志願者的幫助,她的兒子小龍擺脫了心理困境,重新變得開朗起來。 事情得從去年9月說起,由於父母離異,加上初三課業壓力大,小龍出現深夜獨自在學校操場徘徊的情況,這讓林女士以及學校老師非常擔心。當天接到林女士求助電話後,陳遵凌零點時分驅車趕到學校,面對抗拒任何人靠近的小龍,陳遵凌默默地從汽車後備箱拿出一張草席在操場上攤開,席地而坐,遠遠地聽小龍傾訴。 交流中,陳遵凌建議小龍將性格強勢的媽媽想像成一隻卡通老虎,這一輕鬆有趣的情境聯想收到了效果,小龍卸下了防衛心理,也樂了起來。後來,經過跟蹤心理輔導,小龍克服了焦慮的情緒,如今,生活上的煩惱事也願意跟媽媽分享。 陳遵凌是福清監獄教育科服刑人員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的專職心理諮詢師,他告訴記者,開展對弱勢群體的心理關懷,是長期走村入戶的思考結果。2009年,他加入當地有名的薛建波學雷鋒志願者服務中心,在捐款捐物的過程中,他接觸到大量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孤寡老人、孤兒院兒童等社會弱勢群體。「我發現僅僅進行物質援助是不夠的,由於各種原因,他們有不同程度被邊緣化的感覺,這需要通過心理輔導實現突破。」陳遵凌說,他決定將志願服務更多地轉向心理幫扶。 隨後,陳遵凌建立一支由福清當地17名心理諮詢師組成的志願者隊伍,成員每周輪流安排時間,走村入戶開展點對點心理輔導。針對這些人群的特點,他還嘗試將西方心理學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糅合起來,讓輔導更接地氣,更有效果。 愛好戶外運動和慢跑的陳遵凌還建立了一個微信群——果果戶外。目前群里已有近300人,作為群主的陳遵凌制定了「群規」:在這個群里,成員都以一種水果給自己命名,相互不知道彼此的姓名、職業、收入、家庭等隱私,他定期組織開展登山、馬拉松等戶外活動。「其實,有些成員是我的心理諮詢服務對象,通過定期的戶外運動,他們可以享受大自然的陽光和新鮮空氣,並有機會和更多人進行互動和交流,這有助於提升他們的健康狀態。」陳遵凌說。 陳遵凌說,接下來,他計劃以志願者隊伍為基礎,成立福清市首家公益心理輔導中心,讓更多弱勢群體可以享受到專業的心理輔導,提升他們的幸福感。
原文鏈接:給服刑人員的孩子更多的關愛
推薦閱讀:
※其實,最可憐的群體還是男人
※熱帖:當代最憋屈的社會群體
※帝國時代的黎明!~中華淪陷時代一個特殊的群體海盜:東方的海上霸主
※網上收集的一組群體性死亡命例
※【201713·書海悅讀】劉永紅丨族群及其未來:我們如何面對——讀哈羅德·伊羅生《群氓之族——群體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