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刀劍工藝真不如日本刀?明代復刻腰刀鑒賞

在槍械全面列裝軍隊之後,長刀長劍就迅速地被淘汰。時至今日,不少製造長刀長劍的技術已經失傳。市面上的仿古長刀長劍良莠不齊,大多只是徒具其型,根本不具備實戰兵器的標準。今天作者君帶來一把仿明代腰刀給大家鑒賞一下,順便談談一把達到實戰標準的長刀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上圖是一把存世的明代腰刀,具體形制屬於柳葉刀。這種柳葉刀相對其他腰刀,比如雁翎刀來說,弧度更大,刀身整體彎曲,刀尖更加尖銳,這把刀的刀尖還開了反刃強化刺擊。弧度更大更利於拖割,拖割可以產生更大的傷口。

今天鑒賞的那把刀就是根據存世的明代腰刀縮仿製的。

畢竟手工製作,很難保證絕對一絲不差,但是總體來說形制是基本還原得差不多了。純銅裝具都是鑄造的,如果單獨開模具鑄造一套,造價比較高昂。所以裝具和原型刀略有一點不同。並且和原型刀相比,也改動了一些地方。首先是柄,刀柄換成貼珍珠魚皮的柄。

珍珠魚皮的顆粒很大,貼在刀柄上可以有效的防滑,並且防止木柄因為氣候原因乾裂,如果幹裂出木刺會刺傷手。打磨光滑的刀柄一般不太可能突然乾裂出木刺,但是如果作戰中沾到血或是水,再因為沒有及時擦乾以及大力劈斬受到震動,就容易在乾燥後變形出現木刺。而且純木柄也容易因為沾到血打滑。在古代珍珠魚皮被誤稱為鯊魚皮或是鮫皮,在武俠小說中經常可以看到描寫鯊魚皮的刀、劍鞘,其實就是珍珠魚皮,並不是真的鯊魚的皮。珍珠魚皮也並不是珍珠魚的皮,只是皮上有顆粒如同珍珠一般,真正珍珠魚皮是魟魚的皮。

▲魟魚

魟魚,多產自東南亞沿海,我國南部沿海也有,不過已經被濫捕到很少了。刀用鮫皮包柄的做法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多是出自安南也就是如今的越南。不過在古代這種熱帶海域才有的魚就物以稀為貴了,所以價值不菲。沒有錢的人,通常是在刀柄上纏布以保證戰鬥的時候不會因為刀柄沾上血滑手,也不會因為刀柄上起木刺扎到手。只是纏布沾到血也要更換或者清洗,比較麻煩。珍珠魚皮包的柄因為顆粒大,如果沒有專門練過的人會覺得有些磨手,但並不會起泡。相反,手很快會適應這種手感,然後就不會覺得磨手。反倒是一些做的不好的柄,摸著並不覺得磨手,但是揮一會手上就起血泡。

刀鞘原型刀看起來應該是上了一層黑漆,但傳統大漆是天然塗料中致敏性最強的物質。皮膚過敏的人和70%以上從未接觸過生漆的人,會產生程度不同的過敏症。這就是常說的大漆咬手。所以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願意上傳統大漆。而現代噴漆的話,好的木料密度大,很容易掉色剝落,差的木質又容易因為氣候差異導致變形。一些便宜的鞘摸完都得洗手,掉一手的顏色。而且有時還會縮水變小導致刀都拔不出來。所以選擇密度很大、不易變形、本身就近於黑色的黑檀木。實際上軟木包珍珠魚皮的鞘是最好的,但是魟魚就算現在也比較稀少,尤其是長刀的刀鞘需要很大塊的珍珠魚皮,需要很大隻的魟魚。而且珍珠魚皮在包前需要浸水軟化,才能被卷在刀鞘上去。然而珍珠魚皮乾燥脫水後又會收縮,所以可能會讓已經卷好的珍珠魚皮發生移位,所以想要做好一個魚皮鞘,做鞘的師傅必需擁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和精到的手藝,才能妥善地完成包魚皮鞘的整個工序。這就導致造價居高不下。所以只能選擇黑檀鞘。

傳統刀劍的刀柄大多都是穿心柄結構,刀莖插進刀柄柄材之中,所以刀莖一般會略細,如上圖的明代刀條。而現在很多人都追捧貼片柄結構,也就是刀莖和刀柄一樣寬,刀柄只是兩邊貼兩片柄材固定上去,認為這樣的才夠結實。貼片柄結構無疑是足夠結實的,但是只適合短刀。事實上早期刀劍,無論中外,也都是貼片柄結構,但是很快就變為穿心柄結構,因為長刀長劍用貼片柄戰鬥震動太大,越長的刀劍震動也就越大。長刀長劍如果是貼片柄結構在兵器相碰的時候甚至可能被震的武器脫手。

關於長刀在戰鬥中的震動問題,古人不僅僅在柄部進行減震。上圖可見,從刀背上看,刀身厚度並不是一樣的,而是從刀根部到刀尖處逐漸變薄,這種處理可以讓武器碰撞時刀柄處的震動變得更小。在日常生活中,拿個鋼條做實驗也可以發現,厚度一致的鋼條碰撞時兩端震動最大,如果厚度並不一致,那麼更薄的部分震動大,而厚的部分震動幅度要小很多。同時這樣處理刀身厚度,還可以起到調整重心的作用,一舉多得。因為槓桿原理,重心離手越遠揮舞時就越吃力,但是重心過於靠後揮砍又比較無力,所以武器對重心都有要求。這把仿明代腰刀的重心在護手前18cm處,揮舞感覺還算順手。很多現代刀劍都是成品鋼板線切割成型,厚度都是一致的,這樣的刀劍就難以進行實戰了。鋼板直接切割刀劍,在武器碰撞時震動會很大,而且重心也過於靠前,揮舞時手腕負荷會很大。有些也有配重,但是整體重量就上去了,因為重心想調整到合適的位置配重就要加大很多重量,這樣在揮舞時體力耗費就更大。

刀身刃材採用的是複合包鋼工藝,具體就是用硬度高的鋼包住韌性高的軟鋼,硬鋼為刃,軟鋼為芯。不但不易折斷,並且軟鋼作為芯鐵還能起到一定減震作用,更適合大力劈斬。這也是最適合刀的工藝之一,但包鋼工藝並不適合做劍。在古代,外麵皮鐵硬鋼大多是花紋鋼,因為古代冶煉工藝較低,鋼製不勻,需要反覆摺疊鍛打排除雜質,鋼質因為不勻摺疊鍛打後會形成花紋。而現代成品鋼的鋼質已經足夠均勻雜質非常少,現在的花紋鋼是用兩種鋼摺疊鍛打人為製造出不勻的鋼製形成花紋,本身就是複合包鋼工藝,皮鐵如果用花紋鋼除了美觀以外,性能上並無什麼提升。所以並沒使用花紋鋼。

▲包鋼結構圖示

在日本武士刀中,包鋼結構的刀通常會進行覆土燒刃的淬火技術進一步提高刃部硬度和刀身韌性。覆土燒刃是日本出現的一種淬火手法,用特製的粘土覆蓋刀身,然後煅燒刀條,這樣只燒刀刃,然後進行淬火,刀刃硬度就比較高,刀身韌性比較好。屬於局部熱處理技術的一種,類似的局部熱處理技術,我國早在漢代就已經有了,但是覆土燒刃對刃部處理得更加優秀。雖然原型刀並非是用敷土燒刃的淬火技術,但考慮到明代已經引進了日本的覆土燒刃技術,最終我還是決定淬火使用覆土燒刃技術來處理。覆土燒刃的特點就是因為刀刃經過淬火後金相結構改變,會產生和刀身不一樣的顏色形成燒刃紋。好的燒刃紋是黑底白刃,就是刀身顏色略深,刀刃顏色更淺。

一般來說因為每個人身高臂長力量大小都不相同,刀劍類兵器的具體尺寸都是要根據各人不同的情況來定,一般全長在70cm至100cm之間。重量一般不超過三斤。這把仿明代腰刀全長為99.5cm,刃長為78cm,不算鞘凈重1285g。要比原型更長一些,但屬於正常範圍。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龍泉刀匠老劉微信:DJLL66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日本生命公司破產,你是怎麼看的?
如何看懂《秒速五厘米》?
日本最大黑幫生存有「道」
日本「20女」對「40男」情有獨鍾只因5「正好....

TAG:日本 | 中國 | 日本刀 | 鑒賞 | 腰刀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