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黃文殊法門導修及儀軌
前言
今天所講的並非自化本尊儀軌,而是一由章嘉遊戲金剛祖師(Changya Rolpai Dorje,1717 —1786)所撰的祈請與誦咒文,所以它適合任何人日修之用,並不限於有灌頂的人才有權修誦。
現在先講一講文殊師利大士(Manjusri)的殊勝之處。文殊是諸佛之智慧所化現,所以他是智慧的本尊。文殊乃諸佛之智所化,觀音乃諸佛之悲所化,而金剛手則屬諸佛之力量所化,所以他們三位即諸佛的智慧、悲心及力量。我們常常聽到有「三部主」之講法,此即指文殊、觀音及金剛手三位大士。
有些人天生比較笨,或者記性極差。衲少年時有一個同學,他花了三年才能背誦一篇短短的大白傘蓋佛母誦文。在其他同學能記憶幾十頁經文內容時,他往往才背得一頁。在誦經時,他往往會睡著覺。老師教到後面的部份時,他早已忘了前面說過的法要。當年老師愛徒心切,常常責打他,但後來不單他被打得很慘,就連師父也打到累了,可是仍未見他的記性或智慧有長進的跡象。這不是他懶散所造成的,而是因為某些人的確天資較差。若我們修持文殊法門,便可以迅速地增長智慧及記憶力等等,從而令我們明白佛法內之深義、解開佛法之『結』,且會令未來生也具足智慧。
修持文殊法門,能得六種智慧,即速慧、深慧、廣慧、說法滬、辯法慧及著撰慧。這六種慧各有不同。普通人見一字,或許只能知其一種意義,但具速慧的人,見一字可知多如百種之內義。具深慧的人,即使他隨便發問,其問題亦會十分精闢。廣慧乃指涵括許多面之智能。有說法慧的人,講經時極為善巧。有辯法慧的人,精於辯論法義,口才亦十分好。著撰慧即指寫作令人得益之論著的才能。
文殊有許多種化相,譬如說紅黃文殊、孺童文殊、阿拉帕渣那文殊(註:亦作『五字文殊』)、白文殊及黑文殊等,他們五尊合稱『五文殊』。五文殊雖同為文殊大士,但其佛部及化相各有不同,而且亦各有不同之殊勝利益。紅黃文殊法門除啟智外,亦有懷攝之作用。孺童文殊是大威德金剛心內的文殊化相。阿拉帕渣那文殊法門對證悟空性特別有幫助。白文殊法門除啟智外,亦特別利於生出菩提心。黑文殊除了啟智能外,亦是一位除障之本尊。此外,文殊化相又分外、內及密相許多種,其咒亦各有不同。在格律派中有一種並不普傳的極秘密五文殊傳承,衲曾受過這種傳承,但卻並未作與其關聯的閉關修持。此外,在座中有些人或許有天天持誦《妙吉祥真實名經》的習慣,這部經的主尊是現四臂相的文殊大士。這些眾多的文殊法門,當然都具大利益,但我們無必要全部都修持。佛教的本尊極多,他們全都對行者有加持,但我們應選一位自己感最投緣、最喜歡及最有信心的,然後一心一意地修持他的法門,緊緊地把他「抓著」,而不應像換時裝般天天換本尊或貪多。修一位本尊而至相應,便可見所有本尊。我們應該這樣地修,而別去學那些修一百位本尊卻無一法門有成的人。
前行開示
在正行之前,我們必須誦儀軌中並未明列之皈依文。最簡略的皈依及發心文是: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覺 佛陀正法以及聖僧眾
因作布施等諸修持故 願證佛境利普有情生
我們誦皈依三次或更多次。
正行開示
誦至此時,應觀紅黃文殊在我們的頭頂或面前虛空中。如果觀他在頭頂,其面嚮應與行者自己所面之方向一致;若觀於面前,則本尊面向行者。一般來說,初學者若觀本尊於面前,會較觀於自己頭頂為容易。此外,我們應想自己所處之房舍為文殊大士之凈土宮殿,而非凡俗的屋子。這種觀想猶如播下一顆種子,令自己有往生凈土的一個因。這種觀想通用於其他本尊法門,例如修彌陀法門者,應常常觀想自己身處極樂凈土之中,令自己熟習,並種下將來往生極樂凈土之因。
在觀文殊時,首先觀面前有雲海。這些雲並非凡俗世間的氣象,而是文殊大士之悲心所現的。在雲層上,出現一朵各瓣不同顏色的蓮花,蓮花中央有平躺的月座。其上有一個橙色的『地』(dhih)字,此它又變化成為本尊形相。文殊大士一面二臂,身橙色,發出超過千萬個月亮的光明,其右手持智慧劍高舉,左手持一蓮花之莖,蓮花伸延至其左肩,蓮花中央有一部《般若經》。本尊身穿天衣及有各種寶飾莊嚴,其身是光明,而非如銅像般的實體。他現為十六歲少年之相,其外在形相令人歡喜,其內在是無煩惱之清凈意。在觀想中,文殊正在開示對不同聽眾各各相應的佛法。
大乘的本尊一般都坐在蓮花上,以表他們雖化身於六道輪迴中,卻並無煩惱及垢染,正如蓮花之出於污泥而本身卻清凈。在此處,蓮花座代表出離心,月座代表菩提心,而座上之文殊代表智慧。在凡俗世界中,如果你坐在一個座墊上,座墊是座墊,你是你,二者並不相同,但文殊的座與文殊卻是一體的。我們必須知道,蓮與月座均為文殊智慧所化,而並非凡俗的東西,其體性與文殊為一體。
在觀想出文殊後,我們便誦儀軌中的禮讚文。禮讚文有四偈。第一偈是:
年少悅意美妙莊嚴者 煩惱盡凈布地山妙色
俱詆月色無與倫比身 慈悲文殊於汝吾禮敬
這偈是說:「完全慈悲及清凈的文殊,我向您頂禮致敬!」
嗚呼微妙音祜主 祈請遮止不善心
噁心雖如夢幻般 今後絕不再生起
偈中的「嗚呼」是求救之聲。我們在遇危險時,會自然地叫喊:「娘呀!」同道理,我們現在於輪迴中受苦,故在第二偈中,我們至心向文殊求救。我們為何求救呢?因為我們發現自己內心有貪、嗔、痴等煩惱,所以我們求文殊加持我們,令我們從無始以來的不善心,乃至夢中所發的不善心,一律可以得除。
吾願生生世世中 文殊於汝唯一處
虔心恭敬作祈請 恆時恭敬令汝悅
這是說:「我一心一意地恭敬您、頂禮您!請您在生生世世中以慈悲心看著我,求您對我不離不棄地加持!」此時應在心底深處中哀求。
嗚呼具大悲文殊 三世善識之大道
菩提心清凈馬車 汝作導航善知識
第四偈是說:「三世諸佛所修過的法、他們所走過的路,我也發心去修、去走!求您當我的師父吧!」文中的「馬車」一詞,喻菩提心。在佛教中,常以馬車喻菩提心,這是因為菩提心能帶許多眾生脫苦,好比馬車能載上許多人一同上路般。
菩提心的真正發起有三種形式,分別稱為「國王心」、「牧者心」及「船夫心」。發心自己先趕緊成佛,然後便以最高能力度眾生者,被喻為帶領子民的國王。在本師釋迦牟尼最初發心時,所發的便是這種國王心。牧羊人一般是把羊群趕在自己前方,自己落後上路的。同道理,觀音最初發心時,正是發願令眾生先成佛,自己在其後方成佛,所以他的這種發心方式稱為「牧者心」。文殊最初發心時,所發心形式為「船夫心」。船夫是怎樣的呢?他們掌舵與乘客同達彼岸,這就如文殊發心帶領眾生同登佛境般。這裡講的是聖者之最初發心形式,並非說文殊及觀音並未成佛。文殊與觀音其實早已成佛了,他們只是為了眾生之利益而化現為菩薩之相而已。
在誦完禮讚文後,便誦文殊的咒。儀軌中有兩種版本的咒,兩種都正確,我們挑其中一種念誦即可。
唵 阿拉怕渣那 地 或 唵 阿拉怕渣那 地 疏哈
om arapacana dhih 或 om arapacana dhih soha
我們可以隨自己能力及時間而誦一百次、三百次甚至一千次,總之是隨自己能力而定。在誦咒時,我們在心中祈求文殊加持令速得前述解脫出來。
在持咒的尾聲,我們可以加誦「地地地地地……地地地」,以一口氣連續誦一百個「地」字或隨力誦念,總之是在一口氣中誦越多便越好。這種誦法,能令我們得到「不念失」的記憶能力。甚麼是「不念失」的成就呢?在佛陀入滅後不久,佛的眾多弟子曾眾集一起,把佛陀的教法結集起來。當時,便有佛陀弟子阿難尊者憑記憶而把佛陀所有開示背誦出來。 現在佛經里的首句全部都是「如是我聞」,此乃阿難尊者背誦時的開場白,其意為:「我記得當時聽到…..」向阿難怎麼可能把佛陀幾十年來每一次開示都一一背誦下來呢?這正因他有「不念失」的成就。若有此成就,我們便能記憶經上的每一句話及師長的每一句開示,絕不忘失。
在持咒後,若欲加誦《妙吉祥真實名經》(註:載於本書附錄中),可在此時加誦。此經包含顯密一切法義在內,極為深妙。在古印度,若有人說:「我對佛法懂得不多,但唯對《妙吉祥真實名經》尚可說是通達!」,便等於是在說他已通達一切顯密要義了。由於此經極為殊勝及深妙,我們雖難以通達其內義,但單單每天誦持它,已能得許多不可思議的大利益了。凡誦此經者,今生及未來生均會得大智慧,並將往生於文殊凈土之中。
我們亦可選擇在儀軌中的這環節加誦《文殊智慧贊》(註:載於本書附錄中)。這贊文並不十分長,但其來源極為殊勝。在古印度有一座那蘭陀佛教大學(Nalanda),歷史上不少高僧均出自此座佛教學府。在某年代,寺中的五百高僧商議各撰一篇禮讚文殊大士之文章。他們各自在房中撰寫,但在翌日眾人把其著作拿出來與他人比對時,赫然發現五百人各自所著內容竟然一模一樣,這顯然是由佛陀之加持所致的。由於此文來源靈異而殊勝,自此各佛教寺院的學僧多會常誦此文。
結行開示
以此功德願速能 成就至尊文殊境
並將一切諸眾生 安立於同等果境
在最後,我們誦儀軌中的迴向文及其他我們喜歡的迴向文偈,然後觀文殊融入自己身體,而令我們得到了他的身、語、意加持。
現在已講完此法門的修誦方法,衲的傳承來自金剛持赤江仁寶哲(Trijang Rinpoche,1900-1981)。
紅黃文殊修持儀軌
章嘉遊戲金剛大師 著
年少悅意美妙莊嚴者 煩惱盡凈布地山妙色
俱詆月色無與倫比身 慈悲文殊於汝吾禮敬
嗚呼微妙音祜主 祈請遮止不善心
噁心雖如夢幻般 今後絕不再生起
吾願生生世世中 文殊於汝唯一處
虔心恭敬作祈請 恆時恭敬令汝悅
嗚呼具大悲文殊 三世善識之大道
菩提心清凈馬車 汝作導航善知識
唵 阿拉怕渣那 地 或 唵 阿拉怕渣那 地 疏哈
om arapacana dhih 或 om arapacana dhih soha
以此功德願速能 成就至尊文殊境
並將一切諸眾生 安立於同等果境
推薦閱讀:
※地藏占察儀軌
※百佛名號 牛王經修法儀軌
※寶篋印修持儀軌、功德利益
※開光儀軌
※施食儀軌
TAG:儀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