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徐 江[1]

摘 要: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已進入最後、最關鍵階段—存款利率市場化。從國際(地區)經驗看,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是嚴峻的。商業銀行應充分認識利率市場化形勢的緊迫性,抓緊系統研究應對措施,進一步加快經營轉型步伐,提升利率定價與風險管理水平,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對策

利率市場化是指金融市場資金供求雙方自主確定利率水平的利率決定機制。中央銀行不再通過行政命令來決定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水平,但可通過對商業銀行再貸款、再貼現利率來影響市場利率。利率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核心資源—資金的價格指標,對各類資源配置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利率市場化實質就是放開利率管制,使之反映資金資源的稀缺性,促進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因此,作為中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率市場化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簡介

我國利率市場化總體思路為:先放開貨幣、債券市場利率,再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按照「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的順序進行。基本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全國金融機構之間利率機制的形成。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利率市場化的基本設想。1996年,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聯網運行,由此統一的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形成。1998年9月,放開了政策性金融債券的發行利率。

第二階段,金融機構貸款的利率市場化。1998-1999年,人行兩次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幅度;2000年9月,放開了外匯貸款利率;2002年上半年,將金融機構企業貸款利率上浮幅度提升至30%;2003年,再將金融機構對所有企業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擴大到50%;2004年初,擴大貸款利率上浮上限至70%,同年10月28日,央行完全取消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浮的限制,商業銀行可自主根據企業和具體業務風險狀況進行定價。至此,人民幣貸款利率過渡到上限放開、實行下限治理的階段。

第三階段,逐步推進貸款利率放開及存款利率市場化。貸款方面,2005年1月,央行決定房貸利率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下浮10%;2008年10月,將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

存款方面,2005年9月21日,各家商業銀行可以自主決定存款的計息方式,存款利率市場化邁出第一步;2012年6月,將存款利率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2013年7月20日,央行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場化所需要的各項基礎條件,穩妥有序地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

至此,我國利率市場化已經進入最後,也是最關鍵階段—存款利率市場化。目前,金融界公認,存款利率完全放開是利率市場化最終完成的標誌。

二、利率市場化推進趨勢分析

(一)利率市場化是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必然趨勢。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重視通過加快改革來推動經濟發展,強調改革是最大的紅利,金融改革有條件、有基礎、也有必要先行一步。利率作為重要的資金價格,應該在市場有效配置資源過程中起基礎性調節作用。「存款管上限」使得資金價格仍不能反映市場真實需求,金融市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價格扭曲,制約了我國資源優化配置和經濟轉型。《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要著力深化金融關鍵領域的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宏觀、微觀條件已基本具備。從宏觀環境看,當前我國的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各方面對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已經有所預期,不會形成較大衝擊。從微觀主體看,近年來我國銀行業改革穩步推進,主要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不斷完善、財務硬約束初步建立,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從市場基礎看,經過多年的建設培育,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作為短期資金市場基準利率的地位已逐步形成。國債期貨也已經於9月6日平穩上市,由於有最廣泛的投資者參與,形成一個市場共同認可的利率,構建利率市場化的基礎。

目前,蓬勃發展的「影子銀行」市場(如:信託等信用債市場、互聯網金融、銀行理財產品、小額貸款公司、民間借貸等),已經成為改革的「第二戰場」。由於正規金融渠道信貸規模的嚴厲管控,社會資金供求渠道不暢,常見利率在18%左右,部分短期借貸利率達到30%以上,利率市場化實質上已經成行。存款利率的管製表面上看是保護了銀行,再疊加上高企的存款準備金率、嚴格的信貸規模控制、嚴格的資本金要求、嚴格的表外理財資產限制,實際上也是限制了正規金融渠道的發展,給互聯網金融以及信託、租賃、小貸公司、擔保公司甚至於一些非法集資創造了發展機遇,金融市場客觀上已經形成資金分流。根據央行的統計數據,銀行信貸占社會融資總量比例已經下降至52%左右。與其應付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的無序競爭,不如應對統一監管平台下的同業競爭。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步伐,已經成為傳統正規金融機構的競爭需求。

(三)利率市場化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內在要求。存款利率上限管理,使商業銀行資金成本較低,即使對大型優質企業的貸款利率下浮,也能取得穩定的利差收入,銀行更傾向於選擇大企業,而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服務中小企業。利率市場化特別是本次貸款利率完全放開之後,一方面,銀行大企業貸款業務盈利空間壓縮,服務中小企業的動力增強;另一方面,取消貸款利率上限,使銀行可以更好地根據風險收益情況確定貸款利率,也增強了服務中小企業的積極性。

(四)利率市場化改革措施預測。下一步,存款利率市場化可能採取的步驟和措施包括:

一是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和銀行市場化退出機制。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銀行體系的風險會隨之增大,銀行具有準公共屬性,若出現無序破產,將會威脅整個金融系統的安全和經濟社會的穩定,需要有存款保險制度對存款人利益進行保護;同時,應該依法建立有效的銀行退出機制。如:1971年引入存款保險制度的日本,為防止利率市場化導致金融機構的倒閉,於1986年對此制度進行了完善和修改。英國在實施利率自由化之前,未實行存款保險制度,結果導致銀行危機發生,花費高額成本進行救助。

二是推出存款替代性的產品,比如大額可轉讓存單(CD)。推出針對居民和企業的大額可轉讓存單。我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經發行過大額可轉讓存單,有經驗。考慮到銀行理財產品起點金額一般都比較高,因此如果能夠推出大額可轉讓存單,並逐步降低金額起點,如:50萬元、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可對目前銀行理財市場進行規範,對銀行的衝擊也相對可控。

三是減少存款利率期限檔次,放開長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目前,一般存款基準利率有活期、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共7個期限檔次,如果包括零存整取、通知存款等基準利率在內,則存款的基準利率至少有13個期限檔次。可按照「先長後短、先定後活」原則,逐步減少存款利率期限檔次,率先放開長期限定期存款利率。根據上市銀行2012年年報,五年期以上定期存款佔比不到0.3%,放開的影響也會相對較小。

四是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上浮空間。目前存款利率最高可以上浮10%,今後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到允許上浮20%等等,並最終取消上限。

三、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競爭加劇、利差收窄?利潤下降。我國的商業銀行營業收入仍然主要來自存貸款利差,目前1年期存、貸款基準利差高達2.75%,由於貸款利率上浮,實際利差遠超3%,世所罕見。首先,利率市場化之後,商業銀行為招攬存款勢必會競相抬高存款利率水平。其二,優質企業在銀行信貸中的議價能力較強,導致貸款利率難以明顯提升。隨著利率市場化不斷深入,存貸利差收窄是必然趨勢。以台灣為例,20世紀80年代前期,台灣本地銀行平均利差在3.11%左右,利率市場化以後,2011年名義利差僅為1.41%左右。對於利息收入佔比在80%以上的中國銀行業來說,其盈利能力面臨重大考驗。其三,利率市場化還將伴隨金融脫媒的進一步發展,居民將有更多存款之外的投資渠道,企業將有更多貸款之外的融資渠道,因此銀行的存貸款規模擴張也會受限。經濟史上,各國利率市場化加速實現時,幾乎都伴隨著或大或小銀行危機。台灣銀行業在利率放開管制後,集體虧損了三年,主要由於有限資源下,台灣銀行業過多,產生了過度激烈的競爭,使台灣銀行業成為艱苦行業。

(二)利率定價及風險管理難度加大。首先,利率市場化將會使商業銀行利率定價難度驟然增加。在利率市場化後,商業銀行利率如何定價,必須綜合考慮考慮宏觀經濟形勢、資金流動性充裕情況、利率市場競爭狀況、重要對手利率定價、自身經營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對利率變化趨勢進行準確判斷。存款、貸款如何定價,期限結構如何確定,都依賴於對上述因素的綜合考量。其次,利率風險管理難度加大。利率市場化後利率波動將是一種常態,並且波動幅度也將加劇,這使商業銀行經營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利率市場化初期,存款利率上升幅度將高於貸款利率上升幅度,存在結構性風險;當利率上升時,存款客戶可通過提前支取再投入方式套取較高利率,當利率下降時,貸款客戶可貸新貸提前償還前高利率貸款,即選擇權風險;利率變動頻繁情況下,短期利率比長期利率上升更快,由於「短借長貸」,長期貸款利率卻還沒有調整,導致利差收窄,即期限錯配風險,等等都加大了利率風險管理的難度。

(三)信用風險管理難度加大。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商業銀行尤其是大型商業銀行依靠服務等中間業務收入,仍然難以滿足利潤增長的需要,不可避免要選擇一部分高風險客戶,此即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風險,導致信貸客戶的信用風險管理難度加大。一旦對行業、企業、產品判斷失誤,或者管理環節出現漏洞,或者出現重大技術革新衝擊,形成不良資產、甚至於出現大額損失也將不可避免。

(四)流動性風險管理難度加大。利率市場化條件下,一方面,居民的儲蓄行為對利率變化越來越敏感,與此同時,各類客戶的信貸行為對利率的變化也越來越敏感,可能出現較為頻繁的存取、貸款還款行為,將進一步增加了商業銀行頭寸管理的難度。另一方面,由於對低風險、優質資產運用項目,同業競爭區趨於激烈,導致利率下浮,商業銀行為保持利潤的適度增長,不得不投放一些風險較高、回報較高的項目,一旦判斷失誤,形成不良資產,信貸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回收,將會形成流動性風險,也會促使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五)中小銀行面臨風險較大。一般而言,由於在資金實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大型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中處於有利位置,而廣大中小商業銀行由於自有資金不多、吸儲能力不強、議價能力不足,將會在市場競爭中失去市場份額和市場影響力。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因推進利率市場化,造成大量中小銀行破產倒閉,僅1987年至1991年,平均每年就有200多家中小銀行倒閉,這給其整個金融體系帶來劇烈波動。近年來,受益於我國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政策支持,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發展較快,在滿足城鄉居民和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中小商業銀行總體而言業務模式較為單一,綜合競爭力較弱,其主要收入來源嚴重依賴於存貸利差收入;流動性管理主要依賴銀行間拆借市場支撐。利率市場化對中小商業銀行的衝擊要遠遠大於大型商業銀行,出現經營成本上升、不良資產增加甚至破產倒閉等問題。

四、對策建議

國際經驗表明,利率市場化前後,商業銀行利差一般要經歷先降後升最後逐漸穩定的過程。儘管多個國家都曾經出現過部分中小銀行出現困難甚至破產倒閉的情況,但利率市場化使銀行業獲得更大的自主定價空間,增加了銀行的危機感和轉型動力,大多數銀行通過內部挖潛、管理提升、業務轉型、加大創新等方式經受住了利率市場化的考驗,最終走上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來說,利率市場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應及早籌劃應對之策,。

(一)提高認識、增強緊迫性。如上所述,利率市場化是經濟金融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以互聯網金融為代表的新金融、社會資金已經實現了利率市場化,商業銀行如果不及早跟上時代改革發展的步伐,將成為被淘汰、邊緣化的對象。應進一步提高對應對利率市場化緊迫性的思想認識,徹底擯棄利率市場化進程可能會放緩的任何幻想,抓緊制定、統籌謀劃經營轉型戰略,穩步實施,積極應對,逐步實現經營轉型、可持續發展。

(二)進一步加快經營轉型步伐。目前,國內銀行業外延粗放增長特徵依然明顯,過度依賴規模擴張,過度依賴利差收入,過度依賴大客戶、大項目。經營轉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轉型綜合服務商業模式,調整收入結構。利率市場化及金融脫媒趨勢下,以融資為核心紐帶的銀企關係將不斷弱化,以客戶為中心的綜合化金融服務將成為維護客戶關係的基本要求,銀行必須儘快實現從融資中介向服務中介,從「融資」向「融資+融智」轉變,推進綜合化經營步伐,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提高貸款利息以外的多元化收入佔比

一是打造全金融服務平台,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完善存、貸、匯、卡、代理、租賃、信託、債券、顧問等綜合服務手段,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提高全方位綜合服務能力,滿足不同層次、規模、領域客戶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搭建產品全、手續簡、服務優、效益好、效率高的「一站式」金融綜合服務平台即「金融百貨公司」,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是重塑最廣泛客戶服務理念,提高客戶市場佔有率。目前,商業銀行最大弊端是以所謂「二八定律」重視大客戶,輕視中小客戶,給社會公眾以「目光短淺「、「嫌窮愛富」的負面印象。現代科學技術條件下,已完全可實現對各類客戶的平等優質服務,更何況客戶質量永遠是在動態發展變化中。「擺開八仙桌,銅壺煮三江,來得都是客,走後細思量」。應充分學習敞開大門、來者即客、「公開、平等、高效、交互」的互聯網精神,以高科技手段支持每一位客戶(不論層級、規模、區域)使用體驗。對不同的客戶,都有相應的服務手段,適時適度開展資產業務。4G時代即將來臨,即使最偏僻鄉村居民,也可因互聯網終端成為你的客戶,客戶佔有率就是市場佔有率,傳統金融機構要重塑客戶中心理念,確立「最廣泛、全覆蓋」的客戶經營指導思想和模式。

2.轉型重視零售業務發展,調整資產業務結構。利率市場化疊加金融脫媒,將導致大客戶、大項目業務利差明顯縮減,規模明顯縮減,零售業務將以其客戶廣泛、資本節約、風險分散、綜合盈利高、成長性好、穩定性強的特點成為各家銀行資產業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點。金融脫媒、利率價格戰最容易在大公司及優質項目領域發生,但中小微企業、個人客戶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對價格不敏感,只要通過精細化、科學的管理方法,可以實現資產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但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具體情況穩步推進,亦步亦趨,不可操之過急。

3.加強金融創新,開拓新的收入渠道。

一是資產業務創新。在貸款業務方面的創新如:信貸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出售、併購貸款以及供應鏈融資、應收賬款抵押貸款等。要積極研究和參與試點資產證券化。這是解決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銀行管理流動性、盤活不良資產等方面的現實需求。從政府角度看,地方融資平台貸款的處理也可能以資產證券化的方式解決,這不僅可以化解銀行信貸風險,也能為優質地方融資平台提供可持續的市場資金來源。

二是負債產品創新。利率市場化對負債業務影響最大,我國當前負債產品單一問題十分突出,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必將是銀行負債產品創新與監管逐步放鬆的過程,是商業銀行必須抓住的機遇。比如大額可轉讓存單、存款賬戶附加功能等,附加賬戶服務功能將成為吸收存款、控制存款成本的重要手段,現在就可以細加研究,如農行最近推出的賬戶自動理財服務。其二,繼續創新理財業務,理財是和存款利率市場化對接最緊密的產品,儘管監管部門不斷加強監管,但仍是帶動儲蓄的有效工具,不排除監管部門通過規範理財資金運用的方式實現理財業務負債化,在合規、風險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實現客戶和銀行雙贏。

三是中間業務及交易業務創新。其一是圍繞結算平台服務的創新。適應電子支付結算技術的發展,不斷跟進和創新相應產品,比如代收付、POS、移動支付、手機銀行等,適應市場需求,提高服務效率;不斷完善現金管理產品,加強同各種交易所平台的對接,鎖定公司業務客戶資金。其二是圍繞「融智」業務的創新,比如財務顧問、IPO、發債、併購等投行業務創新。其三是圍繞交易環節的金融創新。密切抓住國際貿易、商圈、產業鏈等開展貿易金融、交易融資業務創新,加強電子商務開發,實現資金流穩定,甚至封閉式運轉等目標。交易業務不僅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增收的重要途徑。利率市場化後利率風險管理的需求將促進利率相關衍生產品的創新和交易,比如利率上限、下限、掉期等。同時,債券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也將提高。根據美、日等國經驗,中國債券市場仍有3-5倍的增長空間。商業銀行利用這些利率衍生工具、債券工具既可以為企業、個人提供服務,同時也可以用來規避自身的風險,增加收入。

(三)提高利率定價及風險管理能力。

1.明確利率風險管理目標。利率風險管理目標,一是盡量不承擔利率風險,二是通過承擔利率風險來獲取利潤。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承擔著支持社會經濟發展的重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信貸資產業務仍然是主體業務,利差收入仍然是營業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承擔利率風險既是社會責任,也是獲取利潤的主要手段。必須要大力推進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建設,一方面制定科學的利率研究與決策機制,實行以利率風險管理為中心的資產負債管理,並積極探索相關的新工具新方法;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利率風險管理系統,科學地識別、計量和處理利率風險,並實現事後有效評價、改進完善。

2.提高利率定價能力。在存款利率確定上,銀行應必須綜合考慮宏觀經濟形勢、資金流動性充裕情況、利率市場競爭狀況、重要對手利率定價、自身經營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深入分析資金的供需狀況和資金成本,包括貨幣市場的流動性變化和債券收益率的變化,根據期限結構確定合理的存款利率。在貸款利率確定上,銀行應參考存款利率、宏觀經濟運行狀況、行業發展以及客戶自身風險,按照收益覆蓋成本和風險的原則,綜合考慮風險補償、費用分攤、利率優惠、提前還款以及違約概率等因素來確定貸款利率,減少利率與風險不匹配造成的損失。定價的基本方法是成本加成並同時考慮市場均衡,標準化定價與差異化定價相結合。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及早建立一套可操作性高的資金定價體系,使用客戶盈利分析模型確定對不同客戶的利率水平。

3.提升利率風險管理水平。利率作為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其走向與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具有重要關係,因此,商業銀行要想科學地治理好利率風險,就必須關注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經濟的運行態勢是影響政府是否採取利率政策的主要因素,諸如GDP增長速度、價格走勢、投資規模與速度、工業增長情況、消費的增長情況和就業等。另外,也要看其他國家尤其是聯繫緊密國家的利率政策的動向,要密切關注主要國家或地區的利率政策舉動。

利率市場化將會使利率波動的頻率和幅度提高,使利率風險管理成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核心內容,應切實提升利率風險管理水平。積極借鑒國外商業銀行的成功經驗,建立專業的利率風險管理部門,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系統,提升對利率風險的識別、度量、處置、管理和對沖能力。如:在集團層面控制整體利率風險,將各子公司所面臨的利率風險進行度量和綜合,並且將數量龐大的表外業務納入到風險監管的範圍。通過積極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將一部分風險較大的資產在資本市場出售,迅速回收資金,獲得中間價差,提高資產的周轉速度和收益率,降低利率風險敞口。通過期權、期貨、利率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在全球金融市場對沖利率風險。

(四)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我國商業銀行長期以來面臨的利率風險較小,對利率風險管理沒引起高度的重視,缺少掌握利率風險管理基本原理、精通利率風險控制技術的人才。各種管理利率風險的金融工具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需要具有專門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商業銀行必須要趕快抓緊對人才的培養,為迎接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挑戰做好準備。

安徽銀行業研究報告索引

期 號題 目作 者

2013年第1期 基於轉換成本的商業銀行個人客戶轉換意願實證研究策 楊樹 賈瑞躍

2013年第2期 商業銀行拓展金融資產服務業務研究鄭中華 殷尹

2013年第3期 關聯企業貸款法律風險防範研究工商銀行課題組

2013年第4期 商業銀行小微金融業務營銷模式探析周 飈

2013年第5期 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徐江


推薦閱讀:

網易解讀:利率市場化解決高利差
利率市場化比降息更重要
媒體稱利率市場化方案獲批 先取消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以後利率該看誰?——利率市場化後,新基準利率初探(海通債券姜超、周霞、張卿雲等)
央行:我國利率市場化基本完成

TAG:銀行 | 市場 | 商業 | 利率市場化 | 利率 | 商業銀行 | 影響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