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基本功
器械基本功
來源:人民體育出版社 圖解中國跤
主編:李寶如
器械基本功是利用不同的器械訓練,以增進中國跤的功力和專項素質,提高技術水平。器械基本功有三十多項,功法繁多,練法龐雜,本節只介紹常練的器械功法,每項器械功只講解常練動作。中國跤的基本功在訓練時要左右兼顧,連續練習。本書只講動作要領。 (一)砣羅棒 砣羅棒是小棒子的一種練法。小棒子中間鑽一小孔,內穿一條細繩垂重物,重量可因人而宜,一般3—5公斤。小棒子比一般的要粗,以握好後拇指和中指之間有兩指寬為宜。 砣羅棒單手練叫拐棒,雙手練叫砣羅棒,主要練指力和臂力,一手或兩手將砣由下至上由上至下反覆擰卷,肩臂指腕酸脹為上,長期練習實戰時不脹把。 要領:訓練時馬步半蹲,目視前方,雙臂前伸,雙手握緊,向上、向下擰轉,轉擰有聲棒頭不搖不晃,反覆擰轉,逐漸增加重量和上下的次數。 1.砣羅棒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正握棒,底砣下垂不貼地,兩臂伸直(圖187)。 雙手向上擰轉小棒,擰至底砣觸棒,再向下轉(圖188)。2.拐棒
拐棒是用單臂將底砣反覆向上卷擰,主練肩臂力量和腕力,拐棒底砣要比雙手砣羅棒重。兩腿開立成馬步,左手反握棒於體前,右手背至體後(圖189)。
左前臂向內合(圖190)。
左臂轉腕,將小棒由下轉至上,反覆練習(圖191)。
左臂在向外轉,底砣由上至下,反覆練習(圖192)。
(二)皮條
皮條是練跤力的極好器材,術語講「皮條講究抖,鐵鏈講究鎖」,皮條練抖力。皮條練繁多,可以作為藝術演練,以提高中國跤的品位和文化內涵。
皮條是用牛皮製成,也可用摔跤帶,長度以左手握皮條一頭,體側伸直,另一頭用右手握帶屈臂拉直為宜。練法有定步抖、車輪步、三點步、長腰崴、勾、別等二十幾種。
要領:雙手配合,前手支抖,後手拉拽,松腰活胯,力量集中。
1.定步抖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皮條(圖193)。
右手前抖,左手向後拉拽(圖194)。
左手向前抖,右手拉拽於肋下(圖195)。
2.崴樁抖
兩腿開立微屈,左手在前,右手拉於肋下(圖196)。
右腿向側蹬,直腿抬頭,右手向前抖,左手拉於肋下(圖197)。 左腿向側蹬出,直腿抬頭,左手向前抖,右手拉於肋下(圖198)。
3.長腰崴
兩腿開立,右腿在前,成右架(圖199)。
左腿向後背步,左手向前抖,右手拉於肋下(圖200)。
卧步成小鑽子(圖201)。
轉體,深蹲,低頭屈膝(圖202)。
右腿向側直腿蹬出,右手向前支出,左手拉於肋下,低頭轉臉(圖203)。
4.上步踢
兩腿開立成馬步,左手向前抖,右腿向前上步,成右架(圖204)。
左腿前踢,坐腰轉胯,右手上支,左手拉於肋下(圖205)。
左腳落地後,成右架(圖206)。
5.三點步踢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帶(圖207)。
右腳向前上步,右手在前(圖208)。
右腳透步至左腳前(圖209)。
左腳上步至右腿前側,抬右腿向前上方踢,左手側上方支,右手拉拽於肋下(圖210)。
6.耙子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帶(圖21 1)。
左腿前伸,右手支出,左手至肋下(圖212)。
左腿直腿,鉤腳尖,向回坐胯內鉤(圖213)。
7.四步崩子
兩腿開立半蹲,雙手持帶(圖214)。
右腿向前上步,右手前支(圖215)。
左腿向後背步,卧步成小鑽子,左手前支,右手拉至肋下(圖216)。
轉體180度,入腰進胯,直腰弓身,低頭轉臉(圖217)。
8.倒腳(崴樁踢)
兩腳開立,成左架(圖218)。
深蹲,低頭,意欲向左崴(圖219)。
右腿側蹬,直腿轉體,右手前支,左手拉至肋下(圖220)。
站起,轉體90。,抬右腿前踢,左手向前側方支捅(圖221)。
(三)鐵鏈子
鐵鏈子是用25個大小不等的鐵圈組成,長度因人而異。練習時,環環相扣以增加拉力。
要領:術語講「皮條抖,鏈子鎖」,雙手相合,環環相扣,雙手力量向反方向拉拽。有掙、踢、崴、別、人等十幾個動作。簡介如下:
1.大崴樁
兩腿開立,雙手相合,將鏈子繞在一起(圖222)。
右腿蹬出,做大崴樁,右手前支,左手拉拽於肋下(圖223)。
左腿蹬出,做大崴樁,左手前支,右手拉拽於肋下(圖224)。
2.定步崴
兩腿開立,與肩同寬,兩手交叉相絞(圖225)。
左腿向側蹬出,長腰轉臉,左手前上方支出,右手拉至肋F。左右兼顧反覆練習(圖226)。
3.卧步掙
兩腿開立,半蹲(圖227)。
右腳向側前方上步,右腳與左腳在一條直線上(圖228)。
左腿向後背步,雙手至胸前掙拉,高舉過頭(圖229)。
還原後雙手相絞,再上左腿(圖230)。
右腿向後背步,成卧步,雙手於體前上掙拉(圖231)。
4.上步踢
兩腿開立,雙手於體前相絞(圖232)。
右腿向前上步,雙腳在一條直線上(圖233)。
右腿前側踢起,以左腳為軸轉體90。,左手向前上方支抖,右手拉於肋下(圖234)。
5.四步長腰崴
兩腿開立,雙手相合,將鏈子繞在一起,然後右腳向前上步,雙腳在一條直線上(圖235)。
左腿向後背步,雙腳平行,雙手相交繞鏈(圖236)。
卧步,雙手拉直,意欲轉體(圖237)。
轉體180。,右腿側蹬,長腰轉臉,右手前支,左手拉至肋下(圖238)。
(四)小棒子
是用硬木旋制而成,三把長,一把粗。主要練握力、指力和搖手的爆發力。
要領:術語講「大棒子橫,小棒子擰」,小棒子練握力和臂力,常練可不脹把,小棒子還可練搔手的爆發力。小棒子有十幾種練法,簡介如下。
1.拽棒
兩腿開立成左架,雙手正握棒,立棒於左肩上(圖239)。
雙手向前拽出,含胸收腹,目視前方(圖240)。
雙手拉回至右肩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圖241)。
雙手向前拽出,再拉回至左肩上,反覆拉拽練習(圖242)。
2.馬步抱瓶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正握,棒前平舉(圖243)。
雙手用力由體前向左側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立棒於肩側(圖244)。
再由左側向右擰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圖245)。
雙手至體前,反覆擰卷(圖246)。
3.大崴樁揣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反握棒,胸前平舉(圖247)。
雙手擰轉棒,向下猛摁,左腳腳跟同時向外蹬出,成側弓步(圖248)。
雙手擰轉,再至胸前(圖249)。
由胸前向下擰摁,反覆練習(圖250)。
4.卧步支棒
雙腿開立成馬步,雙手反握棒於腹前(圖251)。
左腿向後背步下蹲,雙手端棒於腹前(圖252)。
下蹲卧步成小鑽子,雙手由腹前向上支捅(圖253)。
(五)大棒子
大棒子是練橫力的極好的功法,有大棒子橫之說,主練上肢力量和腰的活力。大棒子是用硬木製成的,粗細長短因人而異,一般為單臂側平舉,棒頂端由手指至胸中間為宜。
要領:大棒子可練專項橫力,發自內形自外,上肢橫抖,走腰轉胯,上下配合,一氣呵成。也可練絆子功。京城跤界各承宗不同,但練法大同小異,共有四十幾種練法。並有套路大棒子傳世,下面將大棒子基本練法簡介如下。
大棒子是用硬質木材製成的,粗為用手握,拇指和中指相對,中間離一扁指;長為一臂側平舉,由指尖至胸(圖254)。
1.搖膀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棒,置於體前(圖255)。
右手下垂至右膝側(圖256)。
右臂由右側向後上方高舉,轉頭看右手(圖257)。
右臂搖至體前,再向左側上方搖(圖258)。
2.熊踐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棒於體前(圖259)。
松肩柔胯,右手由右膝外側肩帶臂動,右腳跟離地,左肘高抬(圖260)。
右臂由下至上繞一周,左臂上揚(圖261)。
左手至左膝側,松肩柔胯,左腳跟抬起(圖262)。左右交替,反覆練習。
3.撲步
兩腿開立成合卧襠,雙手持棒於體前(圖263)。
重心移至右腿(圖264)。
右腿微屈,右手側上揚(圖265)。
左腿伸直鉤腳尖,右腿深蹲,雙臂交叉,右手向左,左手向右(圖266)。
右腿深蹲,左腿伸直,成側仆步,右手指至左腳(圖267)。
4.定步肩上橫
兩腿開立成右架,雙手持棒,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圖268)。
左手向前推支,右手回至右肩上(圖269)。
雙腿交換,左腿至前,右腿退後,左手向體前蓋棒(圖270)。
右手推出,左手至左肩上(圖271)。
5.抱瓶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棒於體前(圖272)。
兩腿站穩,上身向右側轉45。,右手至右側肩上,左手內抱於胸前(圖273)。
右手至右肋下,左手蓋於體前(圖274)。
上身向左側轉45。,左手至左側肩上,右手內抱於胸前(圖275)。
6.背步肩上橫
兩腿開立成右架,右手橫至右側肩上,左手前支(圖276)。
左腿向後背步,雙腳平行,右手橫至右肩上(圖277)。
轉體,右手向襠下摁,右腿向側蹬直(圖278)。
7.定步崩子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棒於體前(圖279)。
雙手於體側揉棒(圖280)。
右手由體前向後擺,兩腿微屈(圖281)。
右手由後向前支捅,直腿向前長腰(圖282)。左右交替,反覆練習。
8.搖膀崩子
兩腿開立成右跤架,雙手持棒於體前(圖283)。
左腳向後背步至同右腳平行,右手由體前擺至右側肩上,兩腿微屈(圖284)。
直腿弓身,低頭轉臉(圖285)。
9.背步崩子
兩腿開立成右架,雙手持棒(圖286)。
左腿向後背步,左手前支,右手至肋下,成小鑽子(圖287)。
轉體180。成半蹲,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圖288)。
弓身直腿,右手在前,左手在肋下(圖289)。
10.透步扦腿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棒於體前(圖290)。
右腿向前上步,雙腳在一條直線上,右手在前,左手在肋下(圖291)。
右腿透步至左腳前側,右手由臀後至膝外側(圖292)。
轉體900,右手由肩上向下摁,左腿弓步,右腿向側後方蹬直(圖293)。
11透步踢
右腿在前成右架,右手在前,左手至肋下(圖294)。
右手橫於肩上,左手前支(圖295)。
右手由肩上向下至胯側,再由下向上搖(圖296)。
右腿透步落至左腳前,右手棒在上,左手棒在下(圖297)。
左腳向前上步,右腿向上踢起,左手向前上方支,右手至肋下,含胸收腹(圖298)。
12.透步搓撾
兩腿開立成右架,雙手持棒,右手在前,左手於肋下(圖299)。
左腳向前透步,落於右腳前,右手前左手後,目視前方(圖300)。
右腿前伸,腳尖觸地,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圖301)。
右腿向上轉腳搓地而起,左手向前夠右腳,右手至肋下(圖302)。
13.透步勾子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棒(圖303)。
右手由右胯下向前,松腰柔胯(圖304)。
右腿透步至左腳前,上身前弓,腳尖點地,右手由上至下(圖305)。
右腿向後上方撩起,左腿直立,右手下支,低頭轉臉(圖306)。
14.背步崴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棒於體前(圖307)。
右腳向前上步,雙腳在一條直線上,右手在前,左手至肋下(圖308)。
右腿向後背步,成小鑽子,左手前支,右手至肋下(圖309)。
向左轉體,左腿成弓步,右腿向右蹬出,向左長腰轉臉,右手在前.左手於肋下(圖310).
15.三點步崴
兩腿開立成左架,左手在前,右手在肋下(圖31 1)。
左腿透步至右腳前側方,左手由肩側向下至膝側,然後右腳上步落至左腳前(圖312)。
右腳落地後轉體180。,右腿弓,左腿向側蹬出,長腰轉臉,左手側前支,右手至肋下(圖313)。
16.背步扦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棒於體前(圖314)。
右腳向前上步,雙腳在一條直線上(圖315)。
左腿向後背步,左腳與右腳平行,右手橫於肩上,左手前支(圖316)。
轉體,左腿弓步,右腿側蹬,右手向下摁,左手至肋下(圖317)。
17.倒步踢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棒於體前(圖318)。
左腿側蹬,右腿屈膝成弓步,左手向襠下摁,右手至肋下(圖319)。
重心移至右腿,抬左腿上踢,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轉臉看左手(圖320)。
左腳落地還原後,再向外蹬右腿,做崴樁,右手摁至體前(圖321)。
抬右腿上踢,左手上支,轉體90。(圖322)。
18.透步橫
兩腿開立成右架,右手在前(圖323)。
右腿回至左腳前側,右手由右胯至右膝隨之(圖324)。
左腳向前上步成左架,左手在前(圖325)。
左手橫於左肩上,右手向前支抖(圖326)。
19.肩側橫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棒於體前(圖327)。
右腿虛步,左腿微屈,右手橫於肩側,左手至胸前(圖328)。
左腿虛步,右腿微屈,左手橫於肩側,右手至胸前(圖329)。
20.搖膀肩下橫
兩腿開立成馬步,右手意欲向前蓋棒(圖330)。
右腳向前上步,與左腳在一條直線上,右手同時向前蓋棒(圖331)。
左腿向後背步,卧步成小鑽子,左手前支,右手至肋下(圖332)。然後向左轉體180。,站起,左腿在前成左架,反覆練習。
六)推子
推子用磚或石材刻製成鎖狀(圖333),也可用普通磚磨去稜角。推子是摔跤基礎功的一種,主練推、拉、拽等跤力。推子
器械繁多,主要有磚推、木推、鐵推、花磚、鎖、泥抓、橋鋸子、漢瓦等,練法基本相同。
推子的練法有平推、鑽推、雲推、擁推、支推、逛推等,用推子可練勾、別、崴、踢、爬、手別、搓撾等專項技術動作
,以增加絆子的力度和協調性。
練推子講究支、拉、捅、拽,練手臂力量和用力方法,支力和拉拽力,左右配合一拉一支,二力合一。用石制鎖狀推子
主練握力,用磚瓦主練指力。 要領:練推子要含胸收腹,沉肩垂肘,推出拉回快速有力,前手推出要直,後手要用肩後奪,久練推子可提高橙手的力度,鍛煉爆發力。
推子的練法繁多,有二十幾種練法,簡介如下。
1.平推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握推子於肋下,平端,含胸收腹,目視前方(圖334)。
左手向前上方斜推,右手向後奪肩(圖335)。
左手拉回至肋下,右手推出(圖336)。
2.踢樁子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端推子於肋下(圖337)。
左手推出,右手拉於肋下,同時左腳面踢右腳跟(圖338)。
3.蹲推
兩腿開立深蹲,右手前推,左手拉於肋下(圖339)。
左手前推,右手拉於肋下,右腿向前邁半步(圖340)。
左手拉回至肋下,再向前上左步,推右手。交替向前行進(圖341)。
4.崴樁推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端推子於肋下(圖342)。
右手向前直推,同時右腿向外蹬,左腿弓屈,成弓步(圖343)。
右手拉回,左手推出,左腿腳跟外蹬(圖344)。
5.鑽推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推子至肋下(圖345)。
左腿向側伸直,腳尖內扣,右腿深蹲,右手推至左腳上,左手拉於肋下(圖346)。
右腿側伸直,左腿深蹲,左手推至右腳面上,右手拉至肋下(圖347)。
6.四步崴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磚於肋下(圖348)。
右腳斜前上步,右手推出(圖349)。
左腿背步,右手收回,左手推出(圖350)。
深蹲,弓腰,低頭(圖351)。
右腿側蹬出,左腿屈膝,成側弓步,右手推出,左手拉於肋下,低頭轉臉(圖352)。
7.搓撾
兩腿開立,雙手持磚於肋下(圖353)。
左腿向前上半步,雙手置於體前(圖354)。
右腿前伸,腳尖大趾觸地(圖355)。
右腿鉤腳尖,坐腰上抬,左手推向右腳,右手拉於肋下(圖356)。
8.雲推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磚於肋下(圖357)。
合右胯轉腰,右手由面前舉起(圖358)。
右手由面前向側雲擺,左手隨之,柔腰胯向右轉(圖359)。
右手由右雲向面前,左手隨之雲至腹前,成右上左下(圖360)。
右手由上向左雲至腹前,左手由腹前向右雲至面前,成左上右下(圖361)。
9.支推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推子於肋下(圖362)。
左腳向斜前方上步,雙腳在一條直線上(圖363)。
右腿向左腿後背步,下蹲成卧步小鑽子,雙手於腹前向上推(圖364)。
站起轉體180。,右腳向斜前方上步,雙腳在一條直線上(圖365)。
左腿向右腿後背步,下蹲,成卧步小鑽子,雙手由腹前向上推(圖366)。
(七)沙子口袋
沙子口袋是用四層棉布製成的40—50厘米邊長的正方形口袋,內以米鐵砂、山渣子和綠豆等填充,練上中下三盤,主練指力和眼力,講究手、眼、身、法、步,即眼要快,手要准,身要靈活,法要當,步要穩。常練沙子口袋,能提高手指的反應和抓握能力,手指不易受傷。 沙子口袋的練法繁多,一人可單練,多人可群練。重量因人而宜,老年人鍛煉身體可用5公斤以下,青年人、運動員可用5公斤以上。沙子口袋練法有60多個動作,初練要由簡到難,由輕到重,循序漸進,多人群練可扔出不同的花樣。 要領:可配合摔跤的動作扔出勾、人、揣、崴、踢等動作,個人可練扔、接動作,以練腰、襠、腿各種動作,下面介紹幾種個人練法。
1.抖袋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右手持袋,將沙袋抖成兜向下(圖368)。
右手袋抖至體前,左手接袋(圖369)。
左手袋抖至體前,右手接袋(圖370)。
左右反覆接扔(圖371)。
2.闖襠
兩腿開立成馬步,單手持袋,由襠內向上扔起(圖372)。
隨扔袋直腰站起(圖373)。
單手接袋後至襠內(圖374)。
再由襠內向上扔出。左右交替(圖375)。
3.騙馬
兩腿開立抖袋,右手持袋(圖376)。
右腿向前上步(圖377)。
向上踢左腿,右手持袋,由左腿下扔出(圖378)。
右手袋由左腿下扔出(圖379)。
左手接袋(圖380)。
左手接袋後,左腿向前落下,準備向上踢右腿(圖381)。左右交替。
(八)碩繩
碩繩又叫大繩,是練專項素質的功法,主練拉抖力。繩長10米,用拔河繩最佳。抖起來繩兜晃動,進退自如,搶起來呼呼有聲,碩繩是以練手臂力量為主。
要領:術語講「緊拉滑車松抖繩」。抖大繩要出兜,兜越大,動作越完整,越有力。抖繩要用全身的力量,上下貫通。利用大繩的遊動慣性力,使動作保持完整,步法穩定。碩繩有勾、別、踢、崴、走、掙、亮、人等有二十幾種練法,簡介如下。
1.透步抖
兩腿開立,左手持繩頭,右手握繩間,右腿做崴樁,左手拉至肋下,右手摁至體前(圖382)。
轉體900成虛步,右手拉至臀後體側,扣腕弓腰(圖383)。
轉體屈身成透步;左手至肋下,右手翻腕(圖384)。
2.崴樁踢
兩腿開立,右腿側蹬,右手摁於襠下,左手回拉(圖385)。
右腿踢起,轉體900,左手上揚,右手拉於肋下(圖386)。
3.別子
兩腿開立成右架,右手握繩間(圖387)。
向左轉體,重心下降(圖388)。
向左轉體,向後側撩右腳,直左腿崩腳面,拉左手支右手,長腰轉臉(圖389)。
4.入腰
右腿透步成半卧步,屈身下蹲,做欲插狀(圖390)。
向左轉體180。,人腰進胯(圖391)。
直腿低頭弓腰,拉左手,向上翻右手(圖392)。
5.勾子
兩腿開立成右架,左手握繩間,右手持繩頭(圖393)。
回右腿至左腳側前方,呈虛步狀(圖394)。
向左轉體1800,向後撩右腿,崩左腿直右腿,低頭轉臉,緊左手,裹右手,長腰轉臉,一氣呵成(圖395)。
(九)大桿
抖大桿是摔跤傳統功夫,早在清朝善撲營有蒙古撲戶廣為演練。蒙古族來自漠北大草原,善騎馬、摔跤,大桿是由套馬杆演變而來。
京津跤界保持了抖大桿的傳統,以此提高橫力、握力、抖力、拉拽等專項力量。大桿長3米,大頭以手把握滿為佳,大桿質地要有柔韌性。
要領:練大桿分正把握和陰陽把兩種,正把握練橫,陰陽把練砸摁。練大桿講究橫、壓、拔、蓋。有踢、崴、別、橫、拽、翻等二十幾種練法,每個動作可單練,也可編成套路練習,現有十三桿一套傳世。
1.單手兜
兩腿開立,右手握桿頭,另一側桿頭觸地。然後右手由體前向左圈,右腿向外蹬,成大崴樁,左手側平舉(圖397)。
右手至左耳上方,握緊桿並盡量端平,重心平穩,桿頭不能觸地(圖398)。
2.雙手蓋步翻腰
雙手握桿,小頭觸地,兩腿開立,與肩同寬,右腿由左膝上蓋過(圖399)。
右腳落地後,同左腳成平行(圖400)。
雙手握桿,轉體,頭由桿下鑽出成小鑽子(圖401)。
頭由桿下鑽出,雙腿轉成深蹲,腳跟抬起,桿頭不離地(圖402)。
轉體180度,下蹲呈小鑽子狀,桿頭始終不離地為佳(圖403)。
3.雙手上翻
兩腿開立成右架,雙手正握桿(圖404)。
左手向內卷,意欲上翻(圖405)。
雙手同時向上翻抖,抖臂柔腰轉胯,全身齊動(圖406)。
雙手由頭上向下內翻(圖407)。
含胸收腹,雙手向下扣腕內翻(圖408)。
4.肩上橫
兩腿開立成左架,雙手正握把桿(圖409)。
左手向肩上橫,右手向前支捅,抖肩柔胯(圖410)。
5.奪膀後拉
兩腿開立微屈,向左轉體900,右手向前送至左手處(圖411)。
右手向後拉拽,左手向前推直,開胸抖膀,轉腰抖胯(圖412)。
6.前抱後拉
兩腿開立成左架,雙手陰陽把握桿,向左側橫抱,左手高,右手低(圖413)。
左手低,右手高,意欲開胸,右手後拉(圖414)。
右手後拉,左手前支,左腿側蹬直,成側弓步(圖415)。
(一O)擲子
擲子是由石鎖演變而來。清朝內廷有香會十三檔,其中有石鎖老會,也稱花磚老會。為了便於表演,將石鎖加以改造,
形成扁平型,並將把柄距離增寬,便於抓握。
擲子可一人單練,也可兩人對練、眾人群練。講究文擲子,武口袋。擲子是京城跤手練習手眼、身法、步法的好功法。個人能扔荷葉、磨盤、腰串、膀串、背箭、掏襠騙馬等不同花樣,二人可對扔對接,多人可傳遞,也可由一人在中間同每人扔幾個,叫帶鍋。扔擲子是一項摔跤基本功,也是健身娛樂的好項目。扔擲子講究穩、多、准,對扔要平穩,保證對方
好接,比誰扔得多,並能準確到達對方最佳位置,使對方伸手可得。擲子已形成獨特功法,簡介如下。 擲子是用鐵、石、合金鋁製成的,古鎖狀器材(圖416)。
1.磨盤 右手握把柄,兩腿微屈(圖417)。
擲子出手後盡量使之與地面平行(圖418)。
擲子平行至右上方(圖419)。
擲子平穩不搖不晃,由左手接(圖420)。
2.立轉
兩腿開立微屈,右手持擲子(圖421)。
擲子出手前成小面向上下,直立運轉(圖422)。
右手將擲子扔出,成立面運轉(圖423)。
右手接擲子把柄(圖424)。
3.撳荷葉
兩腿開立微屈,左手持把柄,底面向斜上方(圖425)。
出手向內合力,使前上角向內運轉,形成四角對轉,形似風擺荷葉(圖426)。
左手接擲子把柄,再扔起(圖427)。
4.掰荷葉
兩腿開立成右架,右手平端擲子,出手前擲子前高後低,出手後擲子前上角向內合,四角對轉運行(圖428)。
擲子在體前內合運轉(圖429)。
左手接擲子把柄,再向內回扔(圖430)。
(一一)石鎖
石鎖是歷朝考武舉時的考試項目,以舉重為主。清朝初期,建立專業的摔跤組織「善撲營」,跤手們日常練弓、刀、石。石就是石鎖和石砘子。清朝中葉宮廷內八檔有工部的石鎖,為了便於表演高難動作,將重量減輕。鎖的重量可因人而異(一般闖襠練力重量20公斤以上,練技巧重量為10公斤以下)。民國初年北京跤壇名家沈友三(沈三),公演於天橋,形成了獨特風格。京城摔跤手繼承發展了石鎖,編纂了一批高難動作,既練功又有觀賞性。
要領:石鎖練法繁多,需要有幼功,腰腿靈活,手眼身法步全面配合,手要准,眼要快,身要靈活,法要多變,步要輕快靈敏。石鎖練法繁多,有反花、正花、掏襠、騙馬、舉頂、盤肘、腰串、腦劍等幾十種,簡介如下。
1.闖襠
兩腿開立,右手持鎖,由體前至襠內,盡量向後(圖432)。
再向前至體前(圖433)。
兩腿直起,將鎖傳至左手(圖434)。
左手持鎖再向襠內闖(圖435)。
2.反花
兩腿開立,右手持鎖至襠內(圖436)。
直腰站起,將鎖上提至體前,向上抖腕,向外旋轉(圖437),
鎖向外轉(圖438)。
鎖轉一周(圖439)。
右手再接鎖把柄,反覆上提外轉(圖440)。
3.正花
兩腿開立成馬步,右手持鎖至襠下(圖441)。
直腰站起,將鎖扔起,向內轉(圖442)。
左手接鎖,再向上內轉,扔出(圖443)。
右手接鎖,反覆扔接(圖444)。
4.立逋轆
兩腿開立成馬步,右手持鎖,向襠內闖(圖445)。
右手持鎖向上舉至體前(圖446)。
鎖至體前,抖腕使鎖豎轉不倒,保持直立(圖447)。
鎖轉一周,左手接鎖(圖448)。
左手直立轉出,右手接鎖(圖449)。
5.反花膀串
兩腿微屈站立,右手持鎖(圖450)。
右手將鎖由體側向後扔出(圖451)。
使鎖由背後轉向體前,右手再接。可做一周、兩周不等(圖452)。
也可右手扔,左手接,石鎖要向內運轉,至體前把柄向內便於抓件(圖453).
6.直轉
兩腿開立微屈,右手持鎖於體側(圖454)。
右手將鎖扔至面前(圖455)。
扔出後使鎖在面前直立運轉(圖456)。
左手接鎖,連續扔接(圖457)。
7.掏襠
兩腿開立成馬步,右手持鎖(圖458)。
重心移至左腿(圖459)。
右腿抬起(圖460)。
鎖由右腿下翻轉至襠內,再用右手抓握把柄(圖461)。
8.騙馬
兩腿開立微屈,右手持鎖側平舉(圖462)。
重心右移,欲抬左腿(圖463)。
右手將鎖由左腿下扔出(圖464)。
再用右手接鎖(圖465)。
9.上架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左手持鎖於體側(圖466)。
將鎖扔起,立面至前臂上,立穩(圖467)。
10.盤肘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右手持鎖於體側(圖468)。
右手將鎖扔起,立面立於肘上,立穩(圖469)。
11.舉頂
右手持鎖,上身前屈(圖470)。
右手將鎖扔起(圖471)。
鎖至頭上方(圖472)。
右腿向前上步,下蹲成弓步,右手上舉托鎖小面立穩立直(圖473)。
12.腦劍
兩腿直立微屈,腳間距與肩同寬,右手持鎖,向上扔起(圖474)。
用頭將鎖的小面接著立穩(圖475)。
(一二)跤球
跤球用石料製作,是圓形球體,用來練跤架和腿部力量。跤球放在地上可用雙手揉,可在矮方桌上馬步揉球,也可在牆上 揉轉。用來練搓撾效果也很好。 要領:可練下肢的穩定性,腰腿的靈活性和耐力,以及指腕的旋轉力度。練習時,可根據自己的條件下蹲矮步,爬牆揉球,也可以練搓撾。
跤球
直徑30~40厘米,石制的實心球體(圖476)。
1.跤架揉球
跤球置地上,右腿在前成右架,雙手順時針揉轉,再逆時針揉轉(圖477)。然後換架再順、逆時針揉球。
2.單手爬牆
面向牆而立,左手背於體後,右手順時針或逆時針揉轉(圖478)。
3.雙手爬牆
面向牆而立,雙手摁球順時針或逆時針揉轉(圖479)。
4.搓撾
跤球置於地上,兩臂側平舉,左腳鉤挖石球,將其搓起(圖480)。
雙手隨左腳下摁,推至前下方,右腿微屈,左腿崩直(圖481)。
(一三)地秤
地秤是用石砘子一片(也可用杠鈴片代替),安裝一根木棍,棍高為與肩平,底片重量因人而宜。
要領:地秤可練技術動作,也可練專項力量。近年來將棍把中間加一條繩帶,可上手握棍頭,底手握繩帶,練習時一定要握緊棍端,不可脫手,底片要裝緊,不可上下活動。
地秤的練法繁多,可練勾、別、踢、入、揣、刀勾、大得合、穿腿、翻腰、手別、裏手攉、掀亮等技術動作。簡介如下。
地秤
把柄拴一繩帶(圖482)。
1.背步入腰
右手握棍頭,左手握帶,成右架(圖483)。
左腿向後背步,入腰進胯,臀至棍下部(圖484)。
右手向下摁,左手拉拽,低頭弓腰,直腿後崩,將底片摔至體前(圖485)。
2.別子
右手握棍把,左手握繩帶,右腿在前成右架(圖486)。
左腿向後背步(圖487)。
右腿至棍把下端,用小腿抽撩棍把下端,左手拉拽繩帶(圖488)。
右腿崩腳面,直腿上撩,右手下摁,左手拉於體側,長腰轉臉,將底片摔到體前(圖489)。
3.入腰
兩腿開立成馬步,右手握棍把中間,左手握棍把端,弓腰向前(圖490)。
雙手持棍由前向右側掄起,柔胯轉腰(圖491).
雙手將底片掄至右側上方,柔胯轉腰做插入(圖492)。
將底片摔至體前(圖493)。左右交換。
4.刀勾
右手握棍把上端,左腿在前(圖494)。
右腿刀掛棍把下端,上身前弓(圖495)。
右腿將底片刀掛離地(圖496)。
右腿向後蹬腳跟,右手向後下方支摁,將底片蹬至體後(圖497)。
5.扦別
右手握棍把端,左手握繩帶,右腿在前,成右架(圖498)。
右腿扦至棍把底端,右手握棍端,左手緊拉繩帶(圖499)。
右腿崩直,右手摁,左手緊拉拽,上下合一將底片扦起,低頭轉臉(圖500)。
將底片由右腿上摔至體前(圖501)。
6.掀亮
右手握棍把上端,左手握繩帶(圖502)。
右手由右向左摁,右腿向外蹬,成大崴樁(圖503)。
右腿透步至左腳外側(圖504)。
右手向外翻腕,弓腰向右轉體900,卧步成小鑽子,左手向上提拉,使底片瞬間離地(圖505)。
(一四)石擔子
又叫石砘子、雙石頭、五花飛石,是歷代考取武狀元試力的科目,弓、刀、石的一種。京城摔跤界繼承和發展了石擔子的功法,用來練力量和技巧。闖四門增長臂力,腰串、膀花練入腰搖臂等動作。
石擔子是由兩個同等重量的圓石砘子,中間用一根圓木棍連接組成,雙手握圓棍,練各種動作。有十幾種練法,大重量練力量,小重量練技巧,有疊人、磨活之分。簡介如下。
石擔子(雙石頭)
用石料或鋁合金製成。大重量至50公斤,練力量。小重量10公斤,練技巧(圖506)。
1.闖
兩腿開立,雙手正握向右闖。左手支右手推(圖507)。
再向左闖(圖508)。
右腿向側上步,雙腳平行(圖509)。
轉體1800,成小鑽子,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握擔子至體前(圖510)。
站起上右步(圖511)。
再上左腳同右腳平行,舉起石擔子(圖512)。
2.膀串
將石擔子置於左上臂上,低頭向後轉動擔子(圖513)。
將擔子轉至左肋下,上身向右(圖514)。
低頭屈身,左手轉動擔子(圖515)。
右手接轉擔子(圖516)。
3.腰串
兩腿開立,雙手握擔子,向左轉(圖517)。
由左腰肋向後轉擔子(圖518)。
抬左肘將擔子送至背上(圖519)。
擔子在背後轉一周(圖520)。
將擔子置於身前,反覆轉動(圖521)。
4.脖串
雙手將擔子置於胸上,右手向左推(圖522)。
用雙肩將擔子轉動(圖523)。
柔腰轉肩(圖524)。
將擔子轉至肩後(圖525)。
再將擔子轉至體前,連續轉動,不用手推(圖526)。
5.磨背
將擔子置於左臂上(圖527)。
向後轉動,低頭弓身(圖528)。
將擔子轉至背上(圖529)。
擔子在後背上轉動(圖530)。
擔子連續在背上轉(圖531)。
擔子在背上可轉至5周以上(圖532)。
6.胸前掛花
將擔子置於後背上(圖533)。
由背上向右側轉至肩前(圖534)。
將擔子轉至胸前(圖535)。
擔子由胸上轉,頭向後仰,擔子把柄不碰頭臉為佳,連續轉幾圈(圖536)。
(一五)樁功
樁功又叫打樁,武術各拳種皆打樁,摔跤用來練抗摔能力和跤力,常練樁功,還能增強整體爆發力。樁有活樁、死樁之分,活樁底坐用一塊石盤固定(老米砘子),練起來左右前後晃動;死樁栽在地下,活動量小。也有用樹練樁功的。早年練樁主要練操臂、操手。京城跤界用來練絆子,可練勾、別、切、踢、靠等技術動作,效果良好。
要領:打樁時要用尺骨或橈骨擊打樁體,撞擊時要瞬間緊張,謹防受傷。
樁
高2.5米,粗25厘米。栽人地下50厘米。可用鐵管做主幹,用棕或軟物填裝,外裝皮革套(圖537).
1、靠
兩腿開立成馬步,向左轉體90°,右腳外蹬,右臂外側打樁(圖538)。
上右腿,抬右臂,側靠樁體(圖539)。
2.夾肋
兩腿開立,右腿向前上步,右手抬起(圖540)。
右臂夾樁用力靠撞,右手抬起,右腿內側、肋、肩、臂貼緊樁體(圖541)。
3.切
兩腿開立。右臂內側打樁(圖542)。
右手搖樁,左腳上步,右腿切樁體,腿、胯、胸、肩、臂貼緊樁體,向側下方壓撞(圖543)。
4.三點步踢
兩腿開立,右臂外側打樁,右腿透步至左腳前(圖544)。
左腿上步,成弓步,右臂內側打樁(圖545)。
抬右腿踢樁,左臂內側打樁(圖546)。
右腳落地後,左腿向前側方上步,左臂外側打樁(圖547)。
右腿弓,左腿直,左臂內側打樁(圖548)。
重心移至右腿,抬左腿踢樁,右臂內側打樁(圖549)。
5.勾子
兩腿開立,雙手抱樁(圖550)。
背左腿轉體1800,右腿向後上方撩起,左腿崩直,左手反夾樁,低頭轉臉(圖551)。
(一六)擰子
擰子是用城磚製成的訓練器材,磚的兩頭各裝一個木棍作為把柄。擰子是跤手練力量極好的器械,可練臂力和腰力。近年來用杠鈴片代替效果很好。
擰子練法有搖、扇、支、橫、翻等,還可練勾、別、人、踢等技術動作。
擰子
用城磚製成,小號為16公斤,大號為24公斤(圖552)。
1.崩子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擰子於體前(圖553)。
雙手持把柄由體側向上擺(圖554)。
雙手由上向下砸摁,弓身低頭,右手至襠內,左手拉至肋下,再向左擺(圖555)。
2.長腰扇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把柄(圖556)。
雙手向左扇動,右腿向側蹬,左腿成弓步(圖557)。
雙手向左側扇轉,右腿向外蹬直(圖558)。再向右扇。
3.背步扇
兩腿開立成馬步,上身前弓(圖559)。
右腿向後背步(圖560)。
雙手向左外側扇轉,兩腿下蹲成小鑽子狀(圖561)。
(一七)天秤
天秤形似勾子秤,上掛高架之上,砣垂於下,秤桿長1.5米,前粗後細成錐體,底砣重量可因人而宜,繩帶由秤桿大頭穿過,握小頭,擰轉,增強腕力、臂力、指力。
天秤的練法有內擰、外翻等。動作不多,簡介如下。
1.外翻
兩腿開立微屈,右手反握,秤柄頭至體前,由體前向上至體側翻擰,慢慢把底砣落地後換手(圖563)。
2.內擰
兩腿開立成馬步,右手持秤柄頭於體側平舉,向內擰轉,慢慢松把,底砣落地後再換左手,反覆練習(圖564)。
(一八)滑車
滑車是練拉拽力量極好的器材,通過繩索的抖力,使底砣迅速下垂,同練習者爭拉,形成兩力合一,底砣重量可因人而宜。
滑車有二十幾種,不同的練法,常練可增加臂力和動作的綜合能力,提高拉拽的爆發力。拉滑車講究掙、拉、抖、拽的爆發力,在拉拽中底砣不得觸地。
早年滑車為三角架和龍門式,近年來發展有貼牆式和離牆式,效果很好。連接底砣的大繩可用鋼絲繩,效果極佳。小繩由原木柄改為寬布帶,質量同跤衣近似。
1.拉腰揣
右腿在前,面向滑車,右腳上步,同左腳呈平行,繩由右肩上至體前,兩手分拉於體側,弓腰低頭,直雙腿。右腿退回,雙手抖繩(圖565)。還原後再做左側。
2.掛肘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拉至體側,左肘掛繩右手後拉,左腿虛步略停,右腳向前上步雙手抖繩(圖566)。還原後右肘掛繩左手拉。
3.草手側翻
左腿在前,左手反握雙繩,左腳回撤同右腳平行下蹲(圖567)。然後左腳回至原位,左手翻腕摔繩,反覆拉拽。
4.側撐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分握繩頭,拉至體側平直略停(圖568)。
雙手同時由肩上向前摔抖(圖569)。
5.扦腿
右腿在前成右架,面向滑車,雙手分握繩帶,右腳回撤,同左腳平行,繩帶由右肩臂上分拉至體前成側弓步(圖570)。右腿回原位,再換左腿。
(一九)霸王磚
又叫翻杯,是練力量的器材。霸王磚取材於城磚,稍加打磨便可使用。可練翻腰、長腰扇、勾、別、人、踢、車輪步等動作。霸王磚選用北京城城磚或壇磚(圖571)。
要領:霸王磚是練跤力的極好器材,練習時雙手捏拿,練各種技術動作。既增強手指腕力的強度,又提高了技術動作的難度。
翻杯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掐拿磚的小面(圖572)。
雙手向里合,將磚橫於體前(圖573)。
雙手向左側轉擰(圖574)。
雙手將磚轉擰至頭前,立面向上(圖575)。
雙手由頭頂向右側轉擰(圖576)。
由右側轉擰至體前(圖577)。
雙手掐拿磚小面,再向左轉擰(圖578)。
(二O)長沙袋
長沙袋是練上肢手臂力量的極好功法。沙袋長1米,寬40厘米,用4—6層布製成,抓握手感似摔跤衣。袋內裝鐵沙和綠豆或紅果山楂籽。練習時手抓沙豆,猛力支捅,迅速拉回。長沙袋還可以練踢、崴、入等技術動作。重量可因人而宜,一般6—10公斤。簡介如下。
1.拽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袋至左肩上方(圖579)。
雙手持袋由肩上向前拽出(圖580)。
右手撒開,由左臂向前拽出(圖581)。左手拉回,右手接袋至右肩上,再向前拽出。
2.背步展臂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袋於體前(圖582)。
右腿向側前方上步(圖583)。
左腿向後背步,雙手持袋於體前(圖584)。
右腿向體側上步,右手向側展開,左手側平舉(圖585)。再向左展。
(二一)跤人
跤人是由早年布袋演變而來的,民間有革線口袋裝穀殼,在場院內演練,近年改用皮革製成有頭臂的人型,練揣、人、扦別、抱摔的動作。練跤人對增加技術動作速度和力量有良好的效果。
跤人的高低、重量的大小可因人而宜,練習時可給跤人穿上跤衣,便於抓握。
1.披
左手握小袖,右手握右側偏門(圖586)。
右腿扦至跤人外側,進肩人胯,成前後弓步(圖587)。
雙手拉拽,低頭崩腿,將跤人由背上摔至體前(圖588)。
2.入腰
左手握小袖,右手扒抱跤人頸部,右腿在前(圖589)。
左腿背步,使左腳與右腳平行,人腰進胯,弓腿下蹲,右手夾其頸,左手拉緊(圖590)。
直腿緊手,用臀將跤人馱起(圖591)。
崩腿弓腰,低頭轉臉,將跤人摔至體前(圖592)。
3.扦別
左手握小袖,右手握偏門(圖593)。
右腿扦至跤人右側,成弓步(圖594)。
右腿蹬直,低頭轉臉,緊雙手弓腰,將跤人由右腿上摔至體前(圖595)。
(二二)石板
石板是利用北京城磚為訓練器材,有把柄為大擰子,無把柄為霸王磚。近年來用石料製成長方形扁石板,兩頭做成橫把柄叫石板,同霸王磚練法近似。可練崴樁、長腰、支捅、橫搖、勾、別、人、踢等動作。
要領:石板則握其把柄,霸王磚的另一種練法是雙手抓磚的立面,在身前由下至上旋轉一周,叫翻碑。
石板重量可因人而宜,簡介如下。
1.搖膀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握兩端(圖596)。
雙手由體前至體側向上搖(圖597)。
雙手由側上方再向前搖,腰胯隨之揉動,也可搖臂跪腿(圖598)。
2.長腰崴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兩端(圖599)。
左腳向外跨半步(圖600)。
雙手向左側支,左腿弓步,右腿蹬直(圖601)。
左腿弓,右腿崩,成側弓步,右手向前支捅,左手至肋下(圖602)。再下蹲向右側長腰崴。
3.背步扇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石板兩端(圖603)。
右腿向後背步(圖604)。
雙手向左支捅(圖605)。
兩腿下蹲,成卧步小鑽子,兩手側翻(圖606)。
(二三)綱繩
繩功是中國跤傳統功法,用繩練跤絆提高動作的難度。術語有「練棍不練繩」之說。傳統功法中有碩繩、辮繩、綱繩。碩繩用來練跤力,綱繩練動作的協調性和爆發力,辮繩練腰的柔韌性。早年善營撲戶皆留長辮子,摔跤時將髮辮盤於腦後,叫「小辮紮緊」,撲戶們將銅錢拴在小辮梢上,練功時轉體涮腰,將銅錢輪起轉動有聲。現已失傳。碩繩即大繩,早年摔跤手用井繩練絆子,利用繩的自重增加難度。綱繩可讀綆繩,早年北京城地下水位高,每家的水井都不深,用水桶可取水,拴水桶的繩叫綆繩,京城早年交通運輸以馬車為主,車主們喜愛摔跤,用拴馬的綱繩練功,由原來的綆繩演變成綱繩。流傳至今,用跤衣帶代替綱繩練跤絆,練法繁多,可練勾、別、揣、入、踢、大得合、小得合、涮腰、崴等動作。簡介如下。
1.長腰崴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繩間(圖607)。
1.長腰崴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繩間(圖607)。 上身微前弓,重心移至右腿(圖608)。
向左長腰,右腿側蹬,右手前側支出,左腿弓步(圖609)。
左手繩鬆開,右手持繩,轉體900,右臂由頭上向右側猛摔,右腿成弓步,左腿蹬直(圖610)。
2.小得合
兩腿開立,右腿在前,成右架,雙手持繩間,右手在前(圖611)。
右腿向外掛右手繩端,左手至肋下(圖612)。
右腿掛打右手繩端,跪下(圖613)。
上身向前撲壓,左腿蹬直抬起,左手向前撲摁,右手扶摁右小腿(圖614)。復原後再做左側。
3.盤腿摟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持帶間。兩頭各留三分之一(圖615)。
右腿摟刮右手帶端,左手側平舉(圖616)。
右腿摟刮右手帶,左腿側後蹬(圖617)。
上身向前側撲壓,右手向前撲摁,左腿蹬直(圖618)。還原後再做左邊。
4.撩腿
兩腿開立,右腿在前,成右架,雙手持繩帶間,兩頭各留三分之一(圖619)。
左腿向後背步,左手支出(圖620)。
右腿至繩帶前(圖621)。
右腿向後撩起抽繩帶(圖622)。
右腿向上方撩抽,左腿綳直,右手向前摔帶,左手拉至肋下(圖623)。落地後再做左側。
5.崩子
兩腿開立,右腿在前,成右架,雙手持繩間,兩頭各留三分之一(圖624)。
左腿向後背步,卧步成小鑽子(圖625)。
轉體180°,半蹲,雙手掄動繩帶,要快速有力(圖626)。
直腿弓腰,低頭轉臉,拉緊底手,下砸上手(圖627)。左右交替。
(二四)藤棒
又叫霸王鞭。近似大棒子,由十幾根藤子棍組成,長短粗細和大棒子相同(圖628)。它和大棒子的不同之處,是雙手死把握緊,使藤棍擰轉。藤棒可練支、橫、轉、擰、勾、別、入、踢、刀勾、崴、大得合、小得合等十幾項技術動作。
簡介如下
1.側橫
兩腿開立成馬步,雙手正握棒於體前平舉(圖629)。
雙手向左側平橫,左手同肩平,右手至胸前,側身成左架,左腳虛步(圖630)。
雙手向右側平橫,右手同肩平,左手至腹前,右腿成虛步(圖631)。
2.肩上橫 兩腿開立成右架,雙手持棒,右手在前(圖632)。
右手橫至右肩上,左手推至體前,同時松腰透步,柔胯轉腰(圖633)。
兩腿交換,左腿前,右腿後成左架,左手向前蓋棒,右手在後於腹前(圖634)。
左手橫至左肩上,右手推至體前,同時松腰透步,柔胯轉腰(圖635)。
(二五)揉缸
揉缸是中國跤特有的民間功法。早年摔跤手用缸練上肢橫力,練習時,可根據個人功力在缸內裝土、沙或水,轉動時水沙不遺不灑。練缸時可雙手並握和前後把陰陽抓握,移動時缸的底角觸地,謹防摔碎。有揉、橫、肘、踢等動作。
1.正把抓
兩腿開立成右架,雙手抓握缸沿,由內向外橫轉,用缸底沿觸地(圖637)。
2.陰陽把抓握
雙手同時用力,由外向內順時針揉轉,缸底不離地,連續練習(圖638)。
右手握外沿,左手握內沿,右腳至缸底(圖639)。
(二六)舉刀
舉刀是由舉關、掇石演變而來,是古代考取武狀元的試力項目。清王朝建有善撲營,摔跤手演練弓、刀、石以增臂力。民國初年,京城跤場演練舉刀(圖640)、拉硬弓、拉彈弓。
刀是由鋼鐵打造而成,形同青龍偃月刀,有100斤、120斤、160斤三種。演練者可因人而異。練大刀是實力項目,有十幾種單練招式,也可組合表演。講究乾淨利索、功架大方、動作準確有力,有劈刀、背花(圖641)、掛脖(圖642)、提爐(圖643)、腰串、三倒把等動作。練刀要由淺到深、由輕到重,循序漸進。
(二七)拉硬弓
拉硬弓是我國武學文化之精髓,古來有之,是唐、宋時期考取武狀元科舉試力項目。清朝善撲營跤手練弓、刀、石以增實力。民國初年跤手們將其帶到社會上,演於京城內外、大江南北,承傳至今。
弓有硬弓、弩弓、箭弓、彈弓、子母弓等,每種弓的拉力不同,分幾個勁。老稱九斤十二兩(約10斤)為一個勁,八個勁以上為硬弓,用來練支撐力和拉擄力。拉弓講究撐、拔、拐、磨、托、擄、叼、合,前把撐後把拉,可開一張弓至五張弓(圖644),並做出各種造型,如仆步(圖645、圖646)、弓步、卧步、盤腿、懸樑叉等高難動作。 拉硬弓要有良好的素質基礎,演練前要吊膀拉肩,以防受傷。
(二八)中幡
中幡(圖647)是傳統活動,早在唐、宋時期已有了中幡的雛形。清乾隆年間傳至北京, 《夜談隨錄》記「有一個叫三官保的人,常在地安門外關帝廟演練中幡,曾轟動九城」。中幡是清官內務府「幡鼓齊動十三檔」代表項目。民國初年由王小辮、寶善林(寶三)演於京城。寶善林將中幡傳於摔跤名家陳金泉、李寶如、徐茂等人,李寶如又將其技傳於摔跤運動員周全盛等人,形成了北京跤手練中幡的傳統。
中幡是由三丈長的竹竿和旗、傘、衣、蓋、鈴等組成,表演者赤背或著民族服裝,將幡置於頭、肩、手、背、肘等部位,使其保持平穩,不斜不倒,幡在手中舞動,迎風招展,鈴聲悅耳,甚為壯觀。京城跤手多練中幡,表現其強健體魄和高超的技巧,以此鍛煉跤力。
中幡可以一人練,也可對練和多人群練。有幾十個技術動作和組合套路。表演者要表現其動作的連貫性和穩定性,要精神飽滿,功架大方,由簡到繁,循序漸進。
中幡的動作有封侯掛印(圖648)、太公釣魚(圖649)、霸王舉鼎、二郎擔山、金雞上架(圖650)等幾十種名稱。簡要介紹如下。
責任編輯:王婧玉
推薦閱讀:
※無器械健身 9個動作打造健壯身材
※自重VS器械(腿部肌群)
※史密斯機|健身房器械的使用詳解
※健身變傷身,5種器械絕不能再碰
※運動訓練-器械力量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