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道德修養問題之我見21至30至36

公民道德修養問題之我見21至30

王橙宇

21自由

自由就是以自己的行為,有意識地創造自我。人的最終追求是幸福,所以,人們追求自由的根本目的必然也是為了獲得幸福。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自由,對於社會人而言,是指屬於個人的一切不被任何他人違背本人意願所佔有和控制。

自由是在不侵害他人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的權利。對於與他人無關的事情,是個人自己的事情,那麼個人有權決定自己的行為。而與他人發生關係的事情,就必須服從不侵害的原則。

  自由,既有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的權利,又有不損害他人利益的責任義務。自由的背後是自律,除了自律外自由還要接受他律,他律就是接受社會道德規範和法律規則的約束。

22平等

平等就是全體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獲得有尊嚴的生存和全面發展。平等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關係、人對人的一種態度,是人類的終極理想之一。

  人和人之間的平等,不是指物質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對方當成和自己一樣的人來看待。現代社會的進步,就是人和人之間從不平等走向平等的過程,就是平等逐漸實現的過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們應該以平等的心態對待一切人,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切關心群眾疾苦,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社會對每個社會成員都要切實關心和愛護,每個社會成員之間都要互相關心和互相愛護。要對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難的人們,給予大力支持和切實的幫助,讓所有人都體面地勞動,有尊嚴地生活。

23公平

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會標準、正當的秩序合理地待人處事。現代意義上的公平指的是一種合理的社會狀態,它包括社會成員之間的權利公平、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所謂權利公平,是指公民的權利不因職業和職位的差別而有所不同,其合法的生存、居住、遷移、教育、就業等權利得到同等的保障與尊重。所謂機會公平,是指公民能普遍地參與社會發展並分享由此而帶來的成果。所謂過程公平,是指公民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等各項活動的過程公開透明,不允許某些人通過對過程的控制而謀取不當利益。所謂結果公平,則主要指在分配上兼顧全體公民的利益,防止過於懸殊的兩極分化,以利於共同富裕的實現。

24正義

正義包括社會正義、政治正義和法律正義等。公平正義是每一個現代社會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標,因此,許多國家都在儘可能地加大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力度的同時,高度重視機會和過程的公平。構築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需要全社會進行長期努力,要提高全體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質,使人們有渴求公平正義的意識、參與公平正義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義的行為。

公平正義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社會文明發展的標準,也是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之一。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滿足公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提升公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必須具備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較好的物質條件。在當今中國,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途徑,仍然是努力發展社會經濟,為實現更高水準的社會公平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

25團結

團結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範。公民之間應該彼此團結,建立起一種和睦的關係。

  團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們常說,人心齊泰山移,只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團結對於一個群體的生存和發展特別重要。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與他人處理好關係,就必須搞好團結,否則,就很難立足社會,更不用說會有什麼大的作為。

一個人在與人交往時,對於別人的某些缺點和錯誤要有寬容之心,不必斤斤計較。一個人如果能記住這一點,在與人交往時,就要時常反省,看看自己有什麼對不住人、做得不好的地方,從而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己嚴、對人寬,就容易搞好團結。講團結當然要建立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不講原則的團結不是真正的團結。不分是非、不分善惡,一味講團結,這不是正確的態度。

  公民之間是否團結友善不只是關係到公民個人生活的小事,還是關係到民族和國家興衰的大事。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團結友善則興,不團結友善則衰。中華民族的復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全國人民的幸福,都需要全體公民加強團結,友善相處。

26友善

友善是公民與公民之間應當如何相處的基本規範。公民之間應該建立起一種善良、友善、和睦的關係。

  群體內部的交往如果不是建立在與人為善的基礎上,而是與之相反,那麼勢必會造成相互間的摩擦,群體內部不僅沒有合力,反而會產生離心力。同樣,個人如果不能以友善之心待人,就很難和他人相互溝通和理解,也就談不上和他人友好相處。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中國古代倫理思想家有許多很好的教導。孔夫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你自己要想站得住也要讓別人站得住,你自己想行得通也要讓別人行得通。這就是俗話說的「將心比心」,「要想公道,打個顛倒」。

  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群和組織中,因而不可能不與他人打交道。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對他人友善的人也會得到他人的善待,對他人敵視的人也必然會受到他人的敵視。一個孤立無援的人常常會陷入困境,而一個多助的人則處處都是坦途。能否善待他人,關係到一個人的前途和幸福。

27明禮

「明禮」是公民如何待人的道德規範。在我國,無論在何種場合,無論從事什麼樣的活動,公民彼此都應該講文明、講禮貌。我國自古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特別是我國加入WTO之後,國際交往日益增多,公民能否明禮,關係到世界對我們國家的形象和文明程度的評價,因此,「明禮」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人們的行為文明狀況,集中反映了社會成員的文明教養程度,而禮貌則是這種文明程度在人際交往中的外在表現形式。作為社會公德的一個基本規範,明禮是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道德信息,它說明了一個人對別人的尊嚴和人格的尊重。

 在人際交往中注意自己的個人形象,舉止溫文爾雅,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在社會公共場合,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注意講究禮節,這也是一個人文明程度的反映。我們的態度、我們的言語、我們的行為,都要有禮節,都要合乎禮。什麼叫合乎禮?就是你要存有恭敬之心,做到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說、非禮勿行。要堅決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風。「禮」的表現,必須出於「誠」,這個「禮」方是真正的「禮」,方能有效。否則,就會流於虛偽的形式,失去了「禮」的真意。

28誠信

講到信,我們看「信」這個字,「人言」構成信,人講話一定要誠實,不誠實就無信。我們知道,人與人交往,最常用的就是語言,語言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這個基礎上,人與人的交往就非常的虛偽,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友誼。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也是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在中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實守信被視為「立政之本」、「立人之本」、「進德修業之本」。孔子曾說:「民無信不立。」他把信擺到了關係國家興亡的重要位置,認為國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腳的。

  誠實就是真實無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對自己,要真心誠意地為善去惡,光明磊落;對他人,要開誠布公,不隱瞞,不欺騙。一句話,誠實就是表裡如一,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守信就是信守諾言,講信譽,重信用,忠實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誠實和守信是統一的。守信以誠實為基礎,離開誠實就無所謂守信。如果人人都不誠實,不守信,那麼,人和人之間的一切交往就無法進行,整個社會就會陷入一場無序、混亂之中。

我們在經濟活動中要講誠信,杜絕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信守諾言,誠懇待人。

29堅韌

堅韌是通向成功的橋樑,它能讓人們在困難中獲得成功。人的一生如果過於順利,就如溫室里的花朵,雖然也能綻放艷麗,但卻缺乏一種活力,一種源於大自然、經歷風吹雨打後展現出的生命力。世間萬物唯有經過大自然狂風暴雨的洗禮和錘鍊方能煥發旺盛的生命力。人生也是如此。人處於逆境之中,如能堅強地忍受一切磨難,仍然屹立不倒,便是強者。

我們希望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我們如何能達到這樣的生活境界?一個人對自己要有自重自愛之心,就是要自己尊重自己、珍愛自己,「勿自暴,勿自棄」,不要輕易說我不行,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要相信我們的命運可以自己掌握,可以自己去改變,可以自己去爭取。

「不順心事常八九。」人要學會在困難中工作,在挫折中忍受,在逆境中前進。下崗工人再就業難,農民工找工作難,大學生就業難,老少邊窮地區致富難,上學、就醫、買房都難……無論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堅持,不要向困難低頭。只要我們既堅韌不拔又腳踏實地,辛勤耕耘,放眼未來,路總會走出來的。這些問題已經引起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我們要相信,只要努力前行,沙漠盡頭必有綠洲,風雨過後便是彩虹。

30自強

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強是支持著中國人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境界。

自強首先要求自立,確立依靠自己的觀念,把爭取個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自己的利益自己爭取,不求別人恩賜。

自強要求自主,是自己對自己負責,自己承擔對自己的責任,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當然,我們說的自主絕不是自我封閉,而是強調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自身,主要責任在自身。要勇於承擔、敢於擔當。在爭取自身利益上,友誼和援助是輔助性的。同時,也只有做到自立自強,才能贏得友誼和援助。

自強要求自信,自己對自己有信心,充分認識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懷有自信心的人,才會堅持自主意識,堅持對自身潛力的開發。

  自強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勵自己,自己鼓舞自己,自己激勵自己。也就是自己激發自己的積極性,自己作為自己的動力源。

無論是自主還是自信,必然要落實到行動上,落實到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上,落實到充滿希望的人生開拓中。自強是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追求;自強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崇高的理想邁進;自強是對困難的藐視,對挫折的回應,對成功的嚮往。有為的人生哲學,樂觀的人生態度,昂揚的進取精神,積極的開拓行動,才是「自強不息」的真正含義。

公民道德修養問題之我見31至36

王橙宇

31謙虛

謙虛指不自滿,肯接受批評,並虛心向人請教。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虛懷若谷,謙虛謹慎,善於守拙;而一知半解的人,卻常常驕傲自大,自以為是,好為人師。「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短不可護,護短終短;長不可矜,矜則不長。」

謙虛是一種心境,待人謙虛者能獲得更多的欣賞;謙虛是一種修養,時時謙虛者會得到更多的補償;謙虛是一種智慧,懂得謙虛者一定對人生有透徹的認知,前行的路上,就有更多的機會逢凶化吉,遇難成祥,收穫成功。

謙虛有很多種,真正的謙虛是發自內心,而不是故作姿態。

抱負不大的人說:「我這人沒什麼志向。」這不叫謙虛,只能叫坦率,這種坦率有時讓人覺著是在嘆息;才學不大的人說:「我這人沒什麼本事。」這不叫謙虛,只能叫實在,這種實在有時讓人覺著是在自責;有的領導在正式發言之前來一句:「我水平有限。」這不叫謙虛,只能叫客套,這種客套給人的感覺是虛假;「文革」中有兩位中央領導在群眾大會上說:「我是小小老百姓。」(陳伯達、江青語)這不叫謙虛,只能叫做戲,這種做戲恰恰暴露了他們高居於老百姓之上的心態。

  凡事都有個度,過度謙虛就會給人一種虛偽的印象,而且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人都希望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這是尊重的需求。所以,我們應該懂得適當地表現自己,以獲得社會和他人的認可。

謙虛需要一種底氣來支撐。聰慧是智者的底氣。智者的聰慧在於能從聰慧中看到局限和缺欠,他的和氣中透出低調,和顏中多有雅量。善良是仁者的底氣。仁者的善良是能容下無端的傷害和淺陋的狂妄,他的謙讓融於忍耐之中,他的虛懷嵌入慈悲之間。博大是強者的底氣。強者的博大是能讓對手心悅誠服地擁戴和情不自禁地敬仰。謙虛的人,因為看得透,所以不躁;因為想得遠,所以不妄;因為站得高,所以不傲;因為行得正,所以不懼。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謙虛的人。

現代社會強調錶現自我。在市場競爭中,在適當的時候應當勇於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才能。俗話說,好酒也怕巷子深。這與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說法並不矛盾。實踐中,我們應該避免走入兩個極端,一是毫不謙虛,凡事自以為是,驕傲自滿,這樣只會招致別人的討厭。俗話說,謙受益,滿招損。另外一個極端就是過分謙虛,在應當展現自己才能的時候過分謙虛就會顯得不自信,這與我們現代社會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充滿自信而又謙虛上進的人。謙虛和表現自我是不矛盾的,兩者都是我們應該具備的素質。我們在有好的工作思路、好的工作方法的時候就應該勇敢地展現出來,敢想、敢說、敢幹,將自己的才華和熱情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中。總之,我們在工作中,應該謙虛自信,既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又要善於展現自己的才華,這樣才能在把工作做好的同時,讓別人認可自己的努力。

32自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說,我每天都從三個方面來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盡心了沒有呢?與朋友交往守信了沒有呢?老師傳授的學業複習了沒有呢?

曾子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在工作(為人謀)、交際(與朋友交)、學習(傳習)活動中的所作所為,並且這種反省是有標準的、有指向性的,即是否做到了儒家規範的「謀而忠,交而信,傳而習」。

曾子每日反省自己做事是否符合儒家的準則,對我們是有啟迪的。我們也應該時常反省一下自己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言行,辨一下真假,明一下是非,分一下善惡,想一想有沒有不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地方,理一理有哪些經驗和收穫,做一下小結。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反省好,大有益,長期堅持,必有收穫。

本人認為,反省一要注意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反省二要注意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要學會腦筋急轉彎,也許耳聽為虛,也許眼見也不為實,也許一件不愉快的事原本是一場誤會。反省三要注意思考大問題,抓大放小,大事清楚、小事糊塗。「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反省四要注意不要老吃「後悔葯」。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反省五要注意不要想不開、圖報復。你報復人家,人家也會報復你,冤冤相報何時了?冤家宜解不宜結,還是拿得起、放得下為好。《紅樓夢》里說:「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

  有的人心胸不夠開闊,反省就是懷疑,反省就是生氣,反省就是後悔,反省就是想不開,反省就是圖報復,反省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這樣的反省不要也罷。有一幅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上可笑之人。」我們可以學一學上聯,有容乃大,不要學下聯,沒必要笑話別人。

33學習

在信息社會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與知識的急劇增長,知識更新的周期縮短,創新的頻率加快,對人的素質的要求提高,人力資源的重要性增加,學習就成為個人、組織以及社會的迫切需要。

讀書學習有三個要領,就是「心、眼、口」。如果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是心卻沒有專註在學問上,是學不好的。所以,最主要的還是在「心」。心如果沒有專註,心有旁騖,心有牽掛,就會妨礙讀書的效果。心專註了,心無旁騖,心無牽掛,是不是就有好的效果了呢?是的,作為應試教育,這就夠了,但是,作為研究學問,還遠遠不夠。

讀書貴在有疑,讀書而無疑,不如不讀書。天下的主義林林總總,天下的圖書汗牛充棟。諸子百家,你信哪一個?找到什麼書,就讀什麼書,就信什麼書,讓書牽著鼻子走,你不就是書的奴隸嗎?

讀書,應該像《禮記》講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做學問,學、問、思、辨、行五個過程,一個也不可缺少。學問,就是要學、要問。學必求廣博,問必求審慎,思必求真實,辨必求明白,行必求篤實。篤行,是為學的目的。再好的學問,學了不用,束之高閣,等於白學。在篤行中,還要理論聯繫實際,上「社會大學」,讀「無字之書」,帶著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再研究學問,一定會有新的認識。這樣不斷反覆,「工夫到,滯塞通」,就會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有些書中有假象,有謬誤,有歪理,有邪說,你讀了,信了,什麼時候才能糾正呢?不少人到老也沒有糾正。這不是「學而不思則罔」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依據世情、國情,符合黨心、民心,奉行利國、利民,繼往開來,博大精深。居然還有學者誹謗詆毀,企圖更弦改轍、改旗易幟。這些人過去讀了一些書,自認為成竹在胸,不研究世情、國情,不體察黨心、民心,不顧及利國、利民,先入為主、不思進取,這不是知識越多越糊塗嗎?

  鑽研學問,決不能蜻蜓點水,淺嘗輒止。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鑽研一門學問,不廣泛收集相關資料,不仔細探討這門學問的歷史、現狀和發展,不認真研究不同學派的觀點,不深入調查實際情況,怎麼能夠解答疑惑,弄懂弄通這門學問呢?每個人在刻苦鑽研某一門學問而有所收穫時都可以說:「不鑽研這門學問,真不知這門學問深奧呀。」

  學習型社會要求學習行為的社會化和普遍化,要求學習行為的持續性和長久性。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始終保持競爭的動力和創新的活力。終身教育、終身學習既是人應當享受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人必須對社會及自身承擔的義務與責任;教育、學習既是社會的需要、職業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的生命價值的一部分。所以,公民都應該努力學習,要活到老學到老。

34科學

科學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獲得物質財富的重要手段,也是人類認識社會、改造社會、獲得精神解放和道德進步的重要武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水平的高低決定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水平,科學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公民綜合素質的高低。所以,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利用科學為人民服務,為祖國建設和發展服務,是每個公民基本的道德要求。

廣大公民要做到愛科學,就要有學科學、用科學的強烈願望和興趣,要從為祖國建設作貢獻和提高個人素質出發,培養勇於探求人類科學知識的思想動力;要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地鑽研科學文化知識;要努力把學到的科學技術運用於工作、生活實踐,不斷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提高工作效率和勞動生產率。

  回顧人類的發展歷程,由混沌到文明,由弱小到強健,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共同照亮了人類前進的道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一個民族進步興盛必不可少的精神。

  什麼是科學精神呢?簡單地說,科學精神就是實事求是,勇於探索真理和捍衛真理。不求實就不是科學,不創新科學就不會發展。科學精神的本質特徵是倡導追求真理,鼓勵創新,崇尚理性質疑,恪守嚴謹縝密的方法,堅持平等自由探索的原則,強調科學技術要服務於國家民族和全人類的福祉。

  科學精神包括以下一些原則:

  誠實守信的原則。誠實守信是保障知識可靠性的前提條件,是科學工作者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規範。要以公正的立場觀察事物。公正是科學思維的基礎,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強化了公正意識。

信任與質疑互補的原則。科學是嚴格的,它強調理論與實踐的一致,即理論必須與觀察相符,能用實驗證實。不能被證實的理論就不是科學。科學是一種不斷積累、不斷進步的人類創新活動,後人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前進。因此,所謂信任,就是相信和尊重他人或者前人的知識創造,把科學研究中的某些錯誤歸咎於尋找真理過程中的自然的困難和曲折。質疑就是要求科學工作者對科研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始終保持警惕,即使這種錯誤是由著名權威提出來的,也要毫不猶豫地予以糾正。任何知識體系都是人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構造的,都不會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終極真理,都可以隨著實踐的發展而提出懷疑,但是,懷疑需要一定的理性基礎。

公開性原則。科學是建立在研究成果公開發表、被同行認可的基礎之上的,科學研究最終的目的在於造福全人類,因此,公開性原則強調只有公開了的知識和發現,在科學界才被承認,才具有效力。

  科學界有共同的倫理道德。科學倫理道德首先要求科學家,不計個人得失,探索客觀規律,矢志追求真理,服務人類福祉。科學家不僅應該有創新的興趣與激情,更應該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科技創新應該尊重人的尊嚴,應該尊重自然,保護生態與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以及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科學精神就是改革創新的精神,要以科教興國為己任,以創新為民為宗旨,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進取 。

35創新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就不能停止理論創新。

  可以這樣說,人類社會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從原始到現代的進化歷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不同民族發展的速度有快有慢,發展的階段有先有後,發展的水平有高有低,究其原因,民族創新能力的大小是一個重要因素。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這是江澤民同志總結二十世紀世界各國政黨,特別是共產黨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得出的科學結論。

  制度不能固化,理論不能老化,思想不能僵化,因為這些是上層建築,它應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不斷地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因此,當生產力處於一個較低水平的時候,有一個相應的制度、理論、思想與之適應,而當生產力處於一個較高水平的時候,就需要制度、理論、思想與時俱進。與時俱進不是對傳統的推倒重來,而是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無論如何創新,有一些基本理論的精神是必須始終堅持的,比如,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科學發展、民主法治公平正義、一切按客觀規律辦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等等。

  實踐是創新的根本源泉。創新的無限性在於物質世界的無限性。創新就是更有廣度、更有深度、更有高度地觀察和認識客觀世界,重新審視既有的理論。從辯證法的角度說,它包括肯定和否定兩個方面,前者是從認同到批判的過程,而後者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科學論證、創新發展的過程。客觀世界發展了,反映客觀規律的理論必然隨之發展;客觀世界發展了,原先未能真實反映客觀規律的理論的缺陷被發現了,新的理論必然在創新中產生。實踐,永無止境;創新,也永無止境。

  好奇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不能只滿足於死記硬背,要產生好奇,刨根問底,勇於探索,善於創新;興趣是創新思維的營養。孔夫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感興趣才能自覺地、主動地、刻苦地去觀察它、思考它、探究它,才能作出新的比較,綜合出新的成果。質疑是創新行為的舉措。我國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從疑生,疑解則學成」。只有勇於質疑,才能「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鼓勵探索、寬容失敗。超越是創新活動的成果。深入研究實踐提出的新課題,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見解,從而超越既有知識,產生出新思維。

  知識經濟時代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應該進行革命性的教學改革和創新,通過創新性的教學,啟發學生的好奇,激活學生的興趣,發掘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的超越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才能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的創造性人才。泱泱大國,應該樹立雄心壯志,諾貝爾獎台應該有中國應有的地位。我們相信,只要切實鼓勵創新,不久的將來,諾貝爾獎台必然會有中國應有的地位。中國應該對於人類作出應有的科學貢獻。

36奉獻

每一個公民都從事一定的職業,職業是公民與社會聯繫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待職業或事業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作出有益的貢獻。

大千世界,最美好的創造物莫過於人的生命。她是大自然饋贈給人類的最神奇的禮物。然而,她來去匆匆,惟其短暫而尤其珍貴。所以,在人生之旅剛剛起步的時候,就應該探索人生永存的秘密。

幸福的人生只有在奉獻中才能實現。奉獻精神是一種愛,是對自己事業全身心的付出。每一個人都應該在這份愛的召喚之下,把本職工作當成一項事業來熱愛、來完成,從點點滴滴中尋找樂趣;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真心善待每一個人。

  要突出一個「愛」字,愛國、愛家、愛崗位、愛他人。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大家播撒愛的種子,共同用真善美來培育。人人都奉獻愛心,整個社會就一定能處處盛開和諧之花,結出幸福的果實。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部厚厚的書,那麼,每一個人都應該慎重地握起筆,寫好每一章節、每一字句。

  在每一個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有許多無形的坐標。在每一個坐標上,都記載著一定時期內所取得的進步。這些記載的總和,就是人生的最終成果。

  如果一個人,人生報告成績平平,在回首往事的時候,就會內疚,後悔虛度了短暫的人生,嘆息沒有實現人生價值。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是,活著不能僅僅是為了吃飯。帶著自卑和自責的心情生活,幸福指數一定是不高的。所以,退一步說,即使是為了個人的自尊心、自豪感,也應該為社會獻出一份愛心、作出一些奉獻。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儘力而為了,就無愧於社會,無愧於人生。

在當代中國,各行各業的人都要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這一前提下,由於行業特點不同,各行各業職業道德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

公民要做到孝、悌、勤、儉、信、義、和、平,孝是第一位的;工人要做到質量、效率、合作、安全,質量是第一位的;

農民要做到不誤農時、科學種田、團結互助、勤勞致富,勤勞致富是第一位的;

軍人要做到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忠誠於黨是第一位的;

共產黨員要做到學習理論、執行政策、服務人民、遵守紀律、維護團結、開展批評、聯繫群眾、品德高尚,服務人民是第一位的;公務員要做到德、勤、績、能、廉,德是第一位的;

教師要做到愛心、傳道、授業、解惑,愛心是第一位的;

科學家要做到創新、求真、求實、博大、精深,創新是第一位的;醫生要做到救死扶傷、一絲不苟、以人為本、充滿愛心,救死扶傷是第一位的;

法官要做到公正、為民、廉潔,公正是第一位的;

商人要做到誠信、質量、服務,誠信是第一位的;

公共知識分子要有使命感、責任感、憂患意識,要公而忘私、關注熱點、調查研究、批評監督、建言獻策,建言獻策是第一位的;宣傳工作要做到準確、貼近、鮮明、生動、有效,有效是第一位的;

農村工作要搞好交通、水電、學校、衛生院、農科站、圖書室、計劃生育、農民增收,農民增收是第一位的;

客運工作要安全、準時、舒適、快捷、廉價,安全是第一位的;工會工作要搞好職工福利、職工社保、學習活動、文體活動,保障職工合法權利,保障職工合法權利是第一位的;

婦聯工作要做好宣傳、教育、調研、接待,保障婦女合法權利,保障婦女合法權利是第一位的;

群眾體育工作要做到因地制宜、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增強人民體質,增強人民體質是第一位的;

信訪工作要熱情接待、仔細傾聽、耐心講解、解決問題,為解決問題搭橋鋪路是第一位的;

財務工作要做到廉潔、真實、準確、監督、建議,廉潔是第一位的;

勞改工作要做到愛心、耐心、安全、教育、轉化,轉化是第一位的;

文藝作品要達到真、善、美,真是第一位的;

翻譯作品要做到信、達、雅,信是第一位的;

新聞報道要做到真實、客觀、及時、貼近、生動、責任,真實是第一位的。

筆者作了一首《公民道德四字謠》作為本文的總結:

公民道德四字謠

堅定信念,報效祖國,民主法治,廉潔知恥。

敬業奉獻,服務人民,克己奉公,見利思義。

公道正派,見義勇為,明辨是非,顧全大體。

公平競爭,追求效率,理智適度,不偏不倚。

尊重人權,實行人道,自由平等,公平正義。

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寬以待人,嚴於律己。

團結友善,互愛互助,尊老愛幼,溫和有禮。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誠實守信,不詐不欺。

儉樸節約,量入為出,勤勞務實,自強自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謙虛謹慎,見賢思齊。

順應自然,持續發展,保護環境,天人合一。

終身學習,解惑釋疑,科學創新,追求真理。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永無窮期。

牢記使命,憂國憂民,篤實寬厚,力行勇毅。

新疆教育出版社 王橙宇

(發表於2010年8月21日《新疆教育報》)


推薦閱讀:

作風問題是如何管理的
如何處理好再婚中的幾個問題
特朗普在台灣問題頻繁玩火 奧巴馬首表態
我自己臨顏真卿五年,有什麼問題,請高手指正?
包包不相配,幹啥都不對,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正確的搭配衣服和包包?

TAG:道德 | 修養 | 公民 | 道德修養 | 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