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起跑線算什麼?香港家長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
5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以前要問孩子處在什麼階段,家長最焦慮,那莫過於快高考那段時間。現在,誰要再問這個問題,答案已經變成——任何時候都很焦慮!
因為,一個幼升小,就能讓家長的焦慮分分鐘升至頂點。
前段時間,上海一個民辦小學,面試家長的奇葩考題在朋友圈流傳。一個金融博士也忍不住發文吐槽:「我堂堂金融博士,竟然通不過幼升小面談,智商不夠都不敢生娃了。」
小莉湊熱鬧看了一下題目,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據說,有好多爸爸媽媽做題做得滿頭大汗,幾近虛脫。
然而,故事並沒結束。在很多人還在拼爹拼媽的時候,上海某學校,已經啟動了拼爺爺拼奶奶的時代,家長問卷竟調查爺爺奶奶的學歷。
因此,廣大網友還總結出一條神公式:
雞血媽 拼得上的爹 神爺爺 神奶奶 神外公 神外婆 = 超一流小學
上海幼升小的大戲,一幕接一幕,看得我目瞪口呆。
01
可是,等我再看了香港最近播的一部紀錄片《沒有起跑線?》,頓時覺得上海幼升小的神題,已經屬於小兒科了。
紀錄片里,印象深刻的是一個二胎媽媽lrene,她的大寶一歲半了,二寶還在肚子里。
她說,因為生第一個孩子毫無準備,現在感覺兒子與同齡小孩相比,竟然落後一大截,導致兒子到現在還沒有被幼兒園錄取。
啥?一歲半就要送幼兒園?小莉忍不住想吐槽這個節奏帶得有點快,結果這位二胎媽媽在放狠話——妹妹要贏在子宮裡!
她還爆出一句在當地媽媽圈裡流行的金句,要贏在射精前!
是的,真的沒聽錯!要贏在射精前,計算好孩子出生的月份,以便在日後幼升小有年齡上的優勢。
紀錄片里描述到,像lrene這樣的媽媽,在香港,隨便一抓就一大把,他們似乎都達成了要「贏在子宮裡」的共識,而原因都濃縮在這幾句話里:
希望孩子進好大學,所以要選好的中學;
怎樣才能進入好的中學,就要有一間好的小學;
要有好的小學,就要有好的幼兒園;
要進入好的幼兒園,就要先進好的育嬰院;
要有好的育嬰院首先要排期,所以一定要贏在子宮裡。
這段話特別耳熟有木有?除了最後兩句,更有香港特色之外,其他的,跟我們現在內地,不是一模一樣嗎?
02
香港家長在這樣一種,看似無法辯駁的強大邏輯驅使下,從小就給孩子上兩間幼兒園,還沒上小學,作業就已經做到晚上十點多,同時報五六個興趣班那是家常便飯,還有各種升學面試班……
家長們個個都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甚至已進入到一種瘋癲狀態。
有香港家長在Facebook上發帖稱,有媽媽因為兒子測驗發揮不好考了個不合格,大受打擊,痛罵兒子「你不要想著自殺,就算你死了,我也要燒幾個老師和一大堆練習冊給你做!」
事情真假我們已經無從考究了,可這段話讓我出了一身冷汗,孩子被至親恐嚇威脅「死都不放過你」,還有比這更魔幻現實主義的嗎?
可這根本不算完,孩子上多間幼兒園,學各種興趣班,考各種證書,只是標配而已,要上名校,他們還得使出渾身解數。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心儀學校,甚至想出奇招,去當校工。
還有些為了一個面試機會交50萬港幣,派出菲佣連夜排隊報名。看清楚了,是面試機會!不是錄取機會!
香港的整個家長圈,儼然成為我們內地的放大版、升級版、極端版,有的只是程度的差別而已。
即便我再怎麼覺得不可思議,可內心也免不了擔憂,內地再過10年,再過20年,很有可能變成香港這樣。
03
也許有人會說,我也不想孩子這麼辛苦,從小就沒童年,可是,社會大環境如此,人人都這樣做,你不做的話,就要被別人遠遠甩在後面了,誰願意做最後那一名呢?
說實在的,我在心裡說過無數次,孩子的人生不只一條路,對「輸在起跑線」這種謬論也嗤之以鼻,可我當然也不會願意孩子在各種衡量標準下,做墊底的那一個。
但這並不意味著,就非得這樣拽著孩子胡亂奔跑。想想別人都在胡亂奔跑,如果這時候你卻在盡量有章法地慢跑,最終到底誰跑在前面還不一定呢!
就像我一直提倡的親子閱讀和高質量陪伴,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帶給她不錯的語言能力,專註力和思考能力,是多少培訓班、補習班都突擊培養不出來的。
前兩天在「秦朔朋友圈」看到有個上海的媽媽,在孩子畢然兩歲的時候,從內地搬去了香港。
她寫自己的親身經歷,在香港那樣激烈的環境下,依然拒絕做一個雞血媽,沒有報過任何一個培訓班、面試班,依然拿到了六所頂級雙語私立小學的錄取通知書。
她說她的自信和底氣來自於——
學校評估一個五歲的孩子,無非是看語言能力,基礎的數學能力,溝通、專註力,與人合作和互動的這些方面。而所有這一切的能力,我們從孩子一歲起,每天不間斷地、認真地講故事和從不缺席的陪伴和玩耍中,應該完全能夠帶給他。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細水長流的陪伴,鼓勵和閱讀的力量,超過很多急功近利的培訓或刷題。
雖然這段話看著四兩撥千斤,但這個媽媽在背後一定做了大量的學習,如何給孩子講故事,哪些故事書是精品,高質量陪伴要怎樣陪,陪孩子玩耍可以怎樣培養他哪些方面的能力,這些都離不開媽媽一路上的摸索和學習。
你不得不承認,帶著孩子東奔西跑上各種培訓班,是因為家長不想學,只讓孩子辛苦地學;而引導孩子有章法地慢跑,是家長在辛苦地學,孩子在愉快地成長。
想起有一次和尹建莉老師聊天,我說現在有了二胎,還真有點擔心自己各方面能力精力跟不上,耽誤了孩子,她笑笑說,放心吧,只要家長心態放平,給孩子足夠的愛、陪伴,做好閱讀這件事,孩子差不到哪裡去,要知道,太多的孩子還沒起跑,就被家長自己的「焦慮」絆住了,他們看上去在使勁,其實是在「毀」孩子,咱不毀不就勝出了嗎?
到底選哪一條路,你心裡有答案了嗎?
-End-
推薦閱讀:
※子宮,也從不是她一個人的子宮
※子宮內膜炎
※女白領上班久坐慎防子宮內膜異位症
※哪些女人要警惕子宮癌
※盤點一些子宮肌瘤患者不能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