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詩人洛夫再度來揚,舉辦詩歌朗誦會--詩魔洛夫難捨揚州情
上一期下一期
3上一篇下一篇4朗讀(男聲女聲)放大
縮小
默認
國際著名詩人洛夫再度來揚,舉辦詩歌朗誦會--詩魔洛夫難捨揚州情坦言最愛金秋十月的揚州,分享獨特的詩歌審美觀
本報記者孔茜一頭銀白的頭髮,一腔濃烈的詩情,一段不解的緣分。昨天下午,揚州市文聯報告廳內滿溢詩香,國際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者、被詩歌界譽為「詩魔」的台灣詩人洛夫再度來揚,揚州的詩歌愛好者與洛夫以朗誦其詩歌作品為媒,共同探尋洛夫詩中的獨特情懷。談揚州十度來揚,獨愛揚州之「瘦」洛夫出生於1928年,1947年開始寫詩,1948年發表散文《秋日的庭院》,由此踏上創作之路。幾十年來,洛夫一直被人們稱為「台灣現代詩壇最傑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詩人」,是中國詩壇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75歲時,他以一首3000行長詩《漂木》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當前華文詩人中,僅有他與北島獲此殊榮。自2004年第一次踏足揚州後,洛夫就一直對揚州青眼有加,這次已經是他第十次來到揚州。「每次來揚州都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的生命力,這次越發感到這座城市美得成熟。」洛夫介紹,人們都愛煙花三月下揚州,但是他獨愛金秋的揚州。「三月的揚州猶如少女般青春,而金秋十月的揚州卻充滿了嫵媚的風韻,正如我最愛的《西湖瘦了》這首詩,揚州的風韻在這一個『瘦』字上盡現。」洛夫坦言,十度來揚,見證了揚州詩歌界的成長。「我看著揚州詩歌愛好者們創辦了自己的刊物、建立了『揚州詩屋』等一系列動作,深感欣慰。詩人們該有信心,現在走過的每一步都會在詩歌之路上留下深深印記。」談詩歌詩歌營造永恆之美的意象世界隨著社會的發展,詩歌漸漸遠離大眾,洛夫認為這是正常現象。「社會多元化以後,人們的趣味和享受也多元了,不一定非要投入詩歌。」洛夫說,但是社會的浮躁依舊存在,當下或許不是一個詩歌的時代,但卻是一個需要詩歌的時代。「社會需要詩歌給我們情感的安頓以及心靈的撫慰。」社會需要詩歌,更需要人們通過詩歌培養美學修養以及審美心態。洛夫說,「詩歌就是一個意象的世界,將現實的東西變成詩歌的意象,變成深入詩人個人情感的意象世界。」洛夫頗有感觸地說,「如果說科學家建造了一個物理的現實人生,那麼詩人就通過詩歌營造了一個具有永恆之美的意象世界。」談生活金婚53年,平淡是幸福本質昨天除了洛夫詩歌朗誦會外,還有一個主題——洛夫伉儷「金婚+3」慶祝。今年是洛夫與夫人攜手走過的第53年,他們的愛情和洛夫的詩歌一樣為人稱道。「每走過一處,總有人問我婚姻幸福的秘訣。與太太走過53年,我們一直十分平凡,甚至平淡。但就是這樣的平淡讓人覺得踏實,讓彼此感到幸福。」洛夫說,他一直放在心底最深處:愛是恆久忍耐,「婚姻的承諾與責任需要雙方共同尊重,這是我們婚姻幸福的格言。」
推薦閱讀:
※《如果有人這樣問,你就這樣說》/魯米
※於明詮:《詩歌與書法》講稿提綱
※詩詞晚讀:元和體的酬答詩歌
※如詩歌一般的電影:《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