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愚溪詩序 | 古文觀止

愚溪詩序——柳宗元作品介紹

  

  《愚溪詩序》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是借述愚溪而對自我的寫照,表達自己濟世之願不能實現的滿腔孤憤鬱結。

全文用一「愚」字鉤引貫穿,點次成章。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寫敘述冉溪改為愚溪的原因。第三段是寫以愚名溪的理由。第四段是寫愚的種類和性質。第五段是寫愚者的樂趣。最後一段是歸結作《八愚詩》的緣由。

原文及注釋

灌水1之陽2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3。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4,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5,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6者家7焉。古有愚公谷8,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齗齗然9,不可以不更10也,故更之為愚溪。

【注】:

1 灌水:湘江支流,在今廣西東北部,今稱灌江。2 陽:山的南面,水的北面。3 瀟水:在今湖南省道縣北,因源出瀟山,故稱瀟水。4 能:勝任的,能做到的。5 以愚觸罪:唐憲宗時,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政治集團革新政治失敗,被貶永州。愚,指此事。6 尤絕:更好的,指風景極佳美的。7 家:居住。8 愚公谷:在今山東省淄博市北。劉向《說苑·政理》曾記載此谷名稱的由來:「齊桓公出獵,入山谷中,見一老翁,問曰:『是為何谷?』對曰:『愚公之谷。』桓公問其故,曰:『以臣名之。』」9 齗(yín)齗然:爭辯的樣子。10 更:易,改換名稱。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11,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12也。合流屈曲而南13,為愚溝。遂負土累石14,塞其隘15,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16,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17焉。

【注】:

11 買居之:買下來以為已有。居,佔有、擁有。12 上出:指泉向上冒。13 合流屈曲而南:泉水匯合後彎彎曲曲地向南流去。14 負土累石:指運土堆石。負,背。累,堆積。15 塞其隘:堵住水溝狹窄的地方。16 錯置:交錯布置,以求變化。17 辱:屈辱。

夫水,智者樂18也。今是溪獨見辱於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19多坻石20,大舟不可入也。幽邃21淺狹,蛟龍不屑22,不能興雲雨,無以利世,而適23類於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寧武子「邦無道則愚」24,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25,睿26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27而違於理,悖28於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注】:

18 樂(yào):喜愛,愛好。此句語出《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19 峻急:湍急。20 坻(chí):水中的高地或小洲。21 幽邃:深遠。22 不屑:因輕視而不肯做或不願做。23 適:恰好。24 寧武子:春秋時衛國大夫寧俞,「武」是謚號。此句語出《論語·公冶長》:「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意謂寧武子乃佯愚,並非真愚。25 顏子:顏回,字子洲,孔子學生。此句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意謂顏回聽孔子講學,從不提不同看法,好象很愚笨。但考察他私下的言行,發現他不但懂得孔子的話,而且還有所發揮,可見他不愚。26 睿:通達,明智。27 有道:指政治清明的時代。28 悖(bèi):違背,逆而不順。

溪雖莫利於世,而善鑒29萬類30,清瑩31秀澈32,鏘鳴金石33,能使愚者喜笑眷慕34,樂而不能去也。予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35自慰,漱滌36萬物,牢籠37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38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39,超鴻蒙40,混希夷41,寂寥而莫我知也42。於是作《八愚詩》,紀於溪石上。

【注】:

29 鑒:照。30 萬類:萬物。31 清瑩:形容水如玉色光潔。32 澈:清澄。33 鏘鳴金石:水聲象金石一樣鏗鏘作響。鏘,金石撞擊聲。金石,用金屬、石頭製成的鐘、磬一類樂器。34 眷慕:眷戀、愛慕。35 文墨:指寫作。36 漱滌:洗滌。37 牢籠:包羅,概括。38 愚辭:指所作序的《八愚詩》,詩已失傳。39 不違、同歸:此處都是諧合的意思。兩句謂茫茫然昏昏然好像同愚溪融為一體。40 超鴻蒙:指超越天地塵世。鴻蒙,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混沌狀態。語出《莊子·在宥(yòu)》:「雲將東遊,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41 混希夷:指與自然混同,物我不分。希夷:虛寂玄妙的境界。語出《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這是道家所指的一種形神俱忘、空虛無我的境界。42 寂寥而莫我知也:謂連自己的存在也忘記了。寂寥,寂靜空闊。

翻譯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往東流入瀟水。有人說,過去有個姓冉的住在這裡,所以把這條溪水叫做冉溪。還有人說,溪水可以用來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貶到瀟水。我喜愛這條溪水,沿著它走了二三里,發現一個風景絕佳的地方,就在這裡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這條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沒人能定下來,當地的居民還在爭論不休,看來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定名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買了個小丘,叫做愚丘。從愚丘往東北走六十步,發現一處泉水,又買下來作為積蓄,稱它為愚泉。愚泉共有六個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湧出的。泉水合流後彎彎曲曲向南流去,經過的地方就稱作愚溝。於是運土堆石,堵住狹窄的泉水通道,築成了愚池。愚池的東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島。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岩石參差錯落。這些都是山水中瑰麗的景色,因為我的緣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們。

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可這條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沒,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來灌溉。又險峻湍急,有很多淺灘和石頭,大船進不去;幽深淺狹,蛟龍又不屑於此,不能興起雲和雨,對世人沒有什麼好處,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來稱呼它,也是可以的。

寧武子「在國家動亂時就顯得很愚蠢」,是聰明人故意裝糊塗。顏子「從來不提與老師不同的見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現得很愚笨。他們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時卻做出與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沒有像我這麼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誰也不能和我爭這條溪水,我有給它命名的專利。

溪水雖然對世人沒有什麼好處,可它卻能夠映照萬物,清秀明澈,能發出金石般的響聲,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顏開,對它眷戀愛慕不忍離去。我雖然不合世俗,也還能稍用文章來安慰自己,用文筆自由驅使萬物,創造出一個稱心滿意的審美境界,世間萬象沒有什麼能逃得出我的筆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辭歌唱愚溪,覺得茫茫然沒什麼悖於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樣的歸宿,超越天地塵世,融入玄虛靜寂之中,而寂寞清靜之中沒有誰能了解我。於是作《八愚詩》,記在溪石上。

賞析

第一段敘述愚溪的地形位置以及它的名字之由來。前者的筆墨十分簡約,十三字,僅只說有條小溪位於灌水北面,向東流入瀟水。後者首先引述了兩種傳說。一種說,這條小溪由於冉姓人家曾居於此,故名「冉溪」,一種說,由於它具有染東西的功能,故名「染溪」。然後筆鋒一轉,正面敘述作者所以命名它為愚溪的道理。由於他因瓜而獲罪,因罪面遭貶,因貶面愛此溪,又因愛此溪而擇其風景絕佳處築室而居。進而聯想到古代有個「愚公谷」,如今作者居家於此溪之上,而當地土居對於它的名字則莫衷一是,作者才不得已而為之,素性更名為「愚溪」。此段文字乃扣題之筆,所以作者才不吝筆墨,詳加敘述。古有「愚谷」,今有「愚溪」,均以人愚而得名。一谷,一溪,一古一今,皆以愚名,遙相對應—作者以此申明自己以愚命溪並非杜撰。所以此筆絕非贅文閑墨,更非故作高深掉書袋;惟因有了這一筆才使文章顯得跌宕有致,耐人玩味。從章法上看,這一節的收尾解決了篇首的兩個「或曰」的爭端,這樣題目中的「愚溪」二字就交代完滿了。

第二段以愚溪為中心,寫出「八愚」的名字。這一段前面全用敘事,「為愚」重複了七次,很容易產生單調重複的感覺,但作者的敘述,採用有詳有略,或連或斷的處理方法,消去了重複乏味,反而重複有趣。本來這一節敘述插不進抒情和議論,而結尾卻說:「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表明所謂「八愚」卻大有美景、不可忽視。「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說明稱之為愚,是名實不符,是對山水的侮辱。由水受辱的根源是「以予故」,這三個字中酸辛多多。所以,這一節結尾幾句表面是為「愚溪」等鳴不平,實際是為自己抒憤慰。從章法上說是「揚」溪,為下面的「抑」起波洲。

第三段忽起一大跌宕。先是設問自答,說明「水」(自然包括溪水)雖為智者所喜愛,但卻可以「辱而愚之」的原因:適類於余。「抵」:水中高地。這裡,作者把溪之愚與余之愚相比,以為二者互為伯仲,因而把前文中溪以己而受愚辱的結論推翻。這是這一部分中的第一處跌宕之筆。然後,作者又把己之愚與兩位古人之愚相比,得出的結論是己之愚是真愚,古人之愚乃假愚,但是天下人都不能給這條愚溪另外再起名字,就是由於它的名宇乃是「余」這個貨真價實的愚人所起的緣故。這是又一層跌宕,即為方才對於愚溪的那些非議徽詞作了翻案文章。這裡的層層跌宕之筆,表面看去,彷彿是作者故憊而為之的曲筆、俏筆,實際是他遭受貶滴以後矛盾、痛苦心理的自然表露。這從此文的級後一部分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最後一句「適類於予」。就自然過渡到第說自己。「辱而愚之,可也」是溪我雙關語。本來應該數落自己了,卻又引出「寧武子」和「顏子」來陪襯,這在暗中為自已佔地步:「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是牢騷語,也有自負的意思,不能輕輕放過。表面上仍然歸到「溪溪」之名上,「予得專而名焉」,和第一節相應。

最後一段是全文的高潮,前面抑揚反覆,千迴百折,都是為這一節服務,從抑到揚,也是先從溪和人兩方面說,然後合而為一。「溪雖」一層從上文的貶溪轉入贊溪,「善鑒萬類」言其用,「清瑩秀澈」言其質,「鏘嗚金石」言其聲,明著贊溪。寫出文人的胸無塵滓、筆於造化的特色。「能使愚者」一句由溪到人,轉換自然。「予雖」句由上文的自貶轉入自贊,中間的「亦」字是細密處,與此段贊溪幾句話相應。幾句講自己文墨的造詣,「漱滌萬物」,窗其精深;「牢籠百態」,言其廣博。最後一層將己與溪合說。「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多而莫我知也」,這幾句是全文最得意處,好像天地之間只有己與溪化而為一。散文到得意處,往在夾幾句韻語,柳文中也常見這種情況,這表示感情激動到了高潮,但在得意之中著「寂多而莫我知」一句,上應「不合於俗」「違於理,悖於事」「予以愚觸罪分等語,一種廢棄之牢騷自然流露。這幾句可以和《始得西山宴遊記》「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境界和情趣是一致的。「於是」一句表明題中的「詩序」二字。

原文重頌

愚溪詩序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齗齗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於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雲雨,無以利世,而適類於予,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寧武子「邦無道則愚」,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睿而為愚者也。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於理,悖於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溪雖莫利於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予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於是作《八愚詩》,紀於溪石上。


推薦閱讀:

《素書》里的成功之道
所愛隔山海,第二句是山海不可平還是山海皆可平?
歸有光《項脊軒志》中,述諸小妹語曰:「何謂閣子也?」一句,歸有光也未答,是什麼意圖?
廣為流傳的前半句,不為人知的後半句,後半句完全顛覆前半句的意思?
【古文誦讀】

TAG:古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