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點亮回家的燈

點亮回家的燈


如果把現代人比作一匹奔騰不羈的烈馬,那麼,在我看來,所謂「本來要奔向草原,結果卻闖入了馬廄」的說法,便是其命運悖論的傳神寫照。不是嗎? 由瘋狂無序的經濟開發所導致生態失衡,環境破敗,而商業時代的拜物主義和趨利原則正在泛化,以致從根本上破壞了現代人精神圈層的健康、和諧與澄明。

毫無疑問,面對此情此境,一向擔負著人類心靈滋養和精神救贖之使命的文學創作,是不能迴避和缺席的;也正是在這樣的人文背景之下,植根於中國西部大地的作家郭文斌,清醒地意識到現代人精神生態所出現的種種病灶和危機,以及對其加以修復與改變的刻不容緩和時不我待。於是,他筆下那些著重表現生活之光和人性之美的文字,逐漸增添了為現代人療傷的品質。反映到創作上,便是推出了一系列旨在喚醒心靈迷失,同時構建正麵價值的作品。如先後獲「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獎」和「魯迅文學獎」的短篇小說 《吉祥如意》,獲「北京文學獎」的短篇小說《冬至》,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提名的長篇小說 《農曆》,在文壇內外廣泛傳播、多有好評的散文集 《守歲》,隨筆集 《尋找安詳》、《〈弟子規〉 到底說什麼》,以及作家在擔任央視大型紀錄片 《記住鄉愁》、《中國年俗》 文字統籌時寫下的相關文章。前不久,作家從已問世的數百萬言的作品中選優拔萃,裒為 《郭文斌精選集》 一帙七卷,由中華書局鄭重推出。這時,一個憂心常在而又智慧充盈的郭文斌,便立體多面地站在了讀者面前。

在郭文斌看來:現代人最大的痛苦,「一是無家可歸,二是找不到回家的路。」此種苦果之所以釀成,其原因在於:「四種颶風把現代人帶離家園。一是泛濫的慾望,二是泛濫的物質,三是泛濫的傳媒,四是泛濫的速度。」其中,「泛濫的慾望搶佔了人們的靈魂,泛濫的物質搶佔了人們的精神,泛濫的傳媒搶佔了人們的眼睛,泛濫的速度搶佔了人們的時間。」(《安詳視野中的 〈弟子規〉:回「家」》) 因此,對於亟待解除心靈痛苦和精神迷惘的現代人來說,探尋一條「回家」之路至關重要,自有綱舉目張的意義。而所謂「回家」,按照郭文斌的理解,就是人置身於天地自然之下所進行的反思與檢討,調整與揚棄,是人在擺脫物慾和「心魔」之後的精神還鄉,即回到內心原有的樸素、清潔與快樂。從這樣的理念出發,郭文斌將「回家」視為與現代人對話的聚焦點和切入點,同時也作為自己創作的基本線索和穩定主題,不僅用議論來直接詮釋,而且通過藝術形象加以生動演繹。

針對現代人的躁動不安,一味求進,韓少功曾作過誠懇的提示:「不斷的物質進步與不斷的精神回退,是兩個並行不悖的過程,可靠的進步也必須同時是回退。這種回退,需要我們經常減除物質慾望,減除對知識、技術的依賴和迷信,需要我們一次次回歸到原始的赤子狀態,直接面對一座高山或一片森林來理解生命的意義。」(《進步的回退》) 我想,韓少功的「回退」和郭文斌的「回家」,堪稱同頻共振,聲應氣求,它們都是留給現代人的精神清涼劑。

然而,人生多歧路,「何處是歸程」?對此,郭文斌給出的答案概括說來就是:重返本真,重返自然,回歸歷史,回歸傳統。而對於傳統,郭文斌又有著屬於自己的劃分和理解。在他看來:「中華傳統文化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經典傳統,一部分是民間傳統。經典傳統固然重要,但民間傳統更重要。因為經典只有化在民間,成為氣候,成為地力,才能成為營養,也才能保有生命力,否則就只是一些華美的句段,也不牢靠。民間是大地,是土壤,經典是大地上的植物。只要大地在,就會有根在,只要有根在,就會春來草自青。」(《想寫一本吉祥之書》) 正是基於以上體認,郭文斌在化傳統為歸程的過程中,切實付出了兩方面的艱辛勞動:

第一,堅持回歸經典傳統,認真研讀古代典籍,以隨筆和演講的形式,潛心發掘和闡揚其中的精華妙諦。在這一向度上,作家除了作廣泛的涉獵,著重解讀了孔子的快樂,老莊的通達,《了凡四訓》 的明心見性、自救救人,《弟子規》 的孝悌仁愛、見賢思齊。其中對 《弟子規》 的闡釋尤其系統深入,其字裡行間不僅每見別有會心之點,而且多有正本清源之處。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堅持回歸民間傳統,注重開掘記憶儲存,以小說和散文的形式,形象再現詩意盎然且生機沛然的人生畫卷。圍繞這一向度,作家充分調動豐厚的生活積累和獨特的藝術才情,精心幻化出一個洋溢著東方氣派與傳統韻致的文學世界。其中長篇小說 《農曆》 透過一年之中所有的傳統節日或節氣,表現出人在天地自然之間的無比澄明和由衷歡悅。而那一對精靈可愛的山鄉兒童———五月和六月,憑藉一種童年視角的映照,簡直就是天人合一、天地狂歡的化身,令人過目難忘。短篇小說 《今夜我只想你》,也許算不上作家的重要作品,但主人公李北燭深懷的對世間一切生命的悲憫與牽念,以及由此決定的愛情取捨,依舊讓人怦然心動。還有散文 《點燈時分》、《永遠的堡子》、《大山行孝記》 等,那一個個浸透了民族風俗或人倫之美的生活場景與人物細節,無不具有動情走心的審美效果。毫無疑問,所有這些都是為現代人「回家」而點亮的一盞盞心燈。

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郭文斌以虔敬之心,認真地梳理、解讀和闡發,但所有這些並不是經院式、註疏式和封閉式的,而是以傳統文化為基本坐標,同時密切聯繫現代人的精神語境和生活現實,進行再度思考、重新整合的結果。正因為如此,在郭文斌筆下流淌的傳統文化的河流里,出現了若干屬於作家自己的精神命題,諸如「尋找安詳」、「回歸喜悅」、「文學的祝福性」、「正能量閱讀觀」等。圍繞這些命題,作家做出的具體詮釋,或許還有不夠精確、不甚周嚴之處,但是,倘若就整體意蘊而言,卻顯然實踐著魯迅當年提出的「取今復古,別立新宗」的主張。譬如,那「尋找安詳」的說法,就一方面閃爍著源於道家文化的靜默無為、無用之用的生存智慧,一方面打通了現代西哲倡導的「簡單生活」、「詩意棲居」的先鋒理念。而所謂「回歸喜悅」的觀點,則既容納了美國心理學家大衛·霍金斯博士的能量層級理論,又自覺或不自覺地連接著李澤厚有關中華民族擁有樂感文化的說法。


推薦閱讀:

他們為中國狂攬107金卻未上過頭條 回家還得養豬
美文雅句:想送你回家的人,東南西北都順路;願陪你生活的人,酸甜苦辣都能吃。
中國男人最想娶回家的六類女人(圖)
求妻求夫、戀愛婚姻家庭問題解答 —— 回家人
流落在北京的90後們的生活狀態?

TAG: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