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雲之諸子百家(十四)下:人性,到底是喜羊羊還是灰太狼?

上一篇說到荀子生平,荀子和孟子一樣,在戰國絕對算高壽,更有甚者,還有人推測荀子活了一百二三十歲。那個時候若有現在這樣全民追星的風氣,估計儒家擁躉們會興奮地打出標語:信儒家,得永生!

然而傳說中活了一千多歲的鬼谷子表示,孟子、荀子他倆還太嫩。

說了半天,荀子他到底憑什麼在齊國稷下學宮這個類似於智庫的地方得到認可和尊敬,並「三為祭酒」?他的見解又為何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淪為儒家的「歧途」?

1.性惡 VS.性善

我們知道孟子是相信人性本善的,仁、義、理、智這四個善端是天賦的、與生俱來的,是人區別於禽獸的特性。

然而荀子並不這麼認為,相反,荀子提出了「人性本惡」的觀點。人生來就是好利、善妒的,有耳目之欲、愛聲色犬馬;禮儀、辭讓、文理,都是後天教化而成,並非天賦。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

荀子性惡論一方面是建立在對人的自然屬性的肯定上。比如《性惡》篇中還說,「今人之性,飢而欲飽,寒而欲暖,勞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若夫目好色,耳好聽,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

他還大膽地談到了情慾「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以所欲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荀子.正名》

也難怪荀子的思想從宋朝開始被視為異端之說,主張「存天理,滅人慾」的朱熹要是穿越到戰國,非打起來不可。

另一方面,荀子人性本惡的論述是建立在對孟子性善論的批判上。「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可不是說孟子虛偽,而是說,善是後天習得的,是人的「偽性」,即並非人的本性。

總而言之,荀子認為孟子沒有搞清楚人性和禮儀教化的關係,正因為人性本惡,才需要禮儀法度來規範人的言行; 遵守禮儀法度,才可以避免由人性之惡帶來的爭鬥、淫亂等等亂象;如果人性本善,仁義理智是天賦的,那就沒有禮儀教化什麼事兒了,這不多餘么。

孟子若地下有知,相信他的反應會是這樣的:

其實,孟子的人性本善並不像荀子所批判得那麼絕對,人家也說了,仁義理智只是善端,善之本仍然有可能開出惡之花,比如自己自暴自棄啦,外界環境的影響啦。

儘管荀子和孟子對人性的定論截然相反,但在倡導禮儀教化和修身養性方面卻是殊途同歸的。所不同的是教化的目的,一個是為了抑制「人性之惡」,一個是為了擴充「人性之善」。

2. 儒家 VS.法家

荀子雖然在齊國三為祭酒,然而他的名頭,非但不如孟子響亮,連自己的兩個學生韓非和李斯都比不過。話說回來,儒家的代表怎麼會教出走法家路子的學生?

孟子由性善論引申出「仁政」和「德治」,但荀子不一樣,他由性惡論引申出的其實是「靠禮儀教化和法治刑罰兩條腿走路」的概念,這是荀子有別於孔孟以及法家的最大特色。孔孟偏向於禮儀教化,而法家側重於法治刑罰,荀子就統合了一下,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故為之立君上之埶以臨之,明禮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於治,合於善也。」——《荀子.性惡》

在漢代以前,諸子並沒有嚴格區分學派,我覺得誰講的有道理,我就學習誰,然後自己再琢磨琢磨,或傳承道統衣缽,或加入自己的見解,另立山頭。所以儒家的老師教出了法家的學生,在先秦時期是一點也不奇怪的。那麼,法家代表韓非和李斯從荀子那裡都學到了些什麼呢?

1.重視成文法及相關制度的制定:「是以為之起禮義,製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荀子.性惡》

2.有法必依:「故法法而不議,則法之所不至者必廢」——《荀子.王制》

3.如果說前面兩點和法家的「法」派不謀而合的話,關於法家中的另一派「術」,即當權者治國馭下之術,荀子的想法也是與之有重合之處的。所以史記《李斯列傳》中說,李斯「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

比如用人唯賢:「故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勢。」 「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無私人以官職事業」 「唯明主為能愛其所愛,暗主則必危其所愛。」——《荀子.君道》

再比如當權者的表率作用:「上好權謀,則臣下百吏誕詐之人乘是而後欺…上好曲私,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偏…上好傾覆,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後險…上好貪利,則臣下百吏乘是而后豐取刻與,以無度取於民…故上好禮義,尚賢使能,無貪利之心,則下亦將綦辭讓,致忠信而謹於臣子矣。」——《荀子.君道》

還有「卿相治國」的理念:「人主不可以獨也。卿相輔佐,人主之基杖也,不可不早具也。故人主必將有卿相輔佐足任者然後可,其德音足以填撫百姓,其知慮足以應待萬變然後可,夫是之謂國具。」 ——《荀子.君道》

但是,雖說荀子的思想有這麼多和法家接近的地方,他的理論依然是以儒家思想為基調的。可以這麼說,荀子是儒家中非常靈活的人物,他可以理性地借鑒法家的概念,但並不會因此就全盤接納法家的核心價值觀。

從荀子對待「王道」和「霸道」態度就可以看出來。孟子是把王道和霸道對立起來了,然後強調霸道不如王道,因為王道是以德服人嘛,所以人才會心悅誠服嘛;以力服人的霸道怎麼可能勝過王道呢。但荀子對王道和霸道都表示出了讚賞,都有可取之處;但最終還是王道優於霸道,和孟子再一次體現出了殊途同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看一看《荀子.王霸》篇,作者就偷懶不做摘錄了。

再比如,儒家對當權者的德行是有很高要求的,上行而下效,上必須做出表率,荀子對此是非常認同的。所以《荀子.君道》中會說「故上好禮義,尚賢使能,無貪利之心,則下亦將綦辭讓,致忠信而謹於臣子矣。」

又如,和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所不同的是,荀子的「禮法」約束是有等級的,對待士庶的方式是有區別的,這一點相當符合儒家的社會等級觀念:「由士以上則必以禮樂節之,眾庶百姓則必以法數制之」 ——《荀子.富國》

3. 君民舟水 & 非十二子

講荀子的時候,就要反覆提到孟子,其實我也不想的,但是相愛相殺的好基友總是成對成對地出現,我有什麼辦法?譬如孫臏和龐涓、樂毅和田單、趙勝和魏無忌、韓非和李斯、莊周和惠施、蘇秦和張儀,還有孟子和荀子……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結果孟子被尊為亞聖。荀子說「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則載舟, 水則覆舟」,結果引用荀子這句話的魏徵和唐太宗成了網紅。而荀子快要默默無聞了,荀子是誰?

求荀子心理陰影的面積

對於民本,荀子說的可不止這一句:

「天之生民, 非為君也。天之立君, 以為民也。」——《荀子.大略》

「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 不能利民, 而求民之親愛己, 不可得也。」——《荀子.君道》

《荀子.正論》說「天下歸之之謂王, 天下去之之謂亡。故桀、紂無天下,而湯、武不弒君,由此效之也。」這句話簡直和孟子的「有大過而不聽勸諫的君王,咱可以換掉;武王伐紂是理所應當,紂王這類的君王就是一獨夫,殺他不算弒君」是一個調調啊。太反動了,我要去報告明太祖朱元璋,讓他把荀子這句話也刪了!(不知道這個梗的,可以去翻諸子第十三篇。)

前面說到荀子的性惡篇中把孟子的性善論批了一通,荀子不單單批判了孟子,其實他單挑了十二個人。在《荀子.非十二子》中,除了孟子,他還把它囂、魏牟(魏公子牟)、陳仲(於陵學派的陳仲子)、史鰌(衛國賢臣,開尸諫之先河)、墨翟(墨子)、宋鈃(宋尹學派的宋子,偏道家,有些觀點又似墨家)、慎到(法家勢派)、田駢(黃老道家)、惠施(名家)、鄧析(名家)、子思(儒家)挨個批了個遍。也就舜、禹這些聖人和孔老夫子以及子弓(孔子傳人),值得推崇。

先秦諸子都喜歡批別人,顯得自己更高大上,比如莊子特別喜歡批惠施,雖然他倆還是好基友。但是荀子一下子批那麼多真的好嗎……

4. 成語典故

《孟子》中出現了海量成語和寓言典故以及膾炙人口的佳句,《荀子》中當然也有。本文只列舉典出《荀子》的成語和句子,《荀子》中引用前人的成語也有很多,就不計算在內了。在寫這篇文章以前,我也是對這些詞句的出處茫然無知……

《荀子.議兵》:以卵擊石、後發制人、鳴金收兵、兵不血刃

《荀子.勸學》:提綱挈領、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荀子.富國》:錙銖必較、開源節流、安如磐石、上下一心

《荀子.儒效》:不失毫釐、井井有條、萬變不離其宗

《荀子.成相》:前車之鑒

《荀子.不苟》:欺世盜名

《荀子.非相》:弱不勝衣、以一知萬、詳略得當

《荀子.非十二子》:言之成理

《荀子.王霸》:名垂後世

《荀子.天論》:氣勢洶洶

《荀子.禮論》:一詠三嘆

《荀子.樂論》:移風易俗

《荀子.正名》:約定俗成

《荀子.性惡》:坐言起行

《荀子.君子》:長幼有序

《荀子.賦》:公正無私

《荀子.大略》:流言止於智者

《荀子.子道》:胼手胝足

《荀子.法行》:堅強不屈

《荀子.修身》:愀然不樂、是是非非、橫行天下

「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

《荀子.榮辱》:窮年累月、自以為是、苟且偷生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荀子.王制》:積勞成疾、生殺予奪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5. 後世地位

在戰國末期至漢朝,荀子的思想還是受到重視的,最起碼和孟子的地位平起平坐,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是把他倆放在一塊寫的。在西漢獨尊儒術之後,漢儒思想王霸雜用、儒法兼具,荀子的地位一度還超越了孟子。

唐初時,荀子的學說再一次得到統治者青睞,載舟覆舟這句話被數次引用。自中唐開始,荀子和孟子的地位就出現了實質性的逆轉,韓愈在《原道》中將孟子視為繼承孔子道統的人,開啟了尊孟抑荀的風氣。

兩宋時,荀子的學說遭到了越發嚴厲的詰難,程頤、程顥和朱熹基本否定了荀子在儒學中的傳統地位,同時大力抬高孟子,將《孟子》一書和《論語》、《大學》、《中庸》並列為《四書》。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名流亦加入鞭撻荀子性惡論的行列,畢竟,能接受自己首先是自然界的產物、與動物無異這一點,對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來說,是很難的。人嘛,當然喜歡聽好聽的話,對不好聽的,哪怕說的再有道理,也是不容易接受的,這一點,正是荀子性惡論里總結過的,相信荀子自己是看得開的。

我是劇透分割線

作者時不時在文中強行賣腐,可不是因為太子妃升職記,早在太子妃火爆之前,就已經是無可救藥的資深宅基腐。看在沒有因為太子妃耽誤發稿的份上,求表揚。

又臭又長的諸子百家已經快進入尾聲,再憋個一到兩篇就該結束了,廣大新老讀者再忍耐些吧,某頓首再拜。

上一期:荀子上班上到一百歲! | 戰國風雲之諸子百家(十四)上

夏臨與秋笙

理科超爛的文科人,愛甜品,愛電影,喜川菜湘菜,是個胸無大志、不學無術的資深宅基腐兼OCD患者。就醬。哦對了,性別女。

我是分割線啊

推薦閱讀:

進則謀劃天下,退則著書立說:近代長盛不衰的第一風雲人物
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
陳獨秀:叱吒風雲、功大於過的歷史巨子
原創丨世界風雲變幻,美國戰略調整將如何影響世界和中國
【百家講壇】 春秋吳國風雲錄05忠言逆耳

TAG:人性 | 諸子百家 | 諸子 | 風雲 | 喜羊羊 | 灰太狼 | 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