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我們的名字,越來越難聽了?

給即將出生的孩子取名字是准爸爸、准媽媽們的頭等大事。為此,當年老伍也沒少查字典、翻家譜,光草稿紙就寫了幾頁。但是,最後似乎總是不滿意。

中國人取名字歷來是非常講究的。

雖然新生代的觀念里,那隻不過是一個符號而已。但真到了那一天,卻要比選對象還要挑剔。

最近,某網的一個帖子挺火——

這樣一個省略號,引來了諸多網友的感慨。

|好聽到哭,暖到心底|

大家首先想起的,是祖輩的名字。

@老狼老狼幾點鐘 :「謙修。我外公的名。」@奔跑的曲奇 :「紹禮,我爺爺的名字。」

雖然語法不一,但字裡行間,滿是自豪。@芥末味不給你吃 :「我爺爺叫立煥。」@小檗 :「我外公叫弘杉。」@芥末 :「老太爺叫玉軒,外公叫靖安;爺爺叫茂貞,奶奶叫冬青。」@Meeki :「奶奶坤妙,爺爺樊池。」@青村-逗 :「外公是席儒,爺爺是慕謙。都覺得好。」

對於祖輩名號的讚美,由衷而發,首先是好聽。

@柒川 :「奶奶叫俞子美,感覺好好聽。」@Echo君 :「申甫,我爺爺名字,感覺很有文人氣息。」@[已註銷] :「我奶奶叫孫蓬,我覺得特別有氣節的感覺!」@鐲冽 :「姥爺是世現,爺爺是念孝,感覺都挺好的。」@From喵星球 :「外婆和奶奶的名字挺好聽的,叫墨仙和章卿。」@七喜 的感覺看來更深:「朋友的爺爺叫鈺鶴,好聽的哭了。」

當然,讚美之外,感覺也不一,@橘子 就說:「我姥姥叫玉賢,好有大家閨秀的感覺,最喜歡姥姥!姥爺叫宜法,好嚴肅地說。」

而大家普遍的感受,是那一輩人的名字,都非常有講究。@喵~ :「蘇蘭,我姥姥。俊麟,我爺爺。我奶奶,李俊英,仔細想想,絕對韓國范兒有沒有。」@HWJ:「爺爺叫公達,爸爸叫齊順。感覺老一輩的名字都起得好大氣文藝。」@兔子Monika 的敘說充滿故事:「外公叫敬仁!原來紹興大戶人家的孩子,哎!」

@大花骨朵貓 :「爺爺名字慶褆,一直覺得很特別。」每一個名字對大家來說都是特別,@郗鶠 更透露出名號背後的一種溫度:「[愛你]奶奶叫念慈。讀起來感覺暖到心裡去。」

@Hyacinth 也是充滿溫情:「外公志榮,外婆秀芳。爺爺火薪,奶奶二妹。看到這話題突然想起了已故的他們,懷念。」

名字的溫暖讓@桃花山下一碗粥 哭得一塌糊塗:「外公那一輩的叫和笙,聿修,沛民,唯一一個女性叫慕昭。 好聽到哭[淚][淚][淚],都是外公的父親取的名字,是那時候的老師[愛你]特別有文化。」

前輩們取名有什麼講究嗎?@國際腦殘委主任 的解讀一點都不「腦殘」:「彼時取名,多在倫理綱常之內,不外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端,以至君子貞人;又有文人騷客,寄意山水,暢情梅竹,雖居於俗世,而不敢忘山林田園之樂,故衍及子孫後裔,皆以風物,不吝辭藻,理固宜然。」

而小小名字里所包含的「倫理綱常」,@孔雀綠的園門01 的解釋很有代表性:「我爸說他老家一個姓的都在一個族譜上,李姓有一首十六字的詩,每一輩一個字,再自己加一個字組成名字。所以每十六輩名字的第二個字就會輪迴去[心],遠離家鄉好幾代的人回來一對名字就知道誰是長輩誰是平輩晚輩[心],可惜後來到了我爸那一輩亂了[傷心][傷心][傷心]。」

藍V@看歷史 說:「網友家中的老一輩人的名字,被那個逐漸逝去的時代濃郁的知識書卷氣兒所折服。」

|突然變化,土到爆了|

懷念、感動、美哭,對於名字的思考,轉入父輩這一代,就畫風突變。

@JXXXX 提出一個轉變之兆:「姥爺榮先,姥姥淑蘭,爺爺希進。父輩名字開始大路化。虹啊暉啊愛民啊鴻志啊!」

「大路化」的名字看來普遍讓大家無感。@egoist 就說:「爺爺俞榮生,奶奶付淑英,覺得都不錯,很有民國時期的感覺。到爸媽這輩的確沒那麼有感覺了。」@文森 也說:「爺爺叫恩滿,太爺爺叫承善,都是按照家譜取得名字。到爸爸姑姑這輩就沒按家譜取名,變成了立軍立紅什麼的。」

不好聽倒是其次,而那種名字可能更讓年輕人用一種無惡意的方式調侃。@Estrellaz:「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叫瓊如、章紀、渭崖、素琴......我媽媽三姐妹的名字連起來是東方紅,哈哈。」@西瓜卷卷 :「爺爺叫西臣~我爹那輩就海波海濤了。」

被調笑的名字看來是具有一定共性的。@Hey兔子 說:「爺爺叫君良,爺爺弟弟叫君玉。到了我爹叫建明,大伯叫建國。」@憂鬱的小秋褲 :「腦海中瞬間飄過勝利、建國、國慶、紅梅、杜鵑、*艷、*霞、大妞、狗剩、二蛋等等,哈哈。」

名字也怕對比,@胖達桑的自然態:「延卿,我爺爺。當我第一次知道我爺爺名字的時候都震驚了。因為我爸我姑的名字就是樓上那類建國什麼的。」@Pangebo :「我爺爺叫義軒,到了我爸就叫建明了,唉。」@不眴:「爺爺守業,奶奶桂蓮,姥爺玉慶,姥姥家榮;太祖青山、玉山。我媽是寶字輩,我爸和我都是單字名,土爆了真的。」@饕餮魚 :「我爺爺的名字好像是蘭亭,還有字。等到我爹我姑就叫建軍建國建平,土爆了。」

@黃軒的太太:「爺爺叫恩吉,奶奶叫景真。輪到我爸這輩就土氣了。貌似是聽我爸說某一年響應國家才改的名字,就全都是改成跟新中國有關的。」

@貓老妖喵 一語中的:「一個名字反映了一個時代。」

@撕嘶澌斯芬克斯 指出,這種變化出在一個「亂」字上:「外公家世代讀書,家裡輩分都有對應字的。外公那邊叫「開功明義」,外公叫開賢(同輩開哲開遠之類的);舅舅叫功國(功勛,功程);同輩明鋒,明宇,明燁;小輩開始說是義字輩,其實都亂起了[拜拜],實在可惜。」

為什麼會出現不再講究,毫無章法地亂取名字呢?@老流氓杜索新 的話似乎是那個大時代的背景:「個人覺得,給我們的爺爺輩起名的那代人,來自清朝,對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演繹本來就比現代人高了不知道多少個檔次,再加上社會環境和氛圍,起出那樣的名字不奇怪。至於我們的父輩,剛好趕上了某黨建國和那十年,名字越來越難聽也正常~」

|我們的名字,不忍直視|

亂套之後的「大路化」,看來影響深遠。規則一旦被打破,很難再延續起來了。

@段露露168 :「爺爺景林 ,奶奶秋歌[心][心][心]。爺爺是讀書人[心][心][心],到了爸爸這一輩都是廣字輩[心][心][心],到了我們這一輩就亂套了[傷心][傷心][傷心]。」

對於自己的名字,看來都不願提及,欲言又止,可能,說多了都是淚吧。

@黑貓小卷 :「爺爺叫仲坦,爸爸叫慶蘇,我覺得都挺好的,但是到我的......」@天線寶寶摘蘑菇 :「奶奶叫景蕙,奶奶的姐姐叫景蘭。我的名字,可惜不怎麼樣。」@梧枝 :「滿滿的書卷氣[哆啦A夢吃驚]怎麼到我就成了無法描述了[doge]。」

@Cinsia 看起來有點不滿:「爺爺叫榮浦,老爸叫斗寅,我的單名一個超,可我是女孩紙啊!」

@Anne_H_Pang 乾脆就說:「我就覺得我爺爺起名比我爹強[doge]。」這句話含義很深啊。

|結語|

此文羅列上述評論,僅略作如下分析。非學術論文,深刻的分析還有望各位不吝賜教。

1、按照網友使用語言辭彙來看,應該大多數為80、90後一代;

2、依據第1條,土爆了的那一代應該是年齡在60~70歲之間;

3、依據第2條,取名字的時代背景影響最深的,也恰恰在那一代人;

4、那個產生深遠影響的時代,應該就是那個「十年」了;

5、然而餘波未盡,傳統已被摧毀,重建仍需時日;

6、不要輕視現在的年輕人,從這篇名字的討論可見,他們對於世界——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有自己的看法。雖然不說,但有態度。

親愛的讀者諸君,

你還記得哪些好聽、溫暖的名字呢?

我們繼續在這裡分享討論吧。

文/老伍

【歡迎轉載,請聯繫管理員獲取轉載授權】


推薦閱讀:

我們為何不幸福,同樣人生兩心境
我們沒有智慧,對於正法誤會
馬東:不能讓漢字變成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們仨》:一本溫暖的書
趁我們還不夠老

TAG:名字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