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錦囊:吃貝類,教你三招保安全
近年來,中國各地都流行起了烤生蚝。很多人覺得,海產品污染少,營養高,尤其是學名牡蠣、被譽為「海底牛奶」的生蚝,還對男性有滋補強精之效。
但近日,北京某環保者在微博上稱,渤海灣、大連灣的生蚝已經被抗菌素污染。同時,渤海和廣東生蚝的劇毒重金屬鎘含量達到10毫克/公斤,浙江的為34毫克/公斤。而相關規定表明,1.2毫克/公斤是生蚝鎘含量的安全線。大量海洋公報和研究報告也顯示,蛤、蟶、蚶、扇貝等貝類也面臨重金屬、赤潮和有機物之害。浙江省水產學會漁業資源及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郭遠明指出,赤潮中產生的麻痹性貝病、腹瀉性貝毒等,會在貝類生物中累積,直接影響食用者健康。2011年上半年,閩浙交界處就發生過貽貝中毒事件,導致多人腹瀉。此外,生蚝是諾瓦克病毒等細菌、病毒的藏身地。若清潔、烹飪不當,極易引起感染性腹瀉和腸炎。
要想盡量避開貝類的安全隱患,放心享受美味,就必須要從清洗烹飪等幾個方面入手。山東旅遊職業學院高級烹調師、山東省首席技師張亮為大家支了幾招:
第一,不吃內臟。重金屬等污染物容易富集在貝類生物的內臟團中,而肌肉中的重金屬含量最低。因此,只能吃貝類的肌肉部分。「看顏色」是較簡單的判斷方法。打開殼後,略微發黑的肉塊多是內臟團。有些貝類內部有一根黑色的沙線,也不能吃。
第二,挑外殼平滑的。相對外表疙疙瘩瘩的生蚝、扇貝等,蟶子、貽貝等外表乾淨、平滑,附著髒東西少,相應污染也少。
第三,鹽水浸泡,充分加熱。烹飪前,先要把貝類放入食鹽水中「養」一段時間。這樣能幫助貝類排出各種毒素和沙子。然後,要用小刷子仔細清潔貝殼的表面。烹飪手法首選蒸、煮等,能徹底加熱、殺死細菌。加工時,要冷水下鍋,保證內外生熟度一致。燒烤的方法易造成受熱不均、外熟里生,建議少用。
推薦閱讀:
※40句經典語錄:人有退路,就有些許安全感
※巴西旅遊安全狀況如何?
※經歷不可抗力是一種什麼體驗
※關於布達佩斯治安的一些疑問?
※金融安全資訊精選 2017年第一期:雲戰略下的安全思維轉型與新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