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處說情商
前幾天約一個鬧了點小矛盾的朋友,我說:「今天中午我會去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你願不願意來?」朋友回復:想看啊,但是今天在深 前幾天微信約一個鬧了點小矛盾的朋友:「今天中午我會去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說實話事先我不太清楚這部電影是什麼內容,如果知道或許我就不會發出這個邀請了),你願不願意來?」朋友回復:「想看啊。但是今天在深圳。」伴之以不好意思的表情,並且馬上說:「下次有機會一起看。」心裡突然很熨帖,曾經的氣惱煙消雲散。
有兩次約群里的一個姐姐打球,也是類似的情形。有一次約她,回:「我在三亞,倒是很想打球呢。」另一次約她:「今晚打球嗎?」答:「前幾天回西安了。明天晚上到家,已經很想打球了。」對她的好感平添幾分。
同樣是不能應約,但是並非一上來就給一個冰冷的結果,而是先有共情,這就是所謂的情商吧。
想起另外一次約一個喜歡打球比較親密的朋友參加比賽。「小區組織乒乓球團體賽,可以邀請外面的人組隊參加,我報了名,你有興趣加入嗎?」立馬回復:「來不了」,然後說:「抱歉哈。」連什麼時候比賽都沒有問一下就直接拒絕了,壓根兒都沒有想考慮,這抱歉談得上有什麼誠意?如鯁在喉。不僅僅因為我重視的人和事在對方心裡毫無分量,而且因為這種交流的方式實在對不上我的節奏。
李嘉誠先生有一句話我特別認同:「只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另一句話我尤其喜歡:「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心情好了,事情自然就好了。試問這世上有多少齟齬是了不得的大事?無非是一時心情不爽,又沒有疏導、溝通好,從而造成無謂的爭端甚至矛盾罷了。
比如夫妻吵架,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互相指責,導致戰火不斷升級,甚至大打出手,乃至吵到離婚的都有,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很多人甚至都忘了最初是為什麼事情爭吵來著。
把握好自己的情緒,照顧到對方的感受,第一時間把可能有的誤會和矛盾扼殺在搖籃里,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下,一起去解決事情,形成高效優質的溝通,這便是情商。
情商不是盲目附和,委曲求全,也不是不能說不,而是求同存異,好好溝通,爭取雙贏。
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高情商的人一般都怎麼說話》,覺得特別有道理。
比如,把你說的「不對」統統改成「對」。
須知,沒有人喜歡被否定。所以,先肯定對方,認真地指出對方話中可以成立的點,然後延展開去,再講自己的意見,溝通氛圍會好很多。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認為你的話中有可取的成分。我無法應約,但我的確有認真考慮和重視你的邀請。都有自己的立場,且照顧了對方的感受,交流的雙方都能心裡舒坦。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說「謝謝」的時候可以加上「你」,或者加上對方的名字。
「謝謝」和「謝謝你」差別何在?「謝謝」是泛指,比較程式化,有客套、禮節的意味,略顯冰冷。而「謝謝你」是特指,更走心,顯得更有誠意,更加溫暖。
又如,把「你明白我的意思嗎」換成「我說清楚了嗎」。
「你明白我的意思嗎?」「你聽懂我說的話了嗎?」看上去很正常的話,其實是不妥的,因為它會有一種暗示:傻逼你聽懂了嗎?你能get到我的重點嗎?如果換成「我說清楚了嗎」,這樣就不是質疑或者指責,而是自責了。意思是,如果我沒有講清楚,我可以再重複一次。是不是禮貌、友好多了?接受度不可同日而語。
再如,多用「我們」、「咱們」,可以迅速拉近關係。
比方跟人約見面,比起問「明天在哪兒見面啊」,不如用「明天咱們在哪兒見面啊」,只是一個細節的改動,卻顯得親切很多。
想起一個生活細節。先生稱呼我們雙方的父母,為了聽起來能迅速明白、不混淆,總是稱孩子的爺爺奶奶為「我爸」「我媽」,而稱外公外婆為「咱爸」「咱媽」,有一種親生共生的感覺。每當他這樣稱呼的時候,我心裡總是暖暖的。
還有,能說「嗯嗯」別說「嗯」,能說「哦哦」別只「哦」。
一個「嗯」字,當然有可能表示贊同,但是又怎麼知道一定不是敷衍?而兩個「嗯」字連用,既表示出贊同,又顯得積極主動和重視,豈不比一個「嗯」字來得有溫度?同樣,一個「哦」字顯得過於冷淡,連聲「哦哦」,表示對對方觀點的認同和讚賞,在欣然接受或恍然大悟的同時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小歡喜的意味?
一個「嗯」字或者一個「哦」字,就像「呵呵」一樣,有點不想多說的意思,很容易就把天聊死了。
我忽然明白我為什麼特別喜歡我的侄女靜了。每次有什麼事情交代給她的時候,她總是說「好的呢」或者「嗯嗯」「哦哦」,熱情愉悅的口氣,即使不在眼前,隔著電腦或者手機,也能感覺到她明媚愉快的表情,於是我的心情也分外明媚了。
曾經看到這麼一句話:「什麼叫情商?說話讓人喜歡,做事讓人感動,做人讓人想念。」願我能修得說話的藝術,即便不能讓人感動,至少也要使人愉悅輕鬆,如沐春風。
推薦閱讀:
※慧心源公開課:被吼後的孩子注意力更加渙散怎麼辦?
※男友情商低不會說話,總是說傷感情的話,該怎麼相處?
※92歲老人被逼自殺:我為你雪中送炭,你逼我家破人亡!
※【高智商女人 - 高情商的女人最漂亮,就這 10 點!】
※高情商孩子,源自父母情緒穩定的陪伴
TAG:情商 |